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典故 见义明佛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众生平等,天人合一。

    世间万物,无不拥有着天生的性灵。

    在追寻佛理的道路上,众生因悟性而生,但无论是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还是解脱自我的小乘佛教,都强调在轮回面前需要修得善果,只要与人为善、与物为善、与世为善,就能够得到自我的内心解脱。

    众生进入佛国,“常、乐、我、静”共均享。

    财应取之有道

    曾经有兄弟二人,一同出外经商,各自都赚得若干金钱,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兄弟两个相约,选择佳期回归故里。

    在行程中,兄心里想:“钱是万能的,上能通神明,下能让鬼成为你的差役。世间所有的事情,如果没钱就很难齐备。然而没有钱财就很难做事。今日走到旷野,杳无人烟。我何不将弟弟杀害,夺了他的钱财,以填满我的欲望?”

    这时,他的弟弟也想道:“我出外经商,异常辛苦,所赚的钱财太少。这个地方非常偏僻,空旷无人,我何不将哥哥杀害,取其所有,这样我就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了。

    兄弟二人,各怀鬼胎。因此,兄弟两人的面容呈现凶光。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好在这兄弟二人,皆能悬崖勤马,突然悔悟,转而想道:“为利不义,手足相残,薄情至此,与禽兽有什么区别?”于是,这兄弟二人共同走到池边,哥哥将金钱投到水中。

    弟弟说“好”,随后也将金钱投入水中。哥哥也说:“好。”

    事后兄弟相亲相爱,互相问道:“你我都把金钱投入水中,为什么还说好呢?”他们各自回答说:“我因为这个钱财而生了罪恶之心,甚至为了贪图更多财富,都想杀害亲人。今日终于能放弃这财富而恢复本心,所以说好。”从此以后,这两兄弟淡泊生活,即使其间有些余资也都施舍掉了。

    注:天下人,终日熙熙攘攘,为名利而争。钱是人们生活的源泉,如果没有钱财,那么生命就难以得到保障。然而如果过分谋求金钱,也应当取之于义。假设真有非义之财,家中宁可断炊,也不能获取。清淡就好像吃菜根一样,淡中有味。如果你遵守国法,那么梦里不会有惊吓。

    世间也有那些总觉得钱财不足者,甚至以不择手段强占暴夺父母兄弟等亲属的财富。这种财迷若不能翻然悔悟,则后果不堪设想。

    金钱能够自足即可。如果大量积储而贪得无厌,自身将成为守财奴!这种富裕,与贫穷没有什么差别。

    丐妇行孝

    有个讨饭行乞的妇女,她对婆婆特别孝顺。

    有一次,她自己饿得跌倒在路旁,但她却将讨来的饭捧得紧紧的而不肯撒手。她嘴里还不停地叨念说:“婆婆还没吃饭呢!”

    有人过来关切地帮助她,并询问她情况。这位妇女说,当初她随婆婆出来讨饭,只是谨慎地跟随在婆婆身后,听从婆婆的指挥而已。

    有一天晚上,她和婆婆蜷缩在一座古庙的廊下过夜。

    半夜里,她听见殿堂之上有人厉声吼道:“你这混蛋!为什么不避开那位孝妇?害得她受了阴气,发冷发热,头昏脑涨!”

    就听另一个声音辩解说:“当时我手里拿着紧急檄文,慌里慌张地没看清是谁。”

    这时,前一位的声音更加火冒三丈,骂道:“混蛋!凡是忠臣孝子,头顶上都有几尺神光照耀,难道你是瞎子,没看见吗?”

    接着就听到一顿鞭打声和呼号声,这样闹了好久才平静下来。

    第二天,婆媳俩来到村里,果然听说有位农妇往田里送饭的时候被旋风所袭,现在还头痛不止。当人们谈论起那位农妇时,都称赞她的贤淑与孝道。这位讨饭的妇女为此深受感动,从那以后,全心全意侍奉婆婆。

    注:孝感动天,孝道也是中华传统美德。一个人应该念父母之恩,尽心尽力侍奉自己的长辈,这样不仅能得到世人的称赞,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维持了家族和谐。

    宝贵经验

    过去,曾经有一个愚痴的人。当他走到一个大水池的旁边,看见池中水底有一条金链条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去,捏着泥土寻觅。

    他找来找去,找得身体十分疲倦,但还是找不到,于是就爬上岸来,坐着休息。

    过了一会儿,当被他搅浑的池水澄清了,他又看见那条金链条在水底出现。于是,他又跳下水去,再次寻觅,可是寻来寻去,仍然没有寻到。

    他就又爬上岸,坐在池边对着池中发呆。后来,他的父亲来找他,见他待在那里,便问他在那儿做什么。

    他就回答道:“我看见水底有一条金链,可是我两次下水,已经将水中泥土都捏遍了,还是得不到,而我的身体却因此而疲惫不堪。”

    他的父亲听说后,向水底看了一会儿后便发现那只是金链条的影子。

    他知道金链条一定在树上,就对儿子道:“你还是到树上去找金链条吧。”

    儿子不明白,就问他的父亲:“金链条明明是在水中,怎么会在树上呢?”

    父亲解释道:“在水中的只是金链条的影子。金链条肯定是挂在树上的,你上树去找吧。它有可能是鸟儿衔来后放在那里的。”

    儿子听了父亲的话,爬上树去,果然在树上找到了金链条。

    凡夫都会在镜花水月虚幻不实的影像中,把妄见当做真实。舍本逐末,徒劳无所得,就好像在水中找金链条一样。

    注:四大皆空。世人皆为幻象而忙碌,变得徒劳。如果能够认真地进行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只不过是水中月和镜中花。作为普通人,需要从这个故事中明白这样的道理:当你遇到困难时,不妨静下来,观察一下事物的发展动态,甚或听一下长者的经验和建议,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以免无功而返。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有兄弟二人,家中很穷。每天连吃饭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娶媳妇,开枝散叶了。

    但是,这家哥哥从来不想着如何劳动致富,而总是整天幻想着怎样才能发不劳之财。于是,他每天打发他的弟弟到田间种地,而他自己却天天到财神庙里烧香叩头,祈求财神爷保佑他,让他快点富起来。

    庙里的财神发现他天天叩头拜请,感到十分可笑,就决定戏弄他一下,但还是决定在戏弄的过程中点拨他,好让他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此走上正道。

    一天,哥哥在财神庙中又烧上了香,刚要跪下磕头,财神就变成他弟弟的模样,也来到财神庙。哥哥一见弟弟进来,就生气起来,斥道:“你不去好好种地,跑来这里做什么?”弟弟却坦然回答道:“哥哥,你天天在财神庙烧香叩头,祈请财神大发慈悲,保佑你发大财。我也想发大财,所以向哥哥学习,也来叩头烧香,如果财神爷显灵,咱俩一起发大财该多好啊!”

    哥哥听完弟弟的话,就更生气了,板起面孔厉声道:“你不去种地,不去播种,那么以后咱俩哪能来收获啊?”弟弟听了后,恍然大悟似的回答说:“啊!原来一定要播种才能有所收获呀!那么,哥哥你为了发财,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呀?”

    一听弟弟这句话,哥哥就被噎住了。他张口结舌,什么都说不出来。

    这时候,财神现出原形,说了几句充满哲理的话:

    “你若真想发财,现在我就可以告诉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勤劳,就没有财富。如果不付出任何代价,只徒劳地求助于神灵保佑,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注: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关事。如果想获取财富,就应该靠着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而不是一心要靠着他人而最终获取财富。文中的哥哥一心要致富,但自己却不亲力亲为,从他对财神幻化的弟弟所说的几句话来看,其实哥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我们平凡人也一样,不能光等着父母或亲戚朋友给予我们财富,而是应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为自己创造财富。

    知恩能报得福

    波罗奈城的城池附近有一个大池塘,池塘的水中生活着许多生灵,水面上还生活着一群大雁。

    治国是这群大雁的首领,它统领着五百只大雁,在池塘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一个猎人在池塘边设下了陷阱,将网用树枝做了隐蔽,想要抓捕大雁的首领。大雁王治国某日觅食时,不小心掉进了网里。

    治国本能地要喊救命,但它发现这个网做得非常结实,大雁们根本对付不了,它想应该通知大雁们赶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当它抬头看到大雁们正在觅食时,心里想还是在它们吃饱了之后再告诉它们吧。

    大雁王在网里看到大雁们差不多吃饱了,就大声喊道:“有猎人来抓我们,我现在已经落进网里,你们赶快跑吧!”

    大雁们听到喊声后,慌乱地向远处飞去。但是有一只大雁苏摩却留了下来,它善良又有责任感,不忍把大雁王单独留在网里。

    大雁王让苏摩接替大雁王的位置,把大雁们带到没有猎人的安全的地方去。

    听了这些话,苏摩很难过,它回答道:“我不会在你危难的时候离开你。”苏摩说完,便开始营救大雁王,可是猎人的网实在太结实了,苏摩没有办法救出大雁王。

    这时,猎人收取猎物来了。苏摩不顾危险,上前对猎人说:“如果你非要吃一只大雁,你就吃掉我吧,我的肉比雁王的肉还鲜嫩。请你放了雁王吧,我愿意替它去死。”

    苏摩舍身救大雁王的举动感动了猎人,猎人放了它们。大雁王被放出来,悄声对苏摩说:“这是一位慈悲的猎人,我们应该想办法给报答他,让他感到慈悲能给他带来什么。”

    猎人看到两只大雁迟迟不走,感到奇怪。两只大雁说了要报答他的想法,猎人笑着说:“你们只是鸟类,而我是人,你们如何来报答我呢?”

    大雁王邀请猎人跟它们一起去见波罗奈国国王,国王听说了它们的故事,马上赏赐猎人许多珠宝。猎人感到了慈悲的重要,他把这些财宝布施给贫困的人们,从此以后再也不打猎了。

    注:如果我们平日里都以一颗慈悲、知恩、感恩的心与他人相处,那么周遭一定是一片祥和之景,同时社会也会更加安定,更加太平。

    做善事能化险为夷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信佛明典。

    仙叹想:百姓身体都会患疾病,我就买些药为他们治病,照顾他们的身体吧。于是,他就每天在市上免费将药供应给生病的人。慢慢地,仙叹的财产渐渐用尽了。仙叹欠下了一大笔债,过着窘迫的日子。

    为了赚钱,仙叹跟着一伙商人出海寻宝。当他们得到不少宝物后,就兴高采烈地返航回国。那些商人注意到仙叹的宝物里有一颗大白珍珠,他们心里又羡慕又嫉妒,于是就心生歹意,当见到仙叹在井边弯腰喝水时,就一齐上前将仙叹推到井底。

    由于仙叹平时的善行感动了天神,因此在这危险时刻,天神在井底接住了他,使他安然无恙。

    仙叹被天神搭救后,看到井壁有一个空穴,便从这洞中爬出井,经过七天的艰苦跋涉,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国王见到他,问:“同样是下海采宝,商人们都满载而归,你怎么却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仙叹叹气说:“我没有发现任何宝物。”国王听了他的话起了疑心,想这当中必有缘故。国王命人把那些商人都找来问话:“仙叹的宝物哪里去了?你们必须从实招来才有活路,否则必死无疑。”商人们很害怕,便老老实实地招供了。国王知道真相后,十分生气,要将他们砍头。仙叹闻讯后,跑进王宫替商人叩头求情。经过仙叹再三请求,国王命令商人们归还从仙叹那里夺走的宝物,于是商人们拣出自己最好的宝物送给仙叹。仙叹只收一半,商人们说道:“没有你,我们的性命不能保全,还望全部都收下。”仙叹收下那些宝物,用这些钱还清了债,把剩下的钱又施舍给老百姓。人们听说后都交口称赞,佩服仙叹的崇高品德。

    注:世事无常,生命和财产都不能永存。只有多做好事,积点功德才真正有好处。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善有善报,平时如果多做好事,就会在危难时刻能有贵人帮助,化险为夷,平安脱险。

    多疑引起的可怕后果

    在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其中住了两只鸟,一只公的,一只母的。它们为了储存冬季的粮食,就到外面采集了很多水果回来,将巢穴堆得满满的。

    有一天阳光很强,这些水果被晒得脱水而使体积变小了。公鸟从外面回来时,看到原本满满的水果变少了,就对母鸟说:“我们一同辛苦地采摘水果,你为什么独自吃了而不告诉我?”母鸟说:“我没有吃啊!”公鸟说:“水果明明减少了,你怎么说没有吃呢?”母鸟委屈地说:“我真的没吃啊!”

    公鸟一生气就用嘴啄母鸟,啄得它遍体鳞伤。母鸟受不了这样的虐待,伤心地飞走了。后来,某日忽然下了一场大雨,水果因雨水浸泡而又膨胀起来,和原来一样占满了鸟巢。这时公鸟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母鸟,觉得很后悔!它在鸟巢旁一直啼叫,希望母鸟回来。虽然公鸟昼夜不停地呼唤,但是再也看不到母鸟的踪影了。

    注:信任,是待人处事不可缺少的因素。凡事都要冷静地进行思考,要懂得包容和体贴他人。千万别让“疑念”占据自己的内心而变得言行失当,造成自己终生遗憾。

    在看到问题之前,要小心求证以获取最终结果,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而伤害到他人,所以为人处世要放开胸怀,不能偏听偏信,而要兼听则明。

    快乐是靠自己的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能祈求谁给你快乐呢?

    有的人在家待得无聊,就一天到晚去各处讲这个讲那个的,希望从绯闻中获得快乐,那么这个人又怎么会真获得快乐呢?有的人一天到晚讲人家是非,讲人家不对。却不知自己这样做就是坏透了的表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有错误,却讲别人的是非。

    人就是这么可怜,明明看不见自己脸黑,却看到别人的脸很脏,然后就笑话人家说:“嘿嘿,你的脸黑了一点。”人家就告诉他:“我黑了一点,你黑了一半!”

    某些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面目,却很注意地看别人的言行,并且看得很清楚。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却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好坏,牢骚抱怨。人就是这样,用别人的缺点来解脱自己的烦恼,殊不知这样活得会更加痛苦!

    所以说,有智慧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快乐,只要你能放下心情,天地万物都会使你快乐。你要是放不下这个心情,你怎么都不会活得快乐。

    佛陀说:“没有人能给我们痛苦,只有自己给自己痛苦。”又说,“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快乐的人,好比一个乞丐向人乞讨,很痛苦。”

    注:快乐不是别人赐给我们的,而是靠自我解脱、自我超越一切顺境或逆境的心态,放下所有的烦恼,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快乐。无论任何事情,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去获得成功,无论别人外在给了你多少,都不能让你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行我素会带来灾祸

    在一个遥远的乡村,住着一群乐善好施的人们。村民们为了让过往的行人喝水解渴,就特意在村外头的空地上挖了一口井,还在井的旁边放了一个瓦罐,以此方便路人打水使用。

    村子的附近有一群狐狸,这口井的开凿对它们来说是一大福音,通过这口井它们就能够喝到新鲜的泉水了。

    一天傍晚,这群狐狸来到井边,安静地围在一起喝着地上残留下来的水。这时,自傲的狐狸王突然不愿意喝地上的水,于是便转向那盛乘满清水的瓦罐,并且把头伸进瓦罐里喝水。但在喝完水之后,因为头太大而抽不出来,就粗鲁地打破了头上的瓦罐。

    其他的狐狸看在眼里,心中不高兴,一位老狐狸就向狐狸王说:“国王啊!您应该知道,我们过去很难找到水喝,即使是一片沾有湿气的叶子,我们都会保护它,更何况是这装满清水的瓦罐,您怎么可以如此随意地将它打破呢?”

    傲慢的狐狸王不以为然地说道:“我狐狸王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谁也管不了我!”

    隔天一早,村民们发现井边原本完好的罐子成了碎片,善良的村民又赶紧准备了一个全新的瓦罐放到井边。不过到了傍晚,狐狸王又在喝完水后,将瓦罐打破,完全不听同伴们的劝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狐狸王一连打破了十四个瓦罐,这让放罐子的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

    就这样,罐子总破的事情轰动了整个村落,村民们因此召开了一次村民大会,让一名细心的村民躲在水井旁边观察为什么瓦罐会被打破。

    到了傍晚,这位村民看到了整个经过,于是就将狐狸王的恶行恶状告诉村民。于是村里长老就宣布:“我们当初掘井,是为了要造福行人,这群狐狸若是要喝水,当然可以,但是如果像狐狸王这样恶劣地故意破坏他人的善意,实在应该接受处罚。”讨论中,村民们想到木头做的罐子不容易被打破,并且狐狸王的头也不容易拔出来。所以,大家就请了一位木工特地做了一个木罐子,放到井边,又派了一伙年轻人躲在路边,等着狐狸王的出现。

    傍晚来临了,狐狸群照旧出现在水井旁,而狐狸王依然把头伸到罐子里喝水。等到喝足了水,它又开始摔起罐子来。只是这木制的罐子怎么摔也摔不破,只见狐狸王慌张得不知所措,甚至连头都拔不出来。最后,等在附近的村民们便一哄而上,抓住了狐狸王。就这样,狐狸王终于尝到了做坏事的苦果。

    注:做人不可以有骄傲之心,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只要心存恶念就会遭到意想不到的后果。做一个心存善念的人,就会获得更多人的帮助,而做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就会被一些你不曾经意的事情绊倒,所以请倾听其他人给你的善意的忠告吧,我行我素只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祸患。

    因小失大

    从前有一对夫妇,先生名叫阿莫,太太叫阿木。

    有一天,邻居送给他们三块大饼,夫妇俩各吃了一块后,还剩一块。但是两人都想独自享用这一块大饼。

    这时,先生阿莫就说:“阿木啊!既然我们都想吃这大饼,那么就来做个约定好了。

    阿木说:“什么约定啊?”

    阿莫说:“从现在起我们都不能说话,谁先说话谁就不能吃那块大饼。”

    阿木说:“好,一言为定。为了那块大饼,我绝对不说话,咱们走着瞧!”

    约定好之后,阿莫和阿木就真的不再说话了。

    没过多久,正当两人为了独享大饼而不说话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小偷闯进他们的家,想要窃取他们的财物。但是夫妇俩为了那块大饼,谁都不吭声,于是就眼睁睁地看着小偷将家里的财富抢劫一空。当小偷见到两人没任何反应时,暗自侥幸,又见阿木美色当前,于是,就在阿莫面前戏弄起阿木,但是阿莫看了却无动于衷,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打算救阿木。

    阿木急了,叫着:“救命啊!救命啊!阿莫!好啊你!竟然为了一块大饼连老婆都不要了。”小偷被阿木吓跑了,阿莫却熟视无睹,还坐在那儿高兴地喊着:“哈!你先开口说话了,大饼就是我的了!大饼是我的了!”

    注:人间悲喜莫过于为了一己私利而抛弃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中的夫妻俩为了一个小小的大饼而放弃了做人的尊严,任由小偷肆意偷盗家里的财宝,甚至连妻子即将受到侮辱,丈夫都无动于衷。这种心灵上的麻木真叫人感到可悲,所以做人不能因小失大,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宁行孝不成仙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九华山下居住着一位名叫宁成的青年农夫。他一直与瞎眼老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辛苦,但他始终非常孝敬老母。

    盛夏,天气炎热。宁成在地里锄草,非常口渴。一位白发老翁从他旁边经过时,送给他半个鲜桃,吃过之后他心里感觉很清凉。

    宁成见老翁年事已高,行走困难,就主动送老人回家。

    走到一堵岩壁前时,老翁叩石,石壁顿开,露出一个洞穴,里面有许多璀璨的珠宝。

    老翁劝宁成留下来为他种桃,但宁成想到家中瞎眼的老母时,便婉言谢绝了。

    老翁被宁成的孝心所感动,驾风将他送到其老母身边,宁成方才醒悟到自己遇到了神仙。正当他准备叩拜时,却见老翁已站在祥云之上,并告诉他说:“我叫翁期云,等你对老母敬完孝心,我就会带你去登临仙界。”

    宁成的“宁当孝子辛勤劳作,不做神仙逍遥云端”的传说,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赡养父母这一美好伦理道德的颂赞。

    注:百事孝为先,父母恩重如山。子女都是由天下的父母辛辛苦苦哺育成人的,所以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从小到大,你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在其中,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已经能独立于世间就抛弃你的父母。

    生死的选择在于是否心存善念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但志行高洁,他给一些商人当仆人以求生活。

    这些商人带着这个穷人,一齐入海采宝。他们采到了不少宝贝后便扬帆返航,但是到半路后,不知怎么船停了下来。无论怎么划桨,也无法让船前进半步。

    所有商人无不惊恐万分,知道是因为采宝而得罪了海神,海神来惩罚自己了,于是连忙跪下祈祷,请海神放他们一条生路。

    而那个穷人,因为自己平生不做亏心事,所以没有参与他们的祈祷。

    船之所以开不动,果然是因为海神作怪。海神有心想惩罚这些亵渎了自己的商人,但为了不连累这个穷人,他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海神想:“让我考验一下这些商人吧!如果他们经得起考验,我就饶恕他们;如果他们经不起考验,那我施行惩罚也不会连累了那个穷人。”

    船在海上整整停了七天,一动也不能动,商人们都急坏了。

    第七天夜里,一个商人梦见海神对他说:只要你们把船上的这个穷人送给我当牺牲品,我就放你们走。

    他醒来之后,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人。正当他们秘密商议如何处置这事情时,穷人知道了。穷人慨然说:“好吧!就让我做海神的牺牲品吧!不要因为我一人,而连累你们大家。”

    商人们一听穷人自愿牺牲,高兴极了。于是他们扎了小木筏,木筏上放了些水和粮食,穷人上了木筏之后,就扬长而去。

    海神见到这情况便卷起一股大浪把商人们的船打翻,使他们个个葬身鱼腹。

    同时,海神又吹起一股顺风,把穷人的木筏直接吹送到岸边。就这样,穷人安全地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

    注:多行不义必自毙。自古那些为非作歹,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人最终都会得到惩罚。故事中,其实海神给了商人得以生存的机会,但是商人们还是因为自己的私利想要放弃他人的生命,所以海神对他们实施了失去生命的惩罚。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不能因自己的生而让他人死,那样做就是恶行,是不能得到宽恕的。

    不要起攀比之心

    从前,北方有一位技艺绝伦的木工。他用木头雕了一个相貌端正且衣饰逼真的女子。这个木女不仅能够来回走动,还可以斟酒敬客,只是不能开口说话而已。

    当时,南方还有一位善于绘画的画师,木工早已耳闻画师的大名。

    于是,木工准备了上好的酒食,要宴请画师。席间,木工便让木女为画师斟酒夹菜,画师以为这是真的女子,便心生爱恋。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木师便留画师住下。他看出画师喜欢木女,就让木女侍候画师。

    画师进屋后,见木女站在灯火边。无论如何叫唤这位木女,可她却始终原地不动。

    画师以为女子害羞,就上前用手牵她。—牵,才知原来这个女子是木头做的!

    画师不禁满脸羞愧,自言自语的说:“居然骗我,我也得戏弄他一下。”

    画师就想了一个主意,在墙上画了一幅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像,但是颈上套着一根绳子,好像吊死了的样子。画完后,画师关上门,便躲在床下。

    第二天天亮,木工从房里出来,看见画师的房门未开,往里一看,就见画师吊死墙上。这可把木师给吓坏了,以为画师真的死了,立刻破门而入,正想用刀砍断墙上的绳子时,画师从床下钻了出来。

    木工一脸的尴尬,画师拍拍身上灰尘说:“如何?你能骗我,我也能骗你。咱们俩算是扯平,互不相欠。”木工略感愧疚地说:“实错在我。如果我不嫉妒你的才华,设计来捉弄你,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画师也坦白说:“如果不是因为我心术不正,不甘心被骗,也不至于作画戏弄你,害得你为我担心,真是对不起。”

    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异口同声地说:“唉!都是这念心在作祟。”

    注:嫉妒不仅会伤害朋友之间的情感,也会带给人们许多的困惑。人各有才华,不能为了攀比之心而将他人陷于不利之地。如果能够正视他人的优点,以此来补充自己的优点,那么就能够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

    要精勤修行佛法,而不半途而废

    从前,有个孤苦贫穷汉,一日出门去代人家做工。他走了不远,忽然在中途遇见一袋金钱,就想:“这大概是天仙怜悯我,不然,怎会让我遇见这袋财宝。”于是,心想这次可使我转贫为富,不但不用给他人干活,除了正常开销外,尚有若干结余。于是他开始数钱,不料失主忽然来了,他只好将钱如数归还原主,各自分道扬镳。

    这时贫汉心中后悔,早知如此,就该拿着钱袋就走,免得空生欢喜。

    贫汉越想越懊恼,到手的财宝因一念之差,即刻就分文不见。今后,又落得个依然故我,苦啊!

    注:有一类得遇佛法的人,只顾自己读经学教,广闻博览,以为名闻利养而在研磨。一旦出人头地,就将所求得的一点出世佛法,用在世间的人情上面。从来都不依教精勤修行,去除烦恼,求得解脱。这一类人,想要求得升华,难如登天。

    不懂变通

    从前,有一个人,被国王征去做非常艰苦的工作,一做就做了很长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

    国王见他非常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

    他得到骆驼以后,就把骆驼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简直割不进去。于是,他就在家里找磨刀石,终于在楼上找到了一块磨刀石。

    这样他就上楼去磨刀,磨了以后,就到楼下去剥骆驼皮。

    割了几下,刀又钝了,于是又上楼磨刀,磨刀之后又再到楼下来割。

    这样走上走下,多次跑楼梯让他身体疲劳不已,实在觉得太累了。

    后来他想出一个法子,把骆驼吊上楼,好一边磨刀一边来割,他认为这样做非常明智,但是众人都笑他笨拙。

    注:有许多人往往不从根本上改过迁善,只是想多得钱财以修福果,或者只是笨拙地炫耀富贵,把持戒修学放在脑后。这些人正如同那个往返磨刀的人,把死骆驼吊上楼去以便利磨刀一样的愚痴!

    用智慧分辨是非

    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孙亮非常聪明,能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经常能判断疑难事物而得出正确结论,一般人都不如他。

    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这个黄门官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他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这次机会来了。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然后才拿去给孙亮。

    果不出他所料,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勃然大怒:“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到我的头上,简直造反了!”黄门官连忙跪下奏道:“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经常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一定是他的渎职才使老鼠屎掉进蜂蜜里,既败坏主公的雅兴,又损您的健康,实在是罪不可恕,请您治他的罪。”

    孙亮马上将库吏召来审问鼠屎的情况,问道:“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蜂蜜啊?”库吏早就吓得脸色惨白,魂不附体,他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是……是的,但是我给他……的时候,里面……里面肯定没有鼠屎。”黄门官抢着说:“不对!库吏一定在撒谎,鼠屎早就在蜜中了!”两人争执不下,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

    侍中刁玄和张邠出主意说:“既然黄门官和库吏各以为见,争不出个结果来,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罪责,不如把他们俩都关起来,一同治罪。”

    孙亮略一沉思,微笑着说:“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把老鼠屎剖开就一目了然了。”他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众人一看,也就明白了,只见鼠屎的外面沾着一层蜂蜜,是湿润的,而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笑着解释说:“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一定早湿透了。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分明是黄门官刚才放进去的,这样栽赃诬陷,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这时的黄门官早吓昏了头,跪在地上捣头如捣蒜,如实交代了罪行。

    注:我们对于那些形式复杂且难以判断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进行推理,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迷惑于表面现象,不被复杂的事物吓倒,这样就能正确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要以变治变

    海里有一种长得弯弯曲曲的墨鱼,它在海里常会遇见敌人。

    有一次,它撞上了一条正在觅食的大鲨鱼。大鲨鱼正饿得发慌,一见墨鱼,不禁喜从心起,它露出一口锋利的白牙齿,向墨鱼直冲过来,眼见墨鱼就要落入鲨鱼之口,但墨鱼还是依靠自己的本领逃脱掉了。

    原来在墨鱼的肚子里有个墨囊,它赶紧把里面的墨汁全挤出来,周围的海水顿时漆黑一片。大鲨鱼一头撞进去后,什么也看不见,于是墨鱼趁机溜掉了。

    这下,墨鱼非常得意。它游到温暖的浅海处,心想:我真是本领高强,看来有这护身法宝,什么都不用怕了。

    正想着,墨鱼一眼看见不远处有人类正在捕鱼,心下一阵惊慌:呀,要赶紧想办法把自己藏起来,不然叫他们看见就糟了。于是它又放出墨汁将身边的一片海水染黑。这一放不打紧,渔人和同伴说:“快看,那边一定是墨鱼!”于是渔人们顺着墨迹追过去,轻松地捕到了这条自作聪明的墨鱼。

    注:故事中的墨鱼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变化,将小聪明胡乱施展一气,反而因为暴露了目标而被捕获,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所以做人做事都要随机应变,不能够以固有的模式来应对变化的情势状况。

    宁饿死,也要自由

    有一只骨瘦如柴的狼,因为狗总是跟它过不去,所以狼好久没有找到一口吃的了。这天狼偶然遇到了一只高大威猛但已迷路的狗,狼真恨不得扑上去立刻把它撕成碎片,但又寻思自己不是对手。于是狼满脸堆笑,向狗讨教生活之道,话中充满了恭维之意。

    狗神气十足地说:“你要想过我这样的生活,就必须离开森林,来到人类的聚居地。瞧瞧你那些同伴们,都像你一样脏兮兮的,如饿死鬼一样,生活没有一点保障,为了一口吃的都要与别人拼命。学我吧,包你不愁吃喝。”

    “那我可以做些什么呢?”狼疑惑地眨巴着眼问。

    “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摇尾乞怜,讨好主人就行。把那些讨吃要饭的人追赶得远远的,你就可以享用一些美味的残羹剩饭,有时甚至还能得到主人许多额外的奖赏。”

    狼沉浸在这种幸福的体会中,不觉眼圈湿润,心有所动了,于是它便跟着狗兴冲冲地上了路。

    在路上,它发现狗脖子上有一圈皮上没毛,就纳闷地问:“你这是怎么弄的?”

    狗搪塞地说:“不过小事一桩。”

    狼停下脚步,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给我听听。”

    “这可能是那条拴我的皮圈把我脖子上的毛给磨掉了。”狗支支吾吾地说。

    “怎么!难道你是被主人拴着生活的,一点自由都没有吗?”狼惊讶地问。

    “只要生活好,拴不拴又有什么关系呢?”狗微显无奈地说。

    “这还没有关系?不自由,还不如死呢。”说罢这话,饿狼扭头便跑了。

    注:自由是人生最大的资本,无论你获得金山银山还是高官厚禄,如果人身一点自由都没有的话,那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苟活在这世间。所以,请珍惜自己的自由之身吧,不要被精神的枷锁羁绊。

    机缘巧合,获取荣誉

    两国交战。

    某国国王下令:凡是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自备武器、粮食,参加军队,以抵抗邻国敌人的入侵。

    有个老织布匠,快六十岁了,也应征入伍。他的老婆却总是认为他太没出息,所以经常刁难她的丈夫。

    老织布匠很爱自己的老婆,经常顺着她。这次接到应征入伍的命令后,就与她商量:“我要去参加军队和敌人打仗,按规定,必须自备武器、粮食以及一切必需物品。请把东西都准备妥当,好让我按时出发。”

    他老婆的脾气又犯了,交给他一个能盛五升米的水桶,用来放粮食;又给他一个织布用的大梭子,并气呼呼地对他说:“家里哪有什么武器、什么放粮食的东西?你就拿这两件东西去打仗!我告诉你,要是你把木桶弄破、把梭子弄丢了,你就不要回来见我,我再也不愿和你一起生活了。

    老织布匠没办法,只好拿了这两样东西,告辞出门,他心里在想:“千万要保管好这两件东西,不能出丝毫差错,否则对老婆无法交代。”

    战斗开始了,两军混战在一起。

    老织布匠唯恐这两样东西遭到损毁,所以当别人都向后逃脱时,唯有他不逃,把两样东西高高举在头顶上,面向敌人独自站着。

    敌军本来正要追击,但见老织布匠这个样子,搞不清楚他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武器,心里非常害怕,不敢贸然前进,反而向后退却。

    国王趁着这个机会,把败退的军队全部收拢,重新投入新的战斗。

    这次大家同仇敌忾,敌军终于抵挡不住,兵败如山倒。

    战斗胜利了,国王十分高兴,要论功行赏。

    大家都说老织布匠的功劳最大。

    国王把老织布匠叫过来,夸奖他说:“你真是太勇敢了!胆子可真大!独自一个人抵挡、击退敌军。”

    老织布匠老老实实地说:“我不是武士,更不会打仗。只因我要从军时,老婆交给我这两件东西,说如果这两件东西有所损失,她就要和我离婚。我怕失去她,所以宁愿战死,也不能让这两件东西受到损伤,没想到因此而击退敌军。说句实在话,这是我们国家的运兆,而不是我有多么勇敢!”

    国王听了,对大臣们说:“这个人因为怕老婆,反而解救了整个国家的危难,应当给他记头功。”随即封他为大臣,并赐给他许多财产,还有房屋、使女等,地位只在国王一人之下。

    老织布匠的老婆见丈夫衣锦荣归,不禁喜出望外。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注:因祸得福,一个人在机缘巧合之下竟然立了大功。所以,在既定目标之前,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甚至会爆发出无限的能量。

    物多必反

    以前,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国家,名叫波遮梨。这个国家有史以来,从来没有鸟类,当地人也不知道什么是“鸟”。

    有一次,有人从智幻国来,带来一只乌鸦。

    当地人见到乌鸦后,都认为它珍贵极了。它不仅拥有黑亮的羽毛,大嘴长翅,竟然还能在天上飞翔,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虽然乌鸦叫起来嘶哑难听,但大家还是把它当成稀世珍宝,认为它是天上的神物,就拿各式各样的谷米和水果来供养它。

    于是,乌鸦在这里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波遮梨国“优待乌鸦”的消息渐渐传开,于是四面八方的乌鸦都向这里飞来。没有多久,这儿全是乌鸦。它们叫着、喊着、飞着、斗着,鸟粪撒满各地。

    但波遮梨国的人们,却把它们当做神鸟,精心供养着它们。

    这样过了几年。突然有一次,有个商人从其他国家带来三只孔雀。

    波遮梨国的人看到孔雀那五彩斑斓的羽毛,不禁目瞪口呆。

    那孔雀走起路来姿态优雅,相形之下,乌鸦一跳一跳的。那孔雀鸣叫起来,啼声婉转,好像仙女在歌唱,而乌鸦沙哑的嗓音就跟破锣似的。

    人们纷纷跑来观赏孔雀,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拿来供养孔雀,就再也没人理睬乌鸦了。

    乌鸦的地位一落千丈,找不到吃喝,就四散飞走,不知都飞到哪儿去了。

    波遮梨国的人这才明白,对任何事物都要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盲目崇拜一样东西,就会吃亏上当。

    注:美丑是通过对比而产生的。当一件事物被人们认为是美的时候,就会重视它的价值,当一件事物被人们认为是丑的时候,就会否定它的价值,这就是人们在世间的粗浅之见。无论世间事物有多少发展和变化,本质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不要轻易以貌取人,更不要轻易对任何事物下结论。

    舍生取义,以获重生

    古时,有五百个商人一起去海中采宝。他们与狂风恶浪搏斗了好几个月,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得到了许多世上罕见的珍宝。

    就在他们满载着财宝准备返航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四周一片漆黑。

    在雷鸣电闪中,清晰地可见于滔天恶浪里,有面目狰狞的海神包围了整个船队。海神用血红的眼睛凶狠地盯着这些商人。

    商人们一阵恐慌,绝望地喊着:“完了!这下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

    船上有位年轻人,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冷静一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大家的命。过去曾经听说海神最厌恶的是死尸。我若把自己的鲜血倾注于海中,让海神感到厌恶,也许他们就会放了船上的人。”想到这里,他果断地对众人说:“请诸位用手托着我的身体。”

    众商人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还是照办了。

    他立刻抽出一把短刀,迅速地向自己的喉管刺去。他死了,殷红的鲜血洒到船上和海中,而尸体飘在波浪上。

    海神见到这种情景,慌忙躲开,顿时风平浪静。

    大家都得救了,所有人都感动于这个年轻人的行为,抱着他的尸体,人们悲痛地叫道:“天呀!这是菩萨下凡呀!宁可我们这些人死去,也不能让这个有德之人死掉呀!上天啊!救救他吧!”

    他们的祈求与悲痛的泪水,深深地感动了天神。

    天帝释派天神下凡,用仙药灌入他的口中,又涂遍了他全身。

    年轻人马上苏醒过来了。他环顾周围,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围着他,个个都化悲为喜。

    天帝释又变出各种珍珍异宝,装满了几艘大船。他们就这样顺利地返航,亲友们见到他们,个个都兴高采烈。

    最后,这些财宝都用来救济穷人。

    注:善有善报,故事中这个伟大的人用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全体成员重生的机会和希望,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并且收获得更多。

    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每个人都获得了生命,每个人都重新认识了自我,这更是一笔不可忽略的财富!

    妄见

    妄见是一种虚妄的见解,比如像我见、边见等,它也是虚妄不实的分别。

    南本《涅槃经》卷八说:“为除世间诸妄见故”,即为了去除世间的各种虚妄的见解。

    《俱舍论》卷九曰:“一切妄见皆转倒摄。”即一切虚妄的见解都是现实或事物在内心的一种影像。人们所见的一切虚妄不实都是本相扭曲的幻相。

    《大乘义章》卷三曰:“唯心妄见,故说为妄。”如果内心不能有明辨善恶的见解,就会产生妄,只因内心虚妄,才会有“妄”这一说法的提出。

    功德

    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另外包括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做功德。

    《景德传灯录》卷三中对此有如下记载,梁武帝问菩提达摩:“朕自从登上王位,就一直在造寺、写经、剃度僧尼,这些布施都不可胜数,那么我会有什么功德呢?”菩提达摩说:“并无功德。这些仅仅是为摆脱自己的烦恼,虽然布施这个是事实但并没有功德。所谓真功德,乃是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

    可见,修行者通过修行,舍离诸有,体证诸有空性,洞悉世上万事万物迁流不住的道理。

    福德

    福德一共有三种解释:

    1.指过去世及现在世所行的一切善行和由于这一切善行所得的福利。

    根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载,菩萨于法应无所住,须行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乃至不住法布施等,由此不住相之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舍就叫布施,你有舍心就叫布施,无论舍什么都是布施。就是不要住相,即别说累、乏啊,要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如吃饭,它是布施我们的色身,不要住这个是否好吃,这也叫布施。

    无住相布施福德就胜彼,不住相的舍,福德就是无量的,它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在这个世界上行无住相布施,你成了佛在圣地也享受无量。

    2.福德与善法同义。

    3.六度中的前五度,是相对于智慧而言。

    权化

    权化是化现、应现的意思,即佛菩萨为普度众生,以神通的力量现出种种之身或种种之物,如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三身的变化摄受众生等。

    权化的思想,在印度自古就有,在印度教的信仰中,每当神为了实现人类的希望,拯救世间之苦,守护正义,而变化并现出其身。

    在印度教的诸神中,毗湿奴神为示现于世间最具代表者,约变有十种权化之相,前三种为动物形,第四种为半兽半人形,其余六种为人类形。

    大乘佛教兴起后,产生“法身为绝对之本质”之信仰,相信法身是以佛、菩萨或其他各种形态出现在人间,从而来救度众生。如藏人相信西藏地区为观世音菩萨之住地,达赖喇嘛即观世音菩萨之化身。

    愚痴

    愚痴又称作痴、无明,即无智无明,愚钝迷惑,对事物不能做一个适当的判断。它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也为三毒即贪、瞋、痴之一。

    俗语讲,愚痴就是不明事理,拥有颠倒、邪见等恶行,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他人乃至后世。其中,害人并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害人的后果,这就是愚痴;顽强的人,只想到自己能够出气,却不顾这样会伤害到处世的人和,这就是是愚痴;不能认清事实的真相,遇到问题后不能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而提出正确的解决之道,这更是愚痴。

    自由

    自由在佛家中的意思是指随自己的意志行动而不受任何拘束。在禅林中,即指从烦恼的束缚中获得自我解脱,达到自在无碍的状态。

    在禅籍中的同类用语尚有“自由三昧”,指不借助他人,而由自己去证得身心脱落的禅定境界。

  自由自在,指不受任何外力拘束干扰的大自在境地。

  自由分,也指自由自在的境地。

    生死

    生死是指根据自己的身心活动因而在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续、永无穷尽之意,它与涅槃即菩提相对称。

    又因为生死无尽,就用海来作比喻,故也称为生死海。

    生死乃苦恼的世界,故也称为生死苦海。

    渡越生死苦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这种事非常困难,故又称难渡海。



















<<上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