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作者:出处:
分享到:

 
    1.舍利概说

    梵语Sarira,音译“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即死尸、遗骨。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又安置佛舍利之宝塔,称为舍利塔;安置佛舍利之瓶,称为舍利瓶;供养佛舍利之法会,则称为舍利会。梵语Sarira,或由动词Sri(令依)转为名词,意谓所依之身体;或由动词Sr(破坏)转变而来,意谓易破坏。又梵语dhātu,音译驮都,为舍利之异称,据巴利文长部经注所说,连结完整之身体(sarira)火焚后,变成如磨过之真珠、黄金等之粉末(dhātuyo,为dhātu之复数);依之可知,sarira即指死尸;dhātuyo则指荼毗(尸体火化)后之遗骨。

    舍利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从而得出不同的分类。

    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身骨(生身)舍利与法颂(法身)舍利二种。(2)身骨舍利又可划分为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前者指埋葬的全身遗体,后者指火葬的遗骨。(3)分身舍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三种。《法苑珠林》卷四十谓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骨舍利中有的就像五色珠,光莹坚固,一般称为舍利子。(4)从舍利的来源来看,可划分为佛舍利与高僧舍利。佛舍利是自从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开始出现的,后来又扩大到对过去诸佛舍利进行崇拜的范围,但核心还是对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崇拜。而高僧舍利则是在对佛舍利进行崇拜的过程中,日益出现并流行的一种舍利崇拜形态。此外,记述荼毗高僧而获舍利者亦为数不少。当代高僧如荼毗后也常见舍利出现。历史上形成而今天最为流行的高僧舍利崇拜是对玄奘顶骨舍利的崇拜。

    后世所谓的舍利,多为小豆大之粒状,质地坚硬而细致,稍有光泽,多被安置于小塔而受供养。过去一般相信佛的遗体火化之后,悉成小粒状,而且质坚,锤打不碎。不过,近世在印度发现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则如通常人骨被火烧后之状,既非粒状,亦不坚实。古来亦流传佛之顶骨、牙骨、指骨等物普受信徒礼拜。由此可知,除粒状舍利外,亦有其他佛遗骨流传。

    2.释迦牟尼佛舍利的起源与历史

    佛教的舍利崇拜起源很早,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就开始对过去佛的舍利进行崇拜,但这很可能只是后来的传说。比较可靠的舍利崇拜最早开始于释迦牟尼涅槃之后。依《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所述,释迦牟尼于拘尸城双树间涅槃后,摩竭陀王阿阇世及波婆国末罗族、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等皆欲获得舍利,但都遭到拘尸国人的拒绝。各国便商议将以兵力强行分取,战事一触即发。这时,香姓婆罗门挺身而出,晓谕众生,不要因争佛舍利而自相残杀。八国便请其负责均分舍利,并各自起塔供养。于是佛的舍利便被分成八分,由八个国家各自起塔供养。这最初的八分分别是:第一,拘尸城的各位力士得一分舍利,即于国中起塔供养。第二,波肩罗婆国(波婆国之末罗)的力士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三,师伽那婆国拘楼罗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四,阿勒遮国诸刹帝利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五,毗耨国的婆罗门(毗留提国之婆罗门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六,毗离国诸黎车(毗舍离国之离车)民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七,遮罗迦罗国诸释子(迦毗罗卫国之释种)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八,摩伽陀国(摩揭陀国)阿阇世王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负责分配舍利的香姓婆罗门也获得了佛舍利的瓶子,并起塔供养。当时的毕巯村人求得火化处的地燋炭,也起塔供养。佛教的舍利崇拜就此开始。有关八塔的位置后世出现了很多种传说。1898年,法国人皮佩(W.C.Peppe)在尼泊尔南境的皮普拉瓦Piprava发掘了一处古坟,获得一个大石柜,其中藏有蜡石壶二个、蜡石器一个、蜡石箧一个及水瓶的破片若干。蜡石壶一小一大,皆收藏有骨片,小壶为球状,分成上下二部,上半为壶盖,附有瓶形之把手,盖上刻有阿育王时代或该时代以前所使用之Brahmi文字的铭文二行,内容是:此乃佛陀舍利龛,为著名的释迦族及其妹、妻子等所奉祀。由此刻铭可知其骨片为八国分配佛陀舍利时分与迦毗罗卫国的那一分,也可证明《长阿含》等经所记载的八国分舍利为历史事实。尼泊尔发掘的佛骨后来由英国政府赠与暹罗国王,该国王又以部分赠与锡兰(斯里兰卡)、缅甸及日本等国。

    早期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佛弟子们对佛的崇拜便主要以佛的舍利、佛生前的主要活动地、佛的用具以及佛成道的菩提树等为对象。在这些崇拜对象中,舍利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舍利既有真身的亲切感和神圣感,也有携带和流传的方便等优势,所以后世的舍利崇拜日益发展。据《阿育王传》卷一载,佛灭度百年后,阿育王搜集遗存的佛舍利,建造八万四千宝塔供养之,由此开始,佛舍利崇拜突破南亚的范围,在整个世界佛教界流传开来,影响直到今天。

    根据有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存的佛舍利共计有八百三十一粒,具体供养地列表如下(此表出自《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近年来考古发现多处佛舍利尚未统计其中):

    在日本,历来也有舍利感应的故事传说。如《日本书纪》卷二十敏达天皇十三年条所载,司马达等于设斋会时感得佛舍利,将之呈与大臣苏我马子,马子以铁锤试之,铁锤破而舍利不坏,将之投入水中也不沉陷。马子、司马达等因此笃信佛法。另外,《太子传古今目录抄所载扶桑舍利集》记载,圣德太子二岁时,向东方称南无佛,从掌中堕下白色小颗舍利。此舍利世称南无佛之舍利,在日本相当著名。

    后世流传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主要有以下几种:1.舍利子(粒状),传世较多;2.牙齿(今存北京、斯里兰卡);3.指骨舍利(今存法门寺);4.头盖骨;5.锁骨等;6.头发。其中最著名的有两种,一是佛牙舍利,一是佛指舍利。佛指舍利从古到今只有一处发现,即法门寺,而佛牙舍利则有多处分藏。最著名的是两处:一颗传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一颗传到乌苌国(约在印度北部苏瓦特河流域),后又传至于阗(今新疆和田)。至5世纪南朝僧人法献西游于阗时,将其带回齐都建业(今南京)。隋统一天下,佛牙又被送至长安,五代时中原战乱,又辗转到达辽的燕京(今北京),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将佛牙舍利供奉于北京灵光寺招仙塔(建于西元8世纪)的舍利塔中。但这座佛塔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件时,因八国联军炮击而告荒废,后经修建,恢复旧观。由旧塔基台中挖出的沉香木盒内藏有佛牙,从此移至新建的舍利塔内,供奉于七宝金塔的莲座上。传到斯里兰卡的佛牙后来供奉于坎底市的马拉葛瓦寺(Malagawa),一直被视为该国的国宝,故该寺又称佛牙寺。锡兰佛教界每年8月1日举行历时十二天的佛牙节,于每日晚间8时至11时举办场面盛大的佛牙游行。据佛牙史记载,此枚佛牙系于4世纪顷,由印度羯陵伽国传入锡兰。据义净的《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记载,明远法师曾到锡兰,欲密携佛牙归国,终为锡兰人发觉,致遭凌辱,锡兰人对佛牙的防守益加严密。14世纪初,南印度塔米尔人(Tamils)入侵,劫取佛牙。波洛卡摩婆诃王三世(1302—1310在位)时,以和平方式迎回佛牙。其后,锡兰仍战乱不止,佛牙亦随之不断迁地密藏。1505年,葡萄牙人登陆,极力迫害佛教信仰,王都又辗转迁至坎底市,于此建佛牙寺以供奉佛牙。1560年,葡人将佛牙送至印度果阿地方(Goa)烧毁,然数年之后佛牙再度出现,有人认为烧毁之佛牙乃系赝品。

    3.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地位

    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应该是佛教各种舍利中最神圣、也最普及的舍利。其崇高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释迦牟尼佛是唯一学术界和佛教界同时认为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这便同其他佛明显地区别开来,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利崇拜说到底还是对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崇拜,是对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大师的敬仰,所以,在释迦牟尼佛舍利崇拜中,宗教的神圣性与历史的真实性,信仰的超越性和学术的严肃性完全统一起来了。

    第二,释迦牟尼佛是佛教信仰中的现在世中的佛,而过去世中的诸佛已在遥远的过去灭度,舍利存世极少,只有像佛这样的具有大威力的圣者才能发现,所以极端难得。而未来弥勒佛现在还在兜率净土,自然现在也不会有舍利,而他方世界的佛,其身处境界的遥远无边,更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所能获得。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利是我们现在世中的众生最容易获得的佛舍利。我们一般所说的佛舍利其实就是指释迦牟尼佛舍利。

    第三,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是佛教的创始人,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学说和济世益人的伟大思想,从佛教的时空观来看,我们与释迦牟尼同处一个时代,我们直接沐浴着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之光,所以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对于当代佛教徒来讲是亲切的。

    第四,佛舍利不同于一般的高僧舍利和菩萨与罗汉的舍利,因为佛是最终圆满者,是至高无上的圣者,是所有佛教徒向往的最高境界,是所有信徒的楷模,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利具有至高无上性。

    第五,早期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不主张神化佛陀,反对制作佛像,佛的舍利便成为对佛表示崇拜的最重要的途径,后世虽然发展出佛像崇拜的方式,但佛舍利崇拜作为最古老的一种佛陀崇拜方式,始终占据着对佛崇拜的核心地位。

    第六,同其他佛陀象征物如佛像、菩提树、佛陀生活与传教地如四大圣地、佛陀经典、佛陀用具如莲花座与佛钵等相比,佛舍利具有稀有性和真切性的特点,以真身为直接崇拜的对象,这对于一般信徒来说,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和慑服力。佛教徒对于佛的舍利存有难逢难遇的想法,所以都愿意恭敬供养。一般来说,佛教徒都有这样的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养舍利,便能结下遇佛闻法的殊胜因缘而速成菩提。

    第七,由于舍利的难得,所以,佛教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也逐渐允许人们以米粒或他物制作舍利代用品,如《如意宝珠金楞咒王经》记载: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玻璃众宝等造作舍利……行者无力者,即至大海边,拾清净沙石即为舍利。亦用药草、竹木根节造为舍利。这种舍利尽管在学理的层面同佛祖真身舍利具有相同的意义,但在信仰的层面,毕竟还有真伪之分,与此相比,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则具有无上的权威性。佛舍利既然有如此神圣的地位,历代供养、礼拜佛舍利的事迹层出不穷,其内心之精诚,其法事之奢华,其感应之奇特,可谓佛教领域的一大奇观。关于此等事例,《三宝感通录》、《广弘明集》与《法苑珠林》等书皆有很多记载。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