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佛教研究的华彩乐章(代前言)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在陕西省和西安市领导和宗教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省、市佛协及大慈恩寺僧众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在本世纪之初,在西安汇聚300多名专家学者,交流论文230多篇,举行包括佛祖国家印度、尼泊尔大使、高僧和各界领导、著名人士1800人参加的盛大开幕式,举办以秦腔交响乐演奏的展现佛教神韵和大唐文化风采的“净心慈恩·盛世长安”的主题音乐会及“玄奘西行求法足迹摄影展”、“慈恩印象——大慈恩寺历史记忆图片展”、“长安佛教·世纪论坛”等举世瞩目的融学术、佛教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文化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本次活动彰显了长安佛教的历史地位和时代风采,展现丁当代僧界、学界的精神风貌,再现了大慈恩寺传承历史、启迪当代、开拓未来的历史功用,是一篇划时代的华彩乐章。

    本次学术会议规格之高,优秀学者之多,杰出专家之众,涉及问题之广泛,研讨交流之深入,在多年来举办的同类会议中创造了令人振奋的新记录。本次会议在长安佛教研究领域获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把长安佛教研究实质性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既有填补学术空白的可贵理论价值,又有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重要现实意义,对推进以后的各项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本次会议是政府领导部门、佛教界、学术界、文化界合作进行学术研究的又一个成功范例。通过这种合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实现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交流和资源共享,为促进我国佛教学术研究事业的不断繁荣,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这是一次富有成果的会议,是一次高质量、高效率的会议。

    会议结束后,各方反应强烈,我们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总结。汲取智慧,明确方向,增强信心,对今后长安佛教研究的深入发展,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实施意见。我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具体领导者和安排者,现将情况总结于下。

    一、在筹备工作中搭建长安佛教的国际学术舞台

    2007年下半年我们即着手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筹备。我们首先突出了千年佛教“长安为纲”的主题思想,提出了“长安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学术研究交流方案。

    (一)长安为纲

    长安是中国佛教传播与佛经翻译的中心,在东亚佛教以至世界佛教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盛唐时期的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广纳全球人种,包容世界思潮,文化的开放融合为佛教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人类文明昌盛以至精神境界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这里寺院林立,高僧云集,宗派荟萃,学理领先,佛艺隆兴,故成为世界敬慕、国人向往的圣域;与此同时,无尽的佛教文化宝藏便被积蕴于斯,藏储于斯!

    (二)时代主题

    整理、挖掘长安佛教无限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产,对于深化和提升佛教文化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届会议综揽、收集百年来国内外长安佛教研究成果、资讯,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友谊桥梁和拓展学术文化研究平台,建立广泛而长远的长安佛教研究国际学术网络,进一步推动长安佛教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充分阐发长安佛教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

    (三)历史重任

    在21世纪之初举行这样规格和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历史的重任。我们以继承历史、开拓未来为己任,广泛联系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文化界以及其他对佛教学术和文化感兴趣的各领域,为他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国际学术舞台,通过佛教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活动,挖掘和整理西安佛教文化资源,宣传和利用西安佛教文化的资源,彰显西安佛教的魅力,推动西安佛教的发展,使西安佛教和佛教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做出历史的贡献。

    为此,我们把会议主题定为“长安佛教与中国文化”,并提出了基本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对长安佛教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长安佛教与儒、道关系、长安佛教与中外文化交往以及长安佛教学术研究百年回顾等题目的研究。

    (四)建立长安佛教海内外学术网络,推进各领域、多学科研究

    以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作为综合研究的核心学术舞台,以西安、北京、上海为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学术研究基地,北、中、南一线贯通,联合三地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佛教佛学界,组织起佛教、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力量,形成骨干研究队伍,组织其他地区有实力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形成全国长安佛教研究的学术网络。

    以西安为中心,组织港、澳、台等大中华地区长安佛教研究力量,开展交流活动。特别是台湾,对长安佛教、玄奘法师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多次要组团来访,要与我们建立经常的联系。

    以日本、韩国的长安佛教研究为重点,联系印度、尼泊尔、新加坡、越南、俄罗斯、斯里兰卡等国和欧美国家,组织起海外各国的研究力量。

    通过以上活动,在本届学术会筹备的过程中,我们网罗500多人的长安佛教研究队伍,建立了相应的联系网络。

    在进行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将西安市佛教、佛学、文学、史学、哲学、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在研究中心建立雁塔文化茶社,开办雁塔论坛。2008年8月3日,150多名专家学者和佛教佛学界人士在研究中心集会,雁塔论坛开坛,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在雁塔论坛开坛时,以《佛教与和谐社会》为题进行了首场演训,反响极好,僧学两界携手,共同推进长安佛教研究。

    二、世纪盛会的风采

    (一)开幕式

    10月27日晚,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西安大慈恩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致辞。陕西省政协主席马中平,省委副书记王侠,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魏民洲,省级老领导安启元、周雅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维隆,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周一波等出席。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等海内外学者、友好人士、宗教界人士近1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省政协副主席张伟主持。国家宗教局向研讨会发来贺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尼泊尔驻华大使坦卡·普拉萨德·卡尔基、印度驻华公使杰迪布·马宗达等分别致辞。

    开幕式上,王侠副书记分别向尼泊尔、印度驻华使节赠送了西安大慈恩寺助印的印地语《西游记》。许嘉璐、马中平、王侠、任法融、增勤法师为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启幕。

    (二)主题音乐会

    10月27日晚,在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后,“净心慈恩·盛世长安”主题晚会在大慈恩寺大雄宝殿前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山长老、专家学者及尼泊尔、印度等国驻华使节1000多人,见证了一场用古老秦腔演绎的千年佛教文化盛宴。本次晚会有五大亮点:用秦腔演绎佛韵;《微笑的佛》把佛的精神人间化。杨洪基用浑厚的嗓音气定神闲地唱起《微笑的佛》,一种祥和之感感染了全场观众。这首歌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作词,作曲家赵季平谱曲,用微笑形容佛,让人耳目一新;亮点三:神秘工尺谱再现文王盛世;亮点四:“美猴王”来到了师父翻译经之地;亮点五:七旬老艺人碗碗腔唱唐诗。

    (三)长安佛教  世纪论坛

    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多种形式融汇一起,除了开幕式、闭幕式和相关的文化活动外,学术部分主要有四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长安佛教世纪论坛”、四个分主题五个分会场的学术研讨、大会学术交流、大会学术总结。其中“长安佛教世纪论坛”堪称本次会议的制高点。

    10月2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原院长冯其庸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洁等八位学者登上世纪论坛,纵横论道,慷慨激昂,他们从不同角度畅论长安佛教,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分享自己的学术观点,同时也为长安佛教的发展竖起一面充满希望的旗帜。论坛由著名学者、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主持。

    (四)四个分主题的研讨

    本次会议中规模最大、发言人数最多、讨论问题最广的一项活动就是分会场研讨。10月29日上午,五个分会场同时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师与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及其他领域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就长安佛教的理论繁荣与创新、长安佛教的历史演进与传播、长安佛教的多边交往和融合、长安佛教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等四个分议题进行了充分而广泛的交流研讨。在这一交流中,共发表专业论文220多篇,来自历史学、哲学、宗教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种不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他们结合各自的学术专长,探讨了与长安佛教有关的重要人物、典籍、文化遗存等等,研究范围之广、解决疑难之多,远远超出了会议的预期,充分显示了当代学术界在研究长安佛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长安佛教在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发挥多种学科的优势,真正实现了一次对长安佛教全面系统、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与会学者在佛教怎样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充分发挥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精神修养、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献计献策,提出了多种多样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长安佛教学术交流大会

    10月29日下午,举行了长安佛教学术交流大会。陕西省教育厅方光华副厅长主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李斌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夏年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陈兵教授、尼泊尔驻华大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麻天祥教授、日本爱嫒大学邢东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温金玉教授、苏州大学哲学系俞朝卿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刘有成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韩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志远教授、佛教在线安虎生总干事在会上发言,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作了总结性评议。

    三、21世纪之初的重大收获

    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取得了重大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发挥多种学科联合攻关的优势,真正实现了一次对长安佛教全面、系统、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与会学者们分别来自历史学、哲学、宗教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民族学、艺术学等多种不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他们分别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探讨了与长安佛教有关的重要人物、典籍、事件、宗派、思想、信仰对象、修行实践、制度政策、寺院建筑、文化遗存等,搜集范围之广,解决疑难之多,远远超出了会议的预期,充分显示了当今学术界在研究长安佛教方面所能够达到了水平。

    第二,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长安佛教在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学者们认为长安曾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重要起点站,曾是推动中国佛教迈向繁荣鼎盛的重镇,曾是佛教从亚洲宗教发展为世界宗教的发源地,长安佛教是内涵丰富的文化宝藏,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的传统遗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不断开发和弘扬。

    第三,对长安佛教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更新了许多传统的模糊或错误看法,填补了很多学术的空白,更加明确了长安佛教的历史进程。

    第四,通过对长安佛教历史人物、主要宗派、经典著作思想内涵的多角度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长安佛教的思想学说,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长安佛教在理论创新方面的贡献和理论繁荣的景象。

    第五,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长安佛教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贡献。与会学者通过详实的资料证明,长安佛教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代表,曾深刻影响了周边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宗教文化。

    第六,认真研究了长安佛教在儒释道三教关系方面的突出贡献。学者们普遍认为,长安是传统三教关系演进的主要舞台,也是三教关系走向融和的主要阵地,正是通过长安佛教所贯通的三教交往,才形成中华文化三家并立、圆融一体的基本格局。

    第七,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长安在推动佛教中国化和丰富发展中国固有思想文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与会学者们经过细致分析之后指出,长安佛教曾经结合中国社会的特有环境和固有文化,在修行方式、生活方式、传教方式、信仰模式等方面对域外佛教进行了适应中国现实的全方位变革,树立起一座佛教中国化的丰碑。同时经过变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长安佛教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长安佛教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光明前景,表达了对重现长安佛教风采地期盼。曾经创造了历史辉煌的长安佛教,面临着再创伟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千载一遇的殊胜因缘。与会学者在佛教怎样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充分发挥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精神修养、协调人际关系、促进陕西省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献计献策,提出了多种多样,分别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现了他们所负载的沉甸甸的责任感,热腾腾的事业心。

    四、立足当下,开拓未来——长安佛教研究的规划和设想

    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所彰显的气势、所凝聚的人气、所收集的资讯、所蕴涵的潜力以及所感召的厚望,都强烈地告诉我们,长安佛教文化资源深厚,地位崇高,价值不菲,应该继续系统而深入地展开研究,这既是长安佛教的需要,也是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的殷切希望。根据增勤大和尚的基本思想,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初步制定了以后的研究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20世纪长安佛教学术研究综述

    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佛教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在这一潮流中,长安佛教因其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始终收到学术界的青睐,100多年来相继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回顾和总结。只有在全面借鉴和吸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长安佛教研究方面进一步深入和创新。估计本项研究的总字数约200万字。

    (二)长安佛教文化资源研究

    长安佛教资源极其丰富,六大宗派的祖庭、灿烂的塑像和雕像、最大的观音信仰传播地、大量经典的翻译和最初弘传地、许多著名佛教著述的诞生地、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中心、众多高僧的驻锡之地、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清理。我们将组织人力对西安地区的佛教文化资源的类型、内涵、分布、价值等进行全面的研究。估计成果字数约80万字。

    (三)终南山佛教文化研究

    终南山是佛教的圣山。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国佛教的四大朝圣之地,从古到今佛教寺院众多影响深远,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五大宗派的祖庭在终南山,即三论宗祖庭草堂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和悟真寺、华严宗祖庭至相寺、华严寺和圭峰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和丰德寺、唯识宗祖庭兴教寺。本项研究估计字数约50万字。

    (四)西安佛教现状调查

    自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安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寺院建设、僧人往来和修行、团体建立和运作、法事的开展、中外和省内外的交往、慈善事业的进行、参政议政以及其他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现在不完整系统地记载这些内容,以后的历史很可能模糊不清。历史上的佛教历史学家道宣等人,都是对当时的佛教亲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从而为后人留下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所以,调查西安佛教的现状就是为历史负责。本项目将采取图文表等综合形式,估计总字数约100万字。

    (五)长安佛教译著集成

    即对长安佛教历史上所翻译和著述的名著进行梳理和清点,并重新汇集,形成《长安大藏经》。估计本项目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需要5年时间,总字数约4000万字。

    (六)开展玄奘研究,并筹备第四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玄奘研究中心

    玄奘是佛教领域最有名的僧人,为中印交往、中国佛教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佛教界的圣者,和国际学术界的伟人,历来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这是西安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举起这面旗帜,以便促进西安佛教的发展,并在中外佛教文化往来的大业中居于优势。

    (七)继续开办雁塔论坛,并启动高层论坛系列

    雁塔论坛从2008年9月7日正式开讲,至今已经进行了60多期。论坛由面向精英人士的“佛教学术讲座”和面向普通大众的“佛教文化讲座”两种组成。在空间上立足西安,放眼全球;在时间上立足当下,统摄未来;在内涵上立足佛教,涵融整个中华文化;在形式上立足讲坛,兼容各种互动与体验,力图为精英人士和普通大众提供一个平等、开放、互补、多元的交流平台,借助僧俗各界大众的共同努力,深入探讨和全面揭示佛教文化之底蕴,仔细品味和大力弘扬佛教思想之精华,不断丰富和尽力提升民众之精神。通过研讲一体化、讲学一体化、学修一体化、修证一体化等途径,一方面带动西安地区佛教研究与推广工作,缓解乃至消除佛教文化资源强市与佛教文化发展弱市之间的巨大落差,使西安成为国际公认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之一;另一方面引领佛教信仰者和佛教文化爱好者加深对佛教的理解,树立正知正见,并在实践中努力落实,既改造自己的心灵,获得人生的吉祥快乐,又净化世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本论坛也将致力于帮助世人准确把握佛教文化的特质与价值,认识西安佛教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与巨大影响,为人文西安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支撑。

    (八)编辑《长安佛教论丛》杂志(暂名)

    一本正式出版的期刊将是一个与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学术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长安佛教具有全国和全球的感召力,内容丰富,涵容广博,地位崇高,办这样的期刊,在整个佛教学术界均有可读性,稿源和研究议题也比较适合一般学者和僧人,所以该刊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作者简介:增勤,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大慈恩寺方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