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塔起源于印度,起初是保存或埋葬释迦牟尼舍利的建筑物。据佛教文献记载,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遗体被火化,结出许多晶莹明亮、击之不碎的珠子,这就是舍利。这些舍利被当时的八个国王取去,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处、成道处、初转法轮处和涅槃处等),建造了八大灵塔,这是属于纪念性的了。印度在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被列为国教,塔的建立达到了空前的高潮,在孔雀王朝所统领的八万四千个小邦国内,各国都要建造寺塔。现存时代最早的塔就是始建于阿育王时期。

    早期的佛塔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土冢,称为覆钵式窣堵波,完全是坟墓的形式。现存比较完整的桑奇大塔,中央是覆钵形塔体,塔顶上有方形平台和三层伞盖,塔的底部有基台和围栏,前面有级梯上下。最外层还有一圈绕塔围栏,围栏的四面各有一个牌坊状塔门。

    印度还有一种建在石窟内的佛塔,称为“支提”。塔在窟的后部,塔前有一个较大的场所,僧人们在此举行礼佛集会。这种形式传到中国后,塔发展为立在窟中央,并且塔顶与窟顶相连,成为中心塔柱。

    在中国,一般立在寺院中的塔是由覆钵式塔发展、演变而来。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原,佛塔的建造也开始了。我们早期的佛塔,基本上都是中国建筑形式的楼阁式塔,比如《三国志》记载的东汉末年笮融在徐州建造的佛寺,其中的塔为重层楼阁式。

    为什么佛塔到中国后改变了印度的覆钵形,而变为了楼阁式呢?主要原因是: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是神圣的,应该用高贵的建筑形式。中国在秦皇、汉武时期迎候仙人修建的是高楼台阁,所以供奉佛的时候也用了这种高级别的建筑。另外人在引颈望高塔时易产生一种心理变化,从而增加了许多神秘与敬畏。

    印度的覆钵式塔在中国并没有绝迹,不过是变为了中国式塔的一部分。塔一般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几个部分。塔是用于埋葬佛舍利的,所以采用中国的陵墓地宫、墓穴的方式修建了地宫。塔基是整个塔的下部基础,覆盖在地宫上。塔身是塔结构的主体,内部结构有实心和中空两种,有些塔的塔身为覆钵式。塔刹立于塔的顶部,本身也像一座小塔,分为刹座、刹身和刹顶。

    塔和寺院关系非常密切。中国早期的寺院是以塔为中心,塔的后面建佛殿,四周还有其他的僧房楼观。历史上有名的洛阳永宁寺和应县木塔所在的佛宫寺都是这种布局,日本的寺院受中国影响,很多布局也是如此。从唐代开始,佛殿的地位升高,出现了殿塔并列;后来又发展为塔被排出寺外,建于寺旁、寺后,或另建塔院,现存的佛塔多是这种安排。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