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迷茫中访周原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外出访古探幽,我一向缺乏这方面的浓厚兴趣。这倒不是对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缺乏热情,或者是受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影响,最主要的是由于自己缺乏应有的历史知识。因而对悠久历史的深邃缺乏想象,对历史文化缺乏一种感悟,偶而也去过一些古迹名胜之所在,在我眼里那些古迹珍品大都是没有生命的陈迹,不象有些人,他们在那些古迹之前显得利那么痴迷,陶醉。对什么缺乏特有的感悟,从而引不起应有的想象,对它的兴趣和激情是很难迸发出来的。

    这种知识结构的缺陷,造成了一代人的思想贫困。

    春天,法门寺博物馆副馆长、作家王戈同志邀请我们去法门寺参观。早上从西安出发时,天阴沉沉的,途中就下起了春雨……

    知道法门寺这个名称,是多年前看了舞台上演出的秦腔《法门寺》之后。舞台上那个娇美的孙玉姣姑娘和傅朋之间那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给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从这出戏中我才知道法门寺是座佛教寺院,人们遇到什么无法解脱的困境,到那里向神佛顶礼膜拜,求神佛保佑。至于这个寺院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个去处,一无所知。那时候,社会上洋溢着炽烈的革命激愤,唯物主义是人们努力掌握的思想武器,谁会对唯心论的宗教感兴趣呢?七十年代,我们的刊物在岐山一座战备印刷厂印制,每月要到厂里去校对,往返都得经过扶风县城,在离县城不远处的崖畔上有一座不很雄伟的塔,人们告知。那就是法门寺的所在。每当这时候,不由得就想起了《法门寺》戏曲中那些有趣的故事。至于那里供奉的什么神仙,人们也不甚了了。有几次有人提议去那里看看,但由于多数人不感兴趣而作罢。八十年代中期,新闻媒体突然传出消息:由于法门寺那座塔突然坍塌,在塔下发现了一座地宫,地宫里藏有大量的唐代珍品,而且发现了罕见的佛指真身舍利。这一消息在当天报纸上刊出的方式和占的版面地位。都显得异常隆重。这使人回想起五十年代半坡遗址的发现和七十年代秦兵马俑发现的情景。简直无法想象,关中这片古代而神奇的大地下,究竟蕴藏着古代多少历史遗迹?后来不断传出法门寺考古发掘和重建的消息,接着就是海内外观光者和佛教团体蜂涌而至的消息,法门寺一时成了新闻热点,名噪一时。尽管西安距这里近在咫尺,几年来我却一直没有机会来这里看看,这次有了机会,我也跟随而来。

    中午到了法门寺,博物馆的同志,安排我们在佛光宾馆休息,用餐。据说这座宾馆是八十年代重建法门寺时建造的。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宾馆,幽静,整洁。据说旅游旺季未到,海内外朝佛观光的人还不多。下午,我们冒雨先去参观周原遗址博物馆。

    周原遗址是周王朝建立全国政权之前的根据地。武王伐纣就是从这里出发的,距今大约三四千年了。汽车在雨雾中奔驰,四野迷迷襟葱,远处的岐山隐没在雨雾中,整个周原给人以深邃,悠远的历史感。博物馆建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些砖木结构的房子,馆地在空旷的平原上,周围远离村落,也没有街镇,孤零苍老得象一位被人遗弃的老人。在一间宽敞的接待室里,该馆的一位负责人接待了我们。他简要地介绍了周原遗址发掘的经过和现状。尽管这里的一切都缺乏当今一些名胜观光热点的那种外在的现代气氛,一切都显得过分古朴简约,包括这位负责人和其它工作人员的外表衣着,都散发着五十年代那种简朴的气息,但这负责人最后不无自豪地说:这里已经有的出土文物,只是周原遗址文物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根据探测表明,要把埋在地下的文物全部发掘出来,大约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看来我们这一代人怕完成不了了,只有等后代们去完成吧。接着他爽朗的笑了。他的笑声似乎在暗示人们:你们想象去吧,祖先们在这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该有多么丰富!

    走进展厅,矗立在展厅当中展台上的几尊硕大的周鼎,令人咋舌。我想象不来,古人为什么把器皿搞得这么大这么厚重?那时候肯定没有起重机之类的器械,如何搬动这么大的家伙呢?简直难于想象。我在这些大鼎周围踯躅,脑子里倏忽一闪,噢,这也许是当时人们某种观念的外化,反映了人们的某种精神希冀和审美追求也说不定。任何时代的物质产品,恐怕都蕴涵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主体渴望和向往,隐涵着人们对美的某种追求。文物的文化意蕴恐怕正在于此。展橱里陈列着各种多样的文物,有陶制品,有青铜器,有骨制品,也有玉品以及货币和工具。比起后来我们在法门寺珍品楼里看见的那些唐代珍品:说不上精美,它们显得十分朴拙,但向人们显示着另一种美。尽管讲解员激情地详尽地讲解着,但我面对这些文物怎么也想象不出祖先们当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物体时的情景。这里的一切确实太古老了,难以想象的古老,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确实太遥远了。

    我久久地停留在一处展橱前,被里边陈列的两面平光圆滑的玉器吸引住了。玉器的半径大约二三寸,表面平滑光润,弄不清它的用途,该不会是当镜子用吧。但它那平滑光润的面儿和它的圆形使我深感震惊。在那么遥远的年代,人们是如何把一块玉石打磨成如此精制的制品?那时肯定没有什么刨光机之类的机器,也不会有圆规之类的工具。无法想象,如此精美的玉器,当时怎样制作出来的也许是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成功吧!它的圆和表面的光洁滑润,肯定隐涵着当时人们一种美的追求。人们总是按照着自己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改造世界,这就是文明,文化的意蕴也就由此而产生。

    我在展厅里徘徊着,思绪泉潮水似的不断涌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积累是个多么漫长而艰辛呵!随意割断历史,否定历史,都是轻率的有害的。

    归途中,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透过车窗,古老的周原被厚重的濛濛雨雾深锁,使人感到历史的越发深邃,悠远,不由得感到每个人一生的短促……

    在周原博物馆的所见,引起我内心长时间的不平静,晚上感到很疲倦,于是早早地睡了。第二天早饭后,在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馆长的引导下去参观。当走进塔下的地宫时,正值一日本佛教观光团,在放置佛指舍利的神龛前做法事。在寺院住持的主持下,东邻那些男女信徒,每个人依次上前顶礼膜拜,个个那副度虔诚的神情,令人十分感动,加上那悠远玄妙的佛堂音乐和陪伴的和尚们的舒缓悠长的吟唱,宗教气氛颇为浓郁。站在一旁观看的我,顿时身心都似乎被这虔诚的独特的宗教气氛所感染。我想,宗教也许真的象马克思所说的象鸦片,在某种特定的境界中确实使人醉迷。在神惫的另一侧,则是珍藏过文物珍品和佛指舍利的地宫口,我们依次到地宫口朝里眺望。地宫里边安置了照明设备,在金黄的灯光下,文物已被移出的深深的地宫,仍然充溢着一派辉煌的气氛。那些稀世珍品:就在这里珍藏了一千一百多年,还完好如初。这难道不是桩令人惊叹的奇迹?从地下走出来,有人悄声告诉我,放置在玻璃匣里的舍利不是真的,是只影骨,而那枚真的指骨,只在每年四月八佛诞之时供人、瞻仰。听了之后,我对刚才顶礼膜拜的人们,不再有以往看见人们在泥塑面前膜拜时那种可笑的感觉了。过去我常想,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是麻醉精神的鸦片;但信教者却把宗教当作一种信仰,人生的终极关怀,也是一种世界观和人生的价值取向。各种宗教都有其哲学依据。尽管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过后我翻阅了法门寺博物馆出版的这几年来举行的几次盛大的学术研讨会的一些资料,海内外那么多教授、专家学者,千里迢迢到这里来举行学术研讨会,对法门寺文化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和探讨,就是证明。

    寺院的一侧,另有一座院落,林木葱郁,院落宽阔而幽静。这里是博物馆的所在。珍品楼是几年前建造的一座仿唐建筑,外型古朴典雅。楼里陈列着从地宫中移来的各种唐代珍品。有实物也有部分图片。每付陈列品,无不令人瞳目结舌,震惊不已。这些展品工艺之精湛,造型之优美,雕饰之精巧,色彩之斑烂绚丽……总之,唐朝那个辉煌的时代,时代的辉煌,以及其中隐涵着浓郁的文化意蕴,都无不生动地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唐代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化史上达到的高度,灿烂辉煌的程度,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在关中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近几十年来,曾有过几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五十年代半坡遗址的发现,使人们对远古新石器时期初民的生活状况有了直观的认识;七十年代秦兵马俑的出土,使人们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有了深切地认识和感受;法门寺唐代皇家珍品的发现,使人们对唐朝的高度文明有了更加真切地认识和感受。这些发现都使人们对人类文明史认识的深化,也是人们认识自我的深化。人类文明是人类在不断实践和认识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绝非是某个伟人凭空臆造出来的。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化。这是值得人们深思、启迪人的论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