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台西林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西林寺,通称大茅蓬,亦叫大茅庵,是终南山著名的佛教道场。位于南五台正顶之南,与圆光寺上下垂直,相距约二三百米。从正顶之南崖边向下俯视,隐约可见西林寺佛殿的一角。寺背后是百丈悬崖垂立,眼前群山纵横,景致极为壮美,环境异常幽静,不失为僧侣修真养性的宝地,也是旅游人士观光揽胜的佳境。

    《长安续志》载:“大茅蓬在城南五台山后,光绪十六年觉郎和尚创建,境极幽,遂南来名僧多集于此。”其实,这里佛教的源远流长还远不止于此。据《印光法师文钞》记,自隋这里就有观音大士降伏毒龙,现比丘所开道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明时,性天文理老人隐居无门洞(即湘子洞),老人南游杭州时住于黄龙庵。莲池大师皈依座下,继则依之披剃。不久老人复返长安。莲池中兴净宗,因此,南五台山是明代“中兴净土宗发源之地”。《文钞》中又云:鹤年居士高恒松者,出身江苏,笃信佛乘……于民国三年纠合秦僧,修普同塔于大台之下,俾十方禅侣死有所归。复建二静室,专修净业,以期若存若亡咸获往生。后于禅悦之暇,游于灵应、摄身二台之下,见其岩高峻,其地平敞,遂名岩曰“大觉”。因建茅蓬二座,专修净业,以远宗庐山(指东晋高僧慧远,因其曾在庐山创建“白莲社”故称),近法云栖(指明代高僧莲池大师,因他曾住杭州云栖寺,故称),决志西归,故曰“西林”。

    这里所说的“大茅蓬”,是因此处为修行人结茅养静之所,又因附近还有其他小茅蓬,故以“大茅蓬”著称。清光绪十六年(1891),觉郎禅师改茅蓬为瓦顶。到民国间,印光法师才将此处改建为砖木结构的佛殿、僧房,其寺亦称为西林寺。

    西林寺,有大雄宝殿三间,大寮房三间,僧房三间代楼,经室一间,另有厨房两间。这些殿宇房舍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危漏,后经过几年的整修,焕然一新。大雄宝殿正中雕龙金漆的佛龛上,供奉着彩塑释迦牟尼贴金立身佛像,高约一米七,工艺考究,奂美庄严。左右两侧有释迦佛弟子阿难、迦叶二尊者雕像,并奉有缅甸白玉雕刻佛像一尊。佛前幡、幢、幔垂,木鱼、铜磐等法器陈列井然。经室藏有《大正藏经》、《续藏经》各一部,以及其它经书。寺东有西林罗汉洞(亦名金牛洞),内藏北魏石雕罗汉像七尊,洞前有石泉,名曰“楞严”,为寺院用水来源。寺东南岩下有觉郎禅师塔,四面六层,高约九米,上层镶有《清故圆觉茅庵觉郎禅师塔铭》。寺东另有终南沙门慧定禅师塔。寺内还珍存有唐代铁制护法神一尊;大元至正年间《南五台重修观音湫圣水石碑》一通;明正德四年所铸铁香炉一只。 
   
    西林寺是终南山著名的佛教道场,道风极盛,驰名中外,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知名度很高,南方著名居士高鹤年曾评价云:“终南茅蓬修道为天下之冠。”因此,凡南来名僧常集于此。如明时的性天文理老人、赤山禅师。清代的觉郎、虚云、冶开、法忍、体安、法性诸大德先后弘法于此。民国时期的印光法师、来果禅师、博雅和尚以及高鹤年居士,相继住持这里。民国二十年前后,西林寺有僧众五、六十人,分别住在寺内及附近的十多个小茅蓬,其生活全由西林寺应负和管理。1953年,海灯法师曾来西林寺讲经。1990年3月,以圣一法师为团长的香港宝莲禅寺礼佛团一行49人,在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法音》主编净慧法师的陪同下,徒步登上终南山参拜西林寺,并在西林寺用了午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