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游记》 一步的慈悲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星云

    随所游至,略书梗概,举其闻见,记诸慕化。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书末《自赞》

    有句老生常谈“一步一脚印”,这是表示每走一步,就有一步的成绩,无论多远,只要一步一步地走,总会走到目的地。一个艰困的目标,能够“一步一脚印”到达,这是何等雄壮豪迈的事。

    古往今来,多少探险者、发明家、自然观察家,乃至军人、商人、僧人,他们在世界上“一步一脚印”,为人类找出新知识,走出新天地,他们所付出的辛苦,万千年后的人们,还是会遵循这伟大的“一步一脚印”。

    唐代玄奘大师,就有这样的脚印:他以二十六岁青壮之龄到印度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位留学僧。他途经八百里流沙,历七十余国,经十七年后学成归国,取回佛经数千卷,翻译成中文者有千余卷,成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他把到印度历经各国的所见所闻,口述成《大唐西域记》,至今全世界有多种译本流传,影响极为深远。今日印度与中亚很多文化史迹与中世纪时期的风土民情,当时皈化佛教的状况,就是靠着《大唐西域记》的指引,而能重现于世。

    另外,玄奘大师还把中国的老子《道德经》译成梵文,对于中印文化的沟通,贡献巨大。尤其玄奘大师曾在戒日王主持下举行弘法大会,五印度十八国的国王、官员、僧众六千余人都拜倒在法座前,玄奘大师更获得“大乘天”尊号。这是中国人的脚印,在域外留下一次无比光荣的纪录,历史也永远不会遗忘他。

    然而,长久以来,玄奘大师这位在中国两千年佛教传播史中盛德最著的人物,在大众当中的深刻印象却主要是被一部文学作品限制了,扭曲了,这就是被赞为中国小说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虽然这部小说充满虚构的奇趣,但与正史中大唐三藏玄奘法师的壮志苦行,与牺牲为众的慈悲精神,相去几千万里。这种情况,也提醒了我们有心推动佛法人间化、将佛理从僧众与知识阶级中释放出来的工作者,大众化的读物确实有其魅力与惊人影响效果,但若不是秉持正知正见进行创作,那么大众化就会成为我们立刻要面对的新挑战与难关。

    因此,来自对岸的这位优秀青年学者钱文忠教授,也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高足,他的新作《玄奘西游记》,就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他巧妙地结合了讲学和讲书一庄一谐两种传递知识的形式,还原玄奘大师的真实事迹,生动、活泼的描述和开阔的世界观,宛如置身大师身侧,亲自闻听高僧们说法辩法,或是为几度遭遇险境的玄奘大师紧张。

    钱教授除了以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内容作为主要的引证依据,也广泛地取材,以玄奘徒弟亲闻师说录成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来补充前书仅记述见闻,较少涉及个人遭遇的缺憾;另一方面,他也不拘一格跨越各种知识领域提供许多“知识点”作为穿插,或偶尔对照检证小说《西游记》中的情节,让读者在开眼之余,增添了许多会心的趣味。

    在此基础上,钱教授的著作把佛家所谓“胜者”——拥有积极正确追求生活,勇于面对考验,随时随地发现新的自我,不为生死、不安、恐怖所败的正念精神的人——与玄奘大师舍身求法的使命感、理想色彩与实践过程,结合得淋漓尽致。在书中,钱教授带领我们经历玄奘大师每个求法阶段之余,也从各种角度设问、回顾他踏出漫长征途第一步的初衷:苦海茫茫,人生归宿在哪里?天灾人祸,如何才能解脱?

    这是蕴藏在每个人心头的问题,也是将玄奘大师与作者,以及所有具有佛心佛性的读者们,连结在一起的慈悲情怀,更是我们追随前贤所能获得的最珍贵的宝藏。

    值此时代,充满试炼但仍有光明希望、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我们阅读《玄奘西游记》,必定能得到许多重要收获:

    读此书,乃是读可比《西游记》更精彩的小说;

    读此书,乃是读一本风俗人物皆栩栩如生的游记;

    读此书,乃是读一本有丰富历史文化的书籍;

    读此书,乃是读一本有深厚思想哲学的书籍——与吴承恩《西游记》相比只有超越,与玄奘《大唐西域记》可以媲美;

    读此书,乃是读一本将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灵活融会的综合好书,把过去艰深之文学、地理转化成活生生的内容,仿佛人亲临此境。

    在此与读者诸君分享:愿大家都能时常思忆玄奘大师那因一念之慈悲,改变自己人生与世界的“重要的一步”,皆能法喜盈满。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