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建造的确切时间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历来都有争议,但从《隆阐法师碑》中建造者怀恽的生平、香积寺中佛事活动的支持者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生平等史料来推断,应该在唐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为妥。
   
    香积寺建造的时间,现在能见诸史籍的说法有两种,其一认为在唐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这一年也是善导去世的时间;其二则认为在唐神龙二年,即公元706年。

    持681年之说的有如下史籍:

    宋代张礼曾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闰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与友人共同游览了当时长安城以南的地区,并将六天的见闻写成了《游城南记》一书,书中说和友人“相率济潏水,陟神禾原,西望香积寺塔。原下有樊川御宿之水交流,谓之交水。西合于沣,北入于渭。”并在注中说:“香积寺,唐永隆二年建,中多石象(像),塔砖中裂,院中荒凉,人鲜游者。”

    宋代宋敏求在其所著《长安志》卷十二“开利寺”条中也说:“开利寺在县南三十里皇甫村,唐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978)改。”

    元代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卷五“寺观”中同样引用了宋人的说法,记载香积寺的建造年代是唐永隆二年。同时也说在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时,寺院改名为“开利寺”。香积寺的西南有香积堰,堰中的水供长安城使用。而且寺中还有僧人万回的砖塔,可惜塔的中间已经有了裂缝。

    而在《咸宁长安两县志》、《长安史迹考》、《陕西通志》等著述中却都认为香积寺建造在唐中宗神龙二年,即公元706年。

    这样,以上两种记录中的时间间隔了25年。

    该怎样来做判断呢?毕竟从唐代到宋代,再到元代,时间跨度数百年,自然的损害与人为的摧残使寺院的史料难觅,唐人史籍的记载非常稀少而且散落,所有的记录都是唐以后的人所作出的,香积寺在唐代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最直接的证据仍然是《隆阐法师碑》,从其中对于怀恽去世的时间中,可以做一个论断。录碑文如下:

    然菩萨以济物捐躯,上善以遗形狥节,法师情存拯救,式奉殷繁,汲引虽曰忘怀,形质焉能靡累?於是忽婴风瘵,病与时侵,灵药勿痊,肧器俄逝。岂夫八林齐白,我佛称於寂灭;梁木其坏,吾师等於死生。以大足元年十月廿二日神迁,春秋六十有二。临终之际,正念无亏,颜色怡悦,似有瞻瞩,北首面西,奄然而化。悲夫!烈烈岁阴,苍苍天色,乾兮何负?歼我惟良,业也何孤?丧兹贤哲。岂直悲盈四部,嗟鹿苑之荒凉,抑亦哀悼两宫,痛蜂台之阒寂。犹是俯回天眷,载纡仙豪,远降恩波,爰加制赠。奉神龙元年敕:实际寺主怀恽,示居三界,远离六尘,等心境於虚空,混荣枯於物我。栋梁绀宇,领袖缁徒,包杖锡之规模,蹑乘柸之懿躅。虽已归寂灭,无待於褒扬;然宠洽友于,无忘於缛礼。可赠隆阐大法师,主者施行。上人以至德聿修,良因累著,故得天降成烈,用赞芳规。追远慎终,生荣死赠,足可光辉净刹,历尘芥而长存;旌贲元门,共河山而永久。弟子大温国寺主思庄等,并攀号积虑,哀慕居怀。嗟覆护而无时,仰音颜而靡日。犹恐居诸易远,淑善湮沈。敬想清徽,勒兹元琬。

    碑文中明确记载怀恽大师是在唐武周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即公元701年去世的,春秋六十二。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被赐赠“隆阐大法师”的称号。此后,其弟子温国寺主思庄等才为其立碑刻石,记其事迹,以告后人。如果在神龙二年即公元706年才建造香积寺,此时怀恽已经故去了五年,怎么还能为善导建塔立寺呢,显然是说不通的。

    第二,从香积寺中所举行的佛事活动情况看,其建造时间也应该是公元681年。  
  
    碑文的第一部分是这样记述佛事活动的:

    重重佛事,穷鹫岭之分身;种种庄严,尽昆邱之异宝。但以至诚多感,能事冥资,故能远降宸衷,令赍舍利,计千余粒,加以七珍函笥,随此胜缘,百宝幡花,令兴供养。则天大圣皇後承九元之眷命,蹑三圣之休期,犹尚志想金园,情欣胜躅。或频临净刹,倾海国之名珍;或屡访炎凉,舍河宫之秘宝。    

    香积寺中常常举行大型的佛事活动,参加的人非常多,让人想起在灵鹫山听佛陀说法时那样一种隆重庄严的场景,佛事活动中所供奉的珍宝可以说囊括了天地的精华。而且皇帝还因为善导“至诚多感,能事冥资,故能远降宸衷”,所以特下敕令将舍利千余粒珍藏在七种珍宝装饰而成的宝函中,随着每一个隆重的佛事活动而与百宝香花同时在寺院中供养。舍利的供奉是一件庄重而神圣的事情。是皇室来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享有这样的荣誉,供奉舍利的寺院具有崇高的地位。

    碑文中特别铭记了香积寺供奉舍利的佛事活动,可见,香积寺在建成之后其地位是很高的。这里,敕令将舍利千余粒供奉于香积寺中的皇帝没有明确说明,也可能是唐高宗,也可能是武则天。高宗皇帝曾经敕令怀恽在西明寺中剃度出家、所以怀恽在建造了香积寺后,高宗皇帝再次敕令将舍利供奉在该寺中是顺理成章的,不仅表示怀恽与高宗皇帝有着良好的关系,还表示了皇室对于香积寺地位的肯定。而武则天对于佛舍利的供奉也是非常积极的,她和高宗共同举行了法门寺佛骨舍利的第二次供奉活动,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香积寺舍利的供养也是唐代佛骨舍利供养盛行的一个表现。无论是善导或怀恽,他们在世的时候都曾经历了由皇家举行的、规模宏大的佛骨舍利供养活动,这些供养活动就是针对法门寺佛骨舍利而进行的。

    法门寺在唐代是最受到皇家恩顾的寺院,因为保存在那里的佛骨舍利据说每经过30年要从佛塔下奉迎出来供奉,这样可以保佑天下兴盛。唐代历史上曾经六次迎奉法门寺的佛骨,而前两次的迎奉活动或是发生在善导在世时期、或是发生在怀恽在世时期。第一次法门寺佛骨的迎奉活动是在唐太宗贞观五年(631)进行的,当时开启了法门寺佛塔的地宫,并在那里举行了佛骨舍利的供奉活动[1],并未将舍利迎请回京城长安。第二次是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此次不仅将佛骨迎奉到长安,而且还迎奉到东都洛阳。直到龙朔二年(662)才送还法门寺,前后历时四年,武则天还在洛阳舍其所寝衣帐真绢逾千匹,又按中国的传统土葬制度,为佛骨舍利营造了价值连成的金棺银椁,数有九重,供奉豪华而宏大。而民众更是接连二百里往来相庆。

    如此规模的舍利供养活动,善导经历了第一次,而怀恽则经历了第二次。第二次的规模和声势都要远远地大于第一次,对于怀恽的震撼与影响可以想见。能够在自己所建造的寺院中进行舍利的供养活动,对于怀恽在僧俗两界的影响与地位都是一个肯定。

   碑文在此还明确记载了武则天常常到香积寺中朝拜,并供奉倾国之珍宝,向寺院做大量的捐赠这一事实。

   如果香积寺建造在神龙二年即706年的话,高宗皇帝(628-683)和武则天(624-705)这个时候都已经去世了,怎么还能够做这些供奉活动呢?    

  基于以上原因,香积寺建造的时间应该是在唐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较为合理。    

    [1]《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