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谢子长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峥嵘岁月建奇功 碧血丹心照千秋——谢子长同志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
平 根 徐文学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谢子长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周年。回顾谢子长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优良品格和务实作风无不闪耀着魅力四射的光芒。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他把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把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最高的政治追求,驰骋疆场,英勇奋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昂扬奋进的凯歌;他志存高远、亲民爱兵,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吃苦耐劳、以身作则,胜不矜功、败不丧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为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奋斗了一生。谢子长同志英勇牺牲后,毛泽东同志先后两次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为谢子长墓写了碑文,对他的一生作了极高评价。透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处处感受到谢子长同志的伟大人格风范,特别是他身上展现的共产党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对于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投身革命,救国救民,是谢子长永恒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只有心系百姓,造福为民,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信任
  谁把人民放在心中,人民群众就拥护他。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共产党人只有心系百姓、造福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谢子长一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就是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劳苦大众,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他早年出生于陕北安定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中学时代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探求真理,立志救国救民。中学没有毕业就回到家乡创办了小学,带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开始了他的革命实践。当地地主豪绅鱼肉百姓,敲诈勒索,横行乡里,贫苦农民子弟几乎没有一人能够上学。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逐渐认识到办学救不了劳苦大众,只有把反动军阀和地主阶级的武装铲除,才能帮助他们翻身,坚定了“只有拿起枪杆子,才能打天下”的理想。1925年夏,他带着最初实践中的觉醒与激情来到北平,在陕西旅京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书刊,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思想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道路。此后,他回到陕北,积极从事兵运工作和农民运动,担任了安定县民团团总。他充分利用同陕北军阀井岳秀部进步团长石谦的关系,将民团编为正规军的一个连并任连长。他决心将其训练改造成为新型军队,不仅进行严格军事训练,而且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教育,讲解马列主义常识,培养部队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在部队成立了党的组织。谢子长协助上级党组织建立了中共安定县特别支部,培训农民运动骨干,亲自领导农民协会,开展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对民愤极大、恶贯满盈者实施拘禁审查,当众焚烧文契、账册,宣布欠债作废,废除苛捐杂税,贫苦农民扬眉吐气,农民运动空前高涨,群众对谢子长的领导非常敬佩,亲切地称他为“谢青天”。谢子长带兵行军打仗过程中,对部队纪律严明、约法三章,绝不允许欺负百姓、伤害百姓。在散发的传单中指出:军队“务必实是(事)求事(是)以最诚恳的心志,助我同胞起来自决痛苦。从此以后你们再不要受军队的无故欺负了,……以后若有不肖士兵行事,望即速送来或报告我们,必严厉惩办,决不宽容”(《谢制农民运动协会章程》1927年3月)。谢子长说到做到,身体力行,行军带头不住民房,和士兵一起住在城隍庙大殿里,对群众秋毫无犯。即使在红军弹尽粮绝、缺医少药、以野菜野果充饥的特殊困难时期,也是从不打扰群众。他在负伤牺牲之前痛苦地流着泪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
  谢子长同志的一生,心里只有人民,只有革命,关心老百姓比关心自己为重,始终把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为自己最高政治追求,这就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心系百姓,为民造福,其核心所在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怀公仆之心,倾注公仆之情,牢记公仆之责,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自觉地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抓住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创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真正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党的崇高形象。
  愈挫愈勇,败不丧志,是谢子长革命精神的实践宣言。共产党人只有鞠躬尽瘁,无私奉献,才能实现远大的奋斗目标
  奋斗必须以牺牲为代价,成功必须以失败做铺垫。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屡经曲折、不屈不挠的奋斗中成长壮大的。没有谢子长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灿烂辉煌。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陕西,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反共反人民的“清党”运动,共产党组织大部分遭到破坏,革命团体被迫解散,陕北军阀井岳秀与蒋介石遥相呼应,残酷镇压革命,大批革命同志被捕入狱,人民群众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谢子长等为了声讨新旧军阀血腥镇压革命的罪行,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议,决定开展武装起义。党的八七会议后,陕西省委专门进行研究部署。省委在《军事运动决议案》中指出:“本党的军事行动已经是迫不容缓了,……我们的军事根据地,除去东南以西北为重要,所以在西北培植革命军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目前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党在陕西的特要任务”。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成立了陕北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起义。当时,同情革命的陕军十一旅旅长石谦被军阀井岳秀暗杀,谢子长等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激发部队同仇敌忾的士气,在一片“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起义枪声在清涧县城打响。革命军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逮捕恶霸、惩办豪绅,扩大政治影响,附近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纷纷前来参军,形成了一支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武装力量。起义胜利后,由于不懂得与农民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加之部队连续行军作战,给养十分困难,士兵非常疲乏,在敌人的反扑下,清涧起义失败。
  1928年2月,谢子长回到省委汇报了清涧起义失败的经过和经验教训之后,奉命去许权中旅策划在渭华地区举行武装起义。5月,谢子长担任新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积极参与组织了渭华起义,并取得局部胜利,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撤进秦岭山区,以保存革命实力。敌军猛烈炮轰革命军前沿阵地,谢子长率部顽强抵抗,奋勇阻击,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渭华起义失败。省委再次委派谢子长回陕北领导开展武装斗争。
  两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人民群众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谢子长并没有因为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心灰意冷,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丧志,自始至终充满高昂的革命热情,对武装斗争的道路坚信不疑,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一边投入新的战斗,“愈挫愈勇”的意志成为他不懈追求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改革岁月,都需要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永不停步、永不懈怠的理想追求,需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英雄气概。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部奋斗目标就是为了人民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和挫折,我们要学习谢子长同志愈挫愈勇、败不丧志的革命实践精神,培养强烈的使命意识,增强承受失败的能力,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矛盾多么复杂、失败多么惨烈,始终不能放弃崇高的理想追求,自觉抵御灯红酒绿、金钱美色的诱惑,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的重要内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用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是谢子长坚强党性的重要体现。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真理,严守纪律,才能经受严重挫折的考验
  强烈的大局意识是谢子长同志可贵的政治品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他都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仍然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他曾两次受到党内推行“左”倾错误领导人的打击,但却丝毫都没有摧毁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信念的无比信仰。1932年2月,由谢子长领导的西北反帝同盟军,在甘肃正宁县三嘉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甘边区第一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他积极开展练兵运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成立士兵委员会,增强部队战斗力。建立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平分土地,开辟了陕甘历史上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此时,推行王明“左”倾错误的陕西省委书记杜衡来到游击队巡视工作,他对游击队成立以来的主要成绩不作全面评价,更没有对省委要求游击队攻打城镇和平原地区的错误指导方针作任何检查,反而把由于作战经验不足,两次战斗失利的责任全部推到指挥员身上,采取“左”的惩办政策,错误地批评谢子长,诬蔑他是“逃跑主义”、“梢山主义”,并撤销了总指挥的职务,强令离开游击队。谢子长同志以革命利益为重,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痛苦地离开了亲手建立的游击队。但他没有消沉气馁,萎靡不振,发泄牢骚,怨恨组织,他坚信杜衡等机会主义分子代表不了党,真理必然战胜谬误,只有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才能把革命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他离开游击队后,深入到甘军王子元部积极从事兵运工作,于同年5月筹划组织了靖远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以顽强的意志继续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1932年12月,根据党中央北方会议决定,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此时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杜衡再次以中央和省委代表身份来到部队,极其错误地认定谢子长、刘志丹等“有反革命阴谋”。杜衡到部队后极力进行宗派活动,打击谢、刘等领导干部,宣扬“山沟里没有马列主义”,诬蔑谢、刘等犯有所谓的“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土匪路线”等错误,别有用心地散布“游击队领导人有反革命阴谋”的言论,大肆进行“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蛮横地撤销了谢、刘等同志的领导职务,并擅自决定给谢子长留党察看处分,强令离开部队,送中共上海中央局“受训”。
  谢子长同志在被错误地打击迫害、停职审查、纪律处分面前,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顾全大局和任劳任怨的博大胸襟,这是每个党员学习的光辉典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开展工作,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坚决服从并服务于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切实对党和人民的利益负责,从全局的角度研究问题、思考对策。坚决反对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视行为,只顾小局、不顾大局的错误做法;着眼当前的主要任务,审时度势,把握中心,加快发展。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主动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脚踏实地干事业,扑下身子抓落实,艰苦奋斗做表率。坚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严守党的组织纪律,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大风大浪中接受洗礼、经受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吃苦耐劳,以身作则,是谢子长务实作风的真实写照。共产党人只有模范带头,勇于牺牲,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夺取新的胜利
  吃苦耐劳,以身作则是共产党人傲视困难的特有品质,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团结同志,影响群众,携手并肩,共同奋斗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就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站得出来,危险时冲得上来。1932年9月下旬,谢子长率领部队攻打保安战斗失利,为了摆脱敌人的进攻,游击队被迫撤至南梁附近人烟稀少的合水白沙川一带,住在破窑洞里,没有粮吃,没有衣穿,部队情绪低落,但谢子长照样乐观坚定。针对当时的实际,谢子长决定游击队分散活动,筹集粮款,解决冬衣问题,寻机消灭小股敌人,恢复部队战斗力。谢子长带领30余人留守照看伤员。一面与陕西省委联系,一面指挥游击队活动。在艰苦的战斗岁月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游击队经受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谢子长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不成再来一次,最后胜利总是我们的。”“老子不行交给儿子,儿子不行交给孙子,有志者事竟成。”当时天气已渐寒冷,伤员既无药品,又无粮食,全靠野果野菜充饥,处境极为艰苦。谢子长知道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从不打扰群众。游击队买的粮食运不回来,他和留守人员一起去背,游击队得到少量衣物,总是先发给伤员和病员,自己则在篝火旁铺一条毛口袋过夜,平时放哨查哨、碾米做饭、洗伤换药、抬送伤员总是带头去干。他这种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大家,游击队上下团结一致,士气高昂,战胜了重重困难。1934年1月,谢子长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再次由北平经山西回到陕北,敌人得到消息后到处严加搜查。谢子长不能回村居住,就和同志们一起住在山洞里。时值隆冬,天寒地冻经常转移,谢子长和同志们的手脚都冻破了,鲜血直淌。但他仍然充满革命的乐观情绪,经常给大家讲革命道理,总结多次失败的教训,鼓励同志们坚持斗争,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1934年夏,国民党当局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采取筑碉堡、扎据点、步步为营口的堡垒政策,强化保甲制度,强迫群众并村,妄图断绝红军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为了击溃敌人的围剿,保卫清涧以东的苏区,谢子长组织了清涧河口战斗。他亲临一线,不怕牺牲,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这次战斗中谢子长不幸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为了稳定部队和群众的斗争情绪,谢子长要求对他的负伤严格保密,不许声张,一直到坚持到最后胜利。谢子长负伤后,仍坚持不离开战斗岗位,开始骑在马上指挥战斗,马骑不成了,就坐在担架上继续工作,带领红军四战四捷,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谢子长病情恶化后,仍关心经军游击队的活动,仍念念不忘红军的建设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同志不幸与世长辞,时年38岁。
  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目的在于激发我们的战斗豪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需要我们党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经过不断奋斗才能实现。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模范带头、勇于牺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团结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一起开创美好的未来。党员要有一种“站着一面旗、躺倒燃团火”的风骨,切实做到享乐面前不动摇,好处面前不伸手,名利面前不动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奉献在前,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深刻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精髓,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其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迎难而上,遇险不惊,不尚空谈,务求实效,为官一任,富甲一方,真正做到撑起来做一把伞,为民遮风挡雨;蹲下来做一头牛,为民鞠躬尽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谢子长纪念文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