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真身宝塔与地震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史载,唐宋时,法门寺真身宝塔为四级木塔。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木塔坍崩。明万历七年至三十七年(1579—1609年)重建为八棱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的砖塔,高47米,1~12层共88个佛龛,内藏佛经和佛像,宝塔砖雕纹饰和斗拱精细华丽,塔体高大雄伟,因塔内瘗藏佛指骨一节,故名“真身宝塔”。宝塔由于在修造技术、地基、地震阴雨等方面的种种原因,早年塔体就向西南方向倾斜,终于在1981年8月24日西半部倒塌,其影响宝塔倾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震。

    原屹立在法门寺内的明代建筑真身宝塔,历经四百多年沧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它经过了大小地震六十余次的考验,给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直至最后的坍塌,这座有历史艺术价值古文化遗产遭此厄运,令人十分惋借,现就历史上几次大地震对宝塔的破坏影响试作以说明。

    一、在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正当宝塔即将修起之时,就遭上了一次大地震,据《陕西地震目录》引《明史·五行三》卷中载:“万历三十二年闺九月十三日,眉县巳时地震,椅索皆动,屋舍咋咋有声,如此反复多次。周至亦震,此震前,于十一日夜,天忽东西断裂,南北若匹练,食倾复合。十三日地震,巩昌及礼泉一日十余震,城廓、民居并摧,白阳、吴家界地裂三丈,溢出黑水,博击丈余。”这次大地震,眉县、周至、礼泉等地“一日十余震,城廓、民居并摧”,“椅索皆动,屋舍咋咋有声”等破坏惨重的情景,我们分析认为,在距地震处有百里的法门寺高大的真身宝塔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不过是当时人们没有记载下来。

    二、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八日的地震。据清雍正九年《扶风县志》卷一和《清史稿·灾异五》卷四十四志十九的记载,“六月初八日(公历7月21日),地震自西北来(震中在甘肃天水,裂度11°,震级8级),有声如雷,鸡犬皆警。至日午,县北门外的景福宫及其它院墙、老房大都毁坏倒塌,压死人畜。法门寺宝塔内之佛像也被震跌落。”内记的景福宫在扶风县北门外,(现已毁,今之城关镇治所)。1984年清理宝塔倒塌废墟中,出土了一件高12厘米的鎏金小盾形铜牌,中刻“万历三十五年七月造”九字,两边刻辞“顺治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地大震,佛像跌落。十二年二月初十日重修仍送上顶”三十一字,据上记载,地震时宝塔佛龛中佛像掉落,重修仍送上顶,“则知顺治十二年亦有修治,且现在宝塔西倾又可知因清初地震之故”(引民国廿八年修塔记略中)。

    三、公元1920年,即民国九年的大地震。据《中国强地震简目》和《扶风县志》有关记载,“十一月初七日(公历12月16日)晚八时左右,地大震(震中在宁夏海源,震级8.5级),有吼声,自东而西,大摇动约一小时,此夜连震8次,当时墙倒房塌,人畜伤亡到处皆有。自大地震后至十六日微震十五次,仅在文殊里,陈家、马圈沟、东作等村窑洞塌陷而压死者就有五百多人。”东作地属扶风县上宋乡管辖。关于民国九年的地震,我们作过调查,询问了法门寺附近的七八旬的老人,他们反映说,那次地震,地摇动的特别厉害,法门地区未造成较大损失,但震后,宝塔上的儿道裂缝明显增大。这正如民国廿八年(1939年)下野将军,慈善家朱子桥、扶风灾童教养院院长崔献楼修复宝塔纪略中所记的情景,“塔既倾斜,下层亦多剥落,中多裂缝,全体凋残。”据调查,这次修复宝塔,采取了修修补补的办法,如换掉了塔身上剥落的砖块,用白灰糊去塔身的裂缝和砖缝,修建了塔座与塔体底层周围围箍了八阶石条等。因为没有能够从根本上修复宝塔,虽塔身外观为之一新,但塔的倾斜程度未曾改变。

    四、1976年8月23日的四川松潘大地震,震中裂度9°,震级7.2级)波及扶风。松潘地震,适逢扶风阴雨连绵,震后影响到宝塔西南角第二层八个砖受力被压其一半粉碎跌落,此后又发现塔身裂缝增大,小裂缝增多。于1981年3月22日晚宝塔西面第三层佛龛下的斗拱压碎掉跌,各面底层塔身与围箍的石条亦有裂缝。在当时,塔身的西、西南、西三面已有自上而下的裂缝三条和短缝六条,缝的最宽处达12厘米,倾斜已十分严重。为此于1981年1月22日至7月30日请扶风县水电局工程技术人员测量了塔身的偏心和塔体稳定情况,经测量其向西南倾斜的距离:正北测点为2.495—2.52米,东南方向测点为3.062—3.651米。塔身的倾斜并未随时发生明显变化。到1981年8月24日7时许,有人在塔下散步,并未发现有什么异常。但在10时半,塔顶忽然掉下一块砖,吓跑了在塔下玩耍的小孩,约隔10分钟后,一声巨响,黄土飞扬,塔的西南面少半部倒塌,当天下午7时半,残塔北面第八层佛龛顶部又落掉三砖,接着栖宿在宝塔佛龛中的银灰色野鸽惊飞,随即又是轰隆一声,塔的西北角顶部和铜塔刹一起落下,至同年9月6日下午8时,塔顶残留部分全部掉下,自此一直到1985年秋拆除前,残塔保持稳定,没有什么变化。后经上级批准同意,1985年秋,1986年冬先后拆除了宝塔残留部分,1987年春修建新塔,清理地基时,发现了地宫和珍宝。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考察认为,地震影响和加速了真身宝塔的倾斜倒塌,其宝塔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宝塔修建技术太差,从废墟中清理出一块砖上刻词为“四月八日佛会,塔下缺砖缺灰米面危岌,告白十方善男信女赴会进香,随心各代(带)布施多旁助缘,共成圣事,工完之日,勒碑刻名,历代留名,仅告”另外从塔身第一层上部拆除的一砖块上刻辞为“法门修砖塔头层已满,缺少二层砖灰,告曰十方居士,各舍资财,共成圣事,谨告。”据此说明当时修塔是多么艰辛,财力、物力、人力是十分困难的。因而塔上使用的方砖、条砖大小种类不一,有几十种之多,在顶部和在一二层之间等部位因无砖而用破碎砖块填充内部代替砖块,塔身外层砖块除用白灰粘结外,其内部砖块全用黄泥巴粘结。塔基处理范围较浅,底部呈锅底形,无稳定性。地基内的地宫对塔身倾斜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以上的原因而使宝塔的抗震能力减弱,加之雨水冲刷淋蚀,黄泥就失去粘结性。这样在地震的作用下,必然会产生宝塔倾斜开裂,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宝塔毁灭情况就发生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