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后香积寺的状况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唐代以后,史籍中仍然可以找到对于香积寺的记载,然而却只是蛛丝踪迹,笔端流露出悲凉沧桑的叹惜之情。不过,从这些简短的记载中,同样也可以感受到香积寺的呼吸虽然微弱但是却始终没有停止。但是,对于香积寺中是否还有佛事活动情况等资料,却遍查不到,由此不得不让人猜想,经历了宋元明清各代九个多世纪的风云,香积寺所保存的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寺院名称,而这个名称却是因为香积寺塔而存活着的。

    宋代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二《长安县》中,对于香积寺的记载则只是从寺院名称的变迁来说的:“开利寺在县南三十里皇甫村,唐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而其他的信息则一无所有。

    宋代张礼《游城南记》中记载香积寺,也是从远处遥望香积寺塔而开始记录的,他所见到的香积寺寺院中的情形则是:“……中多石像,塔砖中裂,院中荒凉,人鲜游者。”

    元代骆天骧的《类编长安志》中,则引用了宋代张礼的记载,补充了香积堰的内容,并说寺院中有万回砖塔,而且塔的中部已经裂了。是开元二十五年万回弟子还源所建造的,并立有碑。
  
    明代嘉靖年间,进士王鹤有《游香积寺诗》,诗曰:“古塔依萧寺,长川抱潏河。林森青霭合,地僻白云多。春意催花鸟,幽情寄薜萝。探奇得胜境,税驾自岩阿。郊夕牛羊下,村归渔牧歌。佛光天上转,僧影目中过。问法驯山鬼,裁诗敌睡魔。三千空世界,到处是行窝。”香积寺在诗人眼里仍然有某种古朴和田园牧歌般的色彩,仍然是佛教的一座寺院,是僧人的“安乐窝”。

    但是从善导塔上所留下的清代乾隆年间所刻的“涅槃盛世”几个大字看,在清代对香积寺是有修葺的。清代进士洪亮吉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三月,约友人游樊川各名胜时,曾在香积寺中用午餐,得知该寺在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765-1767)重修,而且他看到的寺院是修整完好的寺院。直到清末,寺院尚有很多金石文物,但是,据说这些文物多在以后被日本浪人盗窃,寺僧为了保护这些文物还曾做了埋藏,可惜至今尚未找到下落,但愿有一天从考古发现中能突然再现。从这张流落的唐代香积寺天王像的图片中不难看出寺院当年那些珍品的精美,天王像表现手法的干净、利落,创造了一个气势威武而霸气的形象。

    香积寺的建筑在清代同治年间再度遭到毁坏,仅存善导塔;光绪时又重修了佛殿三间,金刚殿三间,僧房数间。清末民国初年,寺内还住有3到5位僧人,寺院中的土地也由村民使用和耕种[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中,香积寺有僧人8位;到1963年,僧人增加到19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僧人被迫还乡,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后,僧人才陆续回到寺院,开始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1]周文敏:《长安佛寺》第18页,三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