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与西部发展战略中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储备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摘要〕:玄奘为解答当时佛经释义中的疑难,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八月西行求法;历尽艰险,遍学五印度,参就知识;最终“立大乘义,破诸异说,经十八日来,无敢论者”而登上当时印度宗教最高的荣誉宝座;并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载誉归来,奉唐太宗诏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详解当时印度的风俗、民情、人文及地理、历史。自贞观十九年四月开始一直到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正月绝笔的十九年间,共译出佛教经典75部,1335卷,数千万言。综观大师一生,值得世人钦仰,毋庸置疑。但在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西部发展战略中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本文简要地从玄奘法师为西行求法不惜生命,以及学成归国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的论述中,阐述玄奘精神在西部开发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玄奘精神  西部发展  人才资源  培养与储备

    前    言

    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技术的应用、消化和吸收,乃至创新,需要人才的储备和支持。而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更离不开教育的良性发展。当今社会,教育作为服务于社会诸方面的前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工程的作用。

    地区的发展速度、规模,以及发达的程度,与特定地区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国外的情况自不必说,在国内,华东向来是我国教育的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科技、文化的人才储备,也就理所当然地较为丰富。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发达的教育为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新兴城市深圳,短短的二十年间所取得令人瞩目的高速发展,其高素质城市人口的引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为了解西部发展的战略中存在的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我们不妨先具体回顾一下西部地区的综合状况。

    一、西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社会综合发展状况

    1、西部地区的地域划分。在大西部概念未形成以前,习惯上将我国划分为六大行政区域,即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西部,则是依照经济环境来划分的。包括了整个西南、西北两大行政区域,以及内蒙和广西两个自治区的西北部。基本上涵盖了我国主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辖区面积几乎占据了全国面积的2/3,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2.8%。〔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辖区人口的8.7%,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49.9%。〔2〕我国89.1%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全国18个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中,有12个主要分布在这里。〔3〕

    西部所辖区域均为内陆,地理位置较高,大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恶劣的环境,一方面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致使他们在消极应付的抗拒中,更采取了掠夺式的生活、生产方式,这种行为,则更加剧了对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2、西部地区的社会综合发展状况。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诸省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无论是贫困地区的覆盖面积,还是贫困人口比重都高于东部。西部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可以从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教育相对落后等三个方面来述及。

    第一、人口增长。我国的人口增长和地区人口的高出生率呈现着规律性的地区分布状况。据1999年《中国人口年鉴》的人口状况分析结果,在我国11个出生率高于全国水平(16.03%。)的省份中,西部就有7个,分别是西藏、贵州、青海、云南、新疆、宁夏、甘肃。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出生率也高,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4〕
    
    第二、经济发展状况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西部十省区的经济发展缓慢,某些省区多年来的财政收支一直保持逆差,长年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且逐年增加。以西部三个最贫困、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大户——西藏、宁夏和新疆为例,从1978年到1990年十多年间,虽然收入逐年增长,但一直赶不上财政支出的增加。西藏自治区的财政收入直到1988年才有200万元人民币,而当年的财政支出为10.48亿元,收支差额为-10.46亿元人民币。同期宁夏的财政收支差额为-8.75亿元,新疆为-23.45亿元。从1978年到1990年度的13年间,三区享受完全性国家财政补贴分别为107.48亿元、76.12亿元和225.59亿元。〔5〕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诸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贫困地区覆盖面广,贫困人口比例高于东部。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占2/3以上。在国家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里的592个贫困县中,西部就有366个,占总数的61.8%。全国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广大农村。〔6〕

    第三、教育状况。西部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城市体系分布很不均衡,社会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而人口的高速增长,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的负面结果,就是对社会再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少,使得适龄儿童及青、少年接受教育所依赖的经济支持得不到保障,西部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1998年底,西部人口中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率为20.6%,其中男性为13.0%,女性为28.48%,占全国总数的29.74%。〔7〕地区文化教育的落后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动的,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而教育的发展又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达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必要储备。因为西部地区人口的低教育素质,造成了地区人口在认识上的宏观理念的欠缺。也因此,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难题,同时也制约着地区的文化发展,不利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在西部发展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实用性的建设人才是一个长期的举措。但是这与玄奘法师西行求法之间又有什么关联,我们又可以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玄奘西行求法给我们的启示

    玄奘大师西行求法过程是艰难的,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玄奘大师却能百折不回,他的行为和壮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深刻的,直至今日也仍然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尤其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大师的发心和境遇是令人深思和值得借鉴的。

    第一个启示是关于献身西部人才的。玄奘怀有正确而远大的理念,为法忘躯,追求不懈,具有为着既定的目标毫不动摇、百折不回、甘于淡泊、忠于事业的精神。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年仅13岁的玄奘在洛阳随喜应试“度僧”时,就心存“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誓愿。及唐贞观元年(627年)因时译经典多疑难而发心远赴印度求法,抱定“宁可西去而死,决不东回而生”的决心,过玉门关,跋涉于“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草木不生,人烟绝迹;时而风卷沙石,时而暴雨湿蒸,无饮无食;时而见枯骨折剑,战场遗痕……”的惊心动魄而凄凉的荒原之中。最终历尽艰难抵达印度,游学五印度,广参知识,遍学瑜伽、正理、显扬、中论、百论、因明及声明、集量论诸部。此外还旁及婆罗门教典籍,以及印度六派哲学理论,获得当时印度宗教的最高荣誉,并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载誉回归大唐,庄严而神圣地完成了他在二十年前求法正误的心愿。

    在西部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需要有一腔爱国热情和勇于自我奉献精神的新时代科教人才,珍藏一个永恒的信念,不畏艰难,到西部这个需要资金、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的地方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就是玄奘法师的西行求法之路留给我们的第一个精神财富——只为真理,不及其他,单纯而崇高的人格和品德。

    第二个启示是关于地区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地区发展的人才获得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自主培养,二是引进、吸收。要敢于将后备人才放出去培养,为愿意和希望充实之后报效地区建设的有志之士创造尽可能的条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在获得人才资源之后又要能够为之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所学,并提高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因为真正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操的人,在其信念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回报国家或地区的培养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像玄奘法师那样,抱定一颗赤诚之心,虽未经特许而私出西域,冒险西行;学成之后却又能不恋荣华,婉拒唐太宗劝逼还俗辅政的要求,仍然甘心平淡,以译经而终其身。同样的,国家也在嘉许其志其行的时候,更为之提供了种种方便:投资金、建译场、招揽笔受及润笔人才,并相应提供各种所需条件。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宽松而良好的环境之中,玄奘法师的译经事业才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留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就是:作为西部发展中的各级政府在培养、储备人才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我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给予优惠的条件、宽松的环境,从而更好地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所以,由玄奘法师留学回国的操行和成就中,我们可以借鉴到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社会现实意义的两点启迪。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合理使用是建立在协调的人才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之上的。地区发展为专业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有利环境,而同时在经济、教育和科技人才施展个人才华的时候,也为地区和国家建设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  结

    西部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安定社会、改善西部的人文环境的宏观理念上的。它需要有资金、人才以及技术和装备的引进,然而所有的引进,都必须要在改善人文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如何改善人文环境呢?当然是全面地提高西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寻求发展所需要的健康心态。同时改善人文环境,增强爱国意识,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前提和目的。

    玄奘法师在宗教界,是一位伟大的宗教家;在哲学界,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史地界,他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在留学史上,他是我国最伟大的留学生;在今日他可说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最伟大的翻译家和文学家。他所留给我们的不是用寥寥几篇颂扬的文章所能表述的,我们能从对玄奘大师的怀念和追忆中得到的是永远的感谢和激动。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那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真诚的爱国热忱,以及永不熄灭的追求真理的信念。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资金、技术的支持,更离不开人才的储备。笔者认为,无论是希望献身于西部建设的青年技术人员,还是人才资源的储备和管理部门,甚至是每一个关心西部建设的有识之士,在缅怀玄奘大师的时候,都可以从中得到应有的启示。

    (作者单位:西安市长安终南山净业寺)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第113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9。

    〔2〕国家民委经济司,国家统计局,《中国民族统计(1949—1990)》,第44、46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3〕张天路、黄荣清,《中国民族人口的演讲》,海洋出版社,1993。

    〔4〕国家统计局人口科技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9)》,第433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5〕国家民委经济词,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族统计《1949—1990)》,第362、377、392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6〕王生铁,《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第398页,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第122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9。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