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造像碑?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造像碑是一种以雕刻佛像为主的古代石刻,外形似碑,上面有佛龛造像。多为佛教造像,少数与道教有关。因为是造像供养性质,往往铭刻造像缘由、题材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等,也有时线刻出供养人像。

    文献记载,前赵建初五年(322)佛图澄造释迦像碑,是现知年代最早的一例。现存实物,多见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省,以北魏时期最早,北朝晚期(东、西魏,北齐、北周)数量最多,说明造像碑盛行于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尚有精品遗世,宋以后日趋衰落。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一般近于同期的石窟艺术,多系高浮雕作品,但因雕琢精细,选材较好,形体又小,往往多收藏为博物馆藏品。

    造像碑大致可分为扁体碑形和四面体柱状两种。

    扁体碑形造像碑,有的有碑额,有的无碑额,造像龛多在碑体正面,碑阴和碑侧刻造像人姓名。山西新绛东魏武定二年(544)释迦多宝造像碑,碑额雕双龙蟠曲,额上正中刻立佛。碑身上部开龛雕一佛二菩萨,碑侧上部也开龛造像。麦积山133窟(万佛堂)中第10号造像碑,无碑额,碑首为圆拱形,下雕释迦多宝并坐佛龛,最下面为主佛龛,刻一佛二菩萨,龛外刻二力士,龛侧上方刻鹿野苑初转法轮和维摩诘像。山西博物馆藏唐武则天时期涅槃变造像碑,为国内此类题材造像碑中的佼佼者。碑身和碑阴用高浮雕手法,雕出释迦涅槃焚棺、举哀、起塔等场面,保存也基本完好。巩县石窟中保存的十王造像碑,共刻五行、每行二龛共十个佛龛,龛中刻十王像,有十王题名和施主题名。

    四面体柱状造像碑,四面均有雕刻,上下分层,作柱状体。河南浚县北齐武平三年(572)造像碑,碑首雕成仿砖木建筑的九脊单檐歇山顶,底部雕碑座。碑身四面各开三层龛,据造像铭记,知正面上龛为弥勒,中龛为释迦,下龛为阿弥陀佛;右侧上龛为维摩诘,中龛为涅槃变,下龛为药师佛;背面上龛为释迦,中龛大势至,下龛为释迦多宝;左侧上龛为弥勒、观世音双尊,中龛为普贤,下龛为无量寿佛。题材多样,刻工精美,为此类造像碑中佳品。山西沁水县南涅水出土的四面体造像碑,作逐层堆叠的塔形,底层最大,向上渐小。四面开龛造像,题材丰富,时代为北魏至宋初。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