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弟子及其华严宗分支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法藏逝世后,其弟子曾一度活跃于京畿地区,是研究和弘扬华严学的重要力量。

    法藏弟子们的《华严》研究,以接续其师工作为特点。法藏在八十华严译出后,准备撰《略疏》予以系统注解,但写成四分之一就逝世了。宗一续其遗稿,成二十卷(《法藏和尚传》),已不存。宗一曾参加过菩提流支的译场,担任笔受(《宋高僧传》卷三《菩提流支》)。文超曾著《随闻要科自防遗忘集》(又称《华严经义钞》)、《华严关键》,均残缺,主要继承法藏的学说。慧英和慧苑曾整理完成法藏的《华严经传记》。慧英比较重视《华严经》的传播史,特别是关于神异感应方面的传说。他曾集《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简称《华严感应传》)两卷。后来胡幽贞因“鄙其事外浮词,芜于祥感”,删为一卷,前后加上题记,于唐建中四年(783)完成。此书以记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事件为主,疏于史实,特重神异。由于许多事件为惠英亲闻,所以也有重要史料价值。

    在以后的华严宗历史上,引起争议的法藏弟子是慧苑。《开元释教录》卷九、《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宋高僧传》卷六等所列《慧苑传》都很简略。慧苑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少年出家,师从法藏,兼通梵汉,尤精《华严》。自谓:“少玩兹经,索隐从师,十有九载。”(《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各传记都称其为法藏的“上首门人”,后常住洛阳佛授记寺。

    传为他的著作有6种,其中,《华严旋*(左氵有復)章》、《大乘权实义》、《华严经九会章》已不存。又据澄观所述,还有《纂灵记》五卷,为改订法藏《华严经传记》而作,亦难知其详。现存著作有2种:其一是《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二卷。他鉴于“新译之经,未有音译,披读之者,取决无从”,便摘录唐译《华严》中出现的字、词、词组,注解其读音、含义和异名等。词目按其在经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本书引用佛教典籍以外的中国古籍百余种,其中许多古籍今已不存,所以此书是研究古文字学的重要资料。其二是《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简称《略疏刊定记》),原卷数不详,现存不足十三卷,可以代表慧苑的全部华严学理论。此书是接续法藏的《华严经略疏》而作,但慧苑自认为是“鸠集广略之文,会撮旧新之说;再勘梵本,雠校异同;顺宗和教,存之以折衷;简言通义,笺之以笔削”而成。

    在慧苑的著作中,引起注意并受到批判的内容有两部分:其一是关于判教问题。他在卷一“立教差别”中指出,华严宗“小始终顿圆”的五教说,是受了天台宗人“化法四教”的影响,有讲不通的地方,因此提出自己的判教理论。

    据天台宗人智*(左岂右页)(538—597)的《四教义》卷一,“化法四教”是按佛说法内容而进行的一种分类,包括:一、“藏教”,佛主要给素质低的人讲的,素质较高的人也可以听,所谓“正教小乘,旁化菩萨”,这是讲《阿含经》等。二、“通教”,佛给各种不同素质的人讲的经,所谓“三乘同禀”,包括《般若》等大乘经典。三、“别教”,佛讲这部分内容对听众是区别对待的,所谓“不共二乘人说”,专讲给素质高的人听,包括《维摩经》等。四、“圆教”,佛给天生素质极高的人(“最上利根”)讲的内容,包括《华严》、《涅槃》和《法华》,其中《法华》又属纯“圆”。

    在慧苑看来,“五教说”只是把“藏教”改成“小乘教”,把“通教”改为“大乘教”,“别教”改作“终教”,“圆教”不动,其前加上一个“顿教”。据他分析,所谓“顿教”,是用“离言说相以显法性”,不能作为“能诠教相”。这是说,“顿教”是指佛说法的形式,不是指佛说法的内容,而其余“四教”都是指佛说法的内容。五教说的判教标准不一致,所以是不能成立的。这是对从智俨到法藏判教学说的彻底否定。

    慧苑依据《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的说法,提出“四种教”概括全部佛教。他的判教是以认识“如来藏”为标准划分的。在他看来,有四种人不识如来藏,即凡夫、声闻、辟支和初心菩萨,四教划分即针对这些人。一、“迷真异执教”,相当于给凡夫讲的,也习称“人天教”。二、“真一分半教”,相当于声闻、辟支佛。三、“真一分满”,相当于初心菩萨。四、“真具分满教”,相当于“如来藏”。此“四教说”后遭澄观批判,也不为华严僧人所承认。《宋高僧传》本传谓其四教说为:“诸师处判,或依或违,然其纲领教乘,一家之说。”即承认慧苑为“一家之说”,是华严宗以外僧人的比较一致的看法。

    引起注意和批判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慧苑对“十玄”的改造。他的“十玄”排列次序是“同时具足”、“相即”、“相在”、“隐显”、“主伴”、“同体成即”、“具足无尽”、“纯杂”、“微细”、“因陀罗网”。这种排列次序,与智俨和法藏的十玄均不相同,最可注意的是把“因陀罗网”排在最后,突出“无尽缘起”。他对十玄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分十玄为“十种德相”和“十种业用”方面。他的“双重十玄”,也没有提出新的思想。

    对于慧苑的事迹所知甚少,但他生前常住佛授记寺,以法藏后继者自居,并被称为“上首门人”,在当时佛教界影响应是很大的。他的学说经澄观批判,被后世华严宗人排除在正统之外,其著作也不受重视。在华严宗之外,慧苑还是得到较多肯定。《宋高僧传》本传谓,他“禀从贤首之门,不负庭训之美”。慧苑在法藏之外另立新说,构成华严宗学的一个分支。大约与慧苑同时,李通玄开辟了华严学的另一支,在中唐以后的华严学历史上影响更大。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