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佛国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十月中旬前后,玄奘从滥波国南行二十多里,下了丘陵,渡过一条河流,来到那揭罗喝国(当时属北印度,今为阿富汗贾拉拉巴德),终于算是进入了当时的印度境内,迈进了佛国的门槛。《大唐西域记》描述了初进佛国时玄奘的感受:

    那揭罗喝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二百五六十里,山周四境,悬隔危险。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无大君长主令,役属迦毕试国。丰谷稼,多花果。气序温暑,风俗淳质。猛锐骁雄,轻财好学。崇敬佛法,少信异道。伽蓝虽多,僧徒寡少,诸窣堵波荒芜圮坏。天祠五所,异道百余人。

    应该说,佛国给玄奘的第一印象还相当不错。位于那揭罗喝国都城东南部,是一座高三百尺的佛塔,据说为释迦牟尼“敷鹿皮及布发掩泥得受记处”;又西南十多里,有“佛买花处”遗迹。东南行十多里,过沙岭,有佛顶骨城。城中有重阁,第二阁中有七宝小塔,如来顶骨便安放其中。顶骨周长一尺二寸,发孔分明可见,颜色呈黄白色,用宝匣盛放。据说,当地的人们想要卜知自己的前途吉凶,便研磨香末为泥,用帛练包裹了,印在佛骨上,根据所得纹样,便可以预知。入乡随俗,玄奘也如法炮制,印出的图案是菩提树像。跟随他的两个小和尚,稍大点的得到了佛像,年龄小的得到了莲花像。看守佛顶骨的婆罗门见状,笑容满面,向玄奘弹指散花,贺喜祝福,说:“法师所得图案,极为稀有,足以表明您有菩提缘分。”另有骷髅骨塔,呈荷叶状,有佛眼、佛僧伽胝、佛锡杖等,玄奘一一礼拜观瞻,极尽虔诚,并施金钱五十、银钱一千、绮旛四口、锦两端、法服二具,而后离去。

    听人说起,在灯光城西南二十里,有瞿波罗龙王洞窟,洞内有如来佛降伏孽龙后留下的身影,玄奘便决定绕道前往礼拜。因为前去的路途十分偏僻,常有盗贼出没,日久月深,便成了荒凉之地。随从的迦毕试国翻译,既怕冒险,也希望能早点抵达印度,担心因此误了行程,不愿节外生枝,过多地停留,便劝说玄奘不去为好。耳闻不如眼见,既已听说能见到佛祖的真身留影,玄奘更焉有不去的道理,他让随从翻译先行一步,约定会合的地点,自己去去就回。

    玄奘到了灯光城,想找个人带路,竟无人肯去。后来见到一个孩子,说他就住在寺庄的附近,可以带玄奘先到寺庄那儿,玄奘便随他前往。寺庄内有位老人知道路径,答应带玄奘前去参礼。

    果然,佛国似乎也不太平。玄奘行不几里,竟真的遭遇到了五个盗贼,横刀站在路边。玄奘脱下帽子,露出僧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盗贼问:“和尚要去哪里?”玄奘回答:“想去礼拜佛影。”盗贼说:“和尚难道没听说这儿贼多吗?”玄奘回答:“贼人,也是人。我今为了礼佛,纵然猛兽满路,尚不惧怕,何况各位檀越都是人身呢!”盗贼被玄奘的言辞打动,竟提出要陪玄奘一同前往。

    很快就到了龙窟所在的地方。窟在石涧东壁,门对西开。探首一看,一片漆黑,深不见底。引路的老人说:“法师进去,径直向前走,约五十步,触着了墙壁,朝正东看,佛影就在那儿。”

    玄奘按照老人的吩咐,进入窟中,果如所言,约走五十步,便到了尽头。然后至诚礼拜,足足拜了百余拜,依然一无所见。玄奘感到十分懊恼,自责因为俗障太多,所以不能看见佛影。于是更加虔诚地礼诵《胜鬘》等经以及诸佛偈颂,一边赞颂,一边礼拜,又是百余拜。这时,东壁上仿佛出现了钵样大的光影,倏忽即灭。玄奘于是再拜,壁上便出现盘一样大小的光影,稍现又灭。于是又二百余拜,终于满窟光明,如来影像皎然分明,其左右及背后,并有菩萨圣僧之像。玄奘叫门外六人赶快带了火种进来,烧香礼拜。有火,光影即灭,灭了火种,光影再现。

    这段故事,见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在玄奘的门徒,当然有为了神化自己的老师,故意张皇其辞的地方。按照现代人的解释,光影也无非为一种物理上的光学反应,并没有什么神秘,如是而已。五个强盗在玄奘的循循善诱之下,又见此“灵验”,大约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也毁弃了刀杖,愿意受戒信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到底,仍是受到了玄奘法师的感召所致。

    从龙窟返回,玄奘再与伴从汇合,向东南行,走了五百里山路,来到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该国东临印度河,都城号布路沙布罗,是一个诞生圣人的地方。佛教史上许多鼎鼎大名的人物,如那罗延天、无著、世亲、世友、法救、如意、协尊者等人,都出生在这儿。印度佛教大乘有宗的创始者便是无著、世亲兄弟。玄奘西行求法,主要的也是要求取此大乘有宗经论。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玄奘却好像失去了刚进入佛国时的那股兴奋。《大唐西域记》中对健陀罗国的描述颇显平淡,评价也似乎不高:

    邑里空荒,居人稀少,宫城一隅有千余户。谷稼殷盛,花果繁茂,多甘蔗,出石蜜。气序温暑,略无霜雪。人性恇怯,好习典艺,多敬异道,少信正法。自古以来,印度之境……僧伽蓝十余所,摧残荒废,芜漫萧条。诸窣堵波颇多颓圮。天祠百数,异道杂居。

    东北行百余里,渡过喀布尔河,玄奘等来到达布色羯逻伐底城(今喀布尔河北岸哈什塔那加罗)。城东有一座佛塔,为“过去四佛说法”的场所;城北寺院内,有高二百余尺的佛塔,乃佛本生故事中的千生舍眼处。遍布的佛教胜迹,令玄奘大饱眼福。从高昌国带来的金、银、绫、绢、衣服等等,在所到的大寺院、大佛塔处,玄奘都要分留一些,以申达自己的虔诚。

    接着东南行二百多里,到跋虏沙城(在布色羯逻伐底城西四十里处)。又东南行,来到乌铎迦汉荼城(今巴基斯坦阿托克北边)。向北行六百余里,来到乌仗那国(今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杜西里山西北)都城瞢揭釐城(今杜西里山西支脉上,斯瓦特河左岸)。由城东行二百五十里入大山,这儿是苏婆伐窣堵河上源阿波逻罗龙泉。龙泉西南三十里,传说是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的地方;顺流而下三十多里,有如来佛濯衣石,石上有袈裟条叶纹样。城南四百余里到醯罗城,是如来闻半偈、报药叉之恩舍身下处。瞢揭釐城西行五十里渡过大河,到卢醯呾迦佛塔,塔高十余丈,是如来作慈力王时,以刀刺身饲五药叉的地方。城东北三十余里,到遏部多石佛塔,这里是佛陀为人、天说法处。

    周边巡礼已毕,玄奘回到乌铎迦汉荼城,南渡印度河,到呾叉始罗国(今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州近处)。城北十二三里处有佛塔,是阿育王建造的释迦牟尼舍头纪念塔;塔侧有寺院,是经部论师拘摩逻多写经论的地方。从呾叉始罗国北界渡印度河,东南行二百多里,过大石门,观礼摩诃萨埵王子舍身饲饿虎遗迹。从此往东南,山行五百余里,到乌刺尸国(今巴基斯坦东北境)。又东南行,登危险,过铁桥,走了千余里,到迦湿弥罗国,此时已近残岁年关。

    迦湿弥罗国位于今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的斯利那加,周长七千余里,群山环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所以自古从未曾被邻敌攻下。国都南北十二三里长,东西四五里宽,西邻喀布尔河。当地气候寒冷,多雪少风,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花果,出龙种马、郁金香、火珠、药草。这里土俗轻僄,人多懦弱,容貌妍美,性情诡诈,好学多闻,兼信邪正。

    传说中,迦湿弥罗国原本是一片汪洋,在佛陀涅槃后的第五十年,阿难的弟子末田底迦阿罗汉教化了龙王,使它施舍出这块地方,修造五百所寺院,召集众位佛界圣贤来此。

    还有一种说法:无忧王起初深信三宝,爱育生灵,国中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都得到他的敬仰,供养也很周到。当时有位凡夫僧,富有思想和智慧,悉心钻研,深思立论,其见解有违当时主流的佛教理论,但追随他的僧徒却很多。这下子惹恼了无忧王。他便下令,聚集众僧,将他们带到殑伽河,要对他们集体屠戮。众罗汉性命攸关,协力运其神通,凌空翱翔,来到了这里,在山谷之中隐遁。无忧王为眼前的一幕震惊,深感有眼不识泰山,唐突圣贤,遂亲身前来谢罪,请他们回到本国,众罗汉坚决不从,无忧王不敢勉强,便在这里修造了五百座寺院,异地供养。

    在佛陀寂灭后第四百年,迦腻色迦王时代,由胁尊者倡议,组织了内穷三藏、外达五明的大德四百九十九人,与尊者世友共五百人,还曾在这里举行了第四次结集:造十万颂《邬波弟铄论》,释《素呾缆藏》;十万颂《毗奈耶毗婆沙论》,释《毗奈耶藏》;造十万颂《阿毗达磨毗婆沙论》,释《阿毗达磨藏》,共三十万颂,九十六万言。然后,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以赤铜金属片雕写其文,用石函封记,建大佛塔安置。

    迦腻色迦王死后,有讫利多种称王,一反迦腻色迦王的崇佛,斥逐僧徒,毁坏佛法。睹货逻国雪山下王闻知,遂招集国中勇士三千人,伪装为商旅,带了很多的金银宝贝,暗藏兵器,来到该国。讫利多种王财迷心窍,盛情接纳。雪山下王于商旅中再精选五百勇谋兼备的兵士,各自袖藏利器,带着重宝,向讫利多种王王宫进发。到了宫中,雪山下王脱去帽子,竟坐上了讫利多种王的宝座。讫利多种王惊诧中,项上人头早已落地,身首异处。既灭其王,雪山下王乃重召僧徒,修造寺院,一切如故。

    迦湿弥罗国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国内有上百所寺院,五千多名僧人。四座佛塔修造得雄伟壮丽,四座塔内都安置有升余的如来舍利。

    就在玄奘刚刚进入迦湿弥罗国国境西界门户石门的时候,国王所派遣的由他弟弟率领的车马,已经迎了过来。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玄奘先到各所寺院观礼参拜,然后向国都进发。

    都城咫尺在望,玄奘抵达一所达摩舍罗(类似接待站)时,国王率领群臣与都城内的僧人已经在此迎候。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人群,羽从有千余人之众;幢盖、香花摆满了所有的道路,欢迎的气氛十分热烈。玄奘与国王相见,国王亲自献上香花,尔后请玄奘乘坐大象,进入国都。

    来到王城,玄奘先被安置在阇耶因陀罗寺。这是国王的舅舅所造的寺院,也算得上是一座“御寺”了。次日,玄奘被请入宫中接受供养,有大德僧称等数十人在座作陪。用过斋饭,国王就请国中高僧开讲,让玄奘发问质疑。考虑到玄奘远来求法,抄写经论的需要,国王又特意给他安排了二十位书手,还派了五人,供他差遣使唤。一切费用,都由国家财政划拨。

    僧称法师是位高行大德之人,他持戒淳谨,有渊博的学问和精湛的思想见地,又爱贤重士。对于远方到来的贵客,他给予了十分的热情。玄奘向他请教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他都不厌其烦地做了尽可能周详的解答。这时,僧称也已年近古稀,精力已衰,但出于对玄奘的欣赏和遭逢异国才俊的高兴,他鼓其余勇,为玄奘讲解经论,正午前讲《俱舍论》,正午后讲《顺正理论》,初夜后讲《因明》、《声明论》,精神之健旺,令人称奇诧异,虽青壮年辈都自愧弗如。玄奘领悟能力超人,听着僧称的讲解,也很快都能接受,他昼夜苦学,尽数掌握了僧称的思想神髓。对于这外国的同道、忘年的小友,僧称喜爱非常,他常对众人讲:“这位中国人智力宏赡,出类拔萃。依老衲看来,就是在你们众人中,也还没有人能够和他比肩并驱的。以他的明懿,足可以继武世亲兄弟的事业。可惜不生在我国,不能为我国发扬圣贤的遗芳啊!” 

    在座的僧人中,有大乘学僧毗戍陀僧诃、辰那饭茶,有萨婆多部学僧苏伽密多罗、婆苏密多罗,有僧祗部学僧苏利耶提婆、辰那呾逻多等人,他们都是迦湿弥罗国僧界的精英,才解英富,道业坚贞,虽不能和僧称比并,但也算得上人中龙凤,数得着的人物,看到国中教内的宗师如此褒奖玄奘,他们心中不服,都竭尽所知,向玄奘质疑诘难,玄奘从容应对,回答流畅,诸贤也终于心服口服。

    在迦湿弥罗国,玄奘停留了大半年的时间,学习了各种经论,参礼了佛教胜迹,大约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秋季离去。他向西南行,翻山越涧,走了七百里,到半笯嗟国(今克什米尔朋奇)。再由此东行四百多里,到曷罗阇补罗国(今克什米尔西南拉加奥利)。由此往东南,下山渡水,行七百多里,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奢羯罗城(今锡亚尔科特)是世亲菩萨作《胜义谛论》的地方,城中有座高二百尺的佛塔,是“过去四佛说法”之处。

    出了那罗僧诃城,向东而行,玄奘及其随从来到一处名叫波罗奢的大森林,他们在这里遭遇了五十多人的强盗团伙,所带的衣物费用被洗劫一空。强盗不仅劫财,还要害命,他们将玄奘等人赶进了一处干涸的池中,要进行集体杀戮。池中长满了荆棘藤萝,随从的小和尚机灵,藏身在荆棘丛中,四处观察,发现靠南岸的地方有一个洞穴,仅仅容得下一人过去,他悄悄告诉了玄奘,二人一起从这里仓皇逃出。他们向东南方向走了大约二三里,遇到一位正在耕地的婆罗门,便向他诉说了被劫的事情。婆罗门十分吃惊,当即解牛交给玄奘,然后向村子吹起了螺号。村民击鼓号召,聚集了八十多人,都操起器杖,向枯池方向奔去。盗贼见村民人多势众,只得分散逃进了林中。玄奘到池中为众人解开绳缚,又将村民施舍的衣服分给大家,众人互相搀扶,投奔村子里歇宿。劫后余生,惊魂未定,众人都悲泣神伤,玄奘却显得十分高兴。随从众人问道:“行路的衣资被洗劫一空,捡了条性命,已是窘迫异常,大家都在悲伤,法师好像非但没有忧愁,还如此好的兴致,叫人不可理解。”玄奘回答:“人生最宝贵者,无过于生命。性命既然还在,其他还要有什么忧愁呢!我国俗语说:‘天地之大宝曰生。’生命在,则大宝就没有丢失。小小衣资,有什么好吝惜的?”随从众人听了玄奘法师一番话,顿时开朗,也感慨法师胸襟的宽广,非常人所能相比。

    次日他们进入磔迦国东部地区,来到一座大的城邦。城西路北是一处很大的庵罗树林,林中住着位据说有七百岁的婆罗门,但看起来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他的两位侍者,据说也都有百多岁的年纪。这婆罗门体格魁梧,学问很好,有着精湛的理论见地,对《经百论》、《广百论》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精于《吠陀》等书。婆罗门见到玄奘,十分高兴,他听说玄奘一行刚刚遭遇了盗贼,便差遣一位侍者到城里去,叫信佛的人家为玄奘一行做饭。城中人口数千户,信佛的少,信外道的多。玄奘法师在迦湿弥罗国的声誉早已传到了周边的国家,所以侍者就遍城告唱,晓谕市民:“中国僧人在我们近处遭劫,衣物一空,诸位都听明白仔细。”受到感召,外道信徒也生欢喜之心,当时就有三百多位慷慨豪杰之士,各自带了毡布、饮食,恭敬前来,致敬慰问,施舍玄奘。玄奘为他们祝愿,向他们讲说因果报应的故事,来人纷纷要放弃外道,改信佛教大乘。玄奘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习了《经百论》、《广百论》。

    东行五百余里,又是一个岁末,玄奘来到了至那仆底国(今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关于这个国家的由来,有这样一段故事。据说还是在迦腻色迦王的时代,该国势力十分强大,威震邻邦。中国西域也畏惧它的雄威,送来王子做人质。迦腻色迦王对中国人质赏遇非常隆厚,不同的季节,安排了不同地方的馆舍,还派出专门的士兵守卫。而这至那仆底国,便正是中国人质在冬天所居住的地方。因中国人质所居,谐音支那,故名至那仆底。

    在至那仆底国,玄奘驻锡在突舍萨那寺。寺里有位高僧叫毗腻多钵腊婆,仪表堂堂,精于三藏,著作有《五蕴论释》、《唯识三十论释》。玄奘在这里住了四个月,从毗腻多钵腊婆学习《对法论》、《显宗论》、《理门论》等。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夏初,玄奘一行继续进发,往东南行五十多里,到答秣苏伐那僧寺院,前代僧人迦多衍那论师曾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著作《发智论》。改东北行,走了一百五十里,到阇烂达那国(今印度旁遮普邦贾朗达尔),驻锡那伽罗驮那寺,寺中有高僧旃达罗伐摩,对三藏造诣很深,玄奘在此停留四个月,随他学习《众事分毗婆沙》。后又继续东北行,七百余里,到屈露多国(今印度北部西姆拉西北);改南行,七百余里,越山渡河,到设多图卢国(今印度旁遮普邦莎特累季河流域);西南行八百多里,到波里夜呾罗国(今印度北部邦贝拉特地区),进入了中印度领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