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台圆光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南五台,为终南山在长安境内的主峰,因有观音、文殊、清凉(普贤)灵应、摄身五台在山顶环列;又因其和耀县药王山的北五台相对峙,故名“南五台”。

    圆光寺,亦名观音台寺,俗称大台、岱顶,在南五台最高峰,其岩高峻,其地平敞,为五台之首。经一线鸟道,与文殊,清凉(普贤)、灵应、摄身四台相通。登临台顶,西览送灯台,孤峰独秀;东瞩翠华山,乱石飞渡;南望秦岭,林海苍茫,翠屏环列;北瞰秦川,渭水如线,悠然东去。古城西安如棋如画,壮丽山河尽收眼底,不禁令人心驰神往。唐太宗李世民《终南山诗》:“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缺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就是南五台胜景的生动写照。绕东山而下约一华里许,便是西林寺(大茅蓬)。圆光寺是应身观音所开道场,向为我国古代佛教圣地之一。

    圆光寺初建于隋仁寿年间(601—604),相传观音大士现比丘身,以妙智力降伏毒龙于此,始奉敕创建观音台寺于顶峰。唐代宗大历六年(771),更其寺额曰“南五台山圣寿寺”。五代时,兵火连绵,殿宇遭焚。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夏,前后六次现五色圆相祥云等瑞气,当时住僧怀伟具申府尹,被奏天廷,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由是增修宝殿,绘塑佛像(见《咸宁县志》、《关中胜跡图志》、《南五台观音示迹记》)。明代曾复修,计有殿宇房舍40余间。明赵崡《游城南》中说“楼殿出半天”,就形象地反映出当时殿宇的宏伟规模。台南数百步,有一石泉,泉水甘冽,能除热脑,能润焦枯。清光绪五年(1879)乙卯二月,香火遗寺,付之一烬。由于僧众的锐意修复,三年乃成,然制度简朴,回异旧观。民国四年(1915)因寺中炼蜡不慎,寺又毁于火。后又修复,大殿虽为三间,其大足有五间。庚午(1930)十月,佛界大德宝生法师礼佛于南五台圆光寺,是日天朗气清,礼毕日将午空,突现五色圆光,目睹者数十人(《圆光再现》碑铭附后)。解放后,1953年又毁于火灾,殿宇全无,所遗铁瓦系明万历年间所铸。1986—1992年,重建大殿三间。1993年在大殿北、原库宫殿旧址又建五间两层楼阁,并护栏杆,使之重现昔日之风采。

    现在的圆光寺,有重修的山门,门额书有“圆光寺”三个金色大字。进山门拾级而上,行至原隋建20米高石砌殿基的平台,台正中复建三间大殿,中央龛台上供有观音、势至、普贤、地藏、文殊五大菩萨塑像。背后为千手千眼观音、送子菩萨、眼光菩萨三尊塑像。紧接大殿前有捲棚五间,大殿左边有库房、灶房各三间,挑楼子两间。下了石阶南侧有“九莲灯”四间。怡峰禅师曾有书联:“竚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缥渺千山俱在足下,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晖阴万象尽归目中”。圆光寺又为当今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景区的一个热点,凡到南五台游览者,都想登上这“一览众山小”的大台,饱览胜景。

    附录:《圆光再现》

    宝生大德向习定,于清凉南岳并善瑜伽华严,心怀大悲志利幽显菩萨人也。庚千秋来长安礼玄奘法师塔,一时舍利应现。十月之望礼佛于终南太乙之圆光寺,是日天朗气清,礼毕日将午,空际忽现五色圆光,观者数十人,咸欢喜礼拜叹未曾有考。诸志乘隋仁寿中大士现比丘身,以妙智力降伏毒龙于此,始奉敕创建观音台寺于峰顶,唐大暦中更其寺额曰圣寿。五代后迭遭兵燹,寺宇无存。宋太平兴国三年夏前后现五色圆光六次,始奉敕重建寺曰圆光,嗟夫唐宋迄今,圣教日替矧末法,众生业深信浅,不有徵禅霛瑞将何以启迪,愚蒙而引登彼岸。今宝公苦心孤诣不远数千里而来礼佛,精诚所至,公之光与大士之光感应道交再现,于数百年之后其大悲宏愿不仅令一切众生生无上信仰抑亦终南山,霛得人杰之助而益显也。公于礼佛之明日,闭关于是峰之圆通茅庵,恭阅华严百日,普利幽显,后此山麓一带瑞雪频降,绿云满畴,人民安和,咸钦三宝,虽公之志在普利,而此方之民如向阳小草犹被其光辉化育既先且厚矣。兹届公闭关期满,山麓及各方居士谨以圆光再现四字为祝嘱予笔述,胜缘以示,永远不忘公之德化云尔。

    太乙山麓居士:徐潭月、柴起凤、孙镇麟、王生润、释清莲

  佛教徒;崔景春、唐宗郭、释博雅、江国珍、饶凤璜、代震山、俞嗣如、康寄遥、高成忍、路禾父
  
  佛历二千九百五十八年孤云居士刘克勤敬跋,正戒书,关中王尚玺刻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