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敕令开示佛骨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唐代开国皇帝高祖李渊(566—635),陇西(甘肃)人,仕官北周、隋两朝。隋开皇十八年(599)十二月戊午,次子李世民生于陕西武功之别馆。仁寿三年(603)。时为一介武夫的李渊到陕西户县草堂寺为刚满4岁的李世民还愿,史载:

    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因患先于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损,今为男敬造石碑像一铺,愿此功德资益弟子男及合家大小,福德具足,永无灾障。弟子李渊一心供养。

    至大业十二年(616),李世民17岁时,袭封唐国公的李渊起兵3万反隋,及至长安附近已拥兵20万。617年底克长安、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傀儡皇帝,改元义宁,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丞相,自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应宝昌寺僧普贤之请,将“挂靠”宝昌寺的“成实寺”改名为“法门寺”。此举昭示着法门寺将否极泰来。

    义宁元年(617),初任京兆尹后改封秦公的李世民有扶风之役,史载:

    十二月癸未,丞相府置长史、司録已下官僚。金城贼帅薛举寇扶风,命太宗为元帅击之。遣赵郡公孝恭招慰山南,所至皆下。癸巳,太宗大破薛举之众于扶风。屈突通自潼关奔东都,刘文静等追擒于閿乡,虏其众数万。河池太守萧瑀以郡降。丙午,遣云阳令詹梭、武功县正李仲衮徇巴,蜀瑀之下。①

    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六月,金城(今兰州)薛举举兵攻唐,军至扶风,秦王率军反击,薛举退兵。七月,薛举的秦军复东进,李世民率军迎敌。后薛举病逝,子薛仁杲(果)继承帝位。秦王李世民率军西征,在高墌大败秦军,一举滅掉了这个军事集团。

    或许因其父曾为法门寺赐名的关系,或许认为此次作战的胜利多蒙佛祖冥助,凯旋之时他奉诏亲自为法门寺度僧80名,僧人惠業也“特蒙敕准”为法门寺第一任唐代寺主。史载:

    武德二年,薛举称兵将事南,及太宗率师薄伐,初度八十僧,未有住寺。宝昌寺僧惠業,扫洒凤泉,以僧未配,遂奉请住法门,蒙敕依奏,便总住焉。

    李渊的赐名和李世民的度僧对法门寺来说,是劃时代的历史事件,这是一大因缘,表明法门寺已和李唐王朝结下不解之缘。一个因荒败而挂靠在京师宝昌寺的关西小寺竟为大唐开国二帝垂青,这决非等闲小事。岐州刺史张亮也许是出于一片崇佛之心,也许揣透了李世民的心理,投其所好而上表。当时的李世民虽然未必高看佛教,但对法门寺情有独钟,所以他奏请开启塔基,并奏请将盖宫殿的建材拿来修葺寺塔。《感通録》载:

    贞观五年,岐州刺史张亮素有信向,来寺礼拜,但见古基曾无上覆,奏敕望云宫殿以盖塔基,下诏许之,因构塔上尊严相显。古老傳云:此塔一闭,经三十年一示人,令生善。亮闻之,以贞观年中请开剖出舍利以示人。恐因聚众,不敢开塔。有敕并许,遂依开发。深一丈余获二古碑,并周魏之所树也。……即出舍利,通现道俗,无数千人一时同观。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初唐之时,人们仍遵循古老傳说,相信佛指舍利“三十年一示人,令生善”。隋祚短暂,但“隋文时郡牧李敏……继开灵趾,咸薦香花”②。李敏奉隋文帝开示佛骨事史无记载,但此事距初唐没多少年,人们定是记忆犹新。在岐州任职的张亮大概知悉佛骨之灵异及开示之后将会出现的轟动效应,所以“恐因聚众,不敢开塔”,怕弄出麻烦来不好向皇帝交差。唐太宗基于“三教平衡”的国策,“有赦并许”,张亮“遂依开发”。尽管皇帝定的是低调子,无盛大迎佛之举,仅让舍利“通现道俗”,但仍出现了轟动局面,“无数千人一时同观”。贞观初的法门寺只是刚刚从京师宝昌寺独立出来的关西小寺,住持名气不大,寺宇规格不高,又处偏僻地区,然一时聚集数千人,其吸引力不在僧人和寺宇,而是那寸余的佛指舍利。

    隋代炒热了的舍利文化即将要聚焦于法门寺,唐太宗敕开佛骨是个良好的开端。

    这次开示亦有灵异显现,《法苑珠林》载:

    既出舍利,通现道俗。无数千人,一时同观。有一盲人,积年目瞑,努眼直视,忽然明净。……京邑内外,奔腾同处,屯积塔所,日有千数。舍利高出,见者不同。或见如玉,白光映徹内外;或见绿色;或见佛形象;或见菩萨、圣僧;或见赤光;或见五色杂光;……或有全不见者,问其本来,为一生已来,多造重罪。有善友人教使徹到忏悔,或有烧头炼指,刺指洒地,殷重至诚,遂得见之。种种不同,不可毕録。

    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録》记舍利之异相云:

    既出舍利,通现道俗,无数千人一时同观。有一盲人积年目瞑,急努眼直视,忽然明净。京邑内外崩腾同赴,屯聚塔所,日有数千。舍利高出众人同见,于方骨上见者不同。或见如玉白光映徹,或见绿色,或不见者,问众人曰:“舍利何在?”时有一人,以不见故感激懊恼,捶胸而哭,众从悯之,吊问曰:“汝是宿作,努力忏悔,何用捶胸。”此人见他烧指行供养者,即以麻纏母指烧之,绕塔而走。火盛心急来舍利所,欻然得见。欢喜踊躍跳踯不觉指痛。火灭心歇还复不见。

    应当说,此次开示佛骨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佛骨旋风”,狂热的宗教情绪对于佛教与唐皇室和庶民百姓的契合达成共识。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李唐王朝,很重“文治”,英明的唐太宗大约早已料到这点,率先“以佛治心”,不失为实现“贞观之治”的上策。

    唐太宗诏启塔基影响深远,此举明确了佛教的地位,三足鼎立之势成矣。对于法门寺而言,国寺的地位无形中已经确立,佛指舍利的供养升了规格。从全局讲,大大加速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①《旧唐书》卷1《本纪第一·高祖》

    ②《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