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唐密法器供具图饰曼荼羅之研究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密教所谓法器,系指修法或法会时之资具,本来包括供具、用具在内。为便于研究,现以限于修法时所用之物器为法器,其兼用为供具者,仍分作为供具。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各种质料的法器、供具等,器形精美,纹饰绚丽,器具形式与纹饰图案多与密教有关,有的法器、供具本身就是一个曼荼羅,有的是曼荼羅的组成部分,还有的只是曼荼羅的纹饰。现就其与唐密有关的重要器具,加以研究。

    一、錫杖

    地宫唐密法器,可以錫杖为代表。

    錫杖,又作声杖、智杖、德杖、鸣杖、金錫,略称杖。比丘十八物之一。即比丘行路时应携带之道具。原用于驱赶毒蛇害虫等,或乞食时振动錫杖,使入远闻即知。律许老比丘持杖扶身。后世则成为法器之一。大比丘三千威仪列擧持錫杖之因由:”一者为蛇虫故,二者为年老故,三者为分卫故。”又列举持錫杖有二十五种限制,如见佛像时,不得使杖头有声,不得以杖指人,或画地作字,可见其用法之严。

    錫杖由錫、木柄、錞(铜套)三部分组成。錫是杖头,成塔婆形,附有大环,亦悬数个小环,有部毗奈耶杂事谓“杖头安环,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摇动时,则发“錫錫”之声,故又称为有声杖。又向来相传北印度那揭羅曷国存有佛陀所持之錫杖,如《洛阳伽蓝记》(《大唐西域记》)所说。

    在密教,《大日经疏》卷6所载阿闍黎所传曼荼羅图位中,释迦院列有如来錫杖菩萨。唐药师佛像手持錫杖,又千手观音四十手中有一手持錫杖,称为錫杖手。八臂不空羂索菩萨及地藏菩萨等亦持錫杖。錫杖在中国,自古即有,留有斛霓錫及飞錫等故事。日本《三宝物具鈔》载有鱼山大原寺藏慈觉大师(圆仁)从唐请去的錫仗图像及法隆寺藏的錫杖图像,均系修法使用的錫杖。

    地宫出土金、银、铜錫杖各一枚。

    1.纯金单轮二股十二环錫杖。通体用纯金制成。圆形杖杆,桃形轮杖首,轮心杖端,刻莲座上结跏坐佛,有背光。杖樽为宝珠形,轮顶作仰莲座智慧宝珠,轮侧各套有环径2.2厘米、厚0.2厘米的六枚錫环。通长27.6厘米,杖杆长25厘米,最大直径0.6厘米,总重211克。

    此小金錫杖为修法时所用。从其纯金用料及图饰看,应是文思院所造。可能是唐懿宗敕命文思院为舍利供养法会大阿闍黎使用而造。与“银白成手炉”一样,是唐懿宗在迎送佛指舍利做法会时,献给智慧轮大阿闍黎或大兴善寺其他主法大阿闍黎所使用的。

    2.鎏金单轮二股六环铜錫杖。铜质鎏金,由轮首、执手、杖樽三部分组成,原与木杖套接,木杖已朽坏,总长度不明。桃形轮杖首,轮侧各套三枚錫环,直径11.7厘米。桃形轮,錫环剖面均呈菱形。轮顶饰智慧珠。执手作八棱形,杖末作圆球形。轮高31厘米,直径2.2厘米,杖樽长31.2厘米。上端柄上鏨刻有铭文4行41字:“僧弘志、僧海云、僧智省、僧义真、僧玄依、僧志坚、僧志共、沙弥願思,弟子李甑薛氏父王惟忠毋阿李为从实。”

    此杖铭刻名字最为重要,因僧名中有海云、义真两大阿闍黎名字。义操是青龙寺继惠果灌顶的傳法继承人,为惠果弟子中付法最多的弟子,而且是兼受金胎两部大法的大阿闍黎。青龙寺东塔院义真即义操传法弟子,亦即惠果第三代传人。海云亦義操弟子,其所写《阿哩多军荼利法识语》云,时以大唐长庆元年十二月卅日于青龙寺东塔院,比丘海云写记。奉阿闍黎教以记,他时并勘毕。义操曾新译《阿密哩多军荼利法》,海云所谓阿闍黎者,即指其师义操。《密教发达志》说,“由是考之,海云侍师在东塔院,义操诵出梵文,海云笔受,以译此经歟?其自笔本,传在我国,盖圆仁所得于法会,别尊仪轨之一本。”又云:“太和八年八月二十日,海云在净位寺,而撰略述《金刚界大教王师资相承傳法次第记》1卷。十月八日,在五台清凉山大华严寺而撰略叙《大毗盧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教相承传法第记》1卷。又録《金胎两界师资相承》1卷。自署云,‘梵字传教沙门’。考密教师资血脉,此三书最为可憑据。”由此可见义真与海云在密教史中的地位。从他们供奉铜錫杖刻名看,可以断言,他们代表青龙寺参与了法门寺舍利供养法会的活动。也由此可见,青龙寺与大兴善寺、法门寺的法缘关系。

    3.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錫杖。通体鎏金刻花,长196.5厘米,重2390克。杖首有垂直相交盘屈的两个桃形外轮,故称“双轮”。轮顶为仰莲束采腰座,上托智慧珠。杖杆顶端有两重仰莲束腰座,由忍冬花、流云纹、仰莲瓣组成。莲座间以五股金刚杵相接,外轮每面各套雕花金环3枚,共12枚。轮侧鏨文83字:“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三月廿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錫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慤(què)。”杖杆圆形,中空。通体鏨刻纹饰,分作三段,下段刻一整二破二方连续团花,襯五月流云杖。中段刻十四比丘僧像,均着袈裟,有头光,有手持法铃、法螺,有手持梵箧、如意,立于莲台上,周围襯以缠枝蔓草。上段内鏨蜀葵、山岳、团花等纹样。整体造型精美绝伦,比现藏日本正仓院,被称为“錫杖之王”的白铜头錫杖等级高,形制更为宏伟,工艺更显精巧。

    地宫此枚金錫杖与地宫金鉢盂,都是文思院为迎真身奉敕令打造的,打造匠官刻名,完全一样,打造的时间也都是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三日。

    此錫杖本身即一曼荼羅。杖杆顶端仰莲意示金曼,下蓮座为胎曼,中间以五股金刚杵界接,亦金胎合曼之意。杖柄三段,众僧持物仰瞻轮顶,有华严海会之意。轮顶与杖柄相合,又寓显密圆融之意。

    二、閼伽瓶

    地宫鎏金三钴杵纹银閼伽瓶,共四件。置于地宫后室四角隅,形制纹饰相同。盘口、细颈、圆鼓腹、喇叭形高圈足,有短流。肩颈部饰如意云头纹。颈腹部饰四个简化莲瓣纹圈成的圆形规范。内鏨十字状三钴金刚杵纹。圆形规范间以两条平行线相连,腹下部有仰蓮瓣一周,瓣尖之间饰三钴金刚杵纹。圈足饰覆莲瓣,莲瓣尖隙鏨三钴金刚杵,圈足底缘饰二方连续水波纹一周。高21厘米,腹径13.2厘米,流长7.1厘米,足高4.5厘米,底径10.8厘米,重659.5克。圈足内壁墨
書“东、西、南、北”字。据地宫《衣物帐》记载,此四件閼伽瓶是大兴善寺大阿闍黎智慧轮所供奉。

    此外,偏东北还有一盘口细颈黄色琉璃质閼伽瓶一件。这是为外护结界并供奉护法诸天用。

    閼伽,意为净水,为密教必备六供之一。密教六供,即香、花、灯、涂、饮食、閼伽等六种。一般系隨佛部、蓮花部、金刚部等所供奉之本尊及修法目的,如息灾、增益、降伏等,乃至修法所祈望达到的上、中、下三种悉地之不同,其供物隨之而异。三部皆持净水,故仅閼伽一项,三部相同。

    智慧轮大师所供奉的四件閼伽瓶,为唐密供具,又是唐密法器。《大日经疏》说秘密曼荼羅,“其界惟用金刚羯摩杵印;周匝相连以为其道”。《一字佛顶轮王经》说:“扇底迦壇方四角各画二金刚杵,十字交叉。”《阿娑缚鈔》说:“护摩壇上以羯摩置四角。”说明此四閼伽瓶为布壇结界用,从结界说,这是法器。因系舍利供养壇,故四瓶又为四供瓶,从供品说,这是供具。因系智慧轮大阿闍黎供造,故四瓶设计,与一般瓶不同。莲瓣表胎曼,金刚杵表金曼,莲瓣内串羯摩杵纹,表示北方羯摩,不空成就,正释迦舍利曼之金刚界道也。仰、覆莲瓣尖以三股金刚杵相连,表胎曼内金刚界道;在地宫法器供具上,亦可见智慧轮金胎合曼之作法。

    三、閼伽水碗

    地宫閼伽水碗两件,形制纹饰相同。纹饰鎏金,敞口,腹壁斜收,平底,卷荷叶形圈足。壁捶缘为两层莲瓣错置排列,瓣尖形成口沿,圈足为荷叶中卷摩羯鱼,只露头尾,外鏨葉脉,圈足底鏨文“衙内都虞侯兼押衙监察御史安淑布施,永为供养”。足内壁墨画“吼”字,系密教咒语。通高8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1.2厘米,重223克。此二水碗与四閼伽瓶同为智慧轮所供,《衣物帐》称之为“閼伽水碗”。

    閼伽水碗为供净水之具,梵名摩羯鱼,意译为大体鱼、鲸鱼、巨鰲。为经论中多处记载之大鱼,被视为与鰐鱼、鲨鱼、海豚等同类,或为假想中之鱼。印度神话中,以之为水神之坐骑。爱神所执之旗上亦附有摩羯鱼图,又为天文十二宫之一,称摩羯宫。其头部与前肢似鈴羊,身体与尾部则呈鱼形。《观自在菩萨阿摩*(左齒右来)法》以之为阿摩*(左齒右来)观音之持物。阿摩*(左齒右来)观音又称无畏观自在。此处表净水来之水神供水之处。“吼”字为水神种子真言梵音之汉写。

    四、金函、银函

    地宫唐密供物,可以金函、银函为代表。

    地宫所供宝函甚多,如八重宝函等。此处所说供物,乃智慧轮大师所供金函、银函。智慧轮所供器物载于《衣物帐》最后面。据地宫《衣物帐》记载,智慧轮供奉物,计有银閼伽瓶4件,银閼伽水碗2件,鹽台(银圆座碟)3件,银香炉1件(地宫未见实物),金、银宝函各1件。除唐帝懿、僖二人,惠安皇太后,晋国、昭仪二夫人外,智慧轮供奉物是最多的,而且是最精的。

    智慧轮所供银函,正面鏨10行83字铭文:“上都大兴善寺傳最上乘祖佛大教灌顶阿闍黎三藏比丘智慧轮敬造银造函重五十两献上盛佛真身舍利永为供养殊胜功德福资皇帝千秋万岁咸通十二年閏八月十五日造勾当僧教原匠刘再荣邓行集。”

    智慧轮所供金函,正面鏨11行52字铭文:“敬造金函盛佛真身上资皇帝圣祚无疆国安人泰雨顺风调法界有情同沾利乐咸通十二年閏八月十日传大教三藏僧智慧轮记。”

    金、银两函均造于咸通十二年(871)閏八月,金函为十日,银函为十五日,前后只差五天。实际上可说是同时。同年八月,即咸通十二年八月十九日,九龙山禅僧师益结壇供佛于塔下,得到灵骨。智慧轮为京师大兴善寺大阿闍黎,时隔不过月余,乃造金、银宝函用以盛供佛指舍利。因为时间紧迫,不让真身常露于外,急造两函送法门寺盛供,故两函均为素面,未鏨刻任何图纹,但其所表法义,仍很明显,银函白色,表示胎藏界,金函黄金色,表示金刚界,金函套银函上,即金胎合曼之意。两函又覆盖真身上,又是一重金胎合曼之意。咸通十四年(873)迎奉舍利进京,舍利即盛放此函。而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十四日,舍利奉归法门寺地宫时,因用唐帝懿、僖二宗八重宝函、五重宝函等取而代之,将其宝函原物送回,一并留供地宫,成为地宫舍利供养曼荼羅的特别供品,为研究智慧轮及唐密提供了极珍贵的史料。

    五、香炉

    香炉,亦作熏炉、火炉,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亦为佛前或壇前的三具足、五具足之一,是佛事六供或十供常用的首要供具,又是密教修法必用之法器。一般备置者为置香炉,又称居香炉。最常见于印度古代之雕刻遗迹:持于手上者为柄香炉;以清净身体,呈象形之状者为象炉(香象),亦可用于床饰与桌饰。自手持之小香炉至置于室外之大香炉,有各类形状,有各种制造材料。置香炉中,以博山香炉为著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于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另有火舍香炉,即金制与土制二层相结合,与密教法具之类似,为一三脚平浅器皿,附有半圆形之盖,盖上有桃形与云形之透雕。香炉较普通之形状为鼎形香炉,即香烟有三脚支架,两侧有耳,半球状盖,常附有狮子雕刻。无耳者称三足香炉。较著名者为藏于日本正仓院之香印座,有一平浅莲瓣,色彩浓厚。另有法金刚院之陶制“纥哩”字香炉,盖为荷叶形,炉上梵字透雕。日本《三宝物具鈔》第七载有东大寺法华堂香炉图像,炉足上之狮子形态类似地宫香炉足部狮子造形。

    地宫陈置香炉共五件。

    1.鎏金卧龜五足朵带银香炉并炉台一台,置后室最中部。由炉盖、炉身组成。盖缘饰一周蓮瓣纹,上有五朵,每朵上各卧一龜,龜面首龜口銜花草。炉高29.5厘米,盖高12.5厘米,炉身口径20.8厘米,底径21.9厘米,腹深7厘米,总重6408克。鏨文为“咸通十年文思院造八寸银花香炉一具并朵带环子共重三百八十两匠臣陈景夫判官高品吴*(左亻右弘)景使臣能顺。”

    此炉造型特点,为龜首人面,意谓人寿长如龜寿,口銜花草,如同常见鹤銜仙草意义一样。莲瓣即表清净,香由此出,即清净戒香,精进上溢之意。

    2.象首铜香炉,置中室白灵帐前。炉五足,足间有铺首銜环,透雕炉盖,盖纽莲蕾上跪一象首天人,象鼻平伸下卷,著天衣,项圈、披帛等,右手捧宝珠,左手承右手下,跪于蓮上。

    此炉象首天,即毗那夜迦天。不空弟子含光、憬瑟等曾傳受“圣天法”。金刚界曼荼羅外部所列四方毗那夜迦,即四方天。北象头天,金色毗那夜迦,象头人身,左白琉璃珠,右宝棒。此炉毗那夜迦即取北象头天,因佛舍利为北方不空成就也。

    3.鎏金鸿雁纹无盖壶门座五环圈足银香炉,置后室东北侧。五壺门间各鏨以鸿雁,高15.1厘米,口径19.5厘米,腹深5.6厘米,底径16厘米,座高9厘米,足沿外径26.8厘米。鏨文作:“五十两臣张宗礼进。”

    4.银白成手炉,即素面长柄银手炉,置中室白石灵帐后。《衣物帐》记为杨复恭供奉。炉圈沿尖唇,平底外侈,深腹,铆接束腰,葵口圈足,一侧有云头如决状。长柄,柄上留有约20厘米墨书字条迹,惜字迹已漫患不清,柄下鏨文一行:“咸通十三年文思院造银白成手炉一枚并香宝子共重十二两五钱打造都知臣武敬容判官高品臣刘虔诣副使高品臣高师厚使臣弘慤。”圈足内墨书“五”字,高8.6厘米,腹深4.2厘米,口径11厘米,圈高3.6厘米,圈足径8厘米,通长36厘米,重415.5克。

    此手柄炉为香炉之一种,乃阿闍黎修法所用。根据手炉文,可知此炉为文思院于咸通十三年(871)所造,因刻文有打造使官名称。圈足内墨书“五”子,乃唐僖宗奶名“五哥”之略號,为唐僖宗所有。

    5.智慧轮供奉的银香炉,《衣物帐》有载,但地宫发掘时,未见实物。

    六、臂釧

    据《衣物帐》记载,唐僖宗赐供“隨求六枚”,皆金银为之。据考古报导,按其件数、重量当为现考古定名的六件“臂釧”。共分两种形制。第一种形制4件,皆镯形,银质鎏金,釧面鏨饰三钴金刚杵6枚,底衬蔓草,鱼子纹底。内平外隆凸。内径9.2厘米,外径11厘米,重128—146克。第二种形制2件,较为特殊,鐲形,银质鎏金,釧面外凸,似半圆球状,为仰莲座流云纹,顶上饰羯摩金刚杵纹,中心有凸起圆珠。釧体面饰五组三钴杵纹,间以蔓草纹,鱼子纹为底,内壁光素。外径10.8厘米,宽1.18厘米,厚0.3厘米,釧面径4.6厘米,面高2.8厘米,重216.5克。

    臂釧为阿闍黎修法用具之一。在举行修法灌顶仪式时阿闍黎臂饰宝釧。也是密教造像中的八庄严之一。《造像度量经解》说:“五部等报身佛像,以八件宝饰为庄严。”何者为八件?一宝冠(即五佛冠),二耳环,三项圈,四大璎珞,五手釧,六脚镯,七珍珠络腋,八宝带,谓之大饰。耳垂上前临優波羅花,冠左右下垂宝带,脚镯上围绕碎玲戒指等,谓之小饰。其五手釧即臂釧。

    地宫两种臂釧,第一种为六枚三对三钴金刚釧,间衬蔓草,如金刚界道。第二种除具有第一种五组三钴金刚杵,间衬蔓草,如金刚界道外,还在顶面上饰有羯摩杵。羯摩杵为北方不空成就之杵,亦释迦牟尼佛之羯摩轮也。金刚界四波羅蜜菩萨中的业波羅蜜菩萨,其右手即执羯摩杵。又唐密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中的金刚业菩萨,其三昧耶形即羯摩杵。《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微妙大曼荼羅经》说:“金刚杵或如优波羅花形,有四面十二股,于莲花中出股而不相著,此名羯摩金刚杵。”唐密羯摩杵一般均于莲花中出股而不相著,智慧轮一系金刚合曼的想法和做法,即与此相关。

    七、如意

    如意为说法及法会之际法师所持之法器。原为印度古时之爪杖,系由骨、角、竹、木等所制,柄长三尺,形状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癢所用,以其能補手不能到之处,而搔抓如意,故称如意。然在我国及日本,又成为一般之持物,表示吉祥之意。在佛教中,法师于说法及法会时,亦持用之,犹如官吏之笏,用以备忘,据《佛祖统纪·智顗传》载,智顗受惠果之命,代为讲说般若时,惠果手中持一如意临席称赞之。此器一般显教使用较多,密教较少。日本《三宝物具鈔》载有东大寺藏五狮子如意及傳教大师将来白角如意图像。

    地宫鎏金银如意,柄扁长,中空。长51厘米,云头宽16.1厘米,柄宽2.3—2.9厘米,厚0.25—0.75厘米,重726.5克。顶端云头纹,正面鎏金,中刻坐佛,跏趺莲座,左手垂掌于膝,作与願印,右手仰掌而外,作无畏印。乃释迦佛像。左右侧刻有二童子瞻仰侍奉。右侧童子左手捧盘,盘上有果,右手捧花,两膝左屈右立,胡跪于莲座上,乃供养童子。右侧童子跪势相同,但双手合掌,乃侍奉童子。此种造像为唐代民间信仰造像。

    八、鉢盂

    鉢系梵语鉢和羅之略称,又作鉢盂,为梵汉双举之名,乃僧尼所常持道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一般作为食器。圆形,稍扁,底平,口略小,其材料、颜色、大小,均有定制,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作应器、应量器。律制规定,出家之行者必用制定之鉢。鉢之材料,如为铁制,则称铁鉢,陶土制者,则称瓦鉢、泥鉢、土鉢。涂漆之木鉢,非律制所定,为外道所用。释尊所用之鉢,称为佛鉢。石鉢则仅限佛可使用。鉢之大小于各律典中皆有差别,其容量亦因名称而异,通常有上鉢、中鉢、下鉢之分。

    地宫出土金、银鉢盂共四件。

    1.纯金迎真身鉢盂。圆唇,斜腹下收,小平底,素面。高7.2厘米,口径21.2厘米,壁厚0.12厘米,重573克。沿唇边鏨文为:“文思院準咸通十四年三月廿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金鉢盂一枚重一十四两三钱打造小都知臣刘维钊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慤。”弘慤刻名亦见“银白成手炉”上。柄鏨文作“咸通十三年文思院造银白成手炉……使臣弘慤。”可知弘慤参与文思院造手炉与造金鉢两事。炉造于咸通十三年(871),而此鉢造于咸通十四年三月廿三日,两者相距不到一年。而造鉢时间与地宫封闭时间,即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初四,相距也只有年余,亦即真身重新发现之后,唐懿宗即敕令打造供养的。真身重新发现于咸通十二年八月十九日,第二年即敕令打造此金鉢,为迎真身作准备。故鏨文记作:“敕令造迎真身鉢盂一枚。”可见此鉢与真身宝函、迎真身菩萨等一样为皇室迎送佛舍利最重要供奉物之一。

    2.鎏金团花银鉢盂。圆唇、直口、鼓腹、圆底,周饰团花,花纹鎏金,高7.3厘米,径7.9厘米,腹深2.9厘米,重82克。

    九、茶具

    地宫供奉物中,有唐代系列茶具一套,计有:

    1.鎏金鸿雁流云纹茶碾子

    2.鎏金飞天仙鹤纹壼门座银茶羅子(研磨和羅荼)

    3.摩羯纹勒钮三足银鹽台

    4.鎏金飞鸿球路纹鏤空银笼子

    5.金银丝结条笼子

    6.壶门座高圈足银风炉

    7.系鏈银火筋(烘烤、烹煮)

    8.鎏金伎乐纹银调达子

    9.鎏金飞鸿纹银匙

    10.淡黄色琉璃茶碗

    11.淡黄色琉璃茶托(饮用)

    12.鎏金龟形银盒

    13.鎏金人物画银坛子(貯藏)

    此套茶具应视为唐王朝对真身舍利的茶供养。从唐玄宗开始,唐王朝即用茶作为供佛斋僧的供奉品。赐茶若干盅为最高奖赏,屡见于名僧传中。

    据《日本后记》(嵯峨天皇弘仁六年四月)记载:“癸亥,幸近江国滋贺韩崎,便过崇佛寺,大僧都永忠、护命法师等,率僧奉迎于门外,皇带降輿,升堂礼佛,更过梵释寺,停舆赋诗,大太弟及群臣奉和者众,大僧都永忠手煎茶奉御。……”。“(五月),壬寅令畿内并近江、丹波、播磨等国植茶,每年献之。”永忠和尚于光仁天皇宝龟初年(770)、桓武天皇延历二十四年(805)伴隨藤原葛野麻品和最澄和尚(傳教大师)归国,携回唐的茶种和乐器。如《日本后记》所记,永忠和尚亲自煎茶奉献天皇,天皇命在畿内诸国种植茶种,并在平安京内辟一茶园,这是有关日本种茶、饮茶最早的历史资料。永忠和尚是隨日本台密创始人传教大师一同回国的。由此可见,茶移植日本与日本茶文化的渊源,从一开始即与佛教禅宗和密宗结下不解之缘。

    十、图饰

    法门寺地宫中出土法器、供具、宝函、佛菩萨等,多饰有各种动、植物纹饰图样。金刚杵纹样极为普遍,多为三钴杵,也有十字三钴杵纹。

    植物纹饰有各种蓮花(蓮瓣、莲蕾、莲蓬、荷叶等)、牡丹花、蔓草、团花、云头纹、折枝花、联珠纹、忍冬纹、石榴花等。纹饰组合多样,有散点布置,有二方连续,有六出式。

    动物纹样有飞鸿、迦陵频伽鸟、龙纹、凤纹、仙鹤、狮子、鱼子纹、龟、象、独角兽、摩羯鱼、鸳鸯、鹦鹉,此外,还有驾鹤仙人、比丘僧人、伎乐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