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在中国的兴起

作者:出处:
分享到:

 
    1.净土思想向中国的初传

    早在东汉时期,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就开始向中国传播。根据现存资料,最早传入中国的净土思想出现在《般舟三昧经》中,该经是东汉时期从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来华的支娄迦谶所译的。另外,东汉时期不知何人翻译的《后出阿弥陀佛偈》也介绍了阿弥陀佛净土思想。而支娄迦谶所译的《阿閦佛国经》则介绍了阿閦佛的净土。随后,三国时期的康僧铠译《无量寿经》二卷,支谦译出《大阿弥陀经》,后秦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南朝宋代的畺良耶舍译出《观无量寿经》。至此,古代印度佛教净土思想已基本完整地传入中国。可是,在弥陀净土思想传入中国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对这种外来的思想并不感兴趣,在东晋慧远之前,信仰净土的中国人寥寥无几。根据现存资料,最早对净土思想发生信仰的中国人是西晋时期生活在北方洛阳一带的阙公则和其弟子卫士度。其后又有生活在南方的东晋名僧支遁和竺法旷虔诚信仰并大力弘扬净土思想。这些人的净土信仰及其对印度净土经典的推广,为庐山慧远大师的净土思想与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净土信仰在中国的第一个高峰

    在古代印度净土经典传入中国经过大约二百年之后,中国大地上终于出现了净土信仰的第一个高峰,那就是东晋时期以慧远为中心并有众多知名人士共同参与的庐山净土信仰。慧远大师(公元334—416年)为东晋时代的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俗姓贾,幼时勤奋好学。年方十三,便随其舅父令狐氏前往许昌、洛阳一带学习儒家经典以及老庄之学。二十一岁时,前往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跟随当时的佛教领袖释道安学习佛教般若之学,从此深感佛法博大精深,曾感叹道:“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于是归依道安法师,出家为僧,颇得道安法师赏识。公元365年,由于时事动荡,慧远随同道安到襄阳弘法。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前秦兵围襄阳,道安法师为免徒众遭受战祸,于是分遣大众往各地布教,慧远大师亦率弟子数十人南下,客居于荆州上明寺。公元381年,欲往罗浮山(今广东境内)静修弘教,路经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庐山峰林闲旷秀丽,正是修行的好处所,即定居于此,建造精舍龙泉寺,领众清修,弘法济生。后又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全力资助下,在庐山东面,重建寺院东林寺,作为集众行道的场所。该寺后来成中国佛教净土宗著名的发源地之一。

    受慧远师的感召,各方名僧雅士纷纷云集庐山。著名的有彭城(今江苏铜山县)刘遗民,雁门周续之,豫章雷次宗,新蔡(今河南汝阳)毕颖之,南阳(今河南南阳)宗炳,张季硕等,此皆当世俊杰名士。慧远深知生死问题是人一生挥之不去的烦恼,于是同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庐山般若台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建斋发誓:“众等齐心潜修净土法门,以期共生西方极乐世界”。并约定:“因众人根器不同,福德有别,先得往生极乐净土者,需帮助提携后进者,以达到同生无量寿佛极乐国土之目的”。又命刘遗民著《发愿文》,刻于石碑上。又有王乔之等人作《念佛三昧诗》以表达自己的志愿。大师也为之作序,序中再三勉励。此次集会前,大师曾率众于东林寺前凿池种植白莲,因此中国佛教史上称此集结为“结白莲社”,或简称“结莲社”,并确认为中国净土宗之始。而净土一教后来的立宗,也因此而又称为“莲宗”。慧远一生弘教,德感朝野,晋安帝义熙年间,帝室下诏赐号“庐山尊者”、“鸿胪大师”及“白莲社主”。嗣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追谥号为“辩觉大师”,南唐升元三年(939)谥“正觉大师”,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谥“圆悟大师”,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谥“等遍正觉圆悟大师”。在中国净土发展史上,西方净土信仰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并能使学问僧和朝中士大夫等上层人士信奉,实始于慧远在庐山的集众结社。正因为如此,后世一般把慧远列为中国净土宗第一祖。但是,因为慧远的净土信仰既不是中国最早的净土信仰,他的念佛三昧也没有突破印度禅法的范围,缺乏适应中国文化的创造,不但一般人难以理解信从,而且对后世中国净土宗的影响也很小,所以,我们认为慧远作为中国净土宗第一祖是不妥当的。当然,这并不否认慧远作为东晋时期南方佛教领袖的身份以及他在其他方面的理论建树和对中国佛教史的伟大贡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