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法门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摘要:本文揭示了武则天与法门寺的密切关系,阐述了武则天时期法门寺的兴盛,论证了武则天在唐代历次迎奉佛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充分肯定了武则天在法门寺步入辉煌进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武则天    法门寺    佛骨    

    法门寺历史悠久,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美誉。但它在唐代以前并不出众,直到隋代仍然是僧众不足五十的普通寺院。它的显赫与辉煌是与武则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一、武则天与法门寺的密切关系

    相传,公元前3世纪,笃信佛教的印度阿育王将佛祖释伽牟尼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分葬世界各地,中国共得十九份,法门寺便是其中之一。有学者考证,法门寺的建立,至迟在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①到了唐代,由于其地处京畿要地,东距长安不足一百公里,又处在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供奉佛指舍利的独特魅力,使法门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法门寺的鼎盛是从高宗武后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迎奉佛骨开始的。    

    武则天曾以照仪和皇后身份,随高宗先后八次去九成宫避暑,几乎每次都长达半年以上,对关中西部一带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都很熟悉。他对曾在法门寺附近生活过的东晋时期前秦才女苏惠深表敬重,晚年还亲自作《苏氏织锦回文记》一文以志纪念。②她对与九成宫同属岐州的法门寺“灵迹”三十年一开,可令生善的传说③可谓了如指掌。显庆四年(公元659),已当上皇后并掌握朝政的武则天,处于巩固政权维系人心的需要,推行崇佛政策,迎合她好大喜功,善于创新的个性心理,迫不及待地怂恿高宗举行了一场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都不亚于封禅大典的法门寺迎奉佛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显得异常活跃,引人注目,并“亲造九重宝函……赐绢□□五百匹,□□□复益令增修”④。87年出土的法门寺地宫珍贵文物中,有懿宗步武则天“九重宝函”后尘所仿造的用于珍藏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随同出土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以下简称《物帐》碑)中,有“武后绣裙一腰”的记载,从中可窥探出武后在这次迎奉中的活跃表现。史无前例的迎奉活动旷日持久,一直延续到龙朔二年(公元662)。

    高宗去世后,洛阳成为武则天的政治活动中心,白马寺、龙门奉先寺等因近水楼台之便,成为她推崇佛教的基地。然而她并没有忘记远在关中西部的法门寺,没有忘记那次大张旗鼓的迎奉佛骨活动。封禅大典可以有两次,迎奉佛骨为什么不能有两次呢?更何况“灵迹”三十年一开的期限已过。上次迎奉她以皇后身份参加,而今她已成了大周皇帝,更应该主持一次更大规模的迎奉活动。佛教在她登上皇帝宝座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佛祖的遗骨怎能不感恩戴德呢?于是就有了长安四年(公元704)的迎奉佛骨活动。这次迎奉规模更高,声势更大,历时更久,佛骨直到武则天去世三年后,才由中宗送还法门寺。    

    二、武则天时期法门寺的兴盛  

    武则天崇佛,以载初元年(公元689)颁布《大云经》于天下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太宗高宗崇佛政策的延续,主要目地是为了收揽人心,巩固扩大统治基础;后期主要是为她当皇帝制造舆论,寻找理论依据。武则天时期特别是后期,是唐代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寺院经济极剧膨胀,“膏腴美土倍取其多,水碾庄园数亦非少,逃丁避罪并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⑤有识之士惊呼公私田宅多为僧有。在此社会背景下,法门寺也因两次大规模迎奉佛骨活动而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期。

    据统计,有唐一代,历代帝王给法门寺的赏赐共有九次之多,而高宗武后时期就占了四次,特别是长安四年(公元704)武则天迎奉佛骨时,发展到“顶缸指炬者争先,舍财投宝者耻后”⑥的地步。上至皇帝百官,下到平民百姓,纷纷舍施供养财物。这些财物除保留一部分珍贵物品外,其余绝大部分,都用于寺院兴建,或购买田产发展寺院经济。

    武则天策划的两次迎奉佛骨活动,奠定了法门寺成为宫廷寺院的基础。87年出土的地宫文物《物帐》碑和《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以下简称《志文》碑)有“监寺”,“监寺使”字样,应是唐中央政府派往法门寺协助寺主管理僧俗事务的官员,它的设立,表明了法门寺作为宫廷寺院的特殊地位。设立的时间,应在武后中宗时期。   
 
    史载唐代法门寺规模宏大,有“瓌琳宫二十四院”,至今可知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真身院⑦、天王院、吉祥院、地藏院、五会院⑧、净土院、罗汉院⑨、修造院和浴室院⑩等。笔者认为,法门寺建成二十四院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武则天时期,而不是有的学者所认为的在肃代时期。(11)因为武则天时期继承“贞观之治”的成就,社会财富的积累为法门寺的大兴土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唐代许多名刹,如长安大慈恩共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占半坊之地,嵩山少林寺有十二院,(12)都是在高宗武后时期形成最大规模的。而肃代时期,唐朝遭受“安史之乱”打击,国力已非昔日可比。肃代二帝虽有法门寺迎奉佛骨活动,但规模影响远不及武则天时期。

    两次迎奉佛骨,累计长达七年之久,使佛指舍利变为摇钱树和聚宝盆,给法门寺带来滚滚财源,使之由一个普通小寺院一跃而成为闻名天下的一流寺院,成为万众敬仰的佛教圣地。

    三、武则天在迎奉佛骨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门寺的闻名与显赫,与唐朝多次大规模迎奉佛骨密切相关。而武则天是唐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迎奉佛骨的始作俑者。据史料记载,法门寺有史以来,由世俗统治者主持参与的重大佛事活动共有10次。    

    这10次佛事活动,可划分为萌芽期,成熟期和衰落期三个时期。萌芽期,只是开启塔基,初示佛骨、并无迎奉佛骨活动。成熟期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大规模迎奉活动。衰落期,肃宗德宗迎奉佛骨,出现于“安史之乱”以后,规模十分有限,而宪宗、懿宗的迎奉佛骨活动虽然声势浩大,但只是一种回光反照现象,改变不了其衰落的命运。   
 
    作为迎奉佛骨活动的始作俑者,武则天唐代迎奉佛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迎奉佛骨的首创者,显庆四年(公元659)初次迎奉佛骨,首创之功应归于武后,因为历次迎奉佛骨,唯有她参与了两次,一次以大唐皇后身份垂帘听政,一次以大周皇帝身份发号施令。(2)迎奉佛骨历时最久,她参与的这两次,一次历时三年,一次四年,累计长达七年之久,而以后的迎奉,一般前后仅两三个月,显得仓促草率,最久的也不过9个月。(2)赏赐最早,显庆四年(659年)初迎佛骨之时,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13)开迎奉佛骨活动中赏赐之先河。(4)规模宏大,两次迎奉佛骨,都阵容庞大,规格极高,特别是长安四年(公元704)的迎奉,她任命华严宗大师法藏与凤阁侍郎崔玄*(左日右韦)等十余人参与,出现了“万乘焚香,千官拜庆”(14)的盛大的场面。(5)影响深远,在她之后,肃宗、德宗、宪宗、懿宗纷纷步她后尘,进行迎奉佛骨活动,并对佛骨顶礼膜拜,虔诚无比,中宗在奉还佛骨时与皇后“各下发入塔供养舍利,温王、长宁、安乐二公主、郑国、崇国二夫人各下发供养”(15)后又改法门寺名为“圣朝无忧王寺,题舍利塔为大圣真身宝塔。度僧四十九……”(16)宪宗在迎奉时“亲奉香灯”(17),懿宗面对佛骨更是发出“朕生而见之,死亦无憾”的感慨。(18)    

    不知为何原因她的这两次迎奉佛骨活动,正史与《通鉴》都未能记载。宪宗迎佛骨,因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激烈反对而受到史学家重视。87年法门寺地宫考古发现,使懿宗迎佛骨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武则天的首创之功反而被淹没了。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两次参与迎奉法门寺佛骨活动,第一次是她从政不久,第二次是她归政前夕。她以迎奉佛骨作为她政治生涯的开篇,又以迎奉佛骨作为她政治生涯的尾声,显示出她与法门寺的“不解之缘”。由于她的迎奉,使得因佛骨而“曾使唐皇泪盈目”(19)的法门寺终于“十九名中最有缘”,(20)跻身于中国十大名寺之列。

    注  释    

    ①(11)参见陈景富《法门寺》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②《文苑英华》卷834。法门寺旁至今尚有“织锦台”“织锦巷”,“绫坑”,相传是东晋时前秦刺史扶风人窦滔妻苏惠生活遗迹。苏惠因已有外遇的丈夫外任“断其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广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固迈今,名曰《璇玑图》。然读者未能尽通。苏氏笑而谓人曰:徘徊宛转,自成文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 
   
   ③《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④(13)(14)(16)《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存》。

  ⑤《旧唐书》卷89《狄仁杰传》。

  ⑥《唐大荐福寺故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⑦《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碑。

  ⑧《普通塔记》。

  ⑨《金烛和尚焚身感应之碑》。    

  ⑩《法门寺浴室院暴雨冲注唯浴室镬器独不漂没灵异记》。

  (12)《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5)《唐中宗、顺天翊圣皇后等下发供养舍利石匣盖铭》。

  (17)《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

  (18)《资治通鉴》卷252。

  (19)赵朴初《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

  (20)金代《谨赋律诗九韵奉赞法门寺真身宝塔》。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