僧人传说:一苇渡江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相传梁武帝普通年间(约530年),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奉为祖师)来到中国。梁武帝听说后,派人把达摩请到首都金陵王宫里,用粗糙的饭食招待他。

    席间,梁武帝问:“佛教最高的教义是什么?”达摩回答:“无求无为,平常自在。”梁武帝又说:“我平时斋僧供佛,造像建寺,自己不食酒肉,不听音乐,清心寡欲,勤政爱民,请问我这样做的功德大不大?”达摩回答:“没有什么功德,不值得炫耀。”

    梁武帝十分纳闷,过了一会儿又问:“那您说什么是真正的功德?”达摩回答:“你刚才说得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真正的功德是:智慧圆融自在,自我空虚寂静,这种最高的境界,世俗的人们是无法得到的!”

    梁武帝有点不高兴,他突然问:“坐在我面前与我说话的究竟是谁?”谁也料不到达摩竟会回答:“我不认识!”顿时,场面十分尴尬。达摩却旁若无人,将饭食一扫而空,然后一抹嘴巴,扬长而去。

    为了寻找能继承禅法的继承人,达摩来到长江边,准备渡江北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江,达摩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折下一支芦苇扔进江面,只见他跃上芦苇,乘风破浪,直向对岸驶去。

    后人将这段轶闻称为“一苇渡江”。

    小知识  以心传心与见性成佛

    以心传心,指传授禅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坛经》说:“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即强调学禅者对禅法的内心自悟,把握禅理不能拘于形式,关键是知道心即是佛,重点在于修心。

    见性成佛,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教义。《坛经》说:“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禅宗把佛性、智慧都视为人心所固有,不重视读经、坐禅、礼佛、戒律等佛教修习形式,提倡“修心是成佛之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