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祗园传说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祗园是印度最早的佛寺,位于古印度舍卫城。全称祗树给孤独园,又称祗园精舍,简称祗园。

    关于它的来历,传说是这样的:舍卫城里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极具同情心,常常向孤寡老人和贫困之人布施,所以被人尊称为“给孤独长者”。当他知道佛陀在王舍城讲经说法,就专程赶去听佛说法并深为折服,由此接受三皈依,成为居士,同时邀请佛陀也到舍卫城说法。

    回到舍卫城后,长者想为佛陀寻找一处能够安居说法的园林,最后相中了太子祗陀的园林,认为这里最为合适。

    长者找到太子祗陀,向他说明情况,并表示愿意花重金购买。太子听后故意说:“如果你在地上铺满五寸厚的金子,我可以将园子卖给你。”长者二话不说,当即回家拿取所有的金子,布满园中空地。太子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请长者留出少许空地,以便他为佛建立精舍。他对长者说:“园子算是你的布施,但园中林木我并没有卖,这算是我的布施。”最后佛陀接受他们的布施,并用两位布施者的名字给园子命名为“祗树,给孤独园”,佛陀后来在此居住说法25年。

    东晋高僧法显西游曾到过此地,当时寺院林木尚茂,蔚然可观。后唐代玄奘来到袛园时,精舍已荒废,仅余残基。后来中国佛教也常用祗园来泛指寺院。

    小知识  佛寺

    佛寺,是佛教供奉诸神佛、宣讲佛经教义、举办佛事活动和出家僧众日常生活的地方。

    印度的佛寺统称伽蓝,意思是僧众共同居住的园林。伽蓝又有两种:一是精舍,即僧房,指精修佛道者居住的地方;一是支提,即塔庙,指收藏舍利的塔以及塔周围的建筑物。伽篮在印度又称“阿兰若”,意为比丘静修的处所。

    寺在古代中国原是指宫廷内的近侍,表示宦官,是一种官职。到了汉代,三公居住的地方称为府,九卿居住的地方称为寺。院则是指这些衙门或九卿居住所在地的院落,合称寺院。直到唐代,用寺院代替伽蓝而称呼佛寺才逐渐流行起来。后来,人们进一步划分,把和尚居住的地方称为寺,尼姑居住的地方称为庵。中国人还将佛寺称为庙、寺庙、庙宇,而庙本是中国传统祭祀祖先和先代贤哲的地方,大约从汉代开始,也被佛教借用了。禅宗常将自家的寺院称为丛林,意思是众多僧众就像树木聚集在一起那样,和平共居,后来中国佛教也用来称谓佛寺。中国佛寺最早始于汉代,即东汉水平年间的洛阳白马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