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寺和外八庙的建筑有何异同?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公元7世纪,西藏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从印度和汉地两个方面传入西藏,松赞干布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联姻。两位公主都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一尊佛像,并开始在吐蕃兴建早期佛寺。

    西藏早期佛寺均经历代重建,现存较早的喇嘛教建筑,是元代兴建的萨迦寺和夏鲁寺。萨迦寺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分为南北两处,北寺建于山上,现存南寺。夏鲁寺原为万户府的一部分,建于14世纪中叶。寺有城墙环绕,主要建筑是夏鲁杜康,由门廊、经堂和佛殿三部分组成。佛殿前有围廊环绕的庭院,这种建筑形制到明清时期发展成格鲁派的“扎仓”(经学院)。建筑结构采用木柱、密梁和平顶,但覆以汉族形式屋顶,其斗和琉璃瓦式样为元代内地的典型手法,是当时汉、藏两族建筑的巧妙结合。

    明清时期的西藏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拉萨布达拉宫为其典型代表。布达拉宫现存建筑是清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修建。布达拉宫的艺术处理手法,是利用山峰缘山修筑,高达200余米,外观十三层,主体建筑(红宫和白宫)则高耸于山顶,控制全部建筑群,石城墙和城门围绕全宫。桑耶寺的整体布局,则按照佛教世界观构想:主殿三层(下层藏式,中层汉式,上层印度式)象征须弥山,四方四个佛殿象征四大部洲,周围还有象征八小洲和日月的建筑。

    河北承德的喇嘛教寺院,是18世纪起建造的山地建筑,现存八座,即溥仁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庙、殊象寺和须弥福寿庙,俗称外八庙,即长城离宫外的佛寺。其中普陀宗乘庙是仿照布达拉宫、须弥福寿庙是仿照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建筑的。

    承德外八庙建筑的形式,和西藏本土以及藏传佛教地区的佛寺建筑不尽相同。它是吸取了西起西藏、新疆,北到蒙古,东南到浙江等许多著名建筑的特点,集中当时建筑上成功的经验而建造,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外八庙建筑的总体布局,依山势而结构。建筑群落大部分采用汉族传统的对称方式,有的寺院还附有山石花木,颇具江南园林的情趣。主体建筑大都建在寺中最高处,引人入胜。其中,普陀宗乘庙和须弥福寿庙的前面部分采取对称处理,其他部分随地形而变化。这两处寺院还在模仿藏族寺院形式的基础上,加上若干汉族建筑的手法,给人以雄壮而活泼的印象。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