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问:有和尚问云门文偃禅师:“修行到不起一念的境地,还有没有过失呢?”禅师答:“须弥山。”云门是说这个过失就像须弥山一样大吗?一念不起不是打坐修行的人所追求的境界吗?为什么云门说他大错特错呢?

    答:是谁在一念不起?从禅师的角度看,讲一念不起的人仅停留在世俗知识上的一个观念。其实他心中的我执就像须弥山那么大,而且牢不可破。

    须弥山是佛经中的传说,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支柱,四面有日月星辰和四大部洲,地球在其南边,山顶上有三十三个天空,天空之上还有一层又一层的天空,可见它大到无极无限。

    云门禅师用须弥山来告诉问话者:你不要说一念不起,实际上你的执著就像须弥山一样巨大、一样牢固。所谓执著是指“我”、“我见”、“我执”和“自我中心”。佛经中说邪见易破,比如本来不信因果,一旦信了因果,邪见就没有了。可是要破“我见”很困难,必须破除“根本烦恼”,也就是破除贪、嗔、痴、慢、疑以及“我”之后,“我见”才能破。只要自我中心、自我观念还存在,“我见”依然存在。

    事实上,一念不起本身就有问题。修行人如果杂念纷飞固然不好,集中一念已经不容易,表示已入定。如果一念不生,相对地也要一念不灭才对。仅仅是一念不起或执著一念不生则可能变成唯物主义、自然主义或虚无主义的哲学或宗教,不是佛教所讲的不生不灭的涅槃。不生不灭的涅槃并不否定一切身心现象,可能身心现象都还在,就能实证涅槃。

    如果一念不生是指妄念不生,那么还有一念是“定”,不是一念不生。说一念不起的人本身就有那个念头,而且还在发问呢!怪不得云门说这一念如须弥山那么大,代表的就是发问者的“我”。

    对一般人而言,一念不生是死人;对修定的人而言,一念不生也不是很好的事;注意一念而不感觉一念是定境;完全没有念头则可能变成无想外道、无想天,其实还是有我,就是“我没念头”的这个我。这种存在已非一般人的感官所能体会,必须有很深的定才能察觉有“我”在。但是,有“一念不生”经验的人,往往自以为“已经没有念头”、“已经没有我”,这是很麻烦的事,它使人停止不前,不愿继续努力以达“般若空”的境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