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兴庆寺,位于长安区引镇南白道峪嘉午台顶峰,距古城西安约39公里。东近大峪,西有小峪,与翠华山、南五台遥遥相望。南望秦岭,巍巍终南山如海浪奔腾起伏;北俯关中平原,渭水若银带盘曲其间。峭壁百仞,险峻异常;登疑天上,峰讶飞来,秀壁奇崖,素称“小华山”。既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圣地,又是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据《长安咸宁两县续志》卷七(祠祀考)81页记载:兴庆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4—741),明万历十一年(1583)增修石梯并铁絙二百余丈。清康熙、同治间继屡修,邑人杨国桢有募化启略曰:“终南绵亘万里,支分干别,随处得名,有曰太乙,有曰太白,有曰太华,其原皆一终南也,支山次之,又复有支山焉。”“同治初年,回乱迭扰终南,附近居民移嘉午台避兵者,保全至数万人,盖不惟省会之钟灵,亦实闾阎之屏障也。”

    兴庆寺,原有殿宇宏伟,设施齐备,由“五殿”“四院”组成一座完整的佛寺,计有殿宇房舍40余间。从北往南,最前边是三间天王殿,供有四大天王;金刚殿三间,奉有八大金刚;往后是五间大雄宝殿,殿中央供有释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贤菩萨塑像。两边是二十四诸天;向后紧接是转佛殿三间,殿正中有木雕莲花佛转像,可以转动,造型逼真,雕工精湛,实属工艺珍品。南方著名居士高鹤年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八月至嘉午台兴庆寺看到转佛殿转佛时写到:“寺有五进,中殿造有花开见佛各像,上供佛菩萨清净海众,下有杂色白鹤孔雀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池水栏楯,罗网行树,重重用绕,花开说妙法,花合证无生,种种胜妙。并可推转,左推似白鹤叫,右转如孔雀鸣。供有藏像,古之名刹也。”最后是明三间、暗五间的大法堂。各殿之间各有配房六间,大殿屋面用的瓦系琉璃瓦或铁瓦。可惜大多毁于“十年动乱”,仅存三间转佛殿和四间配房。

    嘉午台,由东、南、西、北中五个山峰组成,兴庆寺处于中心最高点——岱顶,海拔1800米,其型奇伟壮观,称为“龙岭”。其他四个山峰,有与华山相似的登云梯、百尺峡、千尺幢、虎口、云门、云洞、天窗、回心石、一线天等。另外,还有斩龙桥、破山石、苍鹰觅食、群鼠偷油、朝天梯等奇石险景。主峰岱顶以南是一条狭长山脊,犹如长龙,两边十分陡峭。过了石门(南天门),可见“龙尾”磊峰、擦耳崖和“龙背”。“龙背”长百余米,背宽不到半米,游人须手扶“龙脊”,脚踏石板(下有石柱支撑),贴身探足而进。攀登者如悬挂空中,心惊目眩,不敢俯视,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其情势之险,类似华山苍龙岭。    

    “龙脊”尽头是一座高兀突起的山头,如龙昂首,称为“龙头”。登临其上,三面悬绝,仅一路相通;西边与雪瓦山隔沟相望,其形如长龙。“龙首”还耸立着两块尖石,称为“龙角”。嘉午台和雪瓦山犹如两条形态相似、并行奔腾于云雾波涛之中的苍龙,飞向远方。“龙头”前下方在两片“龙唇”岩石间,有一山洞,约四、五平方米,如龙张口,故名“龙嘴”,游人到此路绝。

    嘉午台为终南山佛教圣地之一,昔时寺庙较多,从台沟(白道峪)入山至岱顶,原有新庵寺、观音堂、太白庙、二天门(广仁寺)、净池寺、凉水泉、盘道庙、二道庵、无量殿,山神庙、地藏庵、关公庙、破山石护国寺等数十处,现存七处。有天然古洞六处。远在唐贞观元年(627)前,茅蓬、石洞就成为长安佛教圣地,名闻全国。这里,有五华祖师住过的五华洞、大意洞,有虚云大法师住过的狮子茅蓬。在这里住锡、静修的名僧有印光,虚云、戒尘、续法、妙舫、妙阔、永修、定慧、继成等40多位著名法师,留下不少圣迹和神奇的传说。唐代,西藏喇嘛来京师长安考试时就居住喇嘛洞中,有栈道相通。洞侧有唐贞观年间的摩崖石刻,还有浮雕佛像。唐宋以来,历代都有不少达官贵人、名人学士到此游览、进香、赋诗、作画。

    兴庆寺,现重建法堂三间,堂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西边为文殊菩萨,东边有普贤菩萨。佛前幡、幢、幔垂,法器陈列有序,殿内简洁清净。转佛殿已修葺一新,门额上书写着“嘉午台兴庆寺”六字。转佛殿后门,花格门上左刻画“朝天梯”、“王乔跨鹤”,右刻画“破山石”、“韩湘吹箫”,门后挂有一联:“幽境静观世外天,佛经精修天外事”。有僧房四间,灶房两间,并新修了寺院门。附近有普同塔一座。

    嘉午台自开发以来,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对这里的自然景观评价很高。今后如能加快继续恢复被毁的佛寺、洞桥、塔亭,这里将会成为一处旅游热点。常建曾有诗一首: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光山悦鸟性,潭影净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