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指舍利再次现世的历史机遇,让法门寺文化再造辉煌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指舍利的存在是一大因缘,由此生发了法门寺独特的舍利文化,并向外延伸出一些相关文化。1987年佛指舍利再次面世后引发了寰球佛骨热,进而形成佛教热、法门寺文化研究热、旅游热。法门寺博物馆顺应历史机遇,再造辉煌,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文化工程。

    纵观法门寺文化的研究过程,大体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7年至1990年首届国际法门寺学术研讨会召开之前。这一阶段中国大陆学者共发表学术方面研究专著15种,论文60余篇。这些论文主要以评价、公布考古发掘资料和对若干历史、佛教、民间文学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讨为内容,反映了学术界对法门寺文化研究的初步水平。这一时期港台和海外学术界对法门寺历史文物的研究也非常关心、重视。许多国家的学术刊物及时译介《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发掘简报》和其它考古资料,根据文物提供的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日本的镰田茂雄、气贺泽保规,美国的羅伯特·布里尔博士,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管東贵,香港中文大学的高美庆等。这一阶段法门寺文化研究具有自发性、零散性和初涉性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阶段是1990年9月首届国际法门寺学术讨论会召开至今。面对法门寺历史文物昭示的多种文化聚汇的独特现象,面对众多的研究者、研究团体和丰硕研究成果,大家认为有必要从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对法门寺发展过程的总体把握,建立“法门寺学”学科,来说明法门寺这一文化质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轨迹势在必行;同时建立系统、科学、全面研究法门寺的学科体系的条件也已初具雏形。于是,法门寺博物馆在张岂之教授等“综合研究”的学术导向下,勾划了法门寺历史文化的四大领域。得到了黄心川、霍松林、石兴邦、宋伯胤等著名学者的大力支持。

    于1988年11月9日始,法门寺对外开放之后的十年里,每年海内外几百万人云集法门寺,参观、探求、交流,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法门寺自身也发生了变化,归结到两点:法门寺由过去的朝拜中心变为今天的旅游文化中心之后,又变为文化研究中心;另一方面,法门寺文化研究从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法门寺历史文化的重新面世,历史便要求当世人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倾注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从事法门寺文化建设,让法门寺历史文化大放光彩。

    为了让法门寺文化再造辉煌,我们有如下设想:

    一、认清历史责任,坚定发展信心

    法门寺地宫淹没千年,在近代成了一个被遗忘了的小镇荒寺。不少人只知道有法门寺戏,不知有法门寺地。1987年4月3日,沉睡了1113年的唐代地宫重见天日,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及上千件李唐王朝的供奉物以“不二于世”的历史地位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重大发现,在海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参观、朝拜人数之多,大大超出了人们预料。形成了一种空前的“法门寺热”。但开放不到半年,“热度”逐渐“降温”。急骤变化又超过人们的预料。这一急骤变化特殊的文化潮流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不少人担心:法门寺文化究竟有没有生命力?法门寺博物馆有没有发展前途。这对我们这个刚刚诞生的博物馆提出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围绕“建设法门文化着眼看如何增强法门寺文化生命力和吸引力”这个问题,全馆上下展开了冷静的讨论分析。从三个方面统一了认识:一是空前的“法门寺热”和逐渐“降温”。说明人们对法门寺的向往只是停留在“看宝”的表面,要是单靠法门寺过日子,就必然断送法门寺文化应有的广阔前途,使1987年的历史发现、发掘成为历史罪过;二是评价任何历史遗存,都不能以其实物资料存在的多寡或比之于其它文化的影响大小而论。而是要看其本质在特定文化的体系中是否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且,正确认识一次考古发现的地位价值还需要一个逐步的认识过程。三是法门寺历史文化是从周秦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在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周原衍生出来的,因而极具生命力。这样看来法门寺的兴盛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文化中诸多文化集群的中心。这一中心的历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次,法门寺以奉藏佛祖真身舍利著名,号称“关中塔庙始祖”。在佛教界的神圣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既处华夏文化发祥的圣地,又是佛教崇拜中心。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通过以上分析,使全馆同志形成了这样一个信念:法门寺历史文化的重新面世,其本身就有特殊的历史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面对法门寺文化建设,使其法门寺再度辉煌。否则,就是历史罪过,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有负于子孙后代。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建馆初期,就把深入研究法门寺文化,不断发掘文化遗产、充实丰富法门寺文化宝藏作为增强博物馆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着眼点,向文化研究方面极剧倾斜。从而拉开了法门寺文化研究的“世界大舞台”之幕。

    二、搭建研究舞台,合奏发掘乐章

    文化研究是对文物的再发掘,从某种程序上说,再发掘比第一次发掘难度更大。作为我们这个刚诞生的新馆,面临着缺乏经验、缺乏人才、缺乏资料等多种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博物馆搭台,让世人唱戏的办法,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内外联络、网络专家、同台共演”的学术研究路子:

    1.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组织学术梯队。1989年初,我馆以分配来的12名大学生为基础,成立了学术研究室。由馆长牵头,从开展文献、文物资料整理入手,组织研究和攻关课题。尽管这些同志专业知识与佛教文化不对口,但他们却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扑下身子钻业务,无所畏惧攻难关。在法门寺文化研究中,不仅闯进了这些圣神的殿堂,而且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由他们撰写的10多篇学术论文,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评价他们“很有生气”。唐史专家牛致功教授称赞说:“这批青年同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对老一辈专家也是很大鼓舞。”目前,这些年青的文化研究骨干已经发挥了挑大梁的作用,成为我馆发展的“希望之光”。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当顾问和学术领头人,又通过他们组织起一批有志于法门寺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形成了一个学术梯队,为法门寺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2.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联系,扩大视野和影响。为了博采众长,几年来,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去全国有名的博物馆学习取经。南下上海博物馆进行文化专访;北上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五台山研究会,学习学术研究经验;西赴敦煌研究院探索、借鉴敦煌学走向世界的经验;东去洛阳博物馆,现场培训专业人才。通过“南征北战”、“东奔西走”,开扩了工作视野,学到了对口经验,建立了联络关系,结识了一批热衷于佛教文化艺术研究的新朋友,把各地的经验汇集在法门,把法门寺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从而使法门寺文化研究的起点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接待文化学术界人士中,也注重建立关系,互相学习。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形成了幅射面较大的学术交流网络,架起了学术信息的桥梁。

    3.制定战略规划,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由于法门寺历史文物所昭示的文化现象已构成独特的多种文化聚会,因此研究法门寺历史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文物史料研究,必须以文化视角通过对法门寺发展过程的基本把握来说明法门寺这一文化质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轨迹。在张岂之教授等“综合研究”学术导向下,我们制定了研究战略规划,划分了法门寺历史文化的四大领域,得到黄心川、霍松林、石兴邦、宋伯胤等学者分学科领导,这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体系理论:一是在历史领域,通过对法门寺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的考辨,揭示了法门寺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从佛教文化方面,通过对法门寺与佛教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法门寺佛教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三是在考古学领域,根据法门寺出土文物资料的历史信息展示了法门寺文物对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四是从文学艺术角度对法门寺文化的文学艺术资源进行整理挖掘,显示了法门寺文学艺术的博大体系。这四个方面的专题论证,共同展示了法门寺文化的本质特征,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黄心川、霍松林、石兴邦、宋伯胤等著名学者不仅大力支持,还分学科予以领导,对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实现历史转折。为了全方位、大范围推动法门寺文化研究,由我馆发起与省社科联共同筹办的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9月9日至13日在我馆隆重举行。这次会是学术一级会议,荟萃了我国社会科学界的精英,打破了学科之间的藩籬界限,开创了我国学术界多学科共同围绕一个学术领域开展综合研究的先例。会议收到中外学者提交的论文73篇,全面展示了国际学术界从历史、佛教文化、考古、文学艺术等领域综合研究法门寺历史文化的成就。不仅解决了法门寺文化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而且对我馆的发展、建设进行了论证,勾划出了法门寺旅游的壮丽前景。会议还成立了以省长白清才为名誉会长、张岂之教授为会长的法门寺文化研究会。这次会议是对法门寺文化研究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大总结、大检阅、大构架。标志着学术界对于法门寺历史文化的研究从此走上一个明朗、稳定发展的轨道。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大会制定的“每年单科推进,五年综合交流”的研究发展程序,成功地举行了7次国际法门寺佛教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这样循环往復的流程,推动法门寺文化研究不断深入。使我馆成为国际性以法门寺文化为特色的佛教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5.采取多种渠道,实行全方位推进。在法门寺历史文化研究烈火熊熊点燃之后,我们注意了巩固成果,加强全方位推进。为了及时交流研究信息,我们创办了法门寺文化研究专刊。《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已正式出版发行。同时还组织出版了多种专著画册。编写了电影历史巨片《龙飞法门》和文学专题电视连续剧《法门风光》等。从而形成了学术研究与旅游文化良性循环、同步进行的发展格局。

    三、转换研究成果,扩大法门寺影响

    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丰富和弘扬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及时地把文化研究成果转换成旅游资源,使游人从参观游览中加深对法门寺文化博大体魄的了解。扩大法门寺文化的影响,让这一历史文化为今天的社会进步大放异彩。在这个转换中,我们已初步取得三方面成果:

    1.借鉴文化研究成果,改进旅游接待程序。博物馆对外开放初期,法门寺旅游重点是游览寺院和进珍宝閣观赏文物,虽然收到了“先睹为快”的效果,但心理上感到不够满足。后来我们借鉴法门寺大文化研究框架,把参观过程作了分解更新:首先通过宣传专栏概览法门寺文化价值,再通过看发掘纪实录相了解法门寺历史和发掘过程;参观文物,聆听讲解,全面认识实物。鉴赏古文化;望法门寺全景了解法门全貌,领略历史境界。在讲解中,从具体实物引深到所代表的文化范畴,从法门寺扩展到历史上法门寺一带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以及有关丰富的文化遗存。进而扩大到古代法门寺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所处的历史位置,从而加深了对法门寺文化内涵的认识。同时,我们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程度观众的心理要求,采取灵活的讲解方法:专程参观的细讲,出差过路的简讲;文化历次高的讲清法门寺文化的博大体系和丰富内涵,文化程度低的、突出讲解文物特点。外地游人用“京调”,本地观众唱“秦腔”。另外,针对法门寺文物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这一特点,按照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实事求是地分析宗教现象,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引导观众正确接受历史文化遗产,避免了不利因素的影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隨着旅游程序的不断更新和内容的不断丰富,使游人感到每参观一次,有一次新感觉、新收获,以保持游客“旺季不乱,淡季不淡,客源不断”的喜人形势。

    2.传播文化研究信息,扩大法门寺文化影响。对于文化研究中的一些新信息,我们通过旅游服务认真地予以傳播,使法门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馆研究人员通过对地宫出土文物重新鉴定和认识,从中发现了法门寺文化的“十个世界之最”。对这一信息我们在旅游宣传中及时予以传播,后由新华社记者介绍到海外报纸上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在新加坡《中港台新闻》发表后,一位华裔学者激动得将这份报纸寄往我馆,表示热烈祝贺。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要将法门寺出土文物列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在一些贵宾接待中,我们注意把研究成果渗透到体现法门寺文化特点的接待风格和体系中,收到了好的效果。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乔石、李瑞环、钱其琛、邹家华、吴邦国等参观后,对我馆发展模式和学术研究评价很高。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切为我馆题词勉励:“充分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缔造文明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句话既是文博事业的指针,又将对弘扬华夏民族文化以及法门寺文化的研究起莫大的推动作用。在重要涉外接待中,我们突出了法门寺文化的博大体系,阐述了它与世界佛教源远流长的关系,赢得了赞许和支持。美籍华人、著名学者赵浩生来馆参观后,高兴地挥笔题写了“人类文明的骄傲”。著名电影导演凌子风在参观后激动的写了两幅大字“不得了”、“了不得”!苍劲的书法中充满着虔诚和兴奋。大英博物馆馆长参观我馆后兴奋地留言:“这样高水平的博物馆真少见,共产党中国有种神奇力量,了不起。”著名学者、美籍华人陈省身和陈香梅女士参观后激动得一再表示要为法门寺文化的传播奔走呼号,牵线搭桥。这些对提高法门寺的知名度,扩大法门寺文化影响产生了积极作用。

    3.利用文化研究成果,开发法门旅游资源。在综合研究、不断启发法门寺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给这些历史文化系列赋予新的内容,促使它转化成旅游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根据唐僖宗供佛茶具的研究资料,我们已建成唐宫廷茶文化馆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外游人在典雅的唐宫迎春乐伴奏下,置身于布有唐代绘画、书法的环境之中,细细品评唐代茶道,领略1000多年前的唐代文化情趣。若条件许可,我们将根据地宫丝绸系列的研究,筹建唐代宫廷丝绸展厅。逐步展现早已失传的唐代丝(金)织物和它的复制品系列,并配以宫廷服饰。同时,还计划在织锦巷遗址建璇玑图文学馆。因其周纣战争遗址在扶邑之故,还拟建封神演义大厅、地下迎佛宫,戏剧《法门寺》雕塑馆等。可以预料,隨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法门寺博物馆的发展前景和规模将会相当可观。而今我们已经看清,法门寺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位置上,历史、时代、时间都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迟疑,建馆伊始,我们就立足佛教文化铺设的康庄大道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并在自己编织的经纬内,曲曲折折地走出了第一步。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将使法门寺文化为之辉煌的道路,我们将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渗透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各个方面,其中大量优秀和积极的内容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佛教和佛教文化至今还影响着世界广大人口。面对下一个世界我国经济繁荣必将带来文化振兴的前景,佛教文化不可忽视,佛教国家不可忽视,佛教人口不可忽视,法门寺佛教历史地位不可忽视。利用法门寺特殊的历史地位,让法门寺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特殊作用,是千年来历史赋予我们的特殊机遇,千万不可失之交臂。

    现在是法门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时候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法门寺的历史文化位置,开放发展的总趋势,下世纪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需要,都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当下就做。使法门寺展现其佛教世界朝拜中心,当今世界旅游中心和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的历史地位,让法门寺走向世界,世界也走向法门寺!

    发展是硬道理,愿法门寺大唐雄风再现——从未有过的辉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