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探幽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一九九四年三月七日,中国佛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教授和我,应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馆长的邀请,首途前往陕西扶风法门寺,考察法门寺地宫出土珍宝的佛教内涵。夜幕低垂,汽车疾驰在久旱的关西田野上。翌晨,一场瑞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仿佛为远客洗尘,又似预示着某种胜缘,就这样迎来了我们一年中五访法门寺的开端。   
 
    一九八七年四月,被尘封了整整1113年的法门寺地宫重新面世,四枚完整的佛指舍利以及有唐七帝为安奉舍利所赐的大量唐代稀世珍宝,引起世人瞩目,被称作建国以来佛教考古最重大的发现,许多珍宝被专家定为国家特一级文物。为探寻法门重器的价值所在,一九九O年和一九九二年,分别召开了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和佛教学术讨论会。一门新的学科——法门寺学也应运而生。

    法门寺地宫中出土《志文碑》上明白地写有“先朝结坛于塔下”的字句。地宫壁面涂抹一层黑色涂料,显系修密法时护摩涂坛之意。地宫建制一如唐朝帝王陵寝,其建法却一依密教建坛之法。主体建制分作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密龛,即一道四室,设四门,其中的密藏珍宝位置准确,结坛有序,千余年来未曾移动。因此,法门寺地宫首先应是供养舍利的修行道场,然后才派生出它的文物、旅游诸方面的价值。这是研究法门寺根本属性的空位所在。

    吴立民教授自三十年代即受学东密,是国内研究密教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孜求一生,深孚众望,逢此千载佛缘,自有一番“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我自六十年代初接触洛阳龙门石窟密宗造像以来,探求中国密宗造像的兴趣与日俱增。八十年代后,对以应县木塔为代表的辽代密宗,特别是对四川各地五代、两宋以来密宗遗迹的考察研究,都在表明,过去佛教史的旧说,即唐武宗会昌灭佛以后,中国密教衰落了;长安青龙寺惠果将唐密两部大法尽付日本空海等人,密教流播海外,在中国本土已几近绝响。这次得以亲临法门寺,追寻唐密遗迹,溯其本而正其源,又怎能不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早在一九八六年,我由陕西社科院历史所陈景富研究员陪同,第一次造访法门寺。当时,陈君正在撰作《法门寺》书稿。我们身处一片断壁之中,追忆历史文献中关于法门寺瘗藏“金*(左纟右阑)袈娑”“金棺银*(左木右郭)”的记载,都予感将有重大发现,相约共待来日。一年后,却有幸而言中了。   

    参与这次破译法门寺地宫幽密工作的,还有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许力工法师、陕西省考古所所长韩伟研究员。我们在一起,摩挲文物,披阅佛典,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精诚合作。这是一次艰难而充满乐趣的探幽之路,历时一年,终于发见了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的曙光。 

    可以告尉世人的是,可以肯定,法门寺地宫就是唐代皇室供养佛指骨舍利的“内道场”,它的策划组织者是唐密根本道场——长安大兴善寺与青龙寺的住持高僧。三寺一体,正是唐密组庭之所在。法门重宝,件件皆为唐密曼荼罗祖器。它沉积了唐代自太宗以来佛教文化的全部精华。中国唐密的诸多根本特点,在东传日本时未及传播,必将有益于唐密今后的发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指出,法门寺唐密曼荼罗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其贡献不亚于一九八七年地宫珍宝面世,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和重大的发现。根据地宫珍宝设计的“法门寺地宫曼荼罗文化陈列”已于今年3月28日在法门寺陈列。吴教授和我合著的《法门寺唐密曼荼罗》大型图册将在年内出版。我们将迎来法门寺的第二个春天!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