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与部派佛教有关的成语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释迦牟尼去世之后的100年间,是佛教历史上所谓“和合一味”的时期。这个时期中,由于当时的佛教信徒大多亲耳聆听过释迦牟尼的教导,所以在对于教义的理解方面与修持实践方面,一般都能遵循释迦牟尼在世时的惯例,没有什么重大争议。但是,由于释迦牟尼说法的时候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讲说不同的道理;即使对于同一个道理,每个人受自身民族、文化和当地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的影响,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因此,所谓“和合一味”,只是大致的统一。

    《八大灵塔名号经》里面记载:“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众分散作二处,佛化度之使归一味处。”可见,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佛教就曾经出现过分化的倾向。“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叔父斛饭王的儿子、阿难的哥哥。他追随释迦牟尼出家以后,反对释迦牟尼的“八正道”,主张修行“五法”:一、终生穿“百衲衣”。二、终生以乞食为生。三、终生只在每天中午吃一餐饭。四、终生露宿并坐在地上。五、终生不吃鱼、肉、盐、乳酥等。提婆达多自称“大师”,自立僧团,这是佛教史上最早的分裂,只是由于释迦牟尼的努力,才维持了统一的局面。

    印度疆域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这种种不平衡必然会反映到佛教内部。同时,佛教本身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各地僧人按地区组成一个个小团体各自进行活动;当时又是凭着口头传教,难免记忆有误,以讹传讹。这些,使得各地的佛教信徒终于在对于教义的理解方面与对于戒律的持守方面,都出现了差异。这些差异,是导致佛教发生分裂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原始佛教的教义理论本身也包含着某些内在的矛盾。例如,释迦牟尼主张“诸行无常”,认为一切现象都依因缘而生灭,没有独立的实体,因缘和合就生起,因缘离散就断灭;但是,他同时又宣称“涅槃”理想境界是永恒存在的。这就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了。又如,释迦牟尼否定自我的存在,这就否定了轮回的主体;但是他同时又极力宣扬“生死轮回”的理论。既然否定了轮回的主体,那么,轮回又有什么意义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了释迦牟尼的后继者们在理论上的分歧。

    正是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把佛教推向了异说纷纭、派别林立的“部派佛教”时期。

    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佛教出现了第一次大分裂,形成了“上座部”与“大众部”两个派别。

    早期佛教出家信徒依照参加僧团的时间先后排列座次:参加僧团50年以上的,“叫做“长老”;参加僧团30年到49年的,叫做“上座”;参加僧团10年到29年的,叫做“中座”;参加僧团不足10年的,叫做“下座”。“上座部”因其成员大多是参加僧团较早的上座比丘而得名,“大众部”因其成员众多而得名。

    “上座部”是正统派,尊崇传统,保守旧规;“大众部”则较为进取,强调发展,提倡改革。在宗教实践方面,“上座部”严格遵守释迦牟尼当初规定的各种戒律;“大众部”却认为这些戒律可以适当放宽。在宗教理论方面,“上座部”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伟大在于理想的崇高、思想的正确、智慧的精湛、精神的纯洁;“大众部”却把释迦牟尼视为一个神,提出了“超人间佛陀”、“超自然佛陀”的理论。

    步步莲花

    依据大众部“超人间佛陀”、“超自然佛陀”的理论,释迦牟尼的出世被描写成离奇、玄妙的神话。

    《过去现在因果经》里面说:一天,迦毗罗卫国的王宫里面突然出现了奇异的祥瑞景象——百鸟群聚和鸣,四季的花朵同时盛开,水池里面的莲花大如车盖……面对这些情景,摩耶夫人觉得心中受到了某种感动。正当她凝神静思的时候,释迦牟尼的前身菩萨化成一只六牙白象前来投胎了。

    《过去现在因果经》里面还说:摩耶夫人产期将至的时候,按照当时的风俗,准备回母家分娩。当她途经蓝毗尼园的时候,看见一棵枝叶繁茂、盛开着淡黄色花朵的娑罗树,十分可爱,就停下脚步,举起右手,想折下一枝来。就在这一瞬间,释迦牟尼从她的右胁出世了。

    西晋僧人竺法护翻译的《普曜经》里面说:释迦牟尼降生之时,十方世界大放光明,“地涌金莲花,自然捧双足”。

    “莲花”,原产于印度,生长在水中,花朵硕大美丽,香气清幽淡雅。苦于炎热气候的古印度人,很早就有喜爱莲花的风气,佛教初创之时,很注意迎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同时,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的特点与佛教所主张的不受尘世污染的“出世”思想,也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因此,莲花成了佛教的象征。佛像经常被塑成“莲花坐势”(左足放在右大腿上,右足放在左大腿上,足心向上,身体的姿态像一朵莲花),佛座也经常被塑成莲花的样子,名为“莲座”或“莲台”,佛寺也有“莲境”的别称。

    “莲花捧足”的佛教神话,目的在于表现释迦牟尼的圣洁与不凡。汉地一些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却把这个佛教神话玷污了。南齐的萧宝卷就是这些昏君中的一个。《南史·齐东昏侯纪》里面记载:萧宝卷曾耗费巨资,建造了极其奢华的神仙殿、永寿殿、玉寿殿,还用黄金凿成莲花,布放在殿内的地面上,让他所宠爱的贵妃潘丽华在金莲花上面行走,以应《普曜经》里面的“地涌金莲花,自然捧双足”之说。当时,萧宝卷得意地对人说:“此步步生莲花也。”意思是:潘丽华每走一步,都有金莲花捧足。萧宝卷荒淫无度,在位不到3年就在兵变中被部将杀死了。

    作为一条成语,“步步莲花”多用来形容美女款款多姿的步态。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