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碍大师诠晓与辽代佛教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缘起

    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修缮工程中,于四层主佛塑像中发现了一批辽代珍贵文物。在这些众多文物中,舍利及七珍等众多珍贵文物外,还首次发现了稀世珍宝辽刻大藏经《契丹藏》(又称《辽藏》)。这一稀有文献,填补了我国印刷史的空白,对于探讨辽代历史和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出土的辽代高僧著述中,还有诠晓三种四卷著述,弥足珍贵。本文试对诠晓的生平和著述,其佛学思想和贡献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无碍大师诠晓生平略考

    诠晓,旧名诠明,住燕京悯忠寺(今法源寺),辽圣宗时赐“无碍大师”号,主持编纂雕造《契丹藏》。关于诠晓的生平,僧传中未有记载,多散见于辽代的碑文中。兹藉前贤学者及笔者所新搜集的部分文献记载,初步勾勒出他的生平及在辽代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在所有关于诠晓的文献中,记载最详细的是《续一切经音义》,该书的作者希麟是诠晓同时代的人,《续一切经音义》就是希麟受诠晓委托所编集的。该书《序》记载:

    抄主无碍大师,天生睿智,神授英聪,总讲群经,遍糅章抄。传灯在念,利物为心。见音义以未全。虑捡文而有阙。因贻华翰。见命菲才。遣对曦光。辄扬萤烛。然或有解字广略。释义浅深。唐梵对翻古今同异。虽依凭据。*(左丙右攴)俟来英。冀再披详。庶无惑尔。②

    希麟的生平事迹及本书撰写之年代均不详,本书卷五“旃蒙岁”之下有一段记载:“唐帝年历云:代宗皇帝广德三年甲辰,改永泰元年。二年乙巳,即旃蒙岁也。到今统和五年丁亥,得二百二十三年矣。”③由此可知,此书大约撰于辽统和五年(987)。此时,诠晓已受赐“无碍大师”的师号,常住于悯忠寺。

    据《顺天府志》卷七记悯忠寺称:“释迦太子之殿,乃无碍大师诠晓创始所建,辽圣宗统和八年也。”统和八年为990年,距希麟编《续一切经音义》只有3年时间。④

    现存于北京房山云居寺塔院碑廊的《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记》及《重镌云居寺碑记》中有关于诠晓的重要记载。⑤《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记》为辽应历十五年(965)盐铁判官、朝议郎、行右补阙、赐绯鱼袋王正所立,记载了云居寺在此前因战乱而被毁,以及寺主谦讽重修云居寺的经过。此后,云居寺又因宋辽交战而使碑刻毁坏。统和二十三年(1005)王正的儿子王教重新刊刻了此碑,前碑记载:“燕京左街悯忠寺钞主无碍大师笔受,弟子沙门智光撰记,石匠李延照刻字。”《重镌云居寺碑记》中还记载:“王公与□(钞)主无碍大师威心照神□,教以释智光,乃考之执友资也,故命述重刊勒之事。”据此可知,统和二十三年(1005),诠晓依然住悯忠寺,而且增加了两个头衔,一是出任燕京左街的僧官,二为义学高僧“钞主”,后者与他著述众多以及主持《契丹藏》有关。

    上述所引四条材料大致都可以考订出具体的时间,可知诠晓在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1)左右燕京法源寺、古涿州云居寺等地。

    诠晓卒年亦不可考。在北京妙峰山麓的大云山院有一座舍利经板塔,塔身镶有一通石刻,题为《大辽国大云山塔院记》,其中记载:“于内有释迦佛舍利,定光佛舍利,无碍大师戒珠、大藏经故版。”该石刻落款“大康九年癸亥岁五月日丙子记。”⑥大(太)康九年为1083年,此时诠晓应该早已圆寂。

    诠晓精通唯识学,发愿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三宝感应要略录》记载:

    释诠明法师,发愿造三寸刻檀慈氏菩萨像,祈誓生兜率天。著《上生经抄》四卷,以明幽玄。梦其像渐长大,金色光明,赫灼对明微笑,明白像言:我等愿求生兜率天,将得生不?像言:我既得释迦文大师要势付属,不念尚不舍之,况有念愿。作是言已,还复本像。明秘不语他人,没后见遗书中,知其感应。临终之时,傍人梦见百千青衣人来迎,明指天而去矣。⑦

    《三宝感应要略录》为辽代著名的僧人非浊(?-1063)所集。非浊于重熙八年(1040)冬受敕赐紫衣,十八年授“上京管内都僧录”,后转任“燕京管内左街僧录”。道宗即位后,又加赠“崇禄大夫检校太保”。清宁二年(1056),进任“检校太傅太尉”,赐号“纯慧大师”。从时间上看,非浊是诠晓的晚辈,二人都担任过“燕京管内左街僧录”,非浊所记诠晓信奉弥勒净土信仰,应该是可信的。

    二、诠晓的主要著述

    高丽义天(1055-1101)是诠晓之后的僧人,并且对他十分推崇。义天是高丽文宗之第四子,俗姓正,名煦。为朝鲜僧界之统制官。宣宗二年(1085)与弟子共乘商船渡海来宋参学求法。《佛祖统纪》“高丽义天传”中记载:“近者辽国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与焚弃。”⑧在高丽义天《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2、卷3中,收录诠晓著作有十七种,共75卷。在这些著作中,除《续开元释教录》署名为诠晓集,并注明“旧名诠明”外,其他十六种均署名“诠明述”。

    《法华经玄赞会古通今钞》十卷,《法华经科》四卷,《法华经大科》一卷;

    《金刚般若经宣演科》二卷,《金刚般若经宣演会古通今钞》六卷;

    《金刚般若经消经钞》二卷,《金刚般若经科》一卷;

    《弥勒上生经科》一卷,《弥勒上生经大科》一卷,《弥勒上生经会古通今钞》四卷;

    《成唯识论详镜幽微新钞》十七卷,《成唯识论应新钞科文》四卷,《成唯识论大科》一卷;

    《百法论金台义府》十五卷,《百法论科》二卷,《百法论大科》一卷;

    《续开元释教录》三卷(诠晓集,旧名诠明)。

    在上述著作中,多已散佚。在应县木塔中,发现了其中的三种共四卷:《弥勒上生经疏科文》一卷,《成唯识论述记应新抄科文》卷三,《法华经玄赞会古通今抄》之卷二、卷六。

    此外,在法藏敦煌文献中,P2159纸背抄有《妙法莲花经玄赞科文》中的卷二残卷。在山西赵城广胜寺发现的《赵城金藏》中,《弥勒上生经疏会古通今钞》之卷二、卷四残卷、《弥勒上生经疏应新钞科文》残卷,以及《成唯识论述记科文》之卷一、卷二残卷。

    诠晓的著作,对于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尤其是辽代佛教史,以及唯识宗的思想及其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应县木塔、敦煌遗书和《赵城金藏》中所发现的部分著作或残片,作为孤本,即使是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而且,这些保存下来的著作,还是中国佛教中最早的刻本文献之一,值得深入的研究。

    三、诠晓与《契丹藏》

    诠晓对佛教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编修了《契丹藏》。《契丹藏》始雕造于辽兴宗(1032-1054)时,至道宗清宁九年(1063)或咸雍八年(1072)左右完成。据辽咸雍四年(1068)燕京天王寺志延所撰《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称,这部藏经共579帙,千字文编次天字到灭字。本藏完成后即赠与高丽。其后,更数次传入高丽,为《高丽藏》再雕本的校本。辽僧觉苑《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序云:“洎我大辽兴宗御宇,志弘藏教,欲及迩遐,勑尽雕锼,须人详勘。觉苑持承纶旨,沗预校场,因采群诠,访获斯本。今上继统清宁五年,勅镂板流行。”⑨清宁五年即1059年。

    《契丹藏》在汉文大藏经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正如李富华先生所言:“真正依据《开元释教录·入藏录》,并按照中国传统写本大藏经进行雕印的第一部刻本大藏经是《辽藏》,而不是《开宝藏》。《开宝藏》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刻本大藏经,开创了中国刻本大藏经的先河,但它所反映的是流产于四川成都地方的某一种写本大藏经的情况,在中国的刻藏史上,是《辽藏》继承了比较规范的统一的官写本大藏经的传统,而这种传统又为宋元以来各版大藏经所继承。”⑩

    1974年,在应县木塔中,发现了十二卷《契丹藏》经卷。分别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7(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六十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4、卷26、卷51(唐代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妙法莲华经》卷2,《称赞大乘功德经》1卷,《大法炬陀罗尼经》卷13,《大方便佛报恩经》卷1,《中阿含经》卷36,《阿毗达磨发智论》卷13,《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1卷,《一切佛菩萨名集》卷6。以上12卷均为卷轴装,每卷都有千字文编号,与房山云居寺辽代石刻《契丹藏》千字文号相合,足证此即辽刻《契丹藏》。

    诠晓主持编修《契丹藏》,首先是“再定经录”。如《释门正统》卷8《义天传》载:“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佛祖统记》卷14也同样记载:“近者辽国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再定经录。”诠晓在编定完《续开元释教录》以后,委托希麟作《续一切经音义》,承接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对《开元释教录》之后新入藏的经典进行音意解释。

    自《开元录》后,相继翻传经论,及拾遗律传等,从《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尽读(按:“读”应为“续”)《开元释教录》,总二百六十六卷,二十五帙。前音未载,今续者是也。伏以抄主无碍大师,天生睿智,神授英聪,总讲群经,遍糅章抄,传灯在念,利物为心。见音义以未全,虑捡文而有阙,因贻华翰,见命菲才,遣对曦光,辄扬萤烛。然或有解字广略,释义浅深,唐梵对翻,古今同异。虽依凭据,*(左丙右攴)俟来英,冀再披详,庶无惑尔。(11)

    “抄主无碍大师”即为诠晓,他编纂的《续开元释教录》,成为《契丹藏》刊刻的依据。此外,房山云居寺石刻佛经也是依据诠晓所编定的目录进行刊刻的。

    四、诠晓的佛学思想与贡献

    诠晓是辽代著名的义学僧人,他的佛学思想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燕京左街僧录,对于佛教在辽代的发展发挥着主要作用。第二是佛教文献目录方面的贡献,编辑《续开元释教录》、主持《契丹藏》的编修、抄录校订佛教著述等。第三就是提倡佛学教理的研究,尤其是精通唯识学,对于唯识学的传播和主要著述的保存有着重要贡献。如从义《天台三大部补注》即引了诠晓的著述:“此辨慈恩《疏》、《钞》及以古师释义之失也。彼《疏》文云:《庄严论》、《摄论》、《对法论》等皆说四意趣:一平等意趣,二别时意趣,三别义意趣,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补特伽罗,此翻数取趣,以数取诸趣故,即是众生之异号耳。诠明法师《钞解》此云:思量名意,理趣为趣,思量理趣故云意趣。”(12)

    辽代佛教有重视义学的传统。诠晓的著作中,除了《成唯识论》、《百法明门论》以及《弥勒上生经》疏钞科文等都与唯识宗有关,他的其他著作也是多依据玄奘和窥基大师的著作。此外,他还发愿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都可以看出他对于唯识学的重视和弘扬。

    关于诠晓的思想及辽代当时的禅教之争,他曾将宋朝时盛行的禅宗名著《六祖坛经》以及《宝林传》经版、典籍焚毁。在高丽义天的《飞山别传议跋》中记载:

    甚矣!古禅之与今禅,名实相辽也。古之所谓禅者,藉教习禅者也;今之所谓禅者,离教说禅者也。说禅者执其名而遗其实,习禅者因其诠而得其旨。救今人矫诈之弊,复古圣精醇之道,珠公论辨斯其至焉。近者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除其伪妄。条例则《重修贞元续录》三卷中载之详矣。有以见我佛付嘱之心,帝王弘护之志。而此世中国所行禅宗章句,多涉异端。此所以海东人师疑华夏无人,及见飞山高议,乃知有护法菩萨焉。(13)

    飞山,即戒珠(985-1077),著有《净土往生传》、《别传心法议》等。义天对诠晓焚毁《六祖坛经》和《宝林传》这件事情评论说:“昉师辨祖谓,智炬撰《宝林传》,诡说百端,如达摩只履西归、立雪断臂等,事与南山《续高僧传》多不同(云云)。世又谓《坛经》谈性,不异吾宗,而于念佛求往西方,有以贬斥。义天言辽国焚弃二书者,盖以此也。”(14)由此可知诠晓的思想重心,以及当时辽代佛教思想的特点。

    ①纪华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②希麟集《续一切经音义》卷1,《大正藏》第54册,第934页。

    ③希麟集《续一切经音义》卷5,《大正藏》第54册,第953页。

    ④参见中国佛教图文馆编《法源寺》,大百科出版社,1981年。

    ⑤杨卫东《古涿州佛教刻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75-78页。

    ⑥转引自吕铁钢、黄春和《法源寺》,华文出版社,2006年,第45页。

    ⑦非浊集《三宝感应要略录》卷3、《释诠明法师发愿造慈氏菩萨三寸檀像感应》,《大正藏》第5l册,第851页。

    ⑧志磐《佛祖统纪》卷14,《大正藏》第49册,第223页。

    ⑨觉苑《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序》,《卍新纂续藏经》第23册,第527页。

    ⑩李富华、何梅《汉文佛经大藏经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54-155页。

    (11)希麟集《续一切经音义》卷1,《大正藏》第54册,第934页。

    (12)从义《天台三大部补注》卷6,《卍新纂续藏经》第28册,第239页。

    (13)宗鉴《释门正统》卷8,《卍新纂续藏经》第75册,第354页。

    (14)志磐《佛祖统纪》卷14,《大正藏》第49册,第224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