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印光大师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印光大师(1861—1941),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人,俗姓赵。幼年随兄读儒书,颇以儒家圣学为己任,赞同韩愈、欧阳修等人反对佛教的主张。后来,病困数年,才开始觉悟以前的不是,顿然洗心革面。21岁时,到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投道纯和尚剃度出家。第二年,于陕西兴安县双溪寺依海定律师座下受具足戒。

    大师生下来仅6个月便得眼病,几近双目失明,后来虽然痊愈,但眼力受损,眼睛稍有发红,即不能看东西。受具足戒时,因为大师善书写,所以凡是戒期中所需要写的法项事宜、悉令等,都由大师代作。大师修持净土法门,长时间以来不能达到一心不乱,这时听闻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的道场,于是在自己26岁的时候,辞别老师而前往资福寺。自号“继庐山行者”以明志。这一年的10月,大师入堂念佛,由于感受到祖师们的遗泽,所以净业大进。

    大师出家30余年,始终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也不喜与人往来,更不愿人知其名字,只期昼夜念佛,早证念佛三昧。然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民国元年(1912),大师时年52岁,高鹤年居士取大师的文章数篇,刊载在《上海佛学丛报》上,署名“常惭愧僧”。人们虽然不知为谁,但其文字已足以引发了读者大众的善根。从此,大师便名震遐迩。印光毕生弘扬净土,其行事坚守“不当住持,不收徒众,不登大座”之三大原则;大师俭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男信女供养敬物,全都代人广种福田,或是用于流通经籍,或是救济处于战乱中的饥贫百姓,权衡重轻缓紧,稳善措施。为了结合时代特点,大师创建“弘化社”,编著《印光法师文钞》。20余年,不仅流布佛教诸书,而且更广印如《了凡四训》等读物,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也在百万余张,法化之宏,前未能比。不仅如此,为佛法常住,大师先后领导修缮了普陀、清凉、峨眉、九华等四大名山的山志。

    民国二十九年,示寂于灵岩山寺,世寿七十九。师一生操守弘毅,学行俱优,感化甚广,被誉为民国以来净土第一尊宿,北洋总统徐世昌曾赠法师“悟澈圆明”匾额,并指令褒扬。

    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大师示疾,十一月初四早一时半,大师由床上起坐,对在场众人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罢即大声念佛,至二时十五分,用水净手后起身站立,说道:“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后人盛传大师乃为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