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阿育王塔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舍利的崇拜与佛教大乘派的兴起有因果关系。佛在世时,已有千余信徒。灭度后,形成上座部和大众部,前者以大迦葉为首,此后流为小乘佛教;后者以富妻耶为首,此后流为大乘佛教。

    印度大乘佛教兴起于阿育王跨国弘法之时。佛教北传中国,大、小乘虽同时傳入,但较之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更易突破文化的壁垒,适合中国人口味。大乘佛教主张度尽一切有情众生,认为人人皆可成佛,并崇拜偶像,视佛祖舍利为灵物。

    由此,可以断言,佛舍利是伴随大乘佛教的输入而傳布中国的,并以变化了的印度方式——汉式塔瘞埋这些舍利。

    据印度佛教书上所言:佛于诸国游历说法,经久不归,须达思恋渴仰,见佛后说:“愿与我少物,得常供养。”佛即付给头发、指甲。须达求为发爪起塔,并开沿窟、出伏头、作欒拱、安欄楯、作彩画,佛皆应允。①

    阿育王时代中国有无舍利和宝塔呢?一般学者都持否定的说法,但唐代高僧法琳相信有其事,并给了一个牵强的说法。《破邪论》②中云:

    (佛)灭后一百一十六年,东天竺国有阿育王收佛舍利,役使鬼兵散起八万四千宝塔,遍阎浮提。从此汉土九州之内并有塔焉。育王起塔之时,为周敬王二十六年丁未岁也。塔兴周世,经十三王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焚烧典籍,育王诸塔由此沦亡。佛家经傳靡知所在。

    法琳将佛教傳入中国的时间推前了数百年,他认为古周朝时代便已有佛法,并且有经卷、有宝塔、有舍利,只是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殃及池鱼,连佛塔、经卷也一并消灭,至此历史传承的链条断裂数环,后人无从知晓。为了说明先周时代已有佛法,法琳举了若干证据,云:

    释道安朱士行等《经録》云: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賫持讲经来化始皇,始皇弗以,乃囚防等。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

    又云:

    前汉成帝时都大使者光禄大夫所向傳云:向博观史籍,备览经书,每自称曰:余遍寻典策,往往见有佛经及著列仙傳云。

    《周书异记》玞:

    穆王闻西方有佛,遂乘驊騮八骏之马,西行求佛。

    《高僧传》:

    汉武帝凿昆明池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非臣所知,可问西域胡人。后外国沙门竺法兰来,因以事问,兰云:是劫烧余灰也。

    法琳对于此事的解释是周代起塔,毁于秦火,后复出于东汉之世。他说:

    佛既去世,阿难总持一言不失,迦葉结集罗汉千人,咸书皮纸,并题木葉。致今五百中国各共奉持,十六大王同时起塔,逮于汉世,流于二京。

    他在同一文中还说:

    (塔)虽遭秦世爇除,汉兴复出,所以荆杨吴蜀扶风洛阳有宝塔处,皆发神瑞。

    请注意:法琳认为包括扶风阿育王塔在内的诸塔都是秦毁汉出。扶风属于最早有塔的地方之一。

    当然没人相信法琳的“周塔”说,但中国内地在东汉以后确建了19座阿育王塔。据《法苑珠林》所载,这19所塔为:

    西晉会稽鄮(mào)县塔、东晋金陵长干塔、后赵青州东城塔、姚秦河东蒲坂塔、周岐州岐山南塔(即法门寺塔)、周瓜州城东古塔、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周洛州故都西塔、周凉州姑藏故塔、周甘州删丹县故塔、周晉州霍山南塔、齐代州城东古塔、隋益州福感恩寺塔、隋怀州妙乐寺塔、隋并州净明寺塔、隋并州榆杜县塔、隋魏州临黄县塔。

    《魏书·释老志》云:

    灵骨分碎……今洛阳、彭城、姑藏、临淄皆有阿育王寺,盖承其遗迹焉。释迦虽般涅槃,而留影迹爪齿于天竺,于今尤在,中土来往,并称见之。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记述:

    佛泥越后百十六年,阎浮提王名阿,出东天竺治华氏城,收佛舍利散起八万四千宝塔,匝阎浮提,颇欲周遍。真丹国江汉左右、关陇西东处处皆是。

    关于阿育王分舍利、造宝塔的事迹还见于《法顯傳》、玄奘《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集神州三宝感通録》等书及敦煌壁画中。

    释迦牟尼的舍利存在形式包括:①舍利子(粒状),傳世较多;②牙齿(今存中国和斯里兰卡);③指骨(今存法门寺);④头盖骨;⑤锁骨;等等。

    据《法苑珠林》卷51载:唐高宗顯慶五年三月,奉迎法门寺佛指入东都洛阳时,还有“西域又献佛束顶骨至京师”,其高5寸,阔4寸许,黄紫色。此物无存,难定其真伪。这19座塔中,现存的仅有著名的西晋会稽鄮县塔,即浙江省鄞山阿育王寺之塔。这一寺院建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原名广利寺,梁武帝赐名阿育王寺。据《鄞县志》载,在阿育王寺供养的舍利塔,于西晋太康三年(282),被并州(太原市)僧刘萨诃所发现。塔为青色,高1尺4寸,宽7寸,为五层四棱形。

    解放前,在中国保存的佛舍利除阿育王寺外,还有北京西山灵光寺的佛牙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炮火袭击了寺中遼塔(招仙塔)。寺僧清理瓦砾时发现了露盘。其上有“大遼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咸雍七年,八月工畢”的文字。而且在塔基周围发现了石函,内装沉香匣,匣中藏有佛牙舍利一颗。沉香匣上记有“释迦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记,比丘善慧书”的字样。解放后,这一佛牙舍利转到了北京广济寺舍利阁,自1957—1960年重建新塔安置佛舍利。现在,佛牙舍利在中国和斯里兰卡存有两颗。

    新中国成立以来,除法门寺外,4次发现了佛舍利。

    一、苏州虎丘塔内发现的迦葉佛舍利

    1957年,修理虎丘塔时发现。收藏舍利的宝函及其他文物属于五代末期到宋初的物品。

    二、镇江甘露寺铁塔基出土的释迦佛舍利

    1960年,铁塔修理之际于塔基下深3米处发现一地宫,长97厘米,宽86厘米,深80厘米。内有长方形大石函,上面刻有“宋元豐元年(1078)四月八日润州甘露寺重瘞舍利塔记”的文字。石函内还放置唐长庆四年(824)《李德裕重瘞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记》及太和三年(829)《李德裕重瘞上元县(南京市郊)禅众寺舍利记》等石刻。唐长庆年间(821—824),李德裕为润州刺史时,南京长干寺的一部分舍利,移至新建的镇江甘露寺供养。1960年所发现的这个舍利,就是《法苑珠林》所记载的东晋金陵长干塔内的佛舍利。此佛舍利总数为772粒,为透明或半透明,无色或白色的小颗粒。

    三、北京云居寺雷音洞发现的释迦佛舍利

    1981年11月27日,云居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整理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在佛座背后地下5公分处,发现一方石,其下有竪穴,穴内有密封的石函、银函和玉函。汉白玉石函盖上刻有明万历二十年(1562)间所写文字。这是在石经山最早发现的记录隋代所藏佛舍利情况的依据。青石函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616)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颗,愿住持永劫”36字的铭文。佛舍利经历了1300年的漫长岁月,一直被珍藏着。

    四、陕西法王寺发现的隋代舍利子。

    从目前已发现的古塔建年看,不仅阿育王时代没有,公元一二世纪亦没有。如迄今最早的有纪年的舍利塔基见于1964年12月发现的河北定县北魏古塔,建于“大魏太和五年”(481)。1979年发现的河南洛阳北魏永宁寺塔基,纪年为熙平元年(526),西安清禅寺舍利基、山东平阴舍利宝塔石函、陕西耀县神德寺等皆为隋代所建,其余十几座塔基纪年,都在唐宋两朝。据理推测,舍利和塔的傳入中土当晚于译经和寺院的建立。修塔之举北魏之前有个高潮阶段。大体言之,塔是作为佛教一门建筑艺术而传入中国的,大约在公元3世纪后进入西域,北魏之前进入中土,同一时期出现了云冈石窟(始凿于460—465)、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北魏)、敦煌莫高窟(始凿于十六国时期,即公元3—4世纪)、太原天龙山石窟(有东魏、北齐作品)、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等。

    ①《释迦发爪塔缘记》

    ②《广弘明集》卷11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