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艺术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波,是指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

    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波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佛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为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佛塔的建筑技艺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

    亭阁式塔

    亭阁式塔指塔檐仅一层的单层塔,大多建于隋、唐时期。我国现存的单层塔通常为僧尼的墓塔。

    亭阁式塔的平面以正方形居多,也有六角、八角和圆形的形状。建筑材料多种多样,有石造、砖砌等。

    在我国比较著名的亭阁式塔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祖师塔、山东历城神通寺的四门塔、河南登封嵩山会善寺的净藏禅师塔、山西平顺明惠大师以及山西运城的泛舟禅师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旁的龙虎塔和九顶塔、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等。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旁的龙虎塔和九顶塔的造型别具一格。龙虎塔因塔门上雕刻有龙虎而得名。塔高10.8米,塔基为石砌的三层须弥座。塔身由四块长方形石板筑成,每一面辟有火焰形券门,上部雕刻有龙、虎、佛、菩萨、力士、伎乐、飞天等图案。塔内有方形塔心柱,每面都雕刻有一尊佛像。塔的顶部用砖砌成,顶部置覆盆相轮塔刹。

    九顶塔始建于唐代,单层八角,塔顶有九座小塔,故得名九顶塔。塔身用水磨砖对缝砌筑,细腻工整。塔身上面的每个角均筑有三层叠涩挑檐方形的小塔一座,八个角八座,加上正中间的一座小塔,共计有九座。九顶塔正向朝南,顶部中央的小塔塔门面向南边,四周八座小塔的塔门朝外,面向八个方向。

    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是一座极具研究价值的唐代砖浮雕舍利塔。塔高9.3米,单层正方形,修定寺塔的四周外壁全部用雕砖嵌砌。塔外壁的雕砖与内层砖均采用榫卯相套和相互嵌制的方法衔接,砖雕面积达300平方米,雕刻的图案有人物、动物、花卉等,雕刻技艺精湛,图案形象生动。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在我国数量众多、历史最久,形式也更为壮观。从平面形式上分类有正方、六角、八角以及十二角等多种形状。从建筑材料来分类有楼阁式木塔、楼阁式砖塔、楼阁式石塔、楼阁式琉璃塔、楼阁式金属塔等。

    1.楼阁式木塔。

    楼阁式木塔起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最早兴起的楼阁式塔。现在遗留的隋、唐时代的木塔已不复存在。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是山西应县佛宫寺的释迦塔,也称应县木塔。

    2.楼阁式砖塔。

    楼阁式砖塔在我国塔类建筑中数量最多,技艺水平也最高,是我国佛塔建筑艺术的主流,著名的楼阁式砖塔有西安兴教寺的玄奘塔、香积寺塔、大雁塔,宁夏银川海宝塔、浙江杭州六和塔、苏州虎丘塔、北寺塔等。

    3.楼阁式石塔。

    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北魏中期开凿的石窟里就有石工模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刻制的石塔。北魏天安二年(467年)建成的山西朔县崇福寺小石塔,是我国现存较为古老的石塔。

    我国现存的楼阁式石塔以福建省数量最多,大多建造于南宋时期。如福清县瑞云寺的瑞云石塔,用花岗石砌筑,仿造木构,八角七层,高达30多米,雕琢精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美誉。

    我国著名的石塔有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浙江杭州灵隐寺石塔、泉州开元寺双塔、福建榕城双塔、福建晋江六胜塔、湖北武汉石榴花塔、湖北黄冈县青云塔、辽宁锦西县石塔等。

    4.楼阁式琉璃塔。

    楼阁式琉璃塔是指在楼阁式塔外表涂以琉璃,使其瑰丽夺目。琉璃是我国民族建筑艺术的传统高级材料,是在陶制品表层涂加富有光泽的釉质经过煅烧而制成,可防止风化、粉蚀。

    我国著名的楼阁式琉璃塔有南京报恩寺琉璃塔、河南开封祐国寺琉璃塔、安徽蒙城插花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河北承德须弥福寿庙万寿塔、山西阳城海会寺琉璃双塔、北京颐和园后山琉璃多宝塔、北京西山灵光寺佛牙舍利塔等。

    5.楼阁式金属塔。

    南北朝时期,我国便开始以金属材料装饰佛塔,佛塔上的铁链、金盘、檐角、链上的金铎和门上的金钉均由金属铸成。隋、唐时期,用铁、铜等金属铸造的佛塔开始出现。

    我国著名的金属塔有广州光孝寺东西铁塔、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山东济宁铁塔寺铁塔、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四川峨眉山报国寺紫铜华严塔、广东梅州千佛塔等。

    喇嘛塔

    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独特的佛塔建筑形式,与印度佛塔很相近。喇嘛塔起源于元朝,明、清两代获得进一步发展。

    喇嘛塔的主要特点是:台基与塔刹造型讲究,一个高大基座上安置一个巨大的圆形塔肚,塔肚竖立一根长长的塔顶,塔顶上刻有许多圆轮,安置有华盖和仰月宝珠。

    我国著名的喇嘛塔有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北京北海白塔、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青海湟中太平塔和如意宝塔、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内的达赖喇嘛灵塔、甘肃夏河拉卜楞寺内喇嘛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双耳喇嘛塔、江苏镇江昭关石塔等。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五台山的标志。该塔高达63米,周围宽75米,塔的基座为方形,顶端20多米高的覆盘上托起一只风磨铜大宝瓶,宝瓶高约5米。塔刹、覆盘、宝珠全部用铜铸成,塔腰以及覆盘四周各悬有风铎,共计有252枚,风吹来时叮当做响,山鸣谷应,妙韵无穷。

    青海湟中塔尔寺内有如意宝塔、太平塔、过门塔、菩萨塔。如意宝塔并排八座,列成一行,造型大同小异,布局奇特。塔高约6米,塔身用白灰抹面,塔腰部装饰有经文,每座塔的塔身南面各有一个佛龛。太平塔在八宝如意塔的东边,塔刹呈宝珠仰日状,宏伟端庄,金碧辉煌。八座宝塔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八件大事而建造。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大都是实心建筑,不能进入,造型比较单一。密檐式塔的特征是塔的下部一般建有须弥座,底层塔身较高,以后各层逐渐降低,不设有门窗,若有也只是通风小孔。

    密檐式塔大多以砖石结构建成,隋、唐时期多为正方形平面,辽、金时期多为八角形,明、清两代则很少建有密檐塔。

    密檐塔在我国北方较为多见。

    辽宁省是密檐塔分布较密集的地区,陕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也有二十余座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塔。

    我国比较著名的密檐式塔有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云南大理三塔、陕西西安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和永泰寺塔、南京栖霞寺塔、辽宁辽阳白塔、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辽宁兴城白塔、陕西扶风法门寺塔等。

    陕西西安荐福寺的建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是为保存义净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佛像而建造的。

    小雁塔形状呈正方形,小雁塔塔高43.3米,底层边长为11米。底层特别高,以上逐层递减,呈现出秀丽舒畅的卷刹轮廓。南北各开门,在底层青石门楣上布满了唐线刻画的天人供养图像与蔓草花纹,画法雕刻艺术精湛。塔壁不设柱额,每层用砖砌叠涩出檐。小雁塔原为十五层,现为十三层,最上二层已震坍。

    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的建筑形式一般是在高大的台基座上建有五座密檐方形石塔和一个圆顶小佛殿。金刚宝座塔在敦煌石窟的隋代壁画中早已经出现,最早的实物始见于明代。

    与印度的佛塔相比,我国的金刚宝座塔建筑提高了塔基座,缩小了基座上的小塔,增加了传统的琉璃亭,在塔座和塔身的装饰雕刻中加入大量藏传佛教的题材和风格。

    我国现仅存有五座金刚宝座塔,分别是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以及昆明官渡金刚塔。

    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位于香山东麓,依靠倾斜的山势而建造。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造,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增建了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高34.7米,有石阶盘登,塔身为汉白玉砌造,塔基共两层,上为三层塔座,座身为层层佛龛,塔内有精致的佛像。二层以上的金刚座正中开券洞,现已用汉白玉封闭。

    傣族塔

    傣族古塔大多建在山坡高地上,因为傣族聚居地与缅甸接壤,所以傣族塔与缅甸佛塔比较类似。傣族塔是傣族古老的传统建筑艺术,大多为砖结构。

    傣族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一般呈正方形,塔身多为圆形,呈葫芦状,塔刹由逐节递减的环节堆积而成,最上面是塔针。

    我国著名的傣族塔有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式塔、云南潞西风平大佛殿佛塔、傣族母子塔等。

    云南西双版纳曼飞龙白塔是佛教传入西双版纳时最先建成的三塔之一,始建于傣历五六五年(1204年),塔基1米多高,八角形基座,座上最外圈为八个佛龛,中圈为八个小塔,围绕着中心大塔。九塔均以圈形实心,母塔高16.29米,子塔高9.1米,顶部莲花瓣状的座上为贴金的喇叭状锥体塔刹和相轮,甚为绚丽壮观。

    云南景真八角亭式塔位于勐海县景真山上,又称勐景佛塔,是一座将亭和塔巧妙结合的特殊建筑,我国罕见的砖木佛塔结构建筑。该塔始建于傣历一〇六三年(1701年),历经三次大修,总高为15.42米,由塔基、亭身、十层塔檐和塔刹组成。塔基高2.5米,宽8.6米,用砖砌成“亚”字形须弥座。亭身四方开门,可以出入。

    勐景佛塔的十层悬山式塔檐集中于一金属圆盘下,每层塔檐脊上有小金塔、禽兽和火焰状琉璃。塔基、塔身外涂抹有浅红色泥皮,镶有各种彩色玻璃,并以金银粉印出图案,炫丽夺目。

    花塔

    花塔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式,远观塔身犹如一通大花束。花塔的装饰由简到繁,既有巨大的莲瓣、密布的佛龛,也有各种佛像、狮、象、龙、鱼等。一些花塔还涂抹有各种色彩,显得富丽堂皇。早期的花塔是从装饰单层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的塔身发展而来的。

    我国现存的花塔数量不多,著名的花塔有河北正定广惠寺花塔、湖北襄阳广德寺多宝佛塔、河北涞水庆华寺花塔、北京房山水落洞花塔、河北曲阳修德塔、甘肃酒泉高善穆造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唐代解脱禅师塔等。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唐代解脱禅师墓塔的塔顶上装饰有重叠的大型莲花,是我国花塔的先例。宋、金时期,花塔的形状才真正确立起来。

    河北正定广惠寺花塔始建于金代。塔身为三层八角形楼阁式,由砖石砌成,高40.5米,平面布局较为特殊。首层为八角形,四角附建有扁平的六角形单层小塔,富有如金刚宝座塔的意味。第二层为正八角形,四个正面开辟有龛门,门旁设置有格子假窗。塔身上出斗拱承托塔檐,塔檐上设有八角形平座,座上置第三层塔身。第三层塔身的上半部为花束形塔身,约占全高的三分之一。塔身上按八面八角的垂直线雕塑有虎、狮、佛和菩萨等形象,参差坐落、变化有致。花束状塔身以上用砖刻出斗拱和椽、枋,上覆八角形塔檐屋顶。屋顶上冠以塔刹。

    广惠寺花塔为此类型塔中造型最特异、装饰最富丽的典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过街式塔与门式塔

    过街式塔是建造在街衢上面的佛塔。门式塔与过街式塔类似,塔的下部一般修成门洞的形式,过街式塔下可通车马行人,门式塔仅供人通行,此类塔的建造开始于元代。

    我国著名的过街式塔和门式塔有北京居庸关过街式塔、西郊法海寺门式塔、江苏镇江云台山过街式塔、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庙内外的各式门式塔等。

    北京居庸关云台是元至正二年(1342年)创建的一座过街式塔,塔台上原有三座白色的覆钵式塔,元末明初时三座白塔毁于地震。明正统八年(1443年),重修为毗卢遮那佛殿,清康熙年间佛殿遭遇火灾被损毁,现仅遗留塔座,在塔台上残留有柱基的遗迹。

    镇江云台山过街塔俗称昭关石塔,位于江苏镇江市西台山北麓的山坡上,属于过街塔。此塔初建于元代,在明代万历年间有局部修补。昭关石塔处于镇江至长江渡口的必经之道上。人们从石塔下经过,犹如拜佛一次,可以求佛保佑渡江平安。镇江云台山过街塔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过街塔,在我国并不多见。

    过街式塔与门式塔是与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城关建筑相结合的典型塔式。

    群塔

    我国佛塔以一塔为主,曾出现过双塔、三塔、五塔、九塔以至群塔的建筑形式。

    我国著名的群塔有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黄河青铜峡峡口一百零八塔、山东长清灵岩寺塔林、山西永济栖岩寺塔、山东历城白虎山下龙虎塔北的僧塔林、河南临汝风穴寺塔林、北京门头沟潭柘寺外塔群等。

    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的建筑式样多种多样,造型有四角、六角、圆柱形、圆锥形、瓶形、抛物线形等。各塔高的达14.5米,低的只有近1米,层数有一层、二层、三层直至七层。

    少林寺塔林现存有唐代至清代各代的砖、石基塔220座,埋葬着历代少林寺高僧大德的舍利、尸骨等。其中有唐塔两座、宋塔3座、金塔6座、元塔40座,其余为明、清两代佛塔,是研究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珍贵文物。

    泛舟禅师塔

    泛舟禅师塔始建于唐贞元九年(793年),塔身呈平面圆形的形状,在国内极为少见。泛舟禅师塔高约10米,立面造型独具匠心。台基高约4米,基座呈须弥座形式,下面圭脚逐圈放大为一斜坡,与台基衔接自然。基座束腰方整,为蜀柱分隔成许多小龛。塔身正向辟有一方门,六面雕饰有棂窗。塔的整体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光孝寺东西铁塔

    光孝寺东西铁塔外形酷似。东铁塔始建于南汉大宝十年(967年),西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

    东铁塔高7.69米,共有七层、形状为四方形,塔身有900个带佛像的佛龛。

    西铁塔已于清末毁坏,现只剩下三层塔身。

    铁塔石基座为仰覆莲花形,基座四周有精美的雕刻。塔身四面各设有一个印度式佛龛,供奉弥勒佛,东西铁塔是我国年代最古、体量最大而又保存得最完整的铁塔。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水库北岸,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我国现存保护较完整的古代塔群。

    一百零八塔依山势,从上至下,依一、三、五……奇数排成十二排,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图案,塔底座为砖砌八角形须弥座,塔身似覆钵,塔顶如宝珠,高达2米,最上端是一座形制特大、实心、覆钵式的喇嘛塔,以下逐层按比例缩小。

    该古塔群对于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历史、佛教文化以及古塔建筑艺术等有着极高的价值。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