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图》及其后的艺术波澜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璇玑图》是怎样产生的

    扎根在法门寺沃土上的《璇玑图》是我国文化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其美无比的花朵。自她于前秦时期蓓蕾初绽、一千六百年间不断迎风摇曳、散发着特有的芬芳,至今仍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璇玑图》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初恋于法门寺。他们的家就在距法门寺不远处的周秦坡;在故乡,他们渡过了一段美满幸福的时光。男主人公窦(豆)滔最后并且长眠在周秦坡。他们住过的小巷被后人命名为“织锦巷”;修的土台取名为“织锦台”。主人公苏蕙,漂洗绫的渠池被定名“绫坑”;法门寺北门外城墙上留有砖刻“西望绫坑四个大字,并以青石一方,上刻《璇玑图》全文,镶嵌在北门照壁中①。据《扶风县志》记载:相传此地“岁时赛会,萧鼓喧阗。一入此巷《织锦巷》,则巷外不闻声”。万历庚寅年间,在“西望绫坑”外,同时还刻有“苏氏安机处”五个大字。这样,都反映出故乡人民对这一对历史名人的无限热爱。

    《璇玑图》的织造者苏蕙,字若兰,原籍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此地当时屈雍州始平郡。苏蕙是陈留(秦置县,1957年并入开封县)令苏道质的第三个女儿,家住武功县原县城(武功镇)以北偏西约十华里外的苏坊②。苏坊以汉代名臣苏武牌坊而得名。这里地处漆水河谷,风景秀丽。苏惠生于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③。当时。中国大地分建有几个地方政权。与东晋政权对峙的前秦政权,主要统治着北中国,首都长安。武功当时在前秦版图内。苏蕙诞生时,前秦建立已经九年,社会相当稳定。据梁福义《法门寺纪事》说,苏蕙从小天资聪慧,仪容秀美。她3岁学字,5岁学诗,7岁学画,9岁学绣,12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庸碌之辈,无一被她看上。

    今扶风县当时叫美阳县,属扶风郡管。所属周秦坡,有窦姓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右将军窦真。窦真之子名朗。朗仲子名滔,字连波,自幼立志好学。经常在法门寺(当时叫阿育王寺)内,习文练武。前秦建元十年(公元374年)的一天,他在寺西池畔练武,被随父前来游玩的苏惠看到,只见他仰身搭弓射箭,弦响箭出,飞鸟应声落地,俯身射水,水面飘出带矢游鱼。真是箭不虚发,池岸上则见一柄出鞘宝剑,寒光闪闪,压着几卷经书。16岁的苏蕙顿生仰慕之心。后由双方家长作主,俩人于当年结为夫妻。

    前秦苻坚雄才大略,有志统一中国。秦州当时辖有6郡24县,包括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等地。是平定西部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晋和前秦两个政权对此地曾经反复争夺。公元372年,前秦最后攻取秦州,留杨安镇守。

    窦滔“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苻坚认定窦滔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大约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即派他前去秦州守地安民,以备在条件成熟时,西取凉州。窦滔于是带着新婚妻子年仅17岁的苏蕙,去上邽(gui龟)就任。他们当时的住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关的育生巷。故宅今名务农巷(育生巷内的一条小巷),当地民众称之为“织锦台”。

    窦滔出任秦州刺史之际,正是前秦兴旺发达时期。窦滔苏蕙在秦州继续过了一段美满幸福的生活。苏蕙后来在回忆此段生活时,曾经这样写道:“清商双秦,硕人其颀。双商清调,歌我衮衣。”(你我两人曾经合奏清商乐曲。我那美男子啊,你的身体何等修长俊美!我用双调和乐府中的清调,来歌颂你——我的身着礼服的丈夫。)

    可惜,好景不长,和谐的家庭生活最后被一件意外事故破坏。窦滔多才多艺,风流倜傥,在苏蕙之外,又爱上了一位女子赵阳台。赵能歌善舞,“歌舞之妙,无出其右。”窦滔置之别所,经常与其会面。事情终于被苏惠发觉。苏蕙无法容忍,想方设法把赵阳台弄到手,苦加棰辱。窦滔深为憾。赵阳台在受辱之余,心自然有所不甘,抓住苏蕙的一些短处,在窦滔面前谗毁谤。窦滔对苏蕙由是更加疏远。

    前秦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苻坚决定以秦州为基地,进攻东晋所辖凉州。当时凉州辖区很大,不仅包括今天的兰州、敦煌,而且包括今天青海湖周围,以及新疆罗布泊西北广大地区。凉州终于被前秦攻陷。东晋所派刺吏张天锡被俘。窦滔被派往秦州,本来是为进攻凉州作准备的,但是在攻取凉州的战役中,窦滔不仅没有立功,反而由于:“忤旨”(其情不详),而于战后被谪戌敦煌。苏蕙这样哀叹道:“林阳潜耀翳英华,沈浮书札鱼流沙。麟凤分远旷幽遐,神精少瘁愁兼加。”(林中太阳潜藏,光明翳蔽,花朵的美丽颜色隐悔不显。你谪戌敦煌,往来书信如同鱼入流沙,杳无消息。我两麟凤分飞,相距遥远,我的灵魂随你而去,身瘁而忧愁。)

    后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前秦建元十五年(公元379年),苻坚从东晋手中攻陷襄阳。从襄阳沿汉水、长江而下,可以进逼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事实上,苻坚在夺取襄阳后不久,即曾命其襄阳太守闫震进军竟陵(今武汉附近)。由于襄阳战略地位的重要,苻坚思派一员干将前去镇守。知人善任的苻坚这时想到了窦滔。于是赦免了他,拜为安南将军,接替梁成镇守襄阳。窦滔去襄阳就任,出征仪式隆重,礼节繁多。苏蕙是这样追述当年盛况的:“龙虎繁文备,扬彩华雕旌。容饰观壮丽,光美耀乡衣!”(绣满龙虎图案、饰以铃铛、写有文字的旗帜,迎风飘扬,多彩而华美!你,容饰壮丽,绣衣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窦滔赴任时,本来要求苏蕙同去。苏蕙怒气未消,不愿偕行。于是,窦滔只好携赵阳台前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蕙逐步感到有些悔恨。白天,她“长思君,念好仇(qiu求,配偶之意)伤摧容,发叹愁,”她时而“厢东步”,时而“阶西游”,时而“桑圃憩”,时而“桃林休”:眼前清泉畅流,偶而扬起一阵沙尘。但是,不论怎样散心,总是排遣不了巢被鸠占的遗憾和愤恨。夜晚,望着经天明月,大地一片宁静,她反复在想,自己现在这样“饰容华”是为了谁呢?尽管自己打扮得“香生英,色耀葩”,但是“家无君”啊——丈夫不在身边。白天“斜日倚,泪沾裳”的情景,一一浮上心头。她深深地感到伤心,可是“情中伤,路旷遐”前往襄阳的路程,是那样的艰难遥远。倚门望而不归,去又去不了,……梦中见到亲人,高兴愉快,醒后才知道是一场空喜欢。“惊所梦、怀叹差”。她深深地叹息着!

    “云浮寄,身轻飞。文彩宣,饰光辉。鸾掩镜,凤孤帏。飞花乱,绿草残。归雁鸿,和阳春。微忱通,感明神。”她常常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身寄浮云,轻轻飞起。耀眼的光辉洒避全身,彩色花纹,灿烂夺目。在绿草萌生的大地上,在春花乱飞的天空中,飞啊,飞啊,向着襄阳……终于像鸿雁般地回到窦滔身边,只觉得春归大地,风和日暖。自己的一片热诚到底感动了神明,为心爱的丈夫所领悟。

    片事历历在目。她痛恨赵阳台像当年赵飞燕扰乱汉成帝的宫闱那样,破坏了自己好端端一个家庭:“班宠婕妤,乱辇汉成”;“妾嬖赵氏,飞燕实生”。而自己的丈夫也却竟然是非不分,不能“虑微察深,祸在防萌”,“察微虑远,慎在未形”,以致“弃故遗旧”、“爱间亲违”,使事情闹到今天这般难以收拾的地步。她觉得自己实在委屈冤枉:“我生何冤,丁是艰苦,琐愁漫漫,婴是忧泪”。(我今生何等冤枉,遭逢这多艰难困苦!卑微琐细的愁闷漫漫无涯,心灵被这多疑忧所羁绊)。

    转而一想,她又觉得自己这样一味迁就容忍,实在不应该。她痛恨自己的窝囊:“掩羞悲怨,卑贱何如!感旧是念,谁为独居?”(羞愧、悲伤、埋怨、我一并掩藏在心。我是何等卑贱啊!我感旧,我怀念。然而,我这样独居到底是为了谁呢!)

    她决定起而抗争,泚笔写诗,通过诗,以诚挚的言词讲清道理,诉说自己的不幸和怀念,表示自己的悔恨和伤感,规劝丈夫,以深沉的感情打动亲人,以积极的态度来解决家庭危机。

    写啊,写啊,一首首美丽绝伦的华章在苏蕙的纤纤玉手下产生,一篇篇哀艳感人的佳作从不断挥动的笔端出现。……

    待到胸臆抒发得差不多时,苏蕙忽然想到这些诗篇怎么才能到达亲人手里。就这样平淡地送出吗?才高手妙、不同俗流的苏蕙想:不能。苏蕙巧于织锦,她设想将诗织在锦上。但是这些诗有三言,有四言、有五言、有六言、有七言。有的四句,有的六句,有的十二句,“规格”各不相问,逐字从上而下,逐句从右向左,逐首相接,这样平铺有叙地去织,既显得寒伧,又很难在同一块锦上加以表现。苏蕙左盘右算,决定摒弃诗的常规书写方法,将所有诗综合排列,溶为一图。每首各句,根据图的需要和读法的不同,一字数用,在写法上重新进行调整。初步编排完成后,又反复作了排修改润色。她选好丝线,架起织机,开始操作,终于织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美丽的彩色诗图。时为前秦建元十七年(381年)。④

    《璇玑图》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上下左右各为29行,中空一格,共计810字,纵横反复,皆为文章。苏蕙织就,即发老仆赍至襄阳,有人看到诗图鲜艳美丽,但是不能解读,担心窦滔看不懂。苏蕙笑着说:“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才情高超的窦滔捧览诗图。果然融会贯通,他被诗中所反复吟咏的夫妻感情深深感染,充分了解并相信了苏蕙在诗中所作的陈述,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听从苏蕙苦口婆心地规劝,决心改正过失。他派人送赵阳台回关中,另具车从盛礼迎苏蕙归于汉南,恩好愈重。窦滔遣赵迎苏大约在前秦建元十七年(公元381年)冬十一月,前秦从襄阳出发进攻竟陵大败以前。

    《璇玑图》的读法和大致内容

    《璇玑图》应该怎样解读,其中的诗都说了些什么。对此,历代上至皇家,下至普通平民,乃至寺院僧人,都有人探索。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宋代著名画家、被称为“宋画第一”的李公麟,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杰出女诗人朱淑贞,赵雪松夫人、画笔清绝、书牍行楷与赵雪松相似、几不能辩的才女管道升;明代状元康对山之孙、著名学者康万民,都对《璇玑图》的解读作过重要贡献。僧人起宗,打开了织绵回文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对解读作出了贡献的,还有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历代之努力,《璇玑图》中被解读出来的诗越来越多。朱淑贞从中读出81首⑤。程篁墩家出衍圣孔公所藏旧本,得诗140多首。⑥武则天在《璇玑图记》中说:“题计二百余首”。玄厓子少读此图,得绝句260首。怀凤山人仇东之亦得260首⑦。李汝珍在小说《镜花缘》中提供的读法,除了遗漏、错误和重复者外,得诗2042首,其中彩色分读582首,哀萃芳读1460首。管道升得诗3518首⑧。僧人起宗将《璇玑图》一分为七,读得三、四、五、六、七言诗3744首⑨。宋太宗至道年间,大内流传一种五色读法,得诗可至3752首。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二十日,宋太宗赵光义在翠微殿赏桂,诏令赋诗,广慧夫人见御案所置《璇玑图》,五色相宣,读之易明,因照式记之,卒使皇宫内的这一读法得以外传。康万民在起宗读法的基础上有所增读,共得诗7932首⑩。水衡渔叟康禹民后来又可以多读出两千余首,共可读出万首,可惜其法不传。(《辞源》及各种有关书籍,均说读法得诗3572首,全图得诗7958首,二数均误。)

    《璇玑图》在流传过程中,派出了一个841字图。此图在原图中心空白处加写了一个“心”字。历来所有木刻和铅字印刷的都是此图。前人解读也大都据此图本,而原图——840字图却至今而未见印刷,仅有两个手抄本尚存,其一据传为朱淑贞抄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另一据传为管道升抄本,藏于大英博物馆。

    笔者出于对乡帮文献的热爱,在前贤工作基础上,对《璇玑图》的结构及其读法,进行了一番研究,吸收了前人所有比较好的读法,剔除了不好的和不值得研究的读法,也找到了一些新读法。笔者根据朱淑贞的读法,认为:《璇玑图》的结构是以三环为骨架,在环与环之间间隔地带装入诗群。此外,在二、三环之间牵以系带,环和系带也都由诗组成。根据以上结构,图的读法可以按环、系带,诗群三块分别来读,这是第一种读法。(历来彩色诗图,以“井”字形印制,似乎不妥。)

    苏蕙才思过人,不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群诗形式,将自己的创作恰如其分地安排进去,而且在二环和三环24个关键部位置以音韵大体相同的单字,并在修辞上作了讲究,使整个诗图纵横交错、反复宛转均可读通,大致并可讲通。此外,并在二环和三环另外24个相当部置以韵字,使退一字读成为可能。但退一字读出的诗不能回读。突破条块限制,交错去读,这是图的第二种读法。

    苏蕙给自己的作品命名为“诗图璇玑”。“璇玑”,亦称“璇玑玉衡”,是古代一种天体观测器,可以随天体的运动而旋转。苏蕙正是在旋转的意义上使用这两个字的。后人受此启示,在以上两种读法之外,又找到了一些特殊的读法,读出的诗,诗形上有旋转的特征。这是图的第三种读法。

    根据以上三种读法,共可得诗14,005首。

    切块读、交叉读、旋转读这三种读法中,以交叉读所得七言诗为最多,且随时间之推移而愈来愈多,但以切块读所得的诗质量最好,最能体现苏蕙原作的意图。应该是基本读法。这种读法的最初发现者,是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朱淑贞。现将这种读法(兼顾后人的部分研究成果)和所读诗的大致内容,扼要介绍如下:

    一环内  八字,反复环读,得叠字四言诗一首:“诗图璇玑,如平苏氏”,说的诗题、作者及其籍贯:“苏氏诗图,璇玑始平”,表明苏氏自认自己的这篇诗作是璇玑回文组造的起始。

    一环  包含四言诗和叠字五言诗两种形式。其读法,均为环读,或正环读或逆环读。其中四言诗,如正读:“怨义兴理,辞丽此作;眷恋终始,诗情明灼。”叠字五言诗,如顺读:“眷恋终始诗,诗情明灼怨;怨义兴理辞,辞丽作作眷。”表达的是诗图的主旨:对窦滔既眷恋,又埋怨,诗人要申诉自己的道理,表达内心的不满,而这一切用的都是美丽的言辞。

    一、二环之间的间隔地带  镶嵌着两组诗,均由正、逆蛇形读而得。其中,四角的一组为四言诗,四边的一组为五言诗。角诗横读,边诗,右右两块竖读,上下两块横读。

    右上角正读出的四言诗:“怀伤思悼,叹戚感悲。乘情独抱,盼我者谁!”恐惧、悲伤、怀恋,我深深地叹息。感情异常,性情乘僻,如今我还能盼到谁哟!

    左上角,逆蛇读:“婴是忧阻,琐愁漫漫。丁是艰苦,我生何冤。”心灵被忧愁、疑惑所缠绕。漫漫无涯啊!这微贱琐细的愁怀。遭逢境遇艰难困苦,我的冤屈何以竟这样深!

    右下角,“思感靡宁,孜孜伤情。时依枕屏,追想劳形。”思念你,感叹往事,我神志不宁,孜孜伤情。我不时地枕藉而思,倚屏而望,我追想着你,形容憔悴。

    左上角的四言诗,原文及解释见前,此处从略。

    上边的边诗,说的是丈夫就任安南将军时出征仪式的威武荣耀,原文及解释见前。

    左边的诗,规劝丈夫不要穷兵默武,要懂得群众是恨残害他们的军队的,千万不要在老百姓“翳桑”,指绝粮的贫民面前炫耀武力,要更多地关心文事,“微元恨徽章,时盛昭叶倾。宣孟感翳桑,诗雅兴《鹿鸣》。”

    下边的诗,讲的是自己当前的寂寞:“衰年感往事,眺远劳深情。卮酒消薄味,调琴非故声。”

    右边的诗,是对丈夫表示自己的坚贞之情的:“仁贤别行士,容华改衰颜,贞物知终始,松凋识岁寒。”

    二环  为七言诗,正读、逆读和退一字读。

    诗的内容,右、下两边,正读:“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耀翳英华,沈浮书札鱼流沙。”前两句,写的是秦州到襄阳之路:岩岸深僻、弯曲,高山峻岭嵯峨绵延;潭深水复,如同罗网,令人望而生畏。后两句,是说她自己心情抑郁,如林中阳光被遮,花草的美丽隐而不显,而写给亲人的书信又如鱼沉流沙,难以到达。

    左、上两边,正读:“麟凤分远旷幽遐,神精少瘁愁兼加。辛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苏蕙把她的窦滔比为麒麟、凤凰,由于麟凤分远,她精神短少,困病,加以愁闷。她感叹:人生旅途艰难,忧患无穷,深忧之情缠绕而不离,我将何以自处!”

    二三环的间隔地带  同样镶嵌着两组诗,四角的为一类,系三言诗。也可以读为四言诗、五言诗。四边的一组为四言诗,也可以读为六言诗。四角的诗,蛇形横读;四边的诗,在左右两边者竖读,在上下两边的横读。但是无论横读、竖读,都要从中间开始,上下(左右)分读,中间三字共读两次。

    四角的诗

    右上角:“基克孝,敬是从;持所慎,念厥恭。疑悒远,家和雍。思克慎,郭节容;滋愚谗,肆顽庸。慈孝念,逊谦蒙。”讲的是治家的基本原则,留恋当初家中的温暖,对家庭现状表示遗憾,暗含着对赵阳台的指责。

    右下角一块,说的是白天对丈夫的思念,自己排遣烦忧,和对凤巢鸠占的愤懑:“长君思,念好仇。伤摧容,发叹愁。厢东步,阶思游。桑圃憩,桃林休。扬沙尘,清泉流。翔孤凤,巢双鸠。”

    左上角的诗,描写夜晚思念丈夫,从梦中惊醒的情景:“家无君,夜月娟。华容饰,谁为妍。葩耀色,英生香。斜日倚,泪沾裳。遐旷路,伤中情。嗟叹怀,梦所惊。”

    日夜思念而不可得,于是就有了左下角,这首美丽的浪漫主义杰作:“飞轻身,寄浮云。辉光饰,宣彩文。帏孤凤,镜掩鸾。飞花乱,绿草残。归雁鸿,和阳春。微忱通,感明神。”

    四角上的诗以左上角为例,读为四言者:“夜君无家,饰谁为妍?英色耀葩,倚泪沾裳。伤路旷遐,怀梦所惊。”也可以自右而左读为:“君夜月娟,谁饰容华?色英生香,泪依日斜。路伤中情,梦怀叹嗟。”读为五言:“月夜君无家,容饰谁为妍?生英色耀,日倚沾沾裳。中伤路旷遐,叹怀梦所惊。“也可自右而左读为:“无君夜月娟,为谁饰容华?耀色英生香,沾泪倚日斜。旷路伤中情,所梦怀叹嗟。”

    共他三块,仿此。

    四边的诗

    上边第一行:“《周南》召伯,窈窕淑姿。《召南》周风,兴自后妃。”引用《诗经》名篇《周南》《召南》,强调文治,指出女性在培植良好社会风气中的重大作用;并以周武王名臣召伯、作为男子从政之榜样。

    第二行:“楚郑卫姬,《河广》思归。卫郑楚女,厉节中闱。”表白北方楚楚女子节操之严格。述说自己像《诗经·河广》中那位思乡商不得归的宋人,对亲人(丈夫)可望而不可及。

    第三行:“长歌咏望,遐路逶迤。咏歌长叹,不能奋飞。”我唱着长长的歌,遥望着你。路途遥远,弯弯曲曲,延续不绝。我咏歌,长长叹息,惋惜、痛恨自己不能奋飞前去!

    第四行:“双商清调,歌我衮衣。清商双秦,硕人其颀。”则是对丈夫的热烈歌颂。

    第五行:“弦调宫征,同声相追。宫调弦谱,感我情悲。”诗人说,她把弦索调整到宫、征调上,宫征两种调子的乐典声彼此应和。宫调乐曲尤其令她动情,不由得一阵阵悲从中来。

    第六行:“姿艳华色,翠羽葳蕤;华艳姿色,冶容为谁?”苏蕙头上插着翡鸟羽,纷繁美丽,她的姿色容貌艳丽如花!但是转而一想,这花朵般美艳的姿容,又是为谁而打扮?表现的是失去丈夫的悲痛。

    左边,第六行:“积罪构恨,浸润日深。构罪积怨,共根难寻。”暗地计积着我的罪过,构陷我,引发对我的仇恨。谗言积浙,发生作用,日甚一日。这样对我设计陷害,积蓄怨恨,根源何在,我却很难寻到。

    第五行:“愆辜何因,备尝苦辛。何辜愆疾,集乎我身?”不知什么原因,那么多的罪过安在我的头上,我可吃够了苦头。各种罪过、憎恨全都集中在我身上,我到底有什么错?

    第四行:“施天地德,品物濡春。地天施德,贵乎均云。”苏蕙在为自己所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大声疾呼,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天地施矛恩德,世间万物才得以生机勃勃,而地天施德,贵在均匀啊!

    第三行:“飘佩鸣玉,步之汉滨。鸣佩飘玉,风竹曳音”。写的是自己想像中的丈夫:在汉水之滨,步态逍遥,佩带飘动;饰玉鸣响,宛如风吹竹林,声音清扬。

    第二行:“爱间亲违,殊我同衾。亲间爱违,惑者改心。”作者由“爱间亲违”、夫妻被间离、相互依违、共同生活中止的现状出发,批评窦滔为“惑者”;耐心地规劝他:受欺骗、被蒙蔽了的人,你可是要改的啊!

    第一行:“弃故遗旧,君乎惟钦。遗故弃旧,诫在伯禽。”继续批评窦滔,不应抛开故人,遗弃旧爱,是非颠倒歪曲(钦,通“倾”,曲貌)。并且引用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历史事例,告诫窦滔:待人周到谨慎。

    右边,第六行:“所因祸源,肤受难明。祸因所恃,恣恶骄盈。”说她自己所受的灾祸。那祸因,她早有切肤的感受,只是不好明言。她说:“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人自恃受宠,极端骄傲,放肆地中伤她。

    第五行:“奸谗佞人,作乱帏庭。佞谗奸凶,害我忠贞。”诗人进下揭露说:善于以巧言献媚的人,耍奸进谗,作乱内室,穷凶极恶,大说坏话。陷害忠贞的我。

    第四行:“赵嬖妾后,戒在倾城。妾嬖赵氏,飞燕实在。”苏蕙单刀直入地揭露说:侧室中得到超常宠嬖的(第一句中的“赵”作“超”解。)要防备其以倾城美色坏了大事。你所宠幸的赵氏阳台,实在是坏事作尽的汉代赵飞燕重生。

    第三行:“班宠婕妤,乱辇汉成。婕宠班姬,义不苟容。”——由于特别受宠而离群的赵飞燕。扰乱汉成帝的内宫,成帝自己也死于非命,这类婕妤队伍中受宠的异类(第三句的“班”字,通“斑”,杂色),大义不容与其共存。

    第二行:“人致渐宠,盛炎犹荧。渐致人伐,用昭青青。”苏蕙相信,由于欺诈而得到宠幸的赵阳台,虽然受庞到了极点,并且仍有炫惑,但是最后必将被识破,而招致清算讨我。到时,谁是可恶的青蝇,谁是珍贵的青鸾,一定会分得清清楚楚的。

    第一行:“察微虑远,慎在未形。虑微察深,祸在防萌。”女诗人要求她的丈夫,以小见大,从近看远,在萌牙状态中,就下决心解决家庭危机,防止祸害的蔓延。

    下边,第一行:“心壮志违,愤激何施?志壮心违,一生苦思!”苏蕙感叹自己,空有治家的壮心,而不能实现;虽然激愤不已,地无法施行。她感叹自己:苦思一生。

    第二行:“饰丽华美,俯仰容仪。华丽饰身,将与谁为?”说她自感无论低头还是抬头,其容貌、仪表都美丽得如同花朵。她再次扪心自问:“我妆饰打扮,遍身华丽,究竟为谁?”

    第三行:“惟盛有衰,无盈不亏。有盛惟替,无日不悲。”诗人说她懂得盛衰、盈亏互相转化的道理,知道盛盈不会永远存在,总有一天会变成衰亏。话虽如此,当此家庭幸福生活遭到破坏、她被取代之际,她却没有一天不感到悲伤。

    第四行:“旧时往年,白日西移。往日旧游,倏忽若驰!”旧日那些无限美好的日子,已像太阳那样,西移而去。往时同游的欢乐,竟变得如同车马那样,疾驰而逝!

    第五行:“志悼感,忧情何资?悼衰志节,上通神祗。”诗人感叹自己意志衰退,她不知道凭借着什么,才能排遣这满腔的忧情。她为自己治家志向的衰退而悲伤,她说:“自己这种悲伤,天地神灵也应知道。”

    第六行:“葑遗下体,作者成辞。下遗葑菲,采者无私。”葑,是蔓菁。菲,是萝卜。葑菲是两种常见的蔬菜,它们的根都比较好吃,所以历来以吃根为主,至于叶子这种下角废料,因为味苦,往往被人们弃而不取。苏蕙把自己的诗篇比作葑菲,希望窦滔这位采者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她的诗篇。即使话语容或不周,也毋以言废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她说自己的直言和坦诚,包含着人为善、切望和好的良好意图,希望窦滔对此多加体察。

    四边的诗,读为六言时,省去中间一字,上下或左右分读。以上边第一行为例:“周凤兴自后妃,召伯窈窕淑姿。”(省去中间的“南”字)。第二行:“卫姬河广思归,楚女历节中闱。”(省去中间的“郑”宇)。余类推。

    二三环之间有八条系带  均系七言诗,正反飞读成诗。

    正读,其一:“贞志笃终矢穹苍,钦所箴诫绝淫荒。秦楚间越隔土乡,辛苦君身客外方。”我向苍天起誓:对你的爱永远坚贞不变,始终专一。但是,对于我所钦佩敬仰的你,我也提出恳切地告诫:淫荒之事要完全杜绝。我所在的秦州同你远去的楚天,间隔着好大一片土地。你客居外乡,起居无人照顾,该是何等辛苦!

    正读,其二:“纯贞志一专所当,麟龙昭德怀圣皇。民生摧迅电流光,林西照景薄榆桑。”对于自己所承担的事业,应当一心一意地坚定地去作。要心怀神圣的皇帝苻坚,他以麟和龙为象征,德昭天下。人民的生计催促着你去解决,事之紧迫如闪电,如流光。

    现在,在我写作这首诗时,夕阳西下,晚霞迫近榆桑丛林,景色宜人。

    三环  与二环相似,也是七言诗。正、回读和退一定读。如右边,正读:“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重华勋业昌。嫔沩降汭配英皇,伦匹飘迹沉江湘。”回读:“湘江沉迹飘匹伦,皇英配汭降沩嫔。昌业勋华重妙贞,唐虞圣德怀智仁。”退一字读:“智怀德圣虞唐贞,妙重华勋业昌嫔。沩降汭配英皇伦,匹飘迹沉江湘津。”退一字读出的诗,因为没有相应的韵脚,万能回读。这一点也与二环的情况相同。

    三环诗的大意:上述右边诗,前两句明为颂舜,实喻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苻坚。苏惠对前秦政权采取的是歌颂的态度,在这两句诗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后两句,讲到舜和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则是作为一般家庭生活的典范来描绘的,窦家自己自不应有所例外。

    下边:“津河隔塞殊山梁,民下感旷悲路长。身微悯已处幽房,人之女体有柔刚。”从秦州到襄阳,江河隔塞,山高难行,桥梁渡口断绝。我,一位微不足道的柔弱下民,为路长远旷、旅途艰难而悲愁。我自怜只能固居深闺;人世间的女子,禀性本来不同,有的刚强,有的柔弱。

    左边:“亲爰疏阔空远望,纯清志洁刘冰霜。新故惑意娘面墙,春阳敷秀蕙兰芳。”说的是诗图制造于“春阳敷秀”之时,蕙兰芬芳。尽管窦滔心糜意乱,亲近新人,疏远故人,对此,苏惠说她(娘,古代少女少妇之谓),如同面对墙壁,感到茫然不解,但她仍然表示:自己对丈夫的爱,纯情志洁,宛若冰霜。她感叹:“亲爱疏阀空远望。”

    上边:“蓁*(上艹下争)流脆激弦商,秦西发声悲摧藏。淳风和咏宜高堂,嗔忧增慕怀惨伤。”筝弦上不断弹出诸多(蓁,草林繁盛貌)的商调曲子,高亢、激烈、流畅、清脆,在西方秦州发出的这悲伤的乐曲声,听了叫人五脏六腑俱摧!苏蕙说,她知道:对于同居的年老的高堂双亲来说,适宜听的只是些温和的、质朴敦厚的歌典,然而,我却不能自禁:我愤怒,我忧愁,我仰慕我心怀悲凄,我伤感,弹不出其他曲子来。

    以上就是《璇玑图》的大致内容。

    《璇玑图》故事的流传

    曲折的《璇玑图》故事,深深打动着历史文人学士的心,不仅被记录在各种书籍中,而且作为有价值的创作题材被描绘在各类文艺作品里,在历史上引发了一股艺术浪潮。

    苏蕙的故事,首先被收录在唐太宗李世民主编的《晋书》中。《文选·别赋》李善注引《织锦回文诗序》,其记载与《晋书》大同小异。《陕西志》、《陕西志辑要》、《陕西艺文志》、《直隶秦州志》、《直隶秦州新志》、《武功县志》、《武功县后志》、《扶风县志》、《天水县志》等有关地方志都作了记载。有的《武功县志》并将《璇玑图》冠于卷首,打破一般地方志的编写惯例,表现了对乡土人物的热爱与自豪。《带经堂诗话》、《池北偶谈》、《渔隐丛话》、《东观余论》、《侍儿小名录》、《居易录》、《蜀道驿程记》、《沧浪诗话》、《香艳丛书》、《诗苑类格》、《天水指南》、《天水乡土教材稿》(油印)、《天水市文物古迹》(手抄本)等书收录了苏蕙《璇玑图》有的关掌故或资料。《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名媛诗归》、《回文类聚》、《四库全书》以及其他书籍都收有《璇玑图》唐代武则天曾为此图作《记》。经她的有力宣传,《璇玑图》更加广为人知,而清代小说《镜花缘》的介绍和描写,则使它在群众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苏蕙及其诗图被中国近代第一部文学史——京师大学堂的国文讲议《中国文学史》(林传甲编,宣统二年六月出版)列为专章(第十三章第五节),题为:《苏蕙创回文之体》。而欧阳薄存所编《中等以上学校用中国文学史纲》(民国十九年八月初版)在第十章两晋文学中,并将苏蕙也陶潜、陆潘张左并列为专节;陆潘张左为第五节,陶潜为第六节,苏蕙为最后一节——第七节。赞扬苏氏为“奇妇女”,称《璇玑图》“鬼斧神工,成此绝构。”苏蕙在历史上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从明代小说《喻世明言·李秀卿义结黄贞女》看,她已被社会舆论赞誉为女性中有“大学问、大才华的文人”,与曹大家、班婕妤、沈满原、李易安、朱淑贞六位并列于祖国的文化史上。

    苏蕙窦滔的婚姻故事,被诗人、画家、小说家、戏剧家、民间艺人等作为动人的题材不断加以宣传。不少诗人对苏蕙一度曾被遗弃,表现了深切的同情。李白写道:

    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清代尚书王士正在“织锦巷”赋诗,歌颂苏蕙并谴责窦滔:“慧绝璇玑手,当如弃置何!怜他苏蕙子,枉嫁窦连波。”张子瞻《织锦台》诗说,苏蕙“宛转织成璇玑诗,尺幅八百四十字。殷勤雁帛贻良人,良人弃故尝怜新。览诗自觉多薄幸,阳台旧梦付灰尘。只今台畔多明月,弱柳如丝台畔发。莺梭年年度暮春,犹弄机杼未忍歇。”结尾以莺穿柳丝喻苏蕙之犹弄机杼,意味深长,余音缭绕。

    在苏蕙的娘家所在地武功县,明代诗人李柏在《过有斄(tai台)》一诗中,称赞:“苏女天心巧”,“诗织锦三千”。

    在《璇玑图》的织造地天水,刘大有先生藏有清代诗人《杨蓉裳诗集》,其中《织锦巷歌》描写了访问此地的情况:“莺花古巷秦州陌,去是苏娘旧时宅。遗迹谁寻濯锦坊,居人尚称支机石。”他说:“百首新诗颠倒看,千行密字纵横数”,“漫夸机绝与神针,未抵卿家锦样新”。

    以《璇玑图》为题材的一批诗作,以大诗人苏轼所见者最为凄婉。此诗乃苏轼少时所见,题于江南流传之诗图后,计十余首。苏轼认为这些诗“皆奇绝宛转”。其中三绝,苏轼年长犹记在心。诗人秦观觉得苏轼记得不全,又补写了五首,其中一首描绘苏蕙创作时的环境和心态:“寒信霜风秋叶黄,拎灯残月照空床。看君寄意传文锦,字字悉萦惹断肠。”苏轼秦观自己也都有以苏蕙故事为题材的佳作。

    苏蕙窦滔的婚姻故事被历代不少画家用作创作素材。特别由于武则天的提倡,“李唐以来,因织锦故事而追写其端委者颇多。”唐代著名画师张萱、周昉均有所作。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曾经看到过六幅唐画,左右各三幅,连缀而为一个故事。右三为若兰所居,重楼复屋。户牖间,各作著思、练丝织锦、遣使外,左三幅为窦滔归第情状。元人画卷《璇玑回文》,其画极工,首画回文图,次记回文读法,后列织锦、寄锦、玩回文、迎苏氏四幅。斯画越明而清,仍然传世。而且索值甚昂。明时,“工笔之绝”的仇英,普曾作画四幅。而笔者所见《织锦回文图》中收入的八幅,则类似连环画。“详其意指,俱以武后叙文之记述规画而成,情景宛然,非凡庸笔墨所能及”。每画配有七绝一首,楷行草隶篆各体均有,从苏蕙从小厮处得知赵阳台事起,依次描写了赵阳台怀恨毁谗、携姬之任、空阁回思、悔心织锦、使送新诗、戴才遗妾、盛礼邀迎各节。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描写苏蕙形象,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射堂所绘《苏若兰》,聪慧俊美,服饰华丽,云髻整洁,双眸深思,多情之态,跃然纸上。郑炳元《苏蕙小像》,则双手捧卷,凝神睇思,一派大家闺秀气象。道光六年大文堂《绣像合锦回文传》中所刊《苏蕙小像》,额广目秀,才情洋溢。惟刻工差,对形象有所损伤。英国大英博物馆所藏苏蕙肖像,双手执锦,长裙委地,体态文弱,显得十分多情。

    在戏剧方面,清人洪升写过传奇《回文锦》(已佚)。孔广林撰杂剧《璇玑锦》是描绘苏蕙故事的一部力作。据郑振铎说,孔氏戏剧“皆遵元人格律,不敢或越”。全剧四折。第一折:锦怨。窦滔携赵阳台之任,弹指两年,苏织锦规劝。第二折:锦缄。窦派家人毕有仁进贡,毕违犯军令,冒险前来晋见夫人,乳娘托毕将锦带回。第三的:锦悟。窦滔得锦顿生悔恨:“非伊巧吐胸中绣,怎得便顿开迷窦。真羞煞久混熏获。”决定派毕有仁迎接夫人。第四折:“锦圆。夫人接回,夫妻恩爱如初。苏问:“赵家飞燕一枝娇,相逢因甚不来瞧,君家怕我絮唠叨?滔答:“非也。此女已逐置府城西了。知他生性狯狡,只怕把清潭重搅”,苏蕙劝他接回,一起生活,“无端抛弃,揣与奴‘妒婆’号。只要你存心公道,只要你掌舵长牢,那怕他蜃楼厮造,那怕他虚脾乱掉。”滔从之,一夫二妻,圆满结局。

    早在唐代,苏窦故事即有小说演绎,现已不存,明代《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说,白行简女儿娟娟嫁与进士独孤遐叔为妻。独孤入川投奔西川节度使韦皋,滞留未归。白氏思夫心切,人在洛阳城东崇贤里家中,魂却前去寻夫,途经襄阳,在后人所建“寄锦亭”上,眺望良久,叹道:“我虽不及若兰才貌,却也粗通文墨。纵有织锦回文,谁人为寄,使他早整归鞭,长谐伉俪乎?”乃口占回文词一首,题于亭柱上:

    阳春艳曲,丽锦夸文。伤情织怨,长咱怀君。惜别同心,膺填思消,碧风香残,青鸾梦晓。在苏窦故事和自己的处境中找到了交汇点。

    清代李渔的小说《合锦回文传》(共十六回)写得起伏曲折,故事引人入胜。武则天甚爱《璇玑图》,以千金求购,收贮宫中,可惜安禄山叛乱时丢失。小说以此为开端,写图丢失后,不知何时一分为二。半幅旧锦流落民间。(11)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襄州孝廉梁哲从一军人手中购去。另外半幅则被人贮藏于玉匣,埋于地下。由是引出了一男二女一段缠绵的爱情婚姻故事。故事结束时,两段锦合二为一,有情人终成眷属,所有好人都得子得官得福,而坏人也一一有了恶报。只是梁家镇家之宝《璇玑图》,“一日正把来宾朋赏玩,忽然仙乐鸣空,彩云来集,一阵香风过处,此锦遂入风中而去。”异宝不留人世,终还太虚。

    李渔以戏剧家而写小说,笔法老练,繁简适当,针线周密,上至皇帝官府,下到市井细民,都有反映,人情世故,历历可见。故事编得波澜起伏,读来饶有兴味。小说最后的回文诗:“天上飞仙飞下天,世人留得锦来传。篇分字读章分句,千万诗成愁万千。”那排江倒海、神出鬼湍的读法,真可令人拍案叫绝。

    苏窦故事除了在文人作品中得到描述外,在民间也在长期留传,只是这些民间故事,带有生活的原汁原味,渗透着下层群众喜怒哀乐的强烈感情。天水的民间故事说,窦滔被流放后,苏蕙织了很多回文诗手绢,表现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请求天子赦罪,她拿着手绢,常年沿街叫卖,一则换钱、解决生活问题,再则是想让手绢流传到长安,希望有人能够同情于她,上奏朝廷,使问题得到解决。故事说苻坚终于看到手绢,当即赦免了窦滔,与家人团聚。手绢上的回文诗,横十四字、纵八字,环转吟诵成诗,但不能倒读。诗中的苏蕙,完全一位民女:在窦滔流放时,她本想与夫同行,只因公婆年迈,只得留下来照看。但是,家中柴米贵,身上又少寒衣,她想:野鹤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叫早归,因而大胆提出希望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12)

    陕西民间传说,窦滔与苏蕙一样,反对苻坚进攻东晋,被削职发配流沙边关(今敦煌地区)。苏蕙织锦完成后,托可靠之人带往边关。半年后,窦滔收到诗锦,千方百计逃出牢笼,千里迢迢奔回家乡,来与妻子聚会。不料,苏蕙此前已经自缢身亡。原来,苻坚的胞弟苻融企图霸占苏蕙,派太监传旨,言说窦滔已死边关,要她进宫为妃。苏惠悲愤交加,毅然自裁,洁白地玉碎而去。窦滔伤心不已,遂将“织锦回文”刻于法门寺西北古美阳镇(今法门镇)小北门照壁中央的青石板上。

    回文创作的勃兴

    《璇玑图》以其新鲜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诗苑独树一帜。它顺读、逆读、环读、拐读、飞读均可成章,反复吟咏,韵味无穷,使入耳目为之一新。于是,后人纷纷起而仿效。至唐代,“属文之士,咸龟镱焉”。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气氛。刘子翬《汴京纪事》诗之十一:“一时风物堪魂断,机女犹挑韵字纱”。可见,影响之广泛和深入。据说,手绢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回文”从此出现。这是《璇玑图》在我国文化史上引发的又一股更为强大的艺术浪潮。

    回文不仅涉及到诗的写作,也由诗而词,而曲,而赋,乃至铭、箴、对联,都有值得称道的作品。至其表现形式,也是千奇百怪,许多新的别致的写法不断涌现,零零总总,接应不暇。佛印致苏东坡的叠字诗,两字一连,共一百三十对字,被有机地嵌入明代短篇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情节中,与苏东坡、秦少游、苏小妹自己的叠字诗共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件文艺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引发了这么大的连锁反应,产生了这样多的后续作品,应为苏氏始料所不及,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回文写作,早在南北朝时期即已开始,中经唐、宋、元、明、清乃至当代,凡一千几百年,历久而不衰。参与这一创新活动的,有庚信、李世民、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薛涛、王安石、苏轼、秦观、佛印、黄庭坚、朱熹、高启、徐渭、唐寅、王世贞、汤显祖、纳兰性德等祖国文化史上一流的诗人、作家、戏剧家、政治家和僧人。近人刘大白、叶楚伧等知名人物,也都有作品贡献。特别苏轼对回文的喜爱简直到了“痴”的程度。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天刚放晴,苏轼朦胧睡去,忽梦有人以雪水煮茶,使美人唱歌,与他共欢。苏轼为作回文诗。醒后只记得一句:“乱点茶花唾碧衫”,用的是飞燕唾花故事(事见《赵飞燕外传》。)于是,苏轼循此一句,续为两首七绝,传诵至今。

    回文诗虽然难写,但是多产者大有人在。清人张奕光洋洋洒洒地写过58首,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排律,五绝,七绝,而且普遍写得不错。如《秋夜泛湖》:“篙撑一艇小,淡月秋波灏。高树阁疏星,细萤依乱草。”倒读:“草乱依萤细,星疏阁树高。灏波秋月淡,小艇一撑篙。”诗人曹封祖作《春闺化月词》64首,顺读倒读俱可成诗,”可以称之为回文组诗。有趣的是:64首的诗连接起来,无论顺读倒读,也都是一首长诗:有人物,有动作,有情节,有感情,情景交融,音韵和谐,甚是有趣。

    明代嘉靖皇帝最喜欢让臣民歌颂他。为投其所好,天台知县潘渊,进《嘉靖飞龙颂》。据《万历野获编》说,此颂“内外六十四图,凡五百段,一万二千章,效苏蕙织锦回文体以献。”但是嘉靖以其“文字纵横,不可辩识,命开写正文再上之。”后来是上了,却没有得赏,马屁白拍了。

    比较大型的回文作品,还应提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五言“回文千首”、宋太宗赵光义的“莲华回文偈”千首,以及天宝二年范阳卢母王氏的八百十二字回文诗以及被称为“王回文”的宋人王博文回文诗百篇、清人汪士杰回文花鸟吟百首、李晹《春吟回文》七律八十首。陕西户县书法家张玉德以“雁字”为题,作七律回文正读反读三百六十首,分为十二集,每集一种书体勒石,最后两集未竟身殁。人称“三绝”。共有碑二十四通,现陈列于户县钟楼,属省级保护文物(13)。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所创回文联珠诗(亦称辘轳回文体、鸳鸯交颈格十字回文诗),艺术构思独特。绛雪,浙江永康人,徐孟华妻。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时,耿精忠亦据福建叛,其将徐尚德带兵攻打渐东。闻绛雪有国色,声言如不献出她。就将杀死全县之人。绛雪时年24岁,夫殁。为保全群众,绛雪请行,至三十里坑,投崖自杀,徐只得作罢。绛雪诗四行、每行十字,分写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如第一行:“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系一首春景的七绝:“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四诗意境均极美,表现了女诗人纯洁美丽的心灵。

    而艺术构思最为独特,令人惊异的,是正读为诗而逆读竟然成词者。如清代“吴中十子之一”、著名女诗人张芬的这首七律《寄怀素窗陆姊》: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倚高楼。

    迟迟月景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俗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倒读成《虞美人》词一首: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

    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

    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小庭掩、半窗明。

    词的限制比诗多。因此,回文词的写作难度更大。但是,自宋以来,回文词创作屡见佳作。其形式,有的上阙下阙,随句反复。如苏轼《菩萨蛮》。有的同一词调,顺读倒读。其中,有的完全不改动句式,如郭从範《瑞鹧鸪》;有的在倒读时,句式略作改动,如黄庭坚《西江月·用僧惠洪韵》;有的在回读时,句式、韵脚全部加以改变。如王文甫《虞美人·寄情》。除此而外,还出现了一种省字(或借字)回文词。如梅窗《阮郎归·元夕)(14)。表现了词人们在艺术上所作的多方面探索。

    回文词所用词牌,有菩萨蛮、西江月、阮郎归、虞美人、瑞鹧鸪、玉楼春、春晓曲、浣溪纱、卜算子、十六字令、捣练子、三台令、醉公子、南乡子等。其中,接近诗体的菩萨蛮用得最多。明末清初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逆读时改变句式和韵脚,成为另一词调,《巫山一段云》。卓人月的《菩萨蛮·合欢迎送》,正读为“迎词”,“依期郎践约,悄步人疑鹤”,描写的是等待和迎接情郎的情景,回读为“送词”,“悄约践郎期,依然寂寂扉”,叙写送别情郎,约期再会和送走情郎后门户依然、爽然若失的寂寞情景的思之巧妙,罕见其匹(15)。

    至于回文曲,回文赋,由于写作难度极大,作品比较少见,有元代仲子的回文曲、普天下清代存的回文曲诵画眉闺情陆桥,如同回文诗的写作有其高手一样,回文诗词写作也有特别精于此道者。章隽的《回文词》专集,收词12首。包括《虞美人·春游》、陆翃的(南北南吕合套)《织锦诗》、无中氏的南曲二套《百花咏》,以及石宠的《雪赋》,等。回文联,如:“风送香花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不但对仗工整,平仄齐律,而且同样具有语言节奏的铿锵美和色彩艳丽的艺术美。

    需要指出的是:回文在其发展过程中,艺术形式日渐繁多,形成了广义的回文。万树所编《璇玑碎锦》一书,曾收有形式百种,可惜后来此书散失。泥絮道人宏伧访求,得60种。清人徐方端《璇玑回文图》收有不同的诗图40种。由宋人桑泽卿编辑、明人张之象增订、清人朱象贤续编之《回文类聚》收入回文诗图48种。这些诗图不少取意绘形,华丽夺目,奇巧绝伦,读来令人眼界大开。其制形有:蟠桃、花樽、玉连环、锦缠枝、藏头拆字诗、拟织锦图、鉴图、通贯回文、同心栀子、蛛丝、合蒂梅、翠蕉、蜂房、聚景灯、霹雳环、六棱品字玦、镜蒂、葵心、八音锦、纵横其亩、柳带房、长命经、八分笺、百花屏、连环、方桔、桑篮、碧果瓶、莲房、同心结、扇影、葫芒、子母钱……等,其读法也都各有特点,真可谓百花齐放。如梁简文帝萧纲的《纱扇铭》;“风发曜光空月照霜”,八字组为一圆,可从任一字读起,正读反读,均各得四言诗两句,共得16首诗,每一首都是对纱扇的赞美:形如圆月,色彩如霜,风发则凉。

    敦煌《方角书》(怀庆书,斯5643卷),中间纵横各六字,外周四角,各缀一字,共40字,从中间旋转外读,得五言诗一首:“江南远客跧(quan全,蜷伏),翘思未得还。飘起沙场苦,详取泪如潸。怦直古人志,锵雅韵峰峦,訄(qiu求,以言相迫)逼那堪说,鲸灭静阳关。”(16)

    近世回文在表现现代题材和重大历史事件上,不乏成功之作。如秦子卿《苏皖边区有警,作回文诗一首,寄友人游击军中》:“丸泥走马策雄风,远梦乡云战旗红。残夜听更三击鼓,愤时闻角一弯弓。寒光月景松巢鹤,咽水秋江荻渡风。单骑羽书归寒晚,南天忆语寄飞鸿。”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皖地区迎击国民党军的重大事件,渲染了秋日苏南战场的悲壮气氛。他如蔡丽水的《贺东石侨声中学校庆三十周年兼迎马来西亚贵宾》、徐明的《游黄鹤楼》、瞿道衢《盛世新声》等(17),说明回文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

    现在,回文作品不仅国内报纸(如《新民晚报》)有所宣传,国外中文报纸(如菲律宾《世界时报》、纽约《世界日报》(18)也不断刊登。回文作品的整理与研究,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大陆自八十年代迄今,据不完全了解,即有以下专著的出版(19):

    《五体回文诗贴》(清人张玉德撰写,1983年陕西人美)

    《笑叟回文集》(晋江蔡丽水)

    《七律回文集》(冯锦诸,1989年)

    《绘图回文诗奇观》(朱积孝,1990年中州古籍)

    《神墨碑林回文诗词汇编》(于海州,1991年)

    《回文诗词对联选》(邵阳萧玉仓,1991年)

    《七律回文集续编》(冯锦诸,1992年)

    《当代回文诗词选集》(高天飞,广西民族)

    《中国古代回文诗词三百首》(余元州,1993年,武汉)

    《回文诗词五百首》(徐元,1993年,中州古籍)

    《趣味诗三百首》(徐元,1993年,上海古籍)

    继《回文类聚》之后,一部空前完备的回文大书正由上海丁胜源先生辛勤搜集编纂。丁先生少时,在一个偶然场合,引发了对诗体的兴趣,以后便一直注意搜集,其中回文作品,日积月累,已有相当可观的数量,可编为数十卷巨帙,包括宋元以前全部,明清近代大部,估计占存世作品至少80%以上,间亦搜有国外的汉文、外文和文学以外领域的回文著作。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进行(20)。完成之后,势将成为回文发展史上继《回文类聚》及其《续编》之后又一划时代的重要文献。(1989.9.10)

    ①梁福义:《法门寺纪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90年8月第二版)。翟博:《法门寺传奇》(陕西旅游出版社,1990年10月)。

    ②陕西省乾陵博物馆随五彩《璇玑图》印花手绢附送之《简介》

    ③据《历代通监辑览》:太元“四年(379年)春二月,秦陷襄阳,执刺史朱序以归”。是年,窦滔当就任安南将军。苏蕙此时二十一岁(据武则天《璇玑图记》),不愿随往,苏蕙生年由此推算而得。

    ④参阅拙作《诗苑珍品璇玑团》(东方出版社,1996年),341——343页。

    ⑤朱淑贞:《(璇玑图)绎诗》(手抄本)。

    ⑥《名媛诗归》卷八。

    ⑦《带经堂诗话》。

    ⑧管道升:《(璇玑诗图)跋》(手抄本)。

    ⑨《名媛诗归》说,起宗读法得诗3752首,误。

    ⑩康万民:《织锦回文诗》说,得诗7958首,误。

    (11)《回文诗词五百首》(徐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7页。

    (12)罗培模:《天水史话》。

    (13)丁胜源1997年12月9日致笔者信。

    (14)《回文诗词五百首》,13—15页。

    (15)同上,291页。

    (16)程凯1997年7月8日致笔者信。

    (17)同上,219、214、206、229页。

    (18)卢云1998年4月8日致笔者信。

    (19)丁胜源1997年8月27日致笔者信。

    (20)丁胜源1997年8月27日致笔者信。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