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佛造像指的是什么?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叫金铜佛造像。佛像的背光、佛座和像身,大多是分别铸造再合为一体的。造像题材包括佛、菩萨、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

    金铜佛造像在中国大体上是伴随佛寺的兴盛而发达,多供养在佛寺或宫中,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较早,在中国佛教初传期称金人或金泥铜像。现存的中国金铜佛造像,包括传世品和出土文物两大类,其中有些还作为中国早期佛像遗品的代表而闻名,部分精品早年已被盗往国外。

    东汉末年,下邳相笮融大造可容三千人的佛寺,于中“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一般认为即是金铜佛像,也是中国立寺造像首次见于记载。现存早期金铜佛像,均为公元3~4世纪以后遗品,多着通肩衣,施禅定印,坐四足方座或莲花台座,身后饰通身大背光。雕法朴拙,衣纹形式化,多具犍陀罗造像的风格。例如,武昌莲溪寺吴景帝永安五年(262)墓中,一件铜带饰上镂刻有佛像,有肉和头光,袒上身,下穿裙。后赵石虎建武四年(338)铭造像和石家庄北宋村墓中出土佛像,均为后赵遗物,亦是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佛像。该像着通肩衣,禅定印,坐四足方座,座前有博山炉和狮子。此外,西北地区出土的夏赫连定胜光二年(429)佛像,辽宁北票将军山石墓出土北燕太平七年(417)坐佛,均为十六国时期铜佛像。

    传世的南朝金铜佛造像发现较少,现存宋元嘉十四年(437)韩谦造、二十八年(451)刘圆造坐佛像,饰火焰纹背光,面容较俊秀优雅,是南朝像的佳作。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四年(443)铜佛像等,为北魏灭法前旧有样式的代表。而北魏正光五年(524)弥勒像,是一组包括一立佛、二立菩萨、二思维菩萨、四供养菩萨、二力士、十一飞天、二狮子、二博山炉的大型群像,该像造像优美,雕工精细,着褒衣博带式佛装,是现知北朝金铜佛造像中的精品。秀骨清像、风神飘逸的作风,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

    东魏和北齐金铜佛造像,一方面表现为继承北魏造像的某些样式,同时显示了向隋唐造像过渡的新作风。隋代造像遗存也较少,开皇四年(584)董钦造阿弥陀佛像,包括一佛、二菩萨和二力士,为隋代造像佳品。

    唐代以来,中国佛教史上出现了以建立宗派,传译佛经,发展寺院经济为主的新阶段,单纯的金、石佛造像较前减少,木雕、铸铁佛造像等渐次流行。但唐代金铜佛造像仍不乏精品,陕西临潼邢家村、扶风法门寺等地出土的铜佛像,形体婀娜多姿、雕镂精工,反映了唐代雕塑艺术的高水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