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不死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秋末,玄奘一行从波里夜呾罗国东行五百余里,来到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的秣兔罗国(今印度马土腊西南马霍里)。在玄奘之前,我国东晋时期,法显大师就已经到过这里,当时这儿有寺院二十所,僧人三千。玄奘来到这里的时候,虽然寺院不少,僧徒却仅有二千余,从这里可以看出,印度的佛教,似乎已不如从前兴盛。而踏着先行者的足迹,玄奘心中倍感亲切。这里有着释迦牟尼几位弟子的舍利塔,每年修福的日子,僧徒们按照自己的修业,各自选择供养,倒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由此向东北行五百余里,到萨他泥湿伐罗国(今印度旁遮普邦塔内沙尔)。再东行四百余里,约在冬初,玄奘一行来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以北)。窣禄勤那国东临殑伽河(今恒河),北靠大山,阎牟那河(朱木那河)从中间流过。国周长六千余里,看起来很有些荒芜,但城墙坚固,修缮完好。当地人质朴淳厚,崇尚学艺。该国有寺院五所,僧徒千余人,多修小乘。有天祠百所,多异道之徒。在这里,玄奘曾师从阇耶毱多,向他学习《经部毗婆沙》。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初春时分,玄奘渡河东进,来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罗希尔坎德的曼达瓦尔)。国周长六千余里,都城周长二十余里。国王是戍陀罗种姓,不信佛教,敬事天神。国民崇尚学艺,娴熟于咒术。国中有寺院十多所,僧徒八百多人,学小乘一切有部。

    都城南四五里,有一所不大的寺院,前代高僧德光法师曾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辩真论》等经论约百余部。德光原本修大乘佛教,后改习小乘。该寺院向南三四里,有一所较大的寺院,是前代高僧众贤论师寿终的地方。众贤为迦湿弥罗国人,博学多才,精于一切有部《毗婆沙》。当时,世亲作《阿毗达磨俱舍论》,将《毗婆沙》批驳得体无完肤,为西域僧徒崇仰,众贤为了重振《毗婆沙》思想,花了十二年的时间,殚精竭虑,撰写了《俱舍雹论》二万五千颂,八十万言,决心要与世亲当面一决高下,可惜宏愿没有实现,就已经老病而死,赍志以殁。后来,世亲读到了他的这部著作,也感慨他书中见地的精到,认为在思力上,并不次于《毗婆沙》,便为之更名曰《顺正世论》,后以此名行世。在众贤塔附近,又有佛塔,是为纪念前代僧人毗末罗密多罗论师(无垢称)修造。

    窣禄勤那国有位高僧密多斯那,已经九十高龄,是德光论师的弟子,精熟于三藏经论。玄奘便跟从他学习萨婆多部的《辩真论》、《随发智论》等,前后用了半春一夏的时间。

    夏末,玄奘又北行三百余里,到婆罗吸摩补罗国(今印度北部迦尔瓦尔地区);东南行四百余里,到瞿毗霜那国(国境约在今卡昔浦尔、拉姆浦尔、比利毕特地区);再东南行四百余里,到垩醯掣怛罗国(今印度北部拉姆那加尔);南行二百余里,渡过恒河,向西南到达毗罗删拏国(今印度北部别尔沙尔);东南行二百余里,到劫比他国(今印度法鲁卡巴德)。

    劫比他国周长二千余里,国都周长二十余里,有寺院四所,僧徒千余人,都修小乘正量部法。另有十所天祠,杂居着异道徒,他们信奉的神灵为大自在天。劫比他国都城东去二十余里,有一所雄伟庄严的寺院,寺内有三宝阶,南北成列,据说是佛陀在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完毕,归赡部洲降临的地方。三宝阶中间为黄金铺地,左为水精铺地,右为白银铺地。传说如来佛率领诸天众在三宝阶蹑中阶而下;大梵天王位右,手执白拂,踏着银阶而下;天帝释持着宝盖,位左,踏着水精阶而下。玄奘到此观礼,所见到的一律是砖石垒造、用杂宝装饰、高七十余尺的建筑,上筑精舍,中间石雕佛像,左右是释、梵之像,旁边有高达七丈的石柱。在三宝阶不远处,是优钵罗比丘尼化作转轮王、拜见佛陀的地方。

    从此向东南,行二百里,来到彼时正称霸五印的普西亚布蒂王朝戒日王的国家羯若鞠阇国(即女曲城,位于今印度恒河与卡里河合流处)。羯若鞠阇国周长四千余里,城西临殑伽河,长二十余里,宽四五里。城池雄伟,固若金汤。城内高楼台阁,鳞次栉比;花木繁茂,池沼潋滟;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当地风调雨顺,风俗淳朴,人们喜好修饰,穿着锦绮;笃学游艺,好清谈阔论。城中有寺院百余所,僧徒万余人,大小乘兼修。另有天祠二百余所,异道徒也有数千人。

    关于女曲城,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仙人,就住在恒河岸边。仙人修炼的时候,栖神入定,形如枯木,长达万年之久。飞来飞去的禽鸟都误以为这是一棵枯树,便纷纷栖息在他的身上。飞鸟衔来的树种掉在仙人的身上,也发芽长大,暑来寒往,年复一年,竟长出了参天大树。繁枝密叶中,鸟儿搭起了许多鸟巢。这里已成了禽鸟的乐园。当仙人从入定中醒来的时候,想要起身,又怕大树倾倒,毁了鸟巢,所以迟迟不肯离去。人们都赞赏仙人的道德高尚,给他起了个动听的名字,叫大树仙人。

    但就是这“高尚”的大树仙人,有这么一天,看到了国王的一群女儿在河边嬉戏,竟起了凡心俗念。也顾不得毁巢之下不复有完卵存在,竟起身来到了宫中,提出要会见国王。国王听说大树仙人离开了河岸,来宫中拜会自己,大吃一惊,更不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便赶忙迎了出去,说道:“大仙一向栖情物外,不染烟火,今日却为何轻易改变了习惯,肯光临我们这俗世凡间?”仙人说:“我栖息在丛林中,很有了些年头。出定的时候,看见了国王的几个爱女美丽妖娆,竟动了凡念,远道而来,为的是请求做成这门亲事。”国王闻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一时不知说什么话好,更不敢回绝,于是对仙人说:“暂请仙人回驾,我这里也好准备,等到了吉日良辰,自然亲自将小女送去。”

    仙人回去了,国王却深为这事犯愁,他征求众爱女的意见,问了百位女儿中的九十九位,却无一人肯嫁给大树仙人。国王慑于仙人的神威,自然不能拒绝,于是整日里愁眉不展,心事重重。一天,国王最小的女儿察觉出了父王的异常,父王闲暇的时候,她问道:“父王为一国之君,有千子百女,为万国慕化,还有什么不足,又为着什么事情忧愁?”国王说:“大树仙人来我国求婚,要娶公主,你的姐姐们无人肯答应这事。仙人随意间便能够降祥降灾,他若不顺心,一旦发怒,便是国毁人亡,不堪设想。到了那时,为父岂不愧对列祖列宗!”幼女深深地向父亲致歉,主动请缨,说:“令父王有此忧愁,是我们姐妹的罪过。希望以我的卑微身躯,来保护我们的国脉得到延续。”

    国王出于无奈,也只得将幼女送给大树仙人。仙人见送来的竟是如此幼女,心中极不快活,说道:“如此轻慢老夫,怎地将此等丑陋女子送我?”国王说:“我问遍了诸位小女,也只有我这幼女,肯听从我的旨意。”仙人发怒了,他念动咒语:“九十九女,一时腰曲,形既毁弊,一世无婚。”等到国王回宫,见到了自己九十九位爱女,原本如花似玉的女儿,这时竟真的个个变得腰曲背驼,丑陋不堪。从此以后,这国家也有了新的名字,叫女曲城。

    这离奇怪诞的神话中所塑造的大树仙人,显然并非什么圣人。但这古老的故事,也正表现了人类早期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对于自然界的种种变异是何其的无奈。

    羯若鞠阇国王为吠舍种姓,原国王名喜增,是位仁慈爱民的君主。当时印度羯罗拏苏伐剌那国的国王设赏迦王,嫉妒喜增的英明才略,怕他日后会成为周边国家的隐患,便将他骗出杀害。女曲国经过群臣公议,达成共识:立喜增的弟弟戒日为王。戒日王雄姿英发,人才出众,富有韬略,目光远大,其德行信义都为人所称道。他即位以后,韬光养晦,壮大国力,用了不太久的时间,先是报了杀兄之仇,又随着势力的发展,逐渐控制了整个印度。于是戢武修文,弘扬佛教,敕令境内不得杀生,所有百姓全部食素,并广建寺院,每年三七日供养众僧,五年举办一次无遮大会,将府库所存财物,尽行施舍。

    玄奘来到女曲城国,驻锡在跋达罗毗诃罗寺。因为从毗离耶犀那三藏学习佛使《毗婆沙》及日胄《毗婆沙》,前后住了三个月的时间。

    由女曲城国向东南,走六百余里,渡过恒河,往南便是阿逾陀国(今印度法特普尔阿普依)。国中有寺院百余所,僧徒数千人,大小乘兼修。都城中有一所古老的寺院,是世亲法师撰写他的大小乘经论,并为众人讲经的地方。城西南五六里处,另一所古老的寺院,是无著法师讲经说法的地方。据说无著法师夜升兜率天(俗世所谓的天国),从弥勒菩萨学《瑜伽论》、《庄严大乘论》、《中边分别论》,白天则为天下众生说法。无著、世亲兄弟是印度佛教史上重量级的人物,著述宏富,影响深远,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显扬圣教》、《对法》、《唯识》、《俱舍论》等。能够亲自来到诞生佛学大师们的圣地,参礼他们的遗迹,玄奘油然而生一种崇高景仰之情。

    在阿逾陀国观礼了圣迹,沿着恒河,玄奘与八十多人乘船东下,准备到阿耶穆佉国(今大致位于印度的阿拉哈巴德西北)。船行约百余里,来到一个地方,但见沿河两岸,蓊蓊郁郁,密密麻麻地长满了阿输伽林。船正在行进中,突然见到前方两岸林中,放出二三十条船来,接着有数不清的盗匪,喧嚣怪叫,迎着玄奘他们划船过来。玄奘所乘的船上,一时间一片惊恐,慌乱中,甚至有人跳进了汹涌湍急的河流中。盗匪们轻而易举地将玄奘一行一齐拿下,拥向岸上,喝令众人脱去衣服,搜寻珍宝。

    这伙盗匪信奉突伽神,每年秋天,要寻找一位英俊出众的人来,杀取其血,用来祭祀他们的神灵。因为见到玄奘长得俊俏、齐整,正符合他们祭神的标准,便欣喜若狂,亢奋地相互转告:“我们祭神的时间都快错过了,迟迟没找到合适的牺牲。现在这和尚如此俊美,杀了他祭神,再吉祥不过了。”

    玄奘听了这话,暗暗吃惊,料想着此劫决难逃过,表面上仍显得十分镇定。他对盗匪说:“以玄奘丑陋的身躯,能够充作你们祭祀的牺牲,实在是不敢吝惜。但僧人远道而来,志在往灵山参拜菩提,求取经法,此志未遂,就被各位檀越杀了,恐怕也不算吉利。”同行船上的众人也纷纷向盗匪求情,还有人愿意替代玄奘来作牺牲,但盗匪们却丝毫不为所动。

    盗匪坚持要用玄奘来作祭祀的牺牲。匪首令匪徒取了水来,就在华林中和泥涂扫,整地设坛;然后令二匪牵扯了玄奘上坛,便要开刀问斩。玄奘依然是那样镇定,未显露出任何的慌乱,他从容地对盗匪说;“不要逼迫太紧。再给我点时间,好让我安下心来,可以欢喜地离去。”匪首同意了,玄奘便专心一意念慈氏菩萨,只求转生能到兜率天去,侍从弥勒,学习《瑜伽师地论》,听闻菩萨传授妙法,成就通慧;再来尘世,教化匪徒,令其舍弃恶业,自己可以实现今生未卒的广宣诸法、利安一切的使命。作为一个宗教信徒,玄奘这一切所为,都自然而然;但死到临头尚能如此大义凛然、从容镇静,却非一般的俗人所能够做到。

    陡然间,天气发生了变化,黑云四起,狂风大作,折树扬尘,河流涌浪,一时间船只都被漂覆。迷信的盗匪惊骇了,忙问与玄奘同行的人:“和尚从什么地方过来?名字是什么?”同行人回答说:“就是那位从中国远来求法的僧人。各位如果杀了他,怕有无量的罪孽。这般天象,也分明是天神震怒。赶紧忏悔吧!”凶神恶煞的盗匪也有害怕的时候,他们一齐赶去,向玄奘忏悔,叩头礼拜,表示愿意皈依。玄奘仍专心念他的佛号,并不知道眼前发生的一切,直到有匪徒用手碰了他,他才睁开眼睛,对匪徒说:“是时辰到了吗?”盗匪抢着答话:“不敢对法师无礼,真心向法师忏悔。”

    玄奘接受了盗匪的忏悔,向他们讲说了杀盗以及信奉外道邪祠等等都属于恶业,在未来都将会受到报应。人生如电光朝露,刹那而已,为什么要以这短暂的生命,去种下无间的苦果。盗匪们一齐叩头致谢,说:“我等颠倒妄想,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如果不是遇到法师这样有福德的人感动上苍示警,如何能令我们悔悟。从今往后,我等坚决抛弃恶业,再不做坏事。”当即扔掉了劫具凶器,归还了玄奘等人的衣资,顶礼辞去。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西游记》里,唐僧在车迟国通天河所遭遇的故事。书中讲到,通天河有位灵感大王,“这大王一年一次祭赛,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他一顿吃了,保我们风调雨顺;若不祭赛,就来降祸生灾”(第四十七回)。唐僧到来,孙悟空要帮助乡亲们除妖,于是和猪八戒变化成了童男、童女,被抬到了庙里。“这陈家庄众信人等,将猪羊牲醴与行者、八戒,喧喧嚷嚷,直抬至灵感庙里排下。将童男女设在上首。行者回头,看见那供桌上香花蜡烛,正面一个金字牌位,上写‘灵感大王之神’,更无别的神像。众信摆列停当,一齐朝上叩头道:‘大王爷爷,今年、今月、今日、今时,陈家庄祭主陈澄等众信,年甲不齐,谨遵年例,供献童男一名陈关保,童女一名陈一秤金,猪羊牲醴如数,奉上大王享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与阿输伽林中强盗的祭祀突伽神,也何其相似。此外,书中所写的各路妖精争吃唐僧肉的故事——“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或许也与这则文字有关,是受了它的启发,以此为想像的由头,也未可知。

    玄奘终于又逃过了一劫,大难不死,他对于自己的事业,也有了更坚定的信心。他继续前行,东去三百余里,渡过恒河,向北来到了阿耶穆佉国。又向东南行七百余里,再渡恒河与阎牟那河,到了钵罗耶伽国(今印度北部邦阿拉哈巴德)。都城西南森林中,有一座佛塔,是佛陀降伏外道的地方;旁边有寺院一所,是提婆菩萨作《广百论》、挫伤小乘外道之处;都城东,位于恒河与阎牟那河交汇处,偏西有周长十四五里的祭祀场所,土地平旷,古来便为各国国王及大族施舍的大施场,戒日王五年一次的七十五日无遮大会,就在这里举行。

    由此西南行,进入一片大面积的森林。林中多有恶兽野象出没,恐惧异常。走了五百多里,便来到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的憍赏弥国(今印度阿拉哈巴德西南约五十里的柯散),国中有寺院十余所,僧徒三百多人。城中故宫有一所大的精舍,高六十余尺,有檀木雕刻的佛像,上悬石盖,为出爱王所造。据说很久以前,如来佛在忉利天经夏为他的母亲说法,出爱王思慕,请目连带能工巧匠升天观察佛陀的容颜,回来便用紫檀照着佛陀的形象雕成。城南有旧宅,是瞿史罗长者的故居。附近东南方,有一所旧的寺院,便是长者的园池。寺内有高二百余尺的佛塔,为无忧王所造。再东南有重阁,是无著菩萨撰写《显扬论》的地方。

    东北行五百多里,到鞞所迦国(今印度毕塞浦尔),国中有寺院二十余所,僧徒三千来人,修的是小乘正量部。城东南道左边有所大寺院,前代僧人提婆设摩阿罗汉在这里撰写了《识身足论》,阐说无我人;又有瞿波阿罗汉撰《圣教要实论》,阐说有我人,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这里还是护法菩萨七日辩论、折服小乘一百论师的地方。旁边又有如来六年说法的遗迹。玄奘所见到的一棵高七十余尺的大树,据说就是当年佛陀净齿扔下的一根树枝生根发芽长成的。此树虽然多次遭外道之徒砍伐,却依然枝繁叶茂,旺盛如故。

    继续东北行五百多里,到古印度十六大国的另一个国家室罗伐悉底国,国周长六千多里,有数百所寺院,几千名僧徒,都学的是小乘正量部。室罗伐悉底是北印度的一个商业重镇,有勾通王舍城及西南各地的三条商道在这儿交汇。这里曾经是五方杂处之地,作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商旅众多,十分繁荣。

    胜军王的都城舍卫城,是印度佛教的一处圣地,虽然早已圮败,但遗址仍在。这里曾建有佛塔,是胜军王为佛陀造的大讲堂。紧挨着另有佛塔两座,一座是抚养佛陀成人的姨母的精舍;一座是苏达多的故宅。故宅旁有大塔,是鸯窭利摩罗改邪归正的地方。城南五六里处,有一片树林,叫逝多林,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给孤独园。

    有记载说,善施长者仁慈聪敏,豪爽大方,常常拯救贫弱,哀孤恤寡,人称“给孤独”。当他听讲了佛教的各种功德后,便发愿要建造一处精舍,请佛陀光临讲法。世尊知道了他的这一想法,遂命舍利子前往选择地方。选择的结果,只有太子逝多园高爽适宜。善施长者便去拜会太子,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他。太子开玩笑说:“你要用黄金铺满了这块地,我便卖给你。”善施长者一片真诚,并不以为是句玩笑,便将自己积蓄的黄金悉数拿出,前往铺地。金子用完了,还有少许的地方没有盖上。太子说:“佛即良田,适宜播种善的种子。”遂将园赠给了善施长者,建造了精舍。世尊听说了此事,对阿难说:“园地善施所买,林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才完成如此功业。从今以后,就叫它逝多林给孤独园吧。”

    玄奘来到这里的时候,昔日的寺院早已颓败。其遗址上,东门左右各有高七十余尺的石柱,是无忧王所建。房屋也坍塌已尽,仅剩下一处砖室,其中有金佛像一座,据说为胜君王所造。距离寺院东七十余步,有精舍,其中有坐西面东的佛像,这里是佛陀昔日与外道辩论的地方。向东去三四里地,是舍利子和外道辩论的地方。城西北六十里有一故城,是迦叶佛父王的都城。城南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见他的父王净饭王的地方。城北有迦叶佛的全身舍利塔。所有寺院佛塔,均为无忧王所造。

    有关给孤独园,在《西游记》里,编成了整整三回的故事。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写道:

    他师徒们正说话间,却倒也走过许多路程,离了几个山冈,路旁早见一座大寺。三藏道,“悟空,前面是座寺啊。你看那寺,倒也不小不大,却也是琉璃碧瓦;半新半旧,却也是八字红墙。隐隐见苍松偃盖,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潺潺听流水鸣弦,也不知是那朝代时分开山留得在。山门上,大书着‘布金禅寺’;悬扁上,留题着‘上古遗迹’。”行者看得是“布金禅寺”,八戒也道是“布金禅寺”。三藏在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这莫不是舍卫国界了么?”八戒道:“师父,奇啊!我跟师父几年,再不曾见识得路,今日也识得路了。”三藏说道:“不是。我常看经诵典,说是佛在舍卫城祗树给孤园。这园说是给孤独长者问太子买了,请佛讲经。太子说:‘我这园不卖。他若要买我的时,除非黄金铺满园地。’给孤独长者听说,遂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才买的太子祗园,才请得世尊说法。我想这布金寺莫非就是这个故事。”

    在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共三回书里,小说讲述了天上月宫里素娥仙子与玉兔在人间给孤独园与天竺国上演的一出恩怨情仇故事。其跌宕起伏,离奇曲折,极尽想像之能事,正能见出从本事母体到文学创作的不同发展。

    在给孤独园东北,有佛塔,是如来佛为病僧疗疾盥洗的地方。传说如来在世的时候,有一僧人患病,感慨孤苦独处。如来看见,问他:“你有何苦?你因何独居?”僧人说:“我禀性疏懒,不耐烦去看病治疗,所以现在有了病,也没有人来探望我。”如来同情地向他说:“善男子,我来照顾你。”于是施展神力,用手抚摩,僧人立刻病愈。接着如来将僧人扶出户外,为他换去被褥,换上新衣,又亲自为他浆洗脏了的衣被,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振奋起来,要勤勉一些。”僧人听了如来的教诲,从此身心愉悦,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围绕逝多园,还有这样一则传说。据讲释迦牟尼神力非凡,大智大慧,为世人所尊奉。这便招来了外道的妒忌,他们要施展鬼蜮伎俩,来陷害佛祖。当时释迦牟尼讲法,有很多人来听。外道雇了名妓女,也混进听经的人群中,佯装听法。时间久了,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位女性听法。外道见时机成熟,便暗杀了妓女,将她埋藏在释迦牟尼讲经处附近的大树旁,然后去向国王报告。国王派人去查,果然在逝多园翻出了尸体。外道便到处宣扬,说释迦牟尼虚伪,在口头上常说戒忍,现在却和妓女私通,还杀人灭口。淫而后杀,更有何戒何忍可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外道大肆宣讲此事的时候,天空总有回声传来:“外道凶犯,造此流言诽谤。”每每如此,外道惧怕,流言也很快不攻自破。

    欲成就非凡之事功,便需要有非凡的智慧与毅力,还要能承受得起非常人能够承受的诸多挤压甚至是迫害,释迦牟尼的创建佛教是如此,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一代伟人,也大多如是。

    再说玄奘,从罗伐悉底国向东南行,走了八百多里,来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尼泊尔南境派勒瓦),这是释迦牟尼的故乡,是玄奘心仪已久、最为神往的一块圣地。传说劫比罗伐窣堵国由日族英雄乔达摩创建,鼎盛期约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当时,释迦族人口繁衍迅猛,从印度北境到尼泊尔南境一带,都有他们的踪影。释迦族强盛的时期,人口约有百万,分十城居住。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劫比罗城,在十城中又最为强大。城中有美丽的园林、宽敞的街道、热闹的卖场。城门四座,上边建有高塔,可以俯瞰全城。城中有议事厅,是处理各种行政事务的地方。还是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释迦族便在憍萨罗国国王毗庐择迦发动的侵略战争中,遭遇了灭顶之灾,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万人被集体杀戮,积尸如莽,流血成池,其族也因此而很快走向衰败。

    玄奘到来的时候,劫比罗伐窣堵国周长四千多里,国内有十多座城池,早已人去楼空,荒芜废弃。都城也成了一片瓦砾废墟,原有的规模不得而知。内宫城周长十五里,以砖垒砌而成,如今依然坚固完好,但人烟稀少,空旷荒寂。寺院大多荒废,遗址有千余处,依稀能见出其曾有的繁华。宫城附近有一座寺院,僧徒仅三十余人,修小乘正量部教。另有天祠两所,杂居着异道的信徒们。

    玄奘来到这里,低回留连,观礼凭吊。释迦牟尼的父王净饭王的正殿故基犹在,上建有精舍,中间有净饭王雕像。挨着北边,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的寝殿,上建精舍,中间是夫人的雕像。蓝毗尼园也是释迦牟尼出生的地方,其中有佛陀降生雕像。

    据说在释迦牟尼出生后,净饭王请来了阿私陀仙人为太子看相,仙人说:“太子若能继位,则可以成为天下人景仰的转轮圣王;或者出家,也可以成为觉悟众生的佛陀。”在释迦牟尼降生处东北方,有一座佛塔,便是传说中仙人当年为释迦牟尼看相的地方。

    城南门有佛塔,是当年的太子与诸释种捔力的地方。传说释迦牟尼少年时,便多才多艺,具有超人的神力。一次,净饭王的仆人带着大象刚要出城,偏巧碰到一个叫提婆达多的恶人从城外过来,他问驭象的仆人:“带着大象,准备给谁乘啊?”仆人回道:“太子回来了,要去迎驾。”提婆达多怒火中烧,对着大象拳打脚踢,不一会儿功夫,大象气绝而死,倒毙在了大路的中间。围观的人摩肩接踵,堵塞了道路。难陀过来,见此情景,问道:“谁打死了大象?”人们争相告知:“提婆达多。”难陀懒得与他计较,拖起死象,想移放路边。这时,释迦太子回来,也问道:“谁做的坏事,害了这大象?”仆人抢先回复:“是提婆达多,他害了大象,要堵住城门。难陀想将它移开,清除路障。”太子走上前去,伸手将死象抓起,随手掷向远处。大象竟越过城墙壕沟,重重落在了地上,砸出了一个很大的深坑。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象堕坑。

    城中还有太子看破生老病死后,为出家而偷出城以及觉悟正果后回城的遗迹。

    由此东行进入荒林,走二百余里,便来到蓝摩国。这里人烟稀少,故城有一座高百余尺的砖砌佛塔,传说是如来涅槃以后,该国的国王先得到了舍利,便在此造塔以安放舍利。旁边有龙池,传说池中的龙常能变幻为人形,绕塔行道;还有野象,经常衔花来此供佛。再旁边不远处,有一所寺院,是位沙弥在这里做住持。传说,从前有位比丘僧带了帮同修的人,远道前来礼佛,看到野象衔花,安放塔前,用牙除草,用鼻洒水,众人无不感动。一比丘僧当即舍大戒,对大家说:“象是畜生,还知道敬塔献花洒扫,我们忝居人类,出家之人,怎能看着圣迹之地荒芜,不悉心供养呢。”并当即表示,愿意留在这里供养佛陀,于是修筑了茅舍,开垦荒地,栽种花草果木,寒去暑来,不似为倦。邻国的人们听说了这事,各自施舍财物,共同修建了一所寺院。从此,该寺由沙弥住持,也成为一个传统。在沙弥寺东树林里,有佛塔,传说是释迦牟尼私自离家出城后,在此解脱宝衣、天冠、髻珠交给阐铎迦,并剃发出家的地方,塔为无忧王所造。

    走出树林,来到拘尸那揭罗国(今印度与尼泊尔交界处)。这里更显得荒芜难行。城东北隅有佛塔,无忧王所建,是准陀的故宅。城西北三四里,渡过阿恃多伐底河,距离河流不远处,是一片娑罗林。林中有棵繁茂的老树,形同槲树,青皮白叶,十分光润,这里是释迦牟尼涅槃的地方。旁边有无忧王建造的高二百多尺的佛塔,挺立的石柱上记载着佛陀涅槃的事迹;另有塔记,载述着如来坐金棺为母说法、出臂问阿难、现足迦叶以及香木焚身、八王分骨等事。

    在树林丛中又走了七百多里,玄奘等人来到婆罗痆斯国。婆罗痆斯国位于今印度北方邦瓦腊纳西,国周长四千余里,都城西临恒河,长十余里,宽五六里。当地气候和顺,花木茂盛,绿草遍地;人烟稠密,房屋矮挤,百姓富庶,所谓“家积巨万,室盈奇货”。这里的居民性情温和谦恭,重视学问,但多信外道,崇信大乘佛法的不多。国中有寺院三十余所,僧徒二千多人,学小乘一切有部。

    渡过婆罗痆斯河,向东北行十余里,来到了鹿野寺。寺院规模庞大,台观高耸云霄,长廊逶迤连缀,有僧徒一千五百人,学小乘正量部。寺院北边有高达百余尺的精舍,石阶龛有一百多级,每级都有黄金佛像。室内有瑜石雕成的佛像,逼真原身。鹿野寺所在地鹿野苑,传说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次布道说法的地方,既是慈氏菩萨受记处,也是佛陀度脱第一批弟子憍陈如、頞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的场所。寺院的西边,还有如来洗澡池、涤器池、浣衣池、龙池。鹿野寺是印度佛教一个十分重要的圣地。

  玄奘一行沿恒河东进,走了三百余里,来到战主国(据考在瓦腊纳西以东五十英里,位于恒河北岸)。转向东北,渡越恒河,走了一百四五十里,到吠舍釐国(据考在今甘达克河左岸哈齐普尔以北十八英里木扎伐浦尔的巴莎尔)。该国周长五千余里,土地肥沃,到处长着菴没罗果、茂遮果。都城已经废毁,故基周长六七十里,人烟稀少。宫城西北五六里处,有一所寺院,僧徒稀少,修小乘正量部法。旁边有座佛塔,是昔日释迦牟尼讲说《毗摩罗诘经》的地方。往东北,邻近三四里,有座佛塔,是毗摩罗诘的故居。离此不远有一石室,是无垢称现疾说法之处。旁边有宝鸡故宅、菴摩罗女故宅。再往北,邻近三四里,有佛塔,是释迦牟尼将往拘尸那国涅槃,天、人随从伫立的地方。紧邻西边,有释迦牟尼最后望吠舍釐处。紧邻南边,有菴摩罗女赠佛陀园囿处,还有佛陀答应魔王涅槃处。另外有七百僧众为重勘律典,举行第二次结集的遗迹。

    佛陀告涅槃处不远,有佛塔,是传说中千子见父母的地方。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仙人隐居在穴岩山谷,仲春时节,仙人在清流之中洗澡,麋鹿饮了此水,交感而生出一个女婴。女婴相貌艳丽,只是脚形似鹿。仙人收养了这个女婴。

    女婴渐渐长大,能帮着仙人做些事情了。这天,仙人让她去寻求火种,到了余仙庐,随着鹿女脚步移动,脚后呈现出朵朵莲花。仙人看见十分惊奇,让她绕庐而行,便可得到火种,鹿女依着仙人的吩咐,果真得到了火种。

    这时,有位梵豫王打猎到了此地,见到莲花,心生好奇,跟寻过来。他喜欢鹿女的神异,便带了她回去。有看相的人说,此女当生千子。梵豫王的后妃们妒忌得很,便想法要谋害鹿女。鹿女临产,竟生下了一朵莲花,花有千叶,每叶坐着一子。后妃们乱吵起来,说这是不祥之物,赶快将它抛到河里。梵豫王自然没见过这种事情,也乱了分寸,吩咐手下将莲花带到殑伽河,丢入水中。这莲花千子就在湍急的河流中,随波飘荡。

    乌耆延王到河上观光,依稀看见河上有一团类似黄云的东西漂来,便让随从打捞出来,开盖看个究竟,见是千个婴儿坐在里边,他便收养了这千子,并将其乳养长大。这千子个个天生神力,靠着这千子,乌耆延王开疆拓土,版图一天天扩张。

    乌耆延王的千子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眼看着打到了梵豫王的国家。梵豫王惊恐万状,坐立不安,盘算着手下的兵力,怎么也不是对手。鹿女知道这是她的千子,并不说破,只是向梵豫王道:“如今外敌进犯,兵临城下,上下离心,不知如何应对。妾身愚忠,有计为君破敌。”梵豫王难以相信,多少文臣武将尚且徒唤奈何,一弱女子,更能有什么良策。无奈没有更好的办法,梵豫王只得让鹿女前往一试。鹿女登上城楼,等待着千子过来。不久,千子军已将都城围得水泄不通,铁桶相似。鹿女向千子喊话:“别做悖逆的事了!我是你们的母亲,你们都是我亲生的儿子。”千子说道:“胡言乱语,如何可信!”只见鹿女手按两乳,千股乳汁射出,竟分射射进了千子的口中。千子相信了母亲的话,解甲归宗,认了双亲,从此两国友善,百姓安乐。

    再说玄奘。从吠舍釐南境沿恒河行百余里,到达吠多补罗城。在这里,他得到了又一部重要的经典《菩萨藏经》。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