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香积寺,位于长安区神禾塬西端,距西安城17公里,今属郭杜街道办所辖。南望终南群峰,北接秀丽樊川,东倚神禾莽塬,滈潏二水萦绕于其西,胜迹佳景,堪称名寺古刹。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过香积寺》诗云: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香积寺清幽静谧的情景。由于寺内建有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的供养塔,佛教界公认为净土宗祖庭。日本佛教净土宗尊善导为高祖,奉该寺为祖庭。该寺195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列入西安地区八大开放寺院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善导俗姓朱,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幼年出家,初习《法华经》和《维摩经》。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赴山西玄中寺拜道绰为师,听讲《观无量寿经》。后入长安住光明寺弘传净土法门,倡导专念阿弥陀佛,临终可往生极乐世界。传说他念佛一声,就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故时人皆尊为“光明和尚”。他创立了中国佛教一大支派——净土宗。不但在中国普遍流行,又传入日本与民俗相结合,开宗立教,建立了日本净土宗。其著述有《观无量寿经疏》、《观念法门》、《往生礼赞偈》、《净土法事赞》,《般舟赞》等。高宗永隆二年(681)三月十四日,善导在长安实际寺入寂,终年69岁。其弟子怀恽(即隆禅法师)“想遗烈而崩心,顾余恩而雨面,爰思宅兆,式建坟莹”。遂于凤城(京城)西南神禾塬西端建“崇灵塔”一座,以资纪念。

    香积寺创建于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681),其时,寺之规模非常宏伟,殿宇楼堂颇为壮观,自古有骑马关山门的说法。据《隆禅法师碑》记载,怀恽在建立灵塔的同时,“仍于塔侧广构伽蓝,莫不堂殿峥嵘,远模忉利;楼台岌嶪,直写祗园”。就是说,怀恽在建造了善导灵塔之后在塔旁建造香积寺,而且建造工程非常浩大,殿堂之辉煌壮观,就像玉帝所在的忉利天宫一样;楼台之高大威严,就像印度最早的寺院祗园精舍一般。该碑文对香积寺建立之初的院落景色也有记述:“神木灵草,凌岁寒而独秀;叶暗花明,逾严霜而霏萃。岂直风高气爽,声闻进道之场,故亦临水,面菩萨会真之地”。建立寺院时,怀恽又建一塔,如该碑文说,“又于寺院造大堵坡,塔周回二百步,直上一十三级,或临星揆务,或候日裁规,得天地芳踪,龙王之秘迹”。可见该塔规模不小,而且很高,可用来观察星象。此塔与前文所说的遂于凤城西南神禾塬西端建的“崇灵塔”以及“仍于塔侧广建伽蓝”中所说的塔不是一个塔。前者是善导的灵塔,而后者则是另外的塔(即今寺内的大塔)。因高宗曾赐舍利千粒,令兴供养,所以,该塔应该是供养舍利的塔。又因其乘善导灵塔与寺院而起,也可视为善导的供养塔。寺建起之后,佛事活动也非常兴盛,《隆禅法师碑》记载,寺内“重重佛寺,穷鹫岭之分身;种种庄严,尽昆丘之异宝。”就是说,寺院内的法事活动之盛可同灵鹫山释迦牟尼说法的场面媲美,法会的庄严供奉可穷尽昆仑山的珍宝。

    香积之名本出自《维摩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喻众香所积,因以寺名。

    据说,寺建成后,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曾亲来礼佛,对其建筑倍加关注。

    隋唐之世,是长安佛教最鼎盛时期,不但京城佛寺林立,雄奇秀丽的终南山,也成为僧家建立寺院,栖身静修的处所。故有“一片白云遮不住,荡山红叶尽是僧”之说。当时的香积寺,尚属林木葱郁,且无人烟之境。因而王维有《过香积寺诗》,描绘其山川景物和寺院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农民相继聚居于该寺之东北侧,渐成村落,以寺名代村名,后来对树木砍伐,耕地开垦,使今日的神禾塬,川塬坦荡,古塔无遮。

    1300年来,沧海桑田,兴废更替。香积寺历尽劫数。据说,安史之乱激战于该寺之北,对寺院是有损毁的。最惨痛者“会昌法难”,昔日的宏伟建筑拆毁无存,唯独善导塔仍屹立于废墟之中。宣宗即位后,香积寺又经恢复,但建筑规模、佛事活动,已非昔比。五代周世宗的灭法,香积寺又受到摧残。宋王朝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且宋时一般佛教徒着重于禅净双修,二宗并为流行,尤以净土宗普遍深入民间,香积寺作为净土宗的祖庭,必然是复甦的对象。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曾改寺名为开利寺,不久又恢复原名。

    到了明代,香积寺的范围,还有一定规模。嘉靖年间,进士王鹤有《游香积寺诗》:“古塔依萧寺,长川抱潏河。林森青霭合,地僻白云多。春意催花鸟,幽情寄薜萝。探奇得胜境,税驾自岩阿。郊夕牛羊下,村归渔牧歌。佛光天上转,僧影目中过,问法驯山鬼,裁诗敌睡魔。三千空世界,到处是行窝”。这首诗对寺院作了颇为详尽的描写,作者对胜境的赞美,倾诉了自己对佛经中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向往。虽然叙述当时香积寺的形势还很可观,佛寺活动仍在进行,然而时过境迁,香积寺所在的神禾塬已非数百年前王维所说的“云峰”、“深山”和“古木无人径”的环境,伴随着和尚的不只是冷日青松,岩川危石和薄雾深潭,而是有了世俗人烟,成群的牛羊和逸致的渔牧之歌。诗人无意中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证据。现在香积寺东北侧的东西村早在明代之前已经形成了。

    清代前期香积寺的状况并不次于明代,善导塔上南眉额有清乾隆年间所刻的“涅槃盛事”四字,说明当时曾对殿宇有所修葺,既以“盛事”冠额,当系面对现实有感而发。清代进士洪亮吉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三月,约友人游樊川诸名胜时,曾至香积寺,并在寺中用午饭,得知该寺重修于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765—1767)。他看到寺院整修得很好。直到清末,寺内尚有不少金石文物,据传,后来遭受了一次巨大的破坏,大量金石被日本浪人盗去。当时寺僧为保护文物,曾埋藏若干,可惜至今下落不明。同治年间再度毁于兵燹,仅存善导供养塔于田间。光绪年间又重修即今日之旧佛殿三间,金刚殿三间,僧房数间。清末民初,寺内住僧不过三至五人,虽尚有土地80亩,分别由村民占去耕种。民国时期,寺院之衰,不堪言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中,香积寺的8名僧人分得28亩土地,劳动自养。到1963年,僧人增加到19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僧人被迫离寺,加入生产队,劳动改造。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僧人始得回寺,自搞生产,进行佛事活动,过上农禅并举的生活。

    昔日的香积寺,历尽劫难,厄运已过。否极泰来,运济时转。由于日本佛教净土宗,其历史渊源于长安香积寺。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开始为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往来打开了窗口。日本佛教界为促进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组织了日中友好佛教协会,日本净土宗人又成立了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

    1975年3月日中友好佛教协会提出修缮香积寺的愿望。1978、1979年日中友好佛教协会先后两次派出访华团,朝拜山西玄中寺和陕西长安香积寺。并对如何修缮香积寺进行了协商。主动提出同中国合作,共同投资30余万元的修缮费,表达了对中国佛教的深切情意。

    在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的直接领导下,陕西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和省佛教协会,以及文物局通力合作,对香积寺进行了整修。首先,对善导塔进行加固和修补,收回寺周围土地33亩,砖砌南北长方形围墙一周。继而新建大雄宝殿五间,佛寺活动有了场所。基深台高的善导供养塔,凌空高耸,雄伟壮观。又开辟了由贾里村至香积寺的宽阔公路。使香积寺不仅是国内外佛教徒朝拜的圣地,也成为车辆驱驰,游人如织的观光胜地。

    1980年5月14日,是善导大师圆寂1300周年纪念日。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稻冈觉顺,日中友好佛教协会会长武田奝彦率领的139人大型代表团,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副会长正果法师以及佛教四众120人,在香积寺隆重举行了善导大师圆寂1300周年纪念法会。法会结束之后,两国僧众一起在大雄宝殿前栽种了十棵常青柏树,借以寄托一衣带水的东瀛列岛与十亿神州之间千秋万代友好亲善之情。增山寺雅乐会访华团则在塔前演奏了雅乐和舞蹈。来自远近城乡的观众五、六千人参加助兴,盛况空前。1982年11月15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武田奝彦率领代表团80人,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及僧众50人,举行安奉善导、法然二祖对面像开光法会。这些活动,为发展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香积寺自对外开放以来,影响深远,名闻中外,香客游人,与日俱增,仅有的殿宇显然不够发展的需要。在续洞法师的苦心经营下,不断筹集资金,对香积寺的恢复全面规划,陆续安排。相继建成法堂五间,客堂十间,配殿十间,念佛堂三间,天王殿五间,僧房、库房十余间,并新建接待室。寺院内的环境绿化也有了改观。

    续洞法师,俗姓周,山西临汾县人。生于1922年10月13日。1942年出家,次年受具足戒。参访行脚,未惮辛苦,布教弘法,遍及秦晋。先后卓锡于户县大圆寺、草堂寺,西安卧龙寺,终南山大茅蓬(西林寺)、观音洞,仙人岔、圣寿寺等。1962年驻锡香积寺,曾任香积寺大队和尚生产队队长。落实宗教政策后任香积寺住持。1990年农历四月初八,升座香积寺方丈,同年农历九月十九日,主持传授三坛大戒一次,受戒僧尼300余人。

    续洞法师对佛教事业可谓成绩卓越,对香积寺的贡献功德无量。法师于1999年9月4日,圆寂于香积寺,终年七十有七。

    续洞法师圆寂后,其得意弟子本昌继任香积寺住持。本昌法师,不辱师命,日渐精进,继承宏业,功德卓著。他竭尽全力完成大和尚未尽的钟、鼓楼基建工程,经重修彩绘的钟、鼓二楼,气势恢宏,古色古香。在天王殿两侧番建长廊七间,聘请赵朴初,茗山、昌明法师及霍松林、钟明善、曹伯庸等高僧大德、社会名流,书写题联刻石立碑一百余块,为古寺倍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又修建山门殿五间,青石牌楼和寺前广场。在本昌法师的倡导下,香积寺为续洞方丈所建的六边灵骨塔已经落成,并于2002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举办了大和尚圆寂三周年纪念大法会。

    现今的香积寺,建筑宏伟,气势雄壮,肃穆庄严,规模不减盛年。由南开始,首先是一座高大雄伟的青石牌楼巍然屹立在寺前广场的前方,牌楼南眉额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赴朴初居士书的“香积古刹”,北眉额“净土祖庭”八个金色大字。进入牌楼,占地三千平方米大广场中央,一座圆形喷泉池上拱形石桥如彩虹飞架,形态逼真。32级入寺石阶两侧雄大的石狮子为古寺平添了几分肃穆威严。沿石阶拾级而上,中央石质浮雕,九龙腾飞,栩栩如生。再沿中轴线而进,五重大殿排列有序:五间高大宏伟的山门殿。钟、鼓二楼,东西相对;接着是天王殿五间,殿内正中供有弥勒佛及韦驮菩萨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像。殿两侧各有碑廊七间,一百余块题联刻石,记载着海内外诗作、书法、高僧、大德、社会名流的诗句、墨宝;观音殿五间(在计划中,待修);往后,大雄宝殿五间,门额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殿内宽敞明亮,肃穆庄严,龛台上供奉木刻阿弥陀佛接引站像,顶上高悬金色宝盖。佛前安放着日本净土宗所赠的善导大师木雕彩绘坐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坐像前两边,幢幡幔垂,宫灯灿烂,木鱼、铜磐等法器陈列井然。殿前有雕功精巧的两座石灯,亦为日本净土宗所赠。大殿前院东西配殿各五间,东为客堂,西为禅堂。西侧又有念佛堂三间。大殿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五间,东作培训班用,西作僧寮;再向后的高台上即方丈殿(通称法堂)五间,内供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尊者站像。方丈殿两边各有库房三间,殿前有两棵银杏树。另外,正院西侧偏院,有斋堂五间,旧殿三间,接待室五间,寮房五间,僧房20余间,地藏殿五间两层。香积寺共有殿堂楼舍100余间。

    善导大师供养塔,用青砖砌成,仿木结构,中空内设木梯,外形正方,壁厚约两米,周回200步,原为13级,今存11级,高33米,可登梯远眺。底层内供有善导、法然(日本净土宗创始人)二祖对面像及象征中日两国山河大地的背景。整修后的善导塔,巍然矗立,更加奇古别致,引人瞩目。塔前30米处有日本净土宗人于1981年以来先后赠送栽植的樱花树约百株,以表达日中友谊的象征。每年仲春开花,芬香扑鼻,日本净土宗还组团前来观赏,表示亲善。

    善导供养塔南原有万回、平等二僧塔(已毁),寺东边又有一小塔,为善导弟子净业的墓塔。此外,还有一座明代六角型砖塔、上刻有“此处蓬莱”四字(今佚)。其余碑石文物仅有唐陀罗尼经幢及残碑头,有复制隆禅法师碑一通,净业碑一通,均在西安碑林。

    香积寺现住僧众30余人,依法如仪,朝暮课诵,香烟缭绕,梵音悠扬,弥陀圣号,广宣十方;院内松柏苍翠,花红草绿,远离尘嚣,环境优美,游人至此,莫不留连忘返。

    康寄遥居士曾赋诗一首:

    香积净宗古道场,

    善导大师有余光。

    持名一法真殊胜,

    流风今尚遗扶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