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五印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玄奘三十七岁。初春时节,他告别恩师戒贤法师,离开了那烂陀寺,怀着新的憧憬,要去周游五印,观礼还没有来得及亲眼目睹的佛教圣迹,去向更多的对佛学有所专长的其他专家学习。

    从那烂陀寺出发,玄奘到达的第一站,是伊烂拏钵伐多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孟格尔)。沿途先来到了迦布德迦寺。在这所寺院南面二三里的地方,是一座山,名叫孤山。山势高耸险峻,灌木丛生,泉沼澄澈,满山遍野摇曳着芬芳四溢的鲜花。山中有一所精舍,安放着檀木雕刻的一尊观自在菩萨像,传说十分灵验,周边的人们常常几十人结伴前来参拜,为了表达虔诚,他们往往七日甚至双七日绝粒断浆,然后许下自己的心愿。因为香火过旺,来的人太多,供养的人担心会因此损坏了佛像,便在像的周围竖起了木质的围栏,前来礼拜的人只允许在栏杆的外边,而不得靠近佛像,敬献的香花也只能远远地撒去。有种说法,信徒们撒去的鲜花,如果能够挂在佛像的手或臂上,便兆示着吉祥如意,所许的心愿也就都能够实现。

    玄奘听说有这样的灵验,心中也正巧有事难以决断,便买了各色的鲜花,穿成花鬘,来到了佛像前。至诚地礼拜之后,跪对着菩萨,玄奘一一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三件疑事:一、在印度学成,归还本国,若能够平安顺利的话,愿花挂在佛像的手上;二、几十年修行,不敢自信所修的福慧,能不能在来生到慈氏菩萨的身边,专门跟他学习,若能够如愿,愿花挂在佛像的两臂上;三、佛教中说,在芸芸众生里,有一种人不具备佛性,玄奘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佛性,若有,愿花挂在佛像的脖子上。三愿许过,鲜花撒出,竟件件如其所愿,玄奘天大的疑惑,似平一下子也真的涣然若失了。身边礼佛的人、守护供养的人,纷纷前来向这位外国的僧人祝福,为远道来客的高兴而高兴。

    离开精舍,继续前行,玄奘很快到了伊烂拏钵伐多国。该国周长三千余里,都城北临殑伽河,周长二十余里。国中有寺院十余所,僧徒四千多人,大多学小乘正量部法。不久前邻国侵入,废了伊烂拏钵伐多国的国王,连他们的都城都施舍给了佛门,建了两座大寺,各有千位僧人在内修行,修一切有部经义。在这里,玄奘遇到了两位高僧,一位叫如来密,另一位叫师子忍,都对萨婆多部有极深的造诣,于是玄奘停留了一年,师从他们学习《毗婆沙论》、《顺正理论》等。学习的闲暇,玄奘继续出去观礼圣迹,都城南有座佛塔,传说释迦牟尼曾在这里为天、人说法三年。旁边有过去四佛遗迹。还有释迦牟尼三月安居,降伏薄句罗药叉以及释迦牟尼坐石、放澡罐石遗迹。坐石上有寸深的痕迹,长五尺二寸,宽四尺一寸。

    都城西南有佛塔,是室缕多频设底拘胝比丘出生处。在这儿,玄奘听说了“闻二百亿比丘故事”。故事说,从前,在此居住着一位长者,豪富无双。他晚年得子,香火得传,分外开心。有来贺喜者,长者便赏金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亿。这孩子娇生惯养,从小到大,脚都不曾沾地,所以脚上生出了尺多长的毛来,光润细软,色如黄金。佛陀知道这孩子有善根,便让没特伽罗子前往化缘。到了门前,却不知道怎样才能通报。长者家里信奉日神,每天晨起,都要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祭拜。佛陀计上心来,运其神通,使他从日轮中飘然而至。长者的儿子想着这就应该是日神了吧,便将最香的饭拿出施舍。饭的香味一时播散到整个王舍城。国王也闻到了这深入骨髓的香味,就派人查问,不仅得知香味来自竹林精舍没特伽罗子从长者家抄化采的香饭,还听说了长者的儿子有奇异的脚毛。国王便下令让长者之子到宫中来,他要一开眼界。长者接到国王的命令,犯起愁来。京城遥远,乘船而去,有风波之险;坐象轿而去,又担心跌下。最后,长者决定,从家中到王舍城,自己开挖一条小河,水中多放芥子,稳放舟船,用长绳牵引,如此才平安放心。长者的儿子到了王舍城,先拜见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对他说:“国王召你过来,无非想看一眼你脚上奇异的毛发。国王看的时候,你应该跏趺而坐。如若脚伸向国王,按国法可就是死罪。”长者的儿子按照释迦牟尼的叮嘱,进了宫廷。国王提出看他的脚毛,他果然跏趺而坐。国王喜欢他的这种礼貌,对他珍爱有加,他也终于平安地出了皇宫。再见佛陀,佛陀为他讲法布道。他心生觉悟,于是出家,这就是闻二百亿比丘。出家后的闻二百亿比丘精勤修习,证果心切,辛苦过度,脚都流出血来。佛陀见状,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善男子,你在家的时候,对弹琴是否有所了解?”闻二百亿比丘说:“知道一些。”佛陀便以琴为比,说:“那我就说说弹琴的事。弹琴的时候,弦太紧声不合韵,弦太松调不和雅,不急不缓,其声乃和。修行也一样,过急了疲惫而心生懈怠,太放松又会情舒志逸,分寸是要注意的啊!”闻二百亿比丘听从佛陀的教诲,坚持修行,最终得以成就正果。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初春,玄奘从伊烂拏钵伐多国出发,穿过野象出没的大森林,顺恒河东行三百多里,来到瞻波国(今印度恒河南岸帕格尔普尔)。国中有寺院十所,僧徒二百余人,学小乘佛教。再东行四百多里,到羯朱嗢祗罗国(今印度恒河北拉其马哈),国中寺院六七所,僧徒三百多人。东渡恒河,东行六百多里,来到奔那伐弹那国(今孟加拉国博格勒以北摩诃斯坦),国中寺院二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大小乘兼修。都城西二十余里处,有跋姞婆寺,台阁崇峻,有僧徒七百人。旁边有佛塔,无忧王所建,是释迦牟尼三月说法的地方。又有四佛经行遗迹。遗迹旁边有精舍,其中有观自在菩萨雕像。向东南行九百多里,到羯罗拏苏伐剌那国(今印度西孟加拉邦中部),国中有寺院十余所,僧徒三百余人,学小乘正量部法。东南行,来到三摩怛吒国(今孟加拉国首府达卡以南)。该国濒临大海,属于海洋性气候,润泽和畅。国中有寺院三十多所,僧徒二千多人,学上座部。信天祠外道的也有不少。距离都城不远,有一座佛塔,为无忧王建造,是释迦牟尼为人、天七日说法处。离此不远有一所寺院,寺中有一尊高达八尺的青玉佛像,相貌端严,据说常常能够散发出自然的香气,满院芬芳。

    从三摩怛吒国西行九百多里,到耽摩栗底国(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塔姆卢克),该国也是一个滨海国家,国中有十余所寺院,千余僧众。城边有高二百余尺的佛塔,无忧王所建,旁边有四佛经行遗迹。就在耽摩栗底国,玄奘听人讲起,在大海上,有一个岛国,叫僧伽罗国(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国中有僧人对上座部三藏及《瑜伽论》很有研究,走海路行七百由旬即可到达那里。玄奘闻听欢喜,动了前往的念头。临行的时候,遇到南印度的僧人,向他说道:“往狮子国,其实不必走水路。海上难行,风波叵测,从南印度东南角,水路仅走三日便可以抵达;走陆路虽然多走了些路程,但既安全,还可以到乌荼等国观礼圣迹。”

    玄奘接受了南印度僧人的建议,便向西南行,到了乌荼国(今印度布巴内斯瓦尔)。国中有寺院上百所,僧众万余人,学大乘法。有佛塔十多座,均为无忧王所造。从此向西南,进入茫茫的林海,行走一千二百多里,到恭御陀国(今印度甘贾姆阿斯加);继续在森林中向西南挺进,走一千四五百里,到羯*(左饣右夌)加国(今印度斯里加古兰),国中有寺院十余所,僧众五百多人,学上座部法;转西北方向,前行一千八百多里,到南憍萨罗国(今印度钱德拉布尔),在这里,玄奘观礼了前代高僧龙树及其弟子圣天的各种传闻遗迹。

    南憍萨罗国周长六千余里,也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国家。国都周长四十余里,土壤肥沃,地理优越,人口密集,百姓殷实。当地风俗剽悍,人生得高大伟岸,性情刚烈,学艺高明,或信佛,或信他教。国王为刹帝利种姓,崇敬佛法,尚学重艺。国中有寺院百所,僧徒万人。

    在都城南不远处,有一所古老的寺院,旁边一座佛塔,为无忧王所建,是释迦牟尼大显神通、降伏了外道的地方,也是著名僧人龙猛菩萨长期生活学习的地方。龙猛也就是龙树,为大乘佛教的创始人,著作有《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十住毗婆沙论》等,大约生活在公元3世纪时期的南印度。据说,当时的国王非常敬重龙猛,不仅供养丰厚,安全保护工作也做得十分尽心。有一天,从狮子国来了位叫提婆的僧人,要向龙猛挑战。龙猛也早知道这位僧人的大名,遂即满盛了一钵水,让弟子端出给提婆看。提婆见此,更不答话,拿了根针投进水中。弟子将水端回,告诉了龙猛,龙猛欣喜惊叹,说:“澄澈满钵的水,以比我的道德修为;提婆将针投入,直到水底,是说他能够穷尽我的学问究竟。像这样的人,自然值得与他论玄议道,嘱托以传灯之大任。”于是传话令立刻引进。两人往复论辩,英雄相惜,龙猛高兴地说:“我老朽衰迈,能够使大乘佛教光耀如同慧日,就全靠你了。”提婆避席起立,礼拜龙猛说:“某虽不敏,愿承教诲。”提婆又叫圣天,著作有《百论》、《广百论》等,在佛教史上也是位重要的人物。二人的这段因缘,称得上是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了。南憍萨罗国有位婆罗门精于逻辑学,玄奘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跟他学了《集量论》。

    从南憍萨罗国,向东南行,在林海中行九百多里,到案达罗国(今印度安德拉邦艾洛尔)。城边有一所大寺院,建造得十分宏伟气派。寺院西南二个多里处,便是孤山,山上有座佛塔,是陈那菩萨撰写《因明论》的地方。从案达罗国向南,继续作林中行,走一千多里,来到驮那羯磔迦国(今印度南部克里希那河河口)。玄奘在这里遇到了两位僧人,一名苏部底,另一名苏利耶。两人精熟于大众部三藏,玄奘便在这里停留了数月,向他们学习大众部《根本阿毗达磨》等论,两人也向玄奘学习大乘诸论。三人谈话投机,兴趣相同,玄奘遂与二人结志同行,一道去巡礼圣迹。

    玄奘一行向西南行千余里,到珠利耶国(今印度南部内洛尔)。城东南有佛塔,无忧王所造,为释迦牟尼摧伏外道的地方。城西有古老的寺院,是提婆与该寺僧人嗢怛罗阿罗汉论议的地方。转向南,穿过广阔的森林地带,走了一千五六百里,到了达罗毗荼国的首府建志补罗城(今印度马德拉斯西南康契普腊姆)。建志城是护法菩萨的本生地,护法的佛学著作有《声名杂论》、《广百论释》、《二十唯识论释》、《成唯识宝生论》等。

    建志城位于印度南海口,由此到狮子国,的确仅有三日的水路。就在玄奘准备前往狮子国的时候,传来消息,说该国因国王的猝死,加上天灾,国内已经是一片大乱。凑巧,玄奘又见到了从狮子国过来的由三百多位僧人组成的僧人团,其中有两位高僧叫菩提迷祗湿伐罗、阿跋耶邓瑟哳罗。见面之后,玄奘问道:“听说贵国有大德对上座部三藏及《瑜伽论》颇有造诣,眼下我正想过去,向他们学习,不知你们为何一起来到了这里?”狮子国高僧回说:“我国因国王死去,又逢灾荒,难以存活,听说这里丰乐太平,又是护法菩萨的本生地,多有我佛的圣迹,便到了这里。我国僧众对于佛法的理解,也没什么人能胜过我们的,您老若有疑问,随便来问就是。”玄奘引《瑜伽论》中的主要经文向他们请教,他们说的道理也并没有超出戒贤法师的理解。

    狮子国终于没有成行,但已经见到了该国的高僧,领教了他们的见解,玄奘也不再有什么遗憾。大约正是从狮子国僧人那里,玄奘也听到了不少有关秣罗矩吒国及狮子国的故事传说。其中狮子国与西大女国的故事非常有趣。

    故事是这样的:南印度国有一女子,到了婚嫁的年龄,要嫁到狮子国。送嫁的途中,遭遇了狮子王,陪送的人吓得仓皇逃窜,撇下了新娘子留在车里。狮子来到车前,背起新娘子,逃进了深山。它采摘果子,猎获禽类,供新娘子食用。岁月一天天过去,新娘子与狮子有了自己的儿女。孩子们虽然也长相如人,但个个性情暴烈。儿子渐渐长大,问母亲说:“父亲为兽,母亲为人,我到底该属于哪一类?”母亲便向他讲述了从前发生的故事。儿子说:“人兽殊异,母亲为什么不早早离开,却要与异类长相厮守呢?”母亲说:“也动过离开的心思,只是没有逃走的机会。”此后,儿子便非常关注他父亲兽王的行踪规律。一天,见狮子去得很远,儿子便携着母亲和妹妹,逃出深山,回到了人间。到了母亲的国家,他们询问舅舅家的情况,谁知娘家早已断了宗嗣。母子三人无亲人投靠,只能权且住在了乡村。狮子王回来,不见了老婆孩子,于是恼怒下山,疯狂咆哮,有很多人被它伤害。百姓将这事报告给了朝廷,朝廷招募勇士,欲加围剿。等到看见了狮子,在狮子的咆哮声中,朝廷兵士人仰马翻,没有人敢于向前。僵持了多日,朝廷也没有想出任何降伏狮子的办法。国王于是在全国悬赏,有能够杀了狮子的,奖赏亿金。狮子的儿子看到了悬赏,回去向母亲说:“眼下我们饥寒难耐,儿子想去应招,不知道母亲的意思如何?”母亲说:“不成。它虽然是野兽,但终究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它,你以后还怎么做人!”儿子说:“如果我不去,它终不肯离开,或者进入乡村寻找我们,一旦国王知道,我们也要被处死。狮子肆虐,全因了娘和我们,国王哪里会因为我们三个而牺牲众人?再三思想,不如前去应招。”儿子终于去了,狮子看到了自己的儿子,驯顺欢喜,没有一点提防的心思。儿子将利刃插进了狮子父亲的咽喉、胸膛。狮子没有做任何的挣扎,面对自己的儿子,他慈爱情深,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圆睁着不解的眼睛,直到死去。祸害既除,国王心中当然高兴,但同时也感到纳闷,便奇怪地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狮子的儿子经不住盘问,最后说出了真相。国王感慨道:“哎!如果不是兽种,又如何能理解野兽的心思!我先已悬赏,绝不食言。但你杀了父亲,就是悖逆之人,不得再居住在我的国家。”说完当即命有关的部门,多给金银珠宝,将他们逐出国门。有关人员便将他母子三人分作两船,母亲与女儿一船,儿子独自一船,送到了大海里,任其漂流。儿子的船只漂到了一处宝岛,见此处多有奇玩,便住了下来。后来,有商人带着家属来到岛上掘宝,此儿杀了商人,留下他的女人,与她们繁衍子孙。人口既多,也就有了自己的国家。以其远祖曾经执杀狮子,号为狮子国。母亲和女儿一船,漂到了波剌斯西,为鬼魅所得,生育群女,便有了西大女国。西女国都是女人,没有男子,该国盛产珍宝,附属于拂懔国。拂懔王每年都要派了男人过去送种。该国风俗,生了男孩,一律不得养活,所以也始终都是女人。

    这两个故事,在日后的“西游记故事”里,都演变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有“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经过女人国处第十”,狮子林一段叙述极其简略,女人国已经专用了一章的笔墨。到了章回小说《西游记》里,西梁女国有了整整三回的文字叙述: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叙写唐僧、八戒饮了西女国子母河的水,成了胎气,孙悟空到解阳山落胎泉取水,遭逢红孩儿的叔叔如意真仙,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后得沙僧帮助,悟空终于取得落胎泉水,为唐僧、八戒解了胎气。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叙写唐僧师徒进入西女国都城,“言未尽,却至东关厢街口。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慌得那三藏勒马难行”。西女国女王听说唐僧师徒到来,便说:“东土男人,乃唐朝御弟。我国中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到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赐来的。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最后,还是孙悟空用计,逃脱了女王的纠缠。第五十五回,叙写唐僧刚刚摆脱女王纠缠,还未离开西女国,有蝎子精将唐僧掳走,赖昴日星官出山,降伏了妖精,救出了唐僧。

    狮子国的故事,在章回小说《西游记》里,演变成为八百里狮陀岭与狮子国的故事,有长达四回的文字描写。狮陀岭的狮陀洞,住着大妖青狮子精、二妖白*(左犭右象)精,有八万四千小妖,专门在那里吃人。三妖大鹏精住在狮驼国。三个妖怪本事很大。大妖可变大变小,大的时候能撑苍天,小的时候就如菜子,一口曾吞下十万天兵;二妖身高三丈,扁担牙,鼻似蛟龙,一鼻卷去,就是铁背铜身,也要魂亡魄丧;三妖名号云程万里鹏,能抟风运海,振北图南,随身的阴阳二气瓶,将人装进去,一时三刻,便化为浆水。最后,孙悟空请来了文殊、普贤及如来佛,才分别将三妖降伏。在小说的叙写文字中,有孙悟空钻进大妖肚子里的一段文字,非常生动风趣,摘抄部分,以见小说家构思的神游无极及其描写叙述中的生花妙笔:

    却说那老魔吞了行者,以为得计,径回本洞。众妖迎问出战之功。老魔道:“拿一个来了。”二魔喜道:“哥哥拿的是谁?”老魔道;“是孙行者。”二魔道:“拿在何处?”老魔道:“被我一口吞在腹中哩。”第三个魔头大惊道:“大哥啊,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不中吃!”那大圣肚里道:“忒中吃!又禁饥,再不得饿!”慌得那小妖道:“大王,不好了!孙行者在你肚里说话哩!”老魔道:怕他说话!有本事吃了他,没本事摆布他不成?你们快去烧些盐白汤,等我灌下肚去,把他哕出来,慢慢的煎了吃酒。”小妖真个冲了半盆盐汤。老怪一饮而干,洼着口,着实一呕,那大圣在肚里生子根,动也不动;却又拦着喉咙,往外又吐,吐得头晕眼花,黄胆都破了,行者越发不动。老魔喘息了,叫声:“孙行者,你不出来?”行者道:“早哩!正好不出来哩!”老魔道:“你怎么不出?”行者道:“你这妖精,甚不通变。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

    众妖听说,都道:“大王,孙行者要在你肚里过冬哩!”老魔道:“他要过冬,我就打起禅来,使个搬运法,一冬不吃饭,就饿死那弼马温!”大圣道:“我儿子,你不知事!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折迭锅儿,进来煮杂碎吃。将你这里边的肝、肠、肚、肺,细细儿受用,还够盘缠到清明哩!”那二魔大惊道:“哥啊,这猴子他干得出来!”三魔道:“哥啊,吃了杂碎也罢,不知在那里支锅?”行者道:“三叉骨上好支锅。”三魔道:“不好了!假若支起锅,烧动火烟,煼到鼻孔里,打嚏喷么?”行者笑道:“没事!等老孙把金箍棒往顶门里一搠,搠个窟窿:一则当天窗,二来当烟洞。”

    老魔听说,虽说不怕,却也心惊。只得硬着胆叫:“兄弟们,莫怕;把我那药酒拿来,等我吃几钟下去,把猴儿药杀了罢!”……那小妖真个将药酒筛了两壶,满满斟了一钟,递于老魔。老魔接在手中,大圣在肚里就闻得酒香,道:“不要与他吃!”好大圣,把头一扭,变做个喇叭口子,张在他喉咙之下。那怪啯的咽下,被行者啯的接吃了。第二钟咽下,被行者啯的又接吃了。一连咽了七八钟,都是他接吃了。老魔放下钟道:“不吃了。这酒常时吃两钟,腹中如火;却才吃了七八钟,脸上红也不红!”原来这大圣吃不多酒,接了他七八钟吃了,在肚里撒起酒风来,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秋千,竖蜻蜒,翻跟头乱舞。那怪物疼痛难禁,倒在地下。

    再说玄奘,与狮子国的僧人,约有七十多人,结伴而行。从达罗毗荼国向西北,一路观礼圣迹,走了二千多里,来到恭建那补罗国(今印度南部卡那塔克邦)。国中有寺院上百所,僧徒万余人,大小乘兼习。都城中王宫附近有一所大的寺院,僧徒三百多人,学问渊博,长于文采。有一所精舍,其中安放了一切义成太子的宝冠。城边寺院中有精舍,其中有慈氏菩萨的檀木雕像。城北有周长三十余里的多罗树林,这种树的叶子长而光亮,是抄写文字的上等材料。由此再向西北,穿越猛兽出没的林海,行走二千四五百里,到摩诃剌陀国(今印度孟买东北纳西克)。该国轻死重节,民风剽悍,好武尚戎,常养勇士数千,烈象数百,临战前狂饮欲醉,然后出击,所以,就连征服了五印度的戒日王,也对他们无可奈何。由摩诃剌陀国向东北行,玄奘参观了著名的佛教艺术圣地阿旃陀石窟寺,见到了从公元前2世纪阿育王时期到公元7世纪开凿的二十九个石窟。

    从阿旃陀石窟向西北行,走了千余里,渡过耐秣陀河,来到跋禄羯呫婆国(今印度西部布罗奇)。继续西北行二千余里,到摩腊婆国(今印度中央邦纳巴达河以北马尔瓦)。玄奘对该国的印象很好,说这里风俗调柔,崇爱艺业,在五印度中,也只有摩揭陀国可以与之比肩。国中有寺院百余所,僧众二万余人。继续西北行,到伐腊毗国(今印度西端卡提阿瓦半岛)。国中有寺院百余所,僧众六千多人。释迦牟尼生前曾经多次来游此国,无忧王也在每处都有建筑以为纪念。

    从伐腊毗国北行,走了一千八百多里,到瞿折罗国(都城故址在今印度拉贾斯坦邦巴尔梅尔)。改东南行,二千八百余里,到邬阇衍那国(今印度中央邦西部乌贾因)。再东北行,千余里,到掷枳陀国(今印度西北部彭德尔甘德地区)。北行九百余里,到摩醯湿伐罗补罗国(今印度中央邦北部瓜廖尔),途中再返回瞿折罗国。由此北行,走了一千九百里,渡过印度河,到信度国。

    再西行,到阿点婆翅罗国(今巴基斯坦南部印度河河口),也是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多次出游的地方。继续西行,二千多里,到狼揭罗国(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东南部)。返回阿点婆翅罗国,由此北行七百多里,到臂多势罗国(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希卡布尔);东北行三百多里,到阿*(上厶中大下车)茶国(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中游);东行七百多里,再过信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南部及信德省北部),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也曾多次游历此国,圣迹所到,有无忧王所建佛塔为表记。由此北行九百多里,过河到东岸,便是茂罗三部卢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中部);东北行七百多里,到钵伐多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哈拉巴),其都城边有一所大的寺院,寺中百余位僧人,都修大乘佛教,是僧界前辈最胜子论师撰写《瑜伽师地释论》的地方,也是贤爱论师、德光论师出家修行的地方。该国有那么两三位高僧,学问渊博,玄奘在这里停留了些时间,向他们学习了佛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及《摄正法论》、《教实论》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