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舍利是真的吗?它是怎样从印度来到法门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谈论法门寺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真实性

    话说公元前565年中国农历四月初八,一个聪明不凡的婴儿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呱呱堕地。

    这就是后来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当时正是我国的西周时代,释迦牟尼与孔子为同时代的两个“圣人”。

    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原名悉达多,姓乔达摩,是国王净饭王的太子。他勤学好钻,精通了人类各方面的知识。他29岁时为了寻求摆脱人类苦难,而抛弃王位,离开妻儿,出家修行6年无果,后在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苦思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觉悟成道,创立了佛教。并说法传道45年。

    释迦牟尼降生于兰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学名娑婆树),一生常在阎浮树下思考人间真理,成道于尼禅河畔的毕钵罗树(后称菩提树,即觉悟)下,80岁时,涅槃于拘尸拉城外的无忧树下。以上“三树”是他一生的重要标志。因此戈泰尔称佛教为“森林哲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确是当时全新的革命性创举。这全新的宗教基本教义,主要是“善恶报应轮回”、“四圣道”、“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他圆寂之后,十大弟子举行了第一次大集结,把佛祖言论和佛教理论编定为经、律、论三部分,统称“三藏”。

    佛教文化是种了不起的宗教文化,其内容十分博大精深,含神学、哲学、道德、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并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文献卷帙浩繁,组成了偌大的文化体系。

    释迦牟尼的品德、智慧与他创立的佛教理论,很得民心。民众称他为佛、佛陀等。他圆寂之后,弟子们在恒河边,堆香草香木把他的尸体火化。熄火后弟子们发现他的骨灰十分奇特:有许许多多的小结晶体,犹如珍珠宝石,光润坚硬,击之不坏。白色的为骨质,黑色的为发质,红色的为肉质,还有四颗牙齿,一节指骨和一片头盖骨。弟子们被佛祖的巨大功德所折服,恭敬的把它们尊称为“真身舍利”或“佛舍利”。并把佛舍利视作佛祖的化身,佛教的最高圣物。安葬于王舍城,建起一座叫“窣睹波”(即塔样)建筑物,进行供养。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起初主要在恒河流域传教。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前273—前232年)佛教大盛。阿育王在各地广建寺塔,供养舍利,树立石柱,弘扬佛法,并经常举办法会,佛教史上的第三次结集,便是他的支持下举行的。阿育王派传教师到印度各地和毗邻印度的中亚、南亚、东南亚一带传教。其中末阐提一路到达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和迦湿弥罗。大勒弃多到达希腊人建立的大夏国等地。后来佛教又远传到中亚的安息、康居等国。开始流传的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兴起,这里逐渐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公元前130年,大月氏征服大夏后,迅速吸收当地的古代波斯、希腊和印度文化,大夏的佛教文化也被大月氏传承下来。大月氏后分裂为休密、双靡、贵霜、肝顿、都密“五部翁侯”。约在公元一世纪初,贵霜翁侯丘就攻灭其他四部,建立了贵霜王朝,并西侵安息,南略印度,攻占了整个印度西北部,控制了恒河流域。到迦腻色迦王时代,贵霜王国统治了全印度,成了中亚的一大帝国。迦腻色迦王崇信佛教,积极把佛教推向大月氏占领的一切地区。他下令举行了佛教第四次结集,规定以梵文编订佛经。然而这次结集,南印度佛教各派没有与会,遂使佛教此后分裂为南北两系统。南部以锡兰岛为根据地,后传到缅甸、泰国及南洋诸岛。北部以北印度罽宾为根据地。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内地与西域的联系,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汉代西域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西域,指天山南北及葱岭以外,中亚、印度、高加索、黑海之北一带地区。狭义西域,为今新疆天山南路之全部,西为帕米尔高原,北为天山,南为昆仑山,三面高山环绕,中部为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当时分布了众多的国家。

    张骞及随从通西域历时数十年,到达大宛、居康、大月氏、乌孙、大夏、安息等国。此后汉与西域、西域与汉的来往联系日益频繁起来,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丝绸等西去,佛教东来。

    中印两国虽还有海路相通。但大部分史料证实,印度佛教最初由印度西北部传到大夏、大月氏、安息、康居等。再东逾葱岭传入西域地区。经天山南路的于阗、龟兹等国,进玉门关、阳关而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来华传教者是笃信佛教的中亚各国和西域僧人。最初的佛教经典也是先传至于阗、龟兹等地,再传入内地的。特别是大月氏建立了横跨中亚印度的贵霜王朝,对推动佛教向中国的传播起了主要作用。中国内地与佛教的最初接触与大月氏、安息、康居等国密切相关。《魏略·西戎传》记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汉代著名的译经大师支娄迦谶和安世高分别为大月氏和安息国人,分别开创了初期的大乘系统和小乘系统。安世高为安息王太子。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更为中国佛教翻译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佛教真正在中国内地的盛行是由汉末魏晋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内移的推动。这些民族东移,在辽西、幽并、关陇等地与汉人杂居一处,西晋时出现“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局面。同时,中亚和西域地区经常发生动乱和战争,于是也有许多人东迁避居中国内地。

    这些西北民族。大多早已皈依佛教。在向内地迁移中自然就成了自觉或不自觉的传教者。加速了佛教的传播。魏晋南北朝之际,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自觉地把佛教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更使佛教传播如虎添翼。

    据佛典记载,公元前272年,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或无忧王),虽用武力统一了印度,却深感人心难以征服,并为自己在战争中杀人太多而忏悔。在僧人的劝说下,他皈依了佛教,并以佛教为国教,广为宣传佛法。他派人打开窣睹波佛塔,取出佛舍利,分成84000份,造84000个宝箧装之,又造84000个宝盖和84000匹彩庄严之,派大量的僧人出使世界各地去建塔供养,以佛祖“灵迹”化人。这就是佛典上记载的阿育王役使诸鬼神,一夜建塔84000个的故事。远古时期,人们往往把历史与神奇古怪的神话联系交织在一起。世界各国无不如此。比如反映我国春秋战国之时历史的《东周列国志》。

    据巴利文斯里兰卡历史书《大王统史》记载,阿育王时代佛教已由恒河流域传播到南亚、东南亚各国。据阿育王时碑文《摩崖法敕》记述,“王使”(即传教师)已到中亚、南欧及北非等地。“王使未到之处,闻王如法之教敕及其教法,皆依法行之,或将来当行之”。

    《佛祖统记》曰:汉永平十四年,帝幸白马寺,摩腾进曰:寺东何馆也?帝曰:共有阜,夷之复起,有光怪,民呼圣冢。腾曰:“昔阿育王藏佛舍利,八万四千塔,震旦(中国旧称)之境,有十九处,此其一也。”此“圣冢”即阿育王之建舍利塔。

    唐《法苑珠琳》载,阿育王之塔在中国有19处,法门寺舍利塔为其五。也有记载阿育王之舍利塔在中国有五处,法门寺为之三。唐法琳《破邪记》记“佛……灭后百一十六年,有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使于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宝塔。今洛阳、彭城、扶风(即法门寺)、蜀郡、姑藏、临淄等,皆有塔也。”

    地宫出土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记载:“释迦大师示灭一百一十九年,天竺有国君号无忧王,分遗形舍利,役鬼工造八万四千塔,……睹彼岐阳重真寺(即法门寺)乃其一也。”所传佛舍利多为舍利子,粒状。法门寺舍利为佛的指骨,为世间仅存。自古以来几乎无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公元1898年,欧洲人柏佩与印度人史密斯在尼泊尔考古出现重大发现:发掘出古印度安奉佛舍利的石柜,藏舍利的蜡石壶盖上有阿育王或其以前的刻文:“藏佛陀遗骨之圣龛,乃属于释迦族即大圣之兄弟姐妹其儿子妻室等之所有”。这一考古发现证实了佛典上记载阿育王“使诸鬼神于阎浮提同时起八万四千塔”的传说,虽被“神话”与夸大,但历史确有其事。这进一步证实了法门寺佛指舍利的真实性,确为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印度与中国虽相邻,但有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挡阻,来往道路十分艰险,佛教传中国只能绕道丝绸之路渐进。史料说明,早在阿育王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的西域地区,以后转致渐入中土。

    至于佛指舍利具体怎样传入来到法门寺?目前尚无发现更细致的记载。但可以推想,佛指舍利肯定是印度僧人或西域僧人在传教弘法之中,几经转致带到法门寺的,或中国僧人从西域带回的。如今法门寺西约30公里一地方叫佛指沟,相传佛指舍利曾在此滞留过,便是一个证明。

    为什么印度僧人会把佛骨瘗埋供养在法门寺?原来,这里曾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西周文化即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传说阿育王差使的鬼神,护持佛指舍利乘香风祥云往东土而来。来到这一带,看到凤凰飞鸣的周原大地,美丽如画,英雄辈出,岐山苍茫如青龙,美水潺潺如玉练,即被陶醉,忙停住云头,急忙造塔。霎时,仙乐阵阵,钟磐叮*(左口右当),异香遍野,蔚兰的天空闪射五彩霞光,一座巍峨的宝塔,倾刻拔地而起。霞云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乘风来到,他慈祥地坐在一朵偌大的莲花台上,人们纷纷礼拜。此后法门寺就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佛教圣地。

    综上所述,法门寺佛指舍利确是从印度几经辗转逐步东渐到周原腹地法门寺的;是有考古出土碑文记载的,有多方面史料、物证佐证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是经过中华各族人民长期认可、唐代李世民倡导、八皇六迎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因此,佛指舍利的真实性是勿庸置疑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