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宣生平概要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道宣是中国佛教律宗的实际创立者,本人学行俱佳,是后代佛教信徒学习的楷模。道宣律师也是一位很善于研究问题解决难题的学者,写了很多书,留下不少皇皇巨著。他长期在净业寺著书立说,弘扬新的律法,净业寺成为中国佛教律宗的祖庭,都与道宣律师有直接的关系。

    1.道宣的家世

    道宣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去世于唐高宗乾封二年(667)。俗家姓钱,原籍是江南人。道宣的曾祖父是陈朝的驸马都尉,祖父当过陈留的太守。父亲名钱士申,曾任陈朝的吏部尚书,母亲为姚氏。但是,道宣本人却是出生在北方的长安。

    道宣的俗家姓钱,这个姓氏来源于以长寿而著称的彭祖。据《神仙传》说,彭祖是颛顼氏的后裔,尧帝封于彭城,人们又尊崇他的养生术,其道可祖,所以就尊称为“彭祖”。彭祖不好名誉,喜欢研究修身养生之学,常自己研究一些药粉服食,不自称自己有道行,不搞诡惑之事,经常独自坐在屋里,按摩眼睛、身体,行闭气导引之术。当政者听说后,下令派人向他学习。彭祖讲阴阳调理的道理和方法,并特别讲解了“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养生之道,劝人要节欲,节思虑,适饮食,守其真,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彭祖的这些顺其自然的养生道理很有效果,后人把他的言论编为《彭祖经》传之后世,成为中华养生之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道宣著作等身,却于自己绝少提及。梳理史料记载,其籍贯有吴兴、丹徒和长城三说。这三地都属于吴地,吴兴和长城位于太湖西南岸,相距仅数十里。丹徒在这两地的北方稍微偏西,相距约三百余里。准确在哪一地,史载缺如,但可以肯定道宣祖上是江南人氏,而且是名门显族。

    道宣本为南人后裔,却出生于长安。出生的前后,其俗家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迁。道宣之父钱士申曾任南陈吏部尚书,在隋兵征讨南方后被掳掠到了北方。开皇九年(590),数十万隋兵过江,南陈迅速灭亡,以陈后主为首的南陈显贵悉数播迁京师,“自后主以下,大小在路,五百里累累不绝。”(《南史》卷十《陈本纪下》)于是父母到长安后,道宣便出生于长安。道宣的出生颇有神奇色彩,据说为“三生转世”,《宋高僧传》记述,道宣的母亲姚氏怀道宣的时候,曾梦见明月投怀而入,还梦见一位和尚对她说,你所怀的孩子前身是梁朝的僧祐律师,僧祐的前身是南齐的僧护法师,所以你的孩子是第三世转世,依然是佛门高僧。

    2.道宣的出家

    道宣为南人后裔,幼年出家的地方也是京城一个比较特殊的寺院日严寺。日严寺位于京城东南面的青龙坊,是杨广为晋王时所建造,飞阁流丹,殿堂雄伟。因为隋文帝下令建造了许多寺院,他的儿子向乃父学习,也建造了一些佛寺。炀帝建造的佛寺没有文帝多,其中有几所比较重要,日严寺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佛教流传的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和京城其他寺院不一样,日严寺住的僧人大多数是平定南陈后从江南征请来的高僧,例如智脱、道庄、吉藏、慧頵、道尼等等,多达五十多人。南方最著名的学问僧大多被请到了京城。当时有一种说法,高僧都被请走,金陵连主讲佛经的讲主也几乎找不到了。

    道宣的启蒙老师是慧頵法师,佛教叫亲教师。慧頵法师也是南方人,不但很有学问,持守戒律很严,而且很喜欢道宣,在教育道宣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

    慧頵法师(564—637),俗姓王,清河(今山东临清)人。西晋末期,因为“永嘉之乱”,法师的先辈避难到了建邺(今江苏南京),南陈天嘉五年(564),慧頵出生。慧頵的父亲是一位儒生,从幼年开始,对慧颧进行正统的儒家教育。晋末之后,封建的社会秩序呈现出分崩离析的状态,儒学已难以维系传统的纲常名教,佛教便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慧頵长大之后回顾所学,目睹社会现状,对儒学的经世致用失去了信心,转而学习佛教。但他的父亲站在儒教的立场上反对儿子学佛,就折中了一下,允许先入道门学习道学。时间不长,慧頵已经对道教的学说了然于胸中,但仍然没有解决心中的疑惑。于是,私下研习佛学,诵读《妙法莲华经》。后来,适逢朝廷下令考试经文剃度僧人,慧頵就去参加了考试。一试便中,正式剃度为僧,隶属于著名的同泰寺。这时候,慧頵才去禀告双亲,说他已经奉令入了佛门。父母见到既然是朝廷敕令剃度,也就只好作罢。

    慧頵法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广,儒释道三家的学问都有非凡的造诣,是好学的道宣的好老师。特别是在佛学上,以龙树的空宗为指导思想,弘扬大乘佛教。这一点对道宣的影响是很大的。道宣以后孜孜不倦地研究大乘教理,以大乘的教理会通小乘的戒法,其事业理想的萌芽无疑是慧頵法师浇灌的。

    道宣的另一位老师是智首律师,是道宣在学习研究戒律之学上的导师。

    智首律师在当时是全国最著名的律师,著作累累,对《四分律》的研究独步天下。在中国佛教律学的传承上,道宣继承了智首律师的衣钵,发扬光大,继往开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道宣最初跟随智首学习是在高祖武德四年(621)。智首很欣赏道宣,每讲完一段经文后,立即让道宣复讲,如此反复,以加深理解,直到通达经文律条的深刻内涵,智首才开讲下一段。因为培养的是律师,智首对门下的弟子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不但要懂得戒律条文的意思,还要严格遵守。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立即停止讲授,召集到一起训话。在智首的教诲下,包括道宣在内,成长起了一大批律学人才,互相砥砺,学习琢磨,使得长安也成为了全国的律学研究学习中心,《四分律》成为全国律学的主流。

    3.道宣在长安的地位与影响

    道宣学业有成,然后云游天下,到处参学访问,对当时律学的各家流派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萌发了自己的思想观点。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道宣律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从印度求学回国,得到朝廷的批准,开设佛经翻译译场。当时由宰相房玄龄主持,在全国范围内挑选进入译场的翻译人才。经过层层推选,道宣荣膺第一位缀文大德。就是玄奘将梵文经典口译出来后,首先由道宣连缀整理成汉文文稿,并负主要的责任。这说明道宣的人品和学问都很好,得到了佛教界和官府的普遍肯定。在和玄奘法师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玄奘回国不久,通过道宣的介绍,了解了国内佛教义学的概况,道宣则在跟随玄奘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有相唯识,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道宣学行俱佳,得到了京城佛教界的推崇,朝廷也屡示尊敬,西明寺建立,诏道宣为上座,扶风法门寺开发佛指舍利,诏道宣亲负其责。道宣长期在终南山著述讲化,据说曾与孙思邈结林下之交,相互惺惺相惜,交流学问,关系甚融洽。

    道宣门下的弟子很多,有秀律师和大慈、文纲、名恪、灵崿、融济以及新罗的智仁等。秀律师开始跟随四川的兴律师学习,四年后入长安投道宣门下。一直学习了十六年,深得南山律学的宗旨。文纲为道宣的衣钵弟子,也是南陈人的后裔。文纲继承南山道统,行化于长安,显名于后世,被人评为“不忝怀素前,不惭宣师后”(《宋高僧传》卷十四),这种评价是非常高的。灵律师入门较晚,高宗乾封中才投在道宣门下,所以常求教于师兄文纲、大慈等。灵律师比较心细,将老师们的讲解收集到一起编为《记》,专门阐发《四分律》,自己还写了一部《轻重诀》传世。

    4.道宣的去世

    高宗乾封二年,道宣在净业寺结坛传戒,依新法为僧众授戒,标志着《四分律》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成。传戒不久,十月三日,道宣于净业寺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僧腊五十二。火化后起塔供养,高宗诏令国手图画道宣像,并令名匠人韩伯通为道宣塑像,以作纪念。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武宗会昌元年(841),名士李邕、严厚本分别为道宣撰写碑文纪事颂德。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敕令每年从内宫出香1盒,送至西明寺道宣律师堂为国焚烧,以作祷念。懿宗咸通十年(869),京城僧众推举令霄、玄畅两法师上书朝廷,请求追赠道宣封号。十月敕下,谥号曰“澄照”,道宣舍利塔曰“净光”。

    道宣的“澄照净光舍利塔”虽然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各代不断重修,至今仍然屹立在净业寺后的山峰上,遥对着古城西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