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业法师灵塔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现存香积寺东侧墙外的小塔就是净业法师灵塔,也是香积寺内最早被建造出来用以供奉善导舍利的崇灵塔。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够重新被划归到寺院的范围里来,为了保护,也为了纪念。

    《净业法师灵塔铭》最后刻署时间时写着:“开元十二年甲子之岁六月十五日建”。这个“建”字应该代表的并不是建造净业法师灵塔的时间,而是刻建塔铭的时间,也就是公元725年六月十五日,此时,距净业逝后13年。刻写这一塔铭的是净业的门人思顼等人,感叹自己空留锁骨之行于世间,出于对净业仪轨风范的感怀,为使后人追忆铭记,因而做此举动。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塔铭中明确了净业死后被供奉的地方是香积寺内的崇灵塔,而且是属于陪葬的性质。可见,在公元712年净业被葬进香积寺的时候,其灵骨是被供奉在崇灵塔中的。而这座崇灵塔就是最早怀恽为善导而建造的。但是,在一座佛塔中同时供奉两位高僧的灵骨,是不可能的。因而,再次证明了我们前文中的推断,即善导的舍利已经从崇灵塔中被迁移到了13级的窣堵坡大塔中,而且这座13级的大塔就是为供养善导大师灵骨而建造的。否则不可能在这里说是将净业陪葬于崇灵塔。

    那么,在《隆阐法师碑》和《净业法师灵塔铭》中所出现的“崇灵塔”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它的位置在哪里,是否依然存在呢?

    今天,在香积寺的东围墙外依然可以瞻仰到一座朴素的唐代砖塔,其位置恰在善导塔的东侧,当地的老百姓多称它为净业塔或更俗称它为小白塔。这个名称不知道因何而来,塔的外型并不是白色的,而是土灰色。

    这是一座四面五级的空心楼阁式砖塔,高14.7米。塔的西面是寺院高大严实的围墙,东南北三面紧邻着当地村民的房屋,每次站在塔前,总感觉那塔仿佛是一个被寺院抛弃的孤儿,孤零零的在寺院的围墙外徘徊着。而世俗世界的繁华,似乎也从来没有照射到它的身上,那残破的塔身,荒芜的台阶,以及常常被杂草包围着的塔基,无不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和人们对它的忽视。更有甚者,竟然也有动物以及某些人将它作为排泄之地而使用,遇到有探古访幽之人前来,往往被恶臭熏昏了头。

    这应该就是最早的崇灵塔,净业的灵骨应该就是被供奉在这座塔中的。只是现在这个名字已经不再使用了,而且它也是最早供奉善导灵骨的地方。这样推测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

    首先,这座塔的规模明显比13级的浮图大塔小了很多,而且气势也同样不如大塔,这可能也是唐代怀恽要建造更高大的13级浮图大塔的原因。因为到了怀恽时代,国家整体的佛教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了,而且净土宗的发展也已经比善导在世时要强大了很多,有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优势,建造大型的佛塔成为可能。

    其次,从唐代佛塔的演变历史来看,这座小塔是典型的楼阁式佛塔,从历史照片看,现在所见到的台基和台基上所建造的台阶都是没有的,第一层就是塔身,塔身上各层的一面都有一个券门,而且非常朴素,没有任何装饰,呈现出唐代早期佛塔的特征,同时也是中国佛塔发展历史上一个早期阶段。中国佛塔的造型直接承继了中国木构建筑中的楼阁而来,因而楼阁式佛塔的历史要早于其它形式的佛塔,木造楼阁式塔在转化为砖石塔的过程中,朝着两个方向演变,分别成为砖石仿木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而香积寺的13级大塔更多地带有楼阁式佛塔向密檐式佛塔过度的风格,因而,可以断定小塔的建造要早于大塔。所以。在大塔建成后才将小塔内供奉的善导灵骨移入了大塔中,在净业灵骨移入时,小塔便成为净业灵骨的供奉地,因而塔铭中便直接说是陪供在崇灵塔中了。

    第三,《净业法师灵塔铭》碑现藏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中,镶嵌在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外的碑廊墙壁上,没有碑头,也没有碑座,全然是一个平面的碑刻,高68厘米,宽63厘米。但是碑文保存较好,以娇小的体态历经千余年的风霜,万幸我们今天还能见到它。据说当初它是在香积寺净业法师灵塔上的,后不详何时散佚民间,1956年被陕西省三原县王进贤先生捐藏到了碑林博物馆中[1]。按道理说,塔铭应该在塔上或塔内保存,如果塔铭已经脱离了塔,不是塔倒塌了,就是被盗窃了。但是,因为没有历史的记载,我们只能从塔的外观来判断。香积寺的净业塔仅在朝南的一面开有塔门,而且第二、三层上是龛,龛中至今没有任何文字或实物,很有可能是放置塔铭的地方。因为从龛的大小尺寸来看,略大于塔铭的大小尺寸,非常适合放置在龛内。

    净业大师的舍利塔为什么被分隔在了香积寺的围墙外面?这种分隔是何时开始的?它还能重回香积寺的怀抱吗?何时?

    从香积寺塔的历史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早期,净业塔和善导塔的周围仍然没有任何寺院建筑,只是两座孤零零的佛塔。中日恢复邦交后,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和净土宗信徒们,不断前来朝拜善导塔。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文物部门拨款对善导塔进行了维修,并重建了香积寺大殿。1984年5月14日,中日两国佛教净土宗的同仁,在香积寺举行了善导大师圆寂1300周年纪念典礼,善导的功德延续在千年后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两座佛塔的分隔也就是在这样的重建寺院的过程中而产生的。由于各种原因,寺院尚未征得原有土地,因而,历史上归属于同一寺院中的两座佛塔,不得不被围墙隔离开来。   

    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所出版的著作中,记述了在善导塔区域内曾有两座唐代风格的小塔,并且也说据传是善导弟子的墓塔,只是罗先生说这两塔在善导塔之南[2]。而净业的塔实是在善导塔的东面,可见,罗先生并非是指净业塔而言。但是,不排除罗先生书中方位的错误,如果是东面的塔,则其一必定是净业的小塔,在对现在香积寺内大师的访问中,得知其中的一座塔已经倒塌,而且据说倒塌的塔是万回(下文有详细记述)塔,其方位也在寺院之东。

    [1]这是碑林博物馆保管部文物档案中所做的记录,烦请碑林博物馆王其祎先生查询,特此致谢!

    [2]罗哲文:《中国古塔》第291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