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有如来 香积为其名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香积寺为什么叫“香积”?

    香积寺名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说,当年建寺于隋代的香积堰的东北,故寺名曰香积寺。据史料记载:隋开皇三年(583),在神禾原下滈水和潏水交汇处,修建香积堰,逼水上原(高阳原;今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地区及雁塔区丈八沟等地),引入长安城内,称清明渠,唐时改为永安渠。宋人记载:“旧有香积堰水入城中,遭朱泚之乱,坏龙首、香积堰,以决其流,宋时龙首堰复,香积堰废”。另一种说法是香积寺来源于《涅槃经》,香积,为“不生不灭”,积,为积累功德之意。第三说是香积之名来源于《维摩诘经》中的一个佛教故事。第一种说法明显是有不妥之处的,香积堰是清明渠在唐代修建了香积寺以后的俗称,先有香积寺,后有香积堰。我们赞同第三种说法,即寺名来自于佛名。佛经《维摩经》记载:“有国名众香,佛名香积”,因以奉为寺名。

    佛教经典《维摩经》全名为《维摩诘所说经》,又称《维摩诘经》。由后秦鸠摩罗什译成。罗什又称其为《不可思议解脱经》。分3卷14品。该书通过毗舍离城中维摩诘居士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宣扬“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肯定了菩萨修行完全可以不离世间行为。经中赞叹了般若性空的思想,批判了对菩萨清净行的片面理解。此经属于大乘佛教初期作品,约产生于公元1~2世纪。

    香积寺得名正是由这部佛学著作而来。这部经特别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欢迎,因而流传广泛。不但香积寺之名来源于这部经典,净土宗之名也来自这部经典。此外,还有许多佛教用语,如“方丈”、“须弥座”、“天女散花”、“十事八法”、“不二法门”等等,都来源于这部“不可思议解脱经”。

    净土

    净土宗为什么称净土?也要从这部经中才能找到答案。

    佛陀虽然年已80岁了,但他为追求理想的雄健步伐从不暂停。

    毗舍离城有一位长者之子名叫宝积,他不但是城中最富有的人,还是佛陀的虔诚在家弟子。这一天他领着五百个年轻人,每人都带着七宝伞盖,来到庵婆罗园,向佛陀献上了礼物。

    佛陀用神通力把这500个伞盖合成了一个大伞盖,闪光中大伞盖出现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奇观,里面有高山大海、江河湖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还有十方世界诸佛各自在佛土中说法,一时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众人见了,无不交口称赞。

    宝积请求佛陀为大家演讲,佛陀说道:

    “若菩萨欲得佛土清净,首当自净其心,心净则佛土清净。具体来说,直心是菩萨净土,深心是菩萨净土,布施是菩萨净土,忍辱是菩萨净土,精进是菩萨净土,禅定是菩萨净土,以及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十善等法皆为菩萨净土。但菩萨所修的净土是不确定的,而由所教化众生的多少、根基深浅而决定。诸佛心净所以国土清净,但在众生来说,则仍有净秽之别。”

    舍利弗心想,佛陀说心净则佛土清净,娑婆世界为什么到处是黄土、沙砾和荆棘呢?佛陀说道:

    “不要看娑婆世界有秽恶,就以为我的国土不清净。不要以常人之心去想诸佛国土。盲人不见日月,并非日月不放光明。”

    此时佛陀以足尖触地,顿时娑婆世界焕然一新,和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全然相同。庵婆罗园中听法众僧及在家信徒都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朵朵莲花,大如车轮,放出七彩之光。

    “我的国土从来就如此清净庄严。”

    维摩诘居士

    毗舍离城有一位居士,名叫维摩诘。佛经上说,此人原是妙喜世界的一位菩萨,与娑婆世界甚有缘份,因而放弃妙喜世界的清净国土,降生在此城。维摩诘早已皈依佛陀,虽是在家居士,但他精通大乘佛理,不仅善于神通,而且辩才无碍,有时把出家僧人也驳得难以对答。

    维摩诘身体清瘦,看起来像是有病的样子。他也经常装病,对人说:“以众生病,是故我病。”他和宝积都是毗舍离城的巨富,又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宝积去看望佛陀,他却装病不去,他想佛陀一定会派人来看视他。

    佛陀对舍利弗说:“维摩诘居士病了,请你代表我去看望他吧。”

    舍利弗说:“我不敢去。有一次我在林中坐禅,被维摩诘看见,开口就说不必这样坐着才是坐禅。我问他怎么才叫坐禅,他说:‘不于三界现身意是坐禅,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坐禅,心不在内亦不在外是坐禅,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坐禅。’说得我无言以对。”

    佛陀又派优波离去,优波离也说了一件事。有两位新学比丘怀疑自己犯戒,不敢请教佛陀而来问我,我就依照律条为他们解说。偏偏让维摩诘居士听到了。他对我说:‘优波离尊者,请你不要打扰他们的心,增加他们的烦恼。诸法如幻,罪性也一样。罪性不在内不在外更不在其中。罪性本空由心而生,心灭则罪性灭,了解这些即是忏悔,即是持戒。”

    佛陀又派罗睺罗去,罗睺罗说道:

    “我不敢去见维摩诘居士。有一天毗舍离城的两个年轻人问我‘你是佛陀的儿子,放弃转轮王出家图什么?’我就对他们说出家的种种利益功德;刚好被维摩诘居士听到了,立即对我说:‘罗睺罗,你不该这样讲。世俗的有为法有利益功德;出家是无为法,无为法中是不讲利益也不讲功德的。’”

    佛陀又问了几位大弟子,没人敢去。于是对文殊师利说道:

    “还是请文殊师利辛苦一下吧!”

    文殊师利也是顶尖人物。佛经上说,文殊师利在南方平等世界证道成佛,但为了普度众生,经常以不同身份出现在他方世界,辅助他方世界的佛陀教化众生。

    大家一听文殊要去见维摩诘,都要求一同前往。

    “方丈”与“须弥座”

    维摩诘已知文殊师利和众人要来,即吩咐仆人在一间一丈见方的屋内放了一张床,他躺在床上。看见文殊进门,他有气无力地说道:

    “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诚如居士所言,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因为来者无所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文殊一面回应维摩诘,一面接着问道:

    “我奉佛陀之命来看望居士,不知居士的病情好转吗?又因何而起?”

    维摩诘仍是有气无力,慢慢说道:

    “我病久矣!众生病,我病。众生病痴,而我病悲。众生度尽,我病自愈。”

    文殊又问:

    “我知道你是百万富翁,为什么室内空空?”

    “诸佛国土何尝不是这样,一切皆空。”

    舍利弗看着这方丈小屋,连个座凳都没有……刚念及此,维摩诘居士便问道:

    “舍利弗尊者!你为何而来?”

    “为佛法而来。”

    “既为求法,何需座位?”

    维摩诘又向文殊问道:

    “你见多识广,哪一佛土有上好狮子座呢?”

    “距东方三十六恒河沙数有须弥相的世界,其佛名须弥灯王,那里的狮子座美妙绝伦。”

    维摩诘一念之间,从须弥灯王处借来32000把狮子座,摆在这方丈小屋之中,并不甚挤。众人见了无不赞叹。

    天女散花

    维摩诘请大家坐了。不知何时,屋内有一天女,看众人落坐,手持鲜花洒向众人。鲜花落在文殊师利和在家信徒身上,纷纷滑落,尽管出家僧人纷纷躲避,鲜花落在身上却怎么也抖不掉,用手也拿不下来。

    “为什么要去掉鲜花呢?”天女问。

    “因为鲜花不如法。”舍利弗答。

    天女说道:

    “舍利弗尊者!你莫说鲜花不如法。花是不会分别的,有分别想的是你。你有分别想,所以鲜花著身不掉。你看文殊师利菩萨、维摩诘居士,他们已断除一切分别想,所以身不著花。”

    “天女散花”是佛理“无分别想”的生动描述,而这种“无分别想”的境界却需要修行者的漫长跋涉方可进入。

    民间把“天女散花”演绎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香积佛

    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尔时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菩萨当于何而食?”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之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言:“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会诸菩萨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辞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时化菩萨即於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婆娑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云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佛告之说:“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婆娑,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於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

    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婆娑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著心;又当舍汝本形,勿时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疑想,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欲化诸众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

    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现,须臾之间至维摩诘舍。时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狮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其上;是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毗舍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时毗舍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狮子座高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

    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化菩萨曰:“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抟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所以者何?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于是钵饭悉饱会众,犹故不竭;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上方有如来,其名为香积,这正是香积寺得名的由来。因而善导大师是被看作香积佛的。

    善导所创立的净土宗派,是坚持信,愿,行三者合一的。信徒除了修行业,还要做“积功累德”的善事。这就是度化,引导众生超度的法门,所以香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是积香,也就是“积累善行善事”。香积寺寺庙旁有农家乐命名为“积香园”,大概就有这个深意。

    十事八法

    来自众香国的菩萨们也很关注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佛土上是如何说法的,维摩诘回答说:

    “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瞋恼,是瞋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吝,是悭吝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瞋恚,是瞋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狠利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维摩诘言:“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馀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瞋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为十。”

    彼菩萨曰:“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

    维摩诘回答说“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不二法门

    维摩诘高兴起来,又对众人问道:

    “何谓不二法门?”

    有的说:“生灭为二;法本无生,今则无灭,得无生法忍,即是入不二法门。”

    有的说:“垢净为二;见垢本性,则无净相,即是入不二法门。”

    有的说:“世间、出世间为二;了解世间性空,就是出世间,即为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问文殊:

    “你说呢?”

    “于一切法无言可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即是入不二法门。你说呢?”

    维摩诘低头不语良久。文殊赞道:

    “居士胜我一筹!”

    图片题名

    002释迦佛说法(唐 敦煌莫高窟  第45窟)

    释迦牟尼佛跏趺坐,手结说法印。佛祖左侧老者为弟子大迦叶,右侧为弟子阿难,左右各有一尊菩萨和护法天王。

    003维摩文殊图卷(元 王振鹏画)

    画卷中描绘的正是文殊受命探访维摩居士而展开论道的情景,立于右侧的正是散花天女。

    004文殊师利法王子(民国黄泽画)

    文殊菩萨和普贤、观音、地藏菩萨并称四大菩萨。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道场在四川峨眉山,观音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地藏道场在安徽九华山,此四山因而被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006文殊维摩诘论道图(唐 敦煌莫高窟  维摩诘经变)

    此图表现的内容为佛法论辩。右侧为维摩诘,左侧为文殊,均坐在华丽的须弥座上。

    010众香国菩萨施饭

    香积如来及众菩萨以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画面中众香国菩萨施饭给化菩萨,这个“饭”是一种功能奇妙的香气。

    012舍利弗

    释迦牟尼佛的上首弟子。但在经中,想到人间秽土的,想到座位的,想到吃的,都是这位高僧。舍利弗追随佛陀一生,在佛陀涅槃之前先行灭度,深受佛陀信任和赏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