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刘志丹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章 渭华起义
白黎

  17 奉命回陕
  革命就这样失败了吗?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不!为了挽救革命,对付以蒋介石、汪精卫为头子的国民党新军阀,周恩来同志冲破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阻挠,和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等同志一起,于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向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右派政府打响了第一枪。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了震动全国的秋收起义,并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伟大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光明大道。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刘志丹最崇敬的革命家。他们领导的武装起义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刘志丹的革命斗志。在南昌起义和秋收暴动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国有许多地方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刘志丹经过艰苦奔波,于1928年初来到上海。由于他非常忙碌又不习惯南方潮湿的气候,身上汗水整天不干,生了一身的疥疮,又痒又疼,实在难忍。党组织安排刘志丹住下后,一面让他到医院看病,一面让他阅读党的文件。当刘志丹的疥疮好了以后,党中央派人告诉他:“魏野畴同志在安徽阜阳地区,策划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第十军起义,党中央决定派你到安徽阜阳,协助魏野畴做好第十军的起义工作。” 
  刘志丹一听,非常高兴,说道:“魏野畴同志是我的马列主义启蒙老师,是我走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我们师生又要重逢了。”
  来人也高兴地说:“这太好了,你们师生可在一起工作了。”
  刘志丹一有任务,立即就要行动。来的同志说还要办理联络的手续,等把车票买好再说。刘志丹说:“那就快点办吧。我这个人一听说有工作,就呆不住了。”
  过了几天,一切手续都办好了,车票买到了南京。刘志丹当天就坐火车离开了上海,前往安徽阜阳地区。
  魏野畴为什么能在安徽阜阳地区领导第十军起义呢?原来,自冯玉祥倒蒋反共以后,一时间,黑云翻滚,白色恐怖笼罩全陕。陕西人民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同全国一样——失败了,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争。由于魏野畴在关中、陕北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多年,誉满全省,敌人对他严密侦缉,使他在陕西难以立足,省委同意他接受杨虎城的邀请,到该部去开展工作。1927年8月,魏野畴东渡黄河,在河南商丘市附近的马牧集,与杨虎城所率第十军相遇,受到热烈欢迎,后被杨虎城任命为军政治部主任。10月间,第十军开到安徽的太和、阜阳地区休整。
  刘志丹满怀着和魏野畴老师重逢、一块战斗的喜悦心情,赶到阜阳后得知魏野畴组织的阜阳起义,因各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的时候,皖北特委突然获悉第十军代理军委书记宋树勋叛变,将起义计划和党员名单向敌人告密,几乎是同时,又发现阜阳党内也出了叛徒,党员名单落到了反动县长的手里。皖北党的力量有被敌人一网打尽的危险。在此紧急时刻,魏野畴决定提前起义。结果,由于各方面的工作没有准备好,起义失败了,魏野畴光荣牺牲。
  刘志丹得知魏野畴不幸的消息后,十分惋惜和悲痛,魏野畴老师的音容笑貌,在他眼前浮现;魏野畴老师在榆林中学时说的话:“古今中外,凡革命没有不流血的,我们为了推翻黑暗的社会制度,就得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这铿锵的话语,好像还在耳边轰鸣。刘志丹怀着沉痛悲愤的心情,默默地悼念魏野畴这位党的政治活动家的不幸牺牲。他坚定地说:“魏老师,你的血不会白流,你所献身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直至胜利!”
  当时阜阳地区一片混乱,无法找到党的组织,刘志丹决定尽快返回上海,向党中央报告阜阳起义失败的经过。他旦幕兼程,马不停蹄地到了上海,这时,皖北起义失败的经过党中央已经知道了。刘志丹向党中央要求工作,党组织经过考虑后,决定让他回陕西工作。刘志丹接受指示,立即奉命回陕,参加新的战斗。
  这时,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还未在全党传达,会议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定,许多地方还不知道。但是,武装斗争的烈火在一些地方已经燃烧起来。刘志丹一路上听到许多关于武装起义的消息,还打听到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后的情况。共产党人没有被蒋介石的屠杀吓倒,他们从血泊中爬起来,擦干了身上的血迹,又开始战斗了。刘志丹很激动,巴不得插上翅膀,赶快回到陕西,投入新的战斗。走在半路,偏不凑巧,蒙蒙细雨,数日不晴。刘志丹虽然心急如火,但道路泥泞,行走困难,一天走不了多少路。最使他发愁的是身上带的路费快用光了。为了省钱,只好挨饥受饿,日夜赶路。一天,来到河南商丘火车站,恰巧碰见马鸿逵队伍里的一个连长,是甘肃庆阳人。刘志丹在马鸿逵军队里工作时,路过庆阳,收留了这个无家可归的穷苦人,现在他正在这里驻防,一见恩人有了困难,便给刘志丹买了火车票,又给了路费。这样,刘志丹才回到了西安。
  18 三要司整军
  刘志丹经历了千辛万苦,于1928年初夏到了西安,正赶上陕西省委开会研究如何贯彻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省委在这次会上,还作出了关于迅速着手准备实行武装起义的决定。经过讨论,确定在马列主义传播最早、党团组织建立最早,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渭南、华县地区,首先发动农民打土豪,分浮财,建立革命政权。并决定派干部到渭华地区恢复和整顿党团组织,发动农民准备进行起义。
  刘志丹随即就被派往许权中旅担任党的领导工作,对该旅进行整顿,以配合渭华地区农民起义。刘志丹接受任务后,十分高兴,他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立即动身前往。临行前,他和参加过“八·七”会议的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李子洲老师,进行了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的交谈,李子洲向刘志丹介绍了“八·七”会议的情况以及毛泽东同志在会上首先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刘志丹听了非常激动,使他对毛泽东的崇敬心情倍增,对开展武装斗争充满了信心。他告别了李子洲老师便出发了,因为他的心已经飞到了新的战斗岗位。
  当时,许权中旅打着李虎臣部新编第三旅的番号,驻扎在豫陕边界的洛南县三要司。这支部队,是党费尽心血保存下来的一支革命武装,它的前身是由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队,和中山军事学校的学员组成的。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为了解散中山军事学校,命令将该校学员与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队合编成一个旅,由中山军事学校校长史可轩任旅长,开往河南前线。
  党为了保存这支革命的武装,说什么也不能让部队离开陕西,去为国民党新军阀流血卖命。决定让史可轩带领队伍在西安周围活动。史可轩遵照党的指示,于1927年7月,带领队伍离开西安。从此,被称为“第二黄埔”的中山军事学校就宣告结束了。在撤离西安开往临潼的途中,吸收了许多革命青年加入队伍,还接收了一些暴露了身份的共产党员,保护了革命的同志。队伍开出西安以后,省委又指示:“想办法,找机会,使部队不出潼关,在渭河以北扎下根,找主求生,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省委的指示意味着这支部队又要合法存在,又要不受敌人的调动。当时陕西的军阀部队和关中的杂牌部队虽然都归顺了国民党,但他们为了维持各自的封建统治,都在极力扩充自己的势力。因此,他们之间明争暗斗,大鱼吃小鱼,发展势力争地盘。各部之间互相疑忌倾轧,彼此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在这种形势下,正是找主求生,保存革命力量的好时机。
  “投靠”谁好呢?经过大家讨论,决定去投南路总指挥岳西峰,然后再到陕北地区独立发展,积蓄力量。岳西峰虽在河南当督办时就反共,曾下令逮捕过王若飞和肖楚女同志,可他当过史可轩的上司,认为熟人一定好办事。当史可轩到达富平美原镇,老奸巨猾的岳西峰早已设下圈套,被他的部属、反动透顶的田春生扣留,第二天就被杀害了。为了保住这支革命武装,大家推举许权中任总指挥。那时,岳西峰和冯子明的矛盾很深,双方经常明争暗斗,各不相让。许权中便带队去投靠冯子明,被编为独立第三旅,许权中任旅长,驻扎在临潼县的关山镇。部队有了合法地位之后,就开始秘密收容一些被敌人追捕得无处藏身的共产党员,这样,既保护了革命同志,又壮大了党的武装力量。过了两个多月,冯子明在内部策反,接着又派部队来进攻。许权中带领部队到了济南,利用李虎臣和冯子明的矛盾,去投靠李虎臣。这正合李虎臣的心愿,也没有细追什么,就收编为新编第三旅,开到三要司驻扎。
  刘志丹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这天早晨,来到了三要司。三要司是个群山环抱,山青水秀的小山镇,东临河南山区,北靠秦岭,地势险要,是个很有利于开展革命活动的好地方。这时,战士们刚下操,迎着东方冉冉上升的红日,说笑着走进营房。突然看见营门外驰来一匹骏马,马身上骑着一位年轻人。只见他进入营门翻身下马,健步向营房走来。他二十三四岁,中等身材,宽宽的额颅,高高的鼻子,深深的眼窝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火一样的热情。
  眼尖的战士认出是刘志丹,就高兴地喊道:“看啊,这不是咱们的刘教官吗?”
  大家一见是刘志丹,都热情地围上来,亲切地问候起自己的刘老师。
  刘志丹笑眯眯地和战士们打着招呼,回答着问话,使战士们感到特别的亲切。围上来的战士越来越多,听着刘志丹爽朗的谈笑。
  正在旅部里的许权中和高克林,闻声赶出来一看,原来是刘志丹来了。两人都赶忙迎上去,紧紧地握住刘志丹的手,许权中高兴地说:“景桂,可把你盼来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一别,一晃就是一年呵!”
  高克林也高兴地说:“景桂一来,咱们的工作就好办啦!”
  刘志丹望着许权中高兴的脸庞,笑着说:“权中是老大哥,阅历广,见识多,又是讲武堂出身,我是来向你学习的。”
  “景桂过誉了,我是一个见不多,识不广的军人,今后就全靠你了。”
  “你们两人都不必客套,权中是讲武堂出身,景桂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有你们领导这支部队,今后一定会有大发展的。”
  刘志丹和许权中、高克林原来就很熟悉,在中山军事学校时,刘志丹是军事教官,许权中是总队长,高克林是党的总支书记,他们那时的关系就很亲密。自从刘志丹跟随国民革命联军出师河南后,他们之间再未见面,彼此之间的情况也了解很少。此时此地的相逢,自然是十分亲切的。
  回到司令部,刘志丹边喝茶边问道:“那次部队里出了叛徒,受了多大损失?”
  高克林回答道:“出了叛徒惠介如和韩威西,幸亏我们发觉得早,首先除掉了惠介如,才使部队没有受到损失。但韩威西跑去向冯子明报告去了。敌人来进攻我们时,我们已经安全转移了。”
  许权中接上说:“为了给党保存这支武装真难啊! 自从离开西安,东奔西跑,投主求生,犹如和虎狼打交道,真使人防不胜防。同志们经常问我,今后怎么办。我们正为这个问题发愁哩!”
  刘志丹喝了一口茶,说道:“今后怎么办?实行武装起义!我们中国的革命,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用枪杆子夺取政权。”
  许权中、高克林听了后很激动。高克林说:“对呀,就是要用枪杆子来推翻蒋介石新军阀的统治。”
  晚上,党的会议召开了。刘志丹首先传达了省委的指示,介绍了各地武装斗争的情况。同志们望着红光闪闪的油灯,看着刘志丹清瘦激动的面孔,倾听着铿锵有力的话语:“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使我们党开始走上了抓武装,建立革命军队的新阶段。继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全国各地举行了多次武装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右派的法西斯统治。特别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将队伍带上了井冈山,在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我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听了刘志丹的介绍,同志们的心情很激动,一个个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心里的革命之火越烧越旺了。
  刘志丹看着同志们激动的面孔,怀着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佩之情说:“我在黄埔军校学习时,看过毛泽东同志在农讲所讲课的讲义,和一些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他真是中国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呵!按照他指的路子走,中国的革命一定能成功。”
  “老刘,咱们就照着毛泽东同志指的路子走,革命到底,永不回头。”同志们越听心里越亮堂,决心学习毛泽东同志,走井冈山道路。
  刘志丹扫视了一下同志们兴奋的面孔,又说:“我被国民党反动派从第四路军清出来以后,到湖北、上海、安徽去,就是要谋划武装起义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起义都没有成功和发动起来,这次省委派我到这里来,就是要组织这支部队打出红旗,成立党的独立武装,配合农民斗争,进行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高克林插话说:“我约摸着这一天快到了,不能老是这么投主求生嘛!”他看着刘志丹,放低了声音,“省委决定什么时候起义?”
  刘志丹看了看大家,说道:“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许多起义前的工作还没有做好,比如部队训练,发动群众,起义后向何处去等问题,还得好好研究部署一番哩。”
  一个同志问道:“现在怎办呢?”
  刘志丹说:“咱们首先要整顿好部队,抓紧练兵。”
  “对,首先要整顿好部队。”许权中沉思着说,“部队离开西安后,受了一些曲折,里面鱼龙混杂,一直没有来得及整顿。如果不首先整顿部队,起义还是困难的。”
  “是的。”刘志丹点了点头,“整顿部队是个关键,不整顿部队就没有战斗力,就不能保证党的绝对领导。我刚来不了解情况,如何整顿,还得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同志们说:“办法大家想,主意由景桂出。整顿好部队,准备起义。”
  许权中说:“李虎臣的野心很大,正在招兵买马,策划反冯,想当陕西督军。所以,他目前不会对我们下手,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整军练兵的好机会。”
  刘志丹接上说:“权中说的很对,这叫天时。除此而外,还有地利。三要司地势险要,地处豫陕边界,四周全是高山大岭,李虎臣的部队驻的地方离我们很远,这又为我们整军练兵提供了好地方。”
  高克林也接上说:“天时、地利,再加上整顿后的人和,起义定能成功。”
  同志们都高兴地笑了。
  党的会议以后,刘志丹就深入到连队,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掌握了在上边无法了解到的情况。经过党委研究决定,立即将一些不可靠的分子清除出去,撤换了一些不称职的指挥员,将忠实可靠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派到连队中去做领导工作。接着又派人到临潼、渭南等地,动员了一些青年学生参加部队,给部队增添新的血液。经过整顿,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各连队革命空气很浓,政治生活十分活跃,部队的士气非常高涨。接着又在连队建立了党的组织,吸收了一些积极分子参加了共产党,大大加强了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早早晚晚,又唱起了革命歌曲。部队驻扎的地方,墙壁上都刷满了醒目的标语口号。为了扩大影响,刘志丹和许权中、高克林等同志研究后,抽调了一些连排干部,组成了工农工作队,刘志丹亲自带队,脱去了军装,穿上了老百姓的衣服,深入到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群众很快发动起来了,斗争了洛南县有名的大恶霸地主阮化生,公审了大豪绅何豹子。在群众的要求下,枪毙了这两个坏蛋,并把他们的粮仓打开,把粮食和财产分给群众。这一来,群众的情绪更加高涨了,纷纷报名参加部队。大家高兴地说:“这支军队名义上是军阀李虎臣的部队,实际上是咱们穷人的队伍,是红军呀!”
  这时,省委又派来了在陕北领导清涧起义失败后回到西安的唐澍和谢子长同志,加强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唐澍担任旅参谋长,谢子长任营特派员兼副营长。
  群众发动起来了,部队的练兵热火朝天。每天早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三要司就到处响起了“嘀嘀嗒嗒”的军号声。随着嘹亮的号声,一队队威武雄壮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两山之间的河滩上,开始了紧张的练兵。在此同时,自动组织起来的群众,开炉炼铁,打刀造枪,铸造炮弹、手榴弹,到处是打刀造枪的“丁当”声。
  宽阔的河滩上,到处响着口号声、刺杀声和打靶的枪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山谷之间回荡。每个人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人们嘴里虽不说,但谁的心里都明白,这是武装起义的前奏,只要省委一声令下,部队马上就会打出红旗!
  19 渭华起义
  刘志丹从三要司动身星夜赶回西安,向省委报告了对许权中旅整顿、训练的情况后,省委马上就将组织“渭华起义”的计划定了下来。这时,渭南、华县的一些地方,农民已经开始暴动了,他们开大会,斗地主,宣布成立苏维埃。群众已经起来了,党的领导、组织必须立即赶上去。于是,省委当即决定,让刘志丹先去渭华地区掌握情况,熟悉地理环境,进一步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为许权中旅起义做好准备工作。
  刘志丹接受任务后,连夜就向渭南的高塘塬出发了。他赶到高塘塬和陕东特委接上了关系。这时,恰好陕东特委派到许权中旅受训的30来个小伙子,带着枪枝弹药从三要司回来了。农民的革命斗争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配合,积极性更大了,胆子更壮了。大家纷纷要求“踏团”,就是专门踏地主民团,收缴反动民团的枪支。踏团斗争,一般都在晚上进行,第一晚上,农民在武装力量的配合下,就踏了高塘塬上最大、最反动的孙敬福民团,缴了民团的全部枪支,分了孙家的财产,杀了孙敬福这个坏蛋。这一下,农民的斗争情绪更加高涨,几天之间,就把高塘塬上的地主民团踏了个光。渭华地区的革命烽火烧起来了,农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村跟着一村闹起来了,许多村庄的墙壁上都刷满了:“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反对军阀混战!”等醒目的标语。
  刘志丹看到广大农民的斗争情绪越来越高涨,革命的形势越来越好,便和陕东特委研究决定,以从许权中旅受训回来30多人为骨干,成立了陕东赤卫队,由李大德任队长,薛自爽任副队长,冯养浩为党支部书记,下辖三个分队和一个大刀队。陕东赤卫队一成立,很快就由4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群众有了这支武装的支持,斗争的劲头更大了,把地主几十年的陈粮都挖出来了,把地主的契约、陈帐,搜查出来一火烧了。群众已经全面发动起来了,斗地主,分财产,成立苏维埃,在渭华地区到处都在展开。农民的革命斗争正在顺利发展的时候,敌人的一个团,突然来进攻,刘志丹指挥陕东赤卫队进行了抗击,敌人便退走了。接着,刘志丹和陕东特委的同志,亲自到秦岭中的塔山观察地形。塔山是秦岭中靠近南边的一个地势异常险要的山峰,坐落在渭南、华县、洛南三县的交界之处。塔山不仅地势险要,而且在军事上是一个战略要地。刘志丹说:“这里的地形很好,陕东赤卫队就驻扎在这里,构筑工事,设立枪械修理所,储备粮食,形成一个军事据点和后勤补给基地,为以后的斗争做好准备。”刘志丹估计敌人还会来进攻,便和特委研究后写信给省委,要求许权中旅立即举行起义,到渭华地区配合农民的革命斗争。省委同意这一要求后,刘志丹派陕东特委书记刘继曾亲赴洛南传达省委指示和特委的要求,要许权中旅扩大武装力量,准备起义。
  事不凑巧,正在许权中旅准备起义时,突然李虎臣下来一道命令,要许权中旅立即开赴潼关,阻击冯玉祥的部队回陕。李虎臣趁冯玉祥与奉军及河南地方军阀樊钟秀激战于豫东、豫北和豫西,令驻陕的宋哲元部赴豫参战,宋哲元率部东出潼关,冯玉祥的军事力量在陕空虚之际,联络了原国民二军各部发动了反冯战争。李虎臣一面调兵围攻西安,一面将军队开赴潼关欲断冯部回陕的归路,许权中旅就在调赴潼关作战之列。由于李虎臣对许权中旅心中早就存有戒备,所以命令许权中旅打头阵,替他“火中取栗”。
  李虎臣的险恶用心,大家一看就明白,一致表示:“我们到处投主求生,整顿、练兵,为的是举行起义,给党建立武装,不是为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去流血牺牲。”可是,不执行李虎臣的命令吧,又怕暴露了起义的意图。党内经过讨论,决定:一面缓兵向潼关行进,一面急速请示省委,并派雷天祥带领一个营,先去渭华地区配合农民起义。省委接到请示,立即派人去追赶部队,指示马上起义,开赴渭华参加当地农民的武装斗争。但是,当来人追上部队时,已经在前线打了几天。这时,冯部的马鸿逵来了个假投降,以便拖延时间,等冯调孙连仲军来支援潼关。李虎臣信以为真,静候马鸿逵的投降。唐澍等人认为这正是离开潼关的好时机,就立即执行了省委的指示。部队离开潼关,直向渭华开去。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到达了华县的瓜坡镇。在这里,举行了军人大会,宣告了武装起义,脱离李虎臣,脱离军阀混战,成立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全军战士都高兴得心花怒放,喜泪盈眶,举起了工农革命的红旗,摘掉了国民党的帽徽踏在脚下,欢喜若狂,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打倒国民党政府!反对军阀混战!打倒土豪劣绅!分配土地给农民!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万岁!……”起义大军打着火一样的红旗,浩浩荡荡直向渭华方向奔去。
  当起义部队到达渭南县的高塘镇时,陕东特委的领导人带领群众进行了热烈的欢迎。他们高兴地说:“我们这里的群众已经在刘志丹的领导下起义了,如今有你们这样一支正规部队来配合斗争,这一下子革命有奔头了!”
  原来,高塘镇一带的群众,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已经闹得热火朝天了。现在有起义部队一加入,革命的声势就更加壮大了。部队配合着农民,唱着歌,喊着口号,打开地主老财的高墙大门,冲进大院,分财产,烧契约,闹得轰轰烈烈。只几天光景,渭南、华县一带的反动政权就被摧毁了,反革命的武装和地主民团就全部被打垮了。各村都成立了自卫队和苏维埃政权。
  陕西省委为了加强对渭华起义的领导,省委书记潘自力到高塘镇召开会议,将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唐澍任革命军总司令,许权中任总顾问,陕东特委书记刘继曾为政委。同时省委又任命刘志丹为领导起义的军委书记,直接对省委负责。起义部队共编了五个大队,一个手枪队和一个骑兵队。谢子长是第二大队的队长。
  1928年4月27日,在高塘镇召开了盛大的军民联欢会,宣布西北工农革命军的成立。这一天,艳丽的红日,刚把高塘镇的房顶照得一片金亮时,陕东赤卫队和各村的自卫队,四乡的农民,便敲锣打鼓,抬着猪肉白面,前来慰劳西北工农革命军。只一阵工夫,会场上已经人山人海了。农民们看着威武雄壮的革命军,看着一挺挺机关枪和一门门迫击炮,望着迎风飘动着的镰刀斧头的红旗,激动得流下热泪。有一个从十几里路外赶来的老大娘,手里提着鸡蛋,眼里滚动着泪花,凝视着红旗,自言自语地说:“好,好啊!这一回我们穷人可有好日子过了。”她说着,就要去给“苏先生”送鸡蛋,说是苏先生领导苏维埃,为她儿子报了仇。大家笑着告诉她,苏维埃的主席不姓“苏”。
  军民联欢会开始了,华县党的负责人致了开幕词后,刘志丹在热烈的掌声中作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他从穷人的悲惨遭遇,讲到地主老财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从穷人翻身求解放的迫切要求,讲到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道理。他指着红旗上的镰刀斧头说:“乡亲们,你们不要小看了这些镰刀斧头,只要我们团结齐心,就能把革命闹成功!”
  刘志丹的话音一落,会场上成千上万人的臂膀不约而同地举了起来,高呼着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
  接着,唐澍也讲了话。联欢会越开越热烈,群众的情绪更加高涨,一时散不了会,大家唱戏、耍狮子、踩高跷,直闹到很晚才慢慢散去。
  军民联欢会以后,刘志丹主持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第一号命令,还贴出了布告。命令和布告一公布,整个渭华地区的农民,都举起了革命的红旗,农民的革命斗争,就象疾风中燃烧的烈火,南从秦岭,北达陇海铁路沿线,东临少华山,西到临潼县,在广约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燃烧着、蔓延着。到处都是打土豪,斗老财的沸腾的人群,到处都响彻着申冤报仇的怒吼声,到处都燃烧焚烧地契的火焰。地主老财们一个个戴着纸帽子被游街,发誓再不欺压剥削农民了。饱受地主剥削压迫的穷苦农民,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冲垮了一座座地主老财的深宅大院,冲进一个个国民党的乡、村公所,就像疾风扫落叶一样,把渭华地区的所有地主老财打翻了,把敌人的所有乡村的反动政权摧毁了。有的地主丢下财产,偷偷地跑到西安,向国民党的陕西省主席求救去了。渭华起义达到了最高潮。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农民们打开地主的粮仓,把囤积了十几年的粮食挖出来,分给农民,把地主的银元一筐筐抬上交给了苏维埃政府,无有一个人贪拿分文。
  在渭华的大地上,到处都飘扬着红旗,到处都唱着这样一首歌:
  农民苦,农民难,
  一年四季不得闲,
  打下粮食都缴完;
  共产党,最讲理,
  打了土豪分田地,
  为咱穷人出了气!
  20 乌云翻滚
  渭华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广大农民的革命斗争,在工农革命军的有力配合下,步步深入。各基层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向封建的地主阶级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先后清算斗争了150多名土豪劣绅及其他反动分子,处决了60多名坏中之坏者。各基层苏维埃政府大都办起了平民学校、农民夜校、文娱班子、儿童团,组织群众学文化和革命理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苏维埃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废除封建礼教。明令禁止强迫女孩缠足,提倡妇女剪发放足等。起义区域内,到处都呈现出一派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景象。
  正当翻身农民欢天喜地,放声歌唱的时候,突然,天空出现了翻滚的乌云,传来了敌人进攻的消息。
  在冯玉祥取得潼关战役胜利、宋哲元回陕很快巩固了西安的城防之后,向渭华派来了田金凯、魏凤楼、孙连仲3个师,并调集渭华一带的警察、民团,对渭华起义的中心区域准备进行“围剿”。冯玉祥对渭华起义甚为惊慌,将起义看成心腹之患。因为渭华地处冯统治的豫、陕、甘等省的交通要道,对他的反动统治威胁很大。因此,宋哲元和李虎臣大小军阀,由刚刚结束的混战,又转为暂时的握手联合,因为在强大的农民起义面前,他们都很震惊、慌乱,威胁着他们共同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来扑灭农民暴动的烈火。为了扑灭渭华起义的烈火,李虎臣从商县由南向北,宋哲元亲自到渭南、华县赤水镇一带,由北往南,对起义军民进行夹击围攻。他们调集了比工农革命军多十倍以上的兵力,来镇压渭华起义。
  正在田野里劳动的农民,听到敌人要来进攻的消息后,人人怒不可遏,个个摩拳擦掌,拿起火枪,操起斧头大刀,高喊着:“保卫革命成果!”“保卫苏维埃政权!”,决心要和来犯之敌战斗到底。
  刘志丹自到高塘镇后,很少脱过衣服睡觉,眼睛熬红了,身体变瘦了,身上的灰军装变得认不出颜色,像麻袋片子一样。自起义后,他白天黑夜在开会,不是讨论军事部署,就是研究苏维埃的工作,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6月初的一天上午,刘志丹刚和几个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谈完了工作,突然,挂在高塘小学老槐树上的那口大钟,被敲得“丁当丁当”地直响。紧接着四面八方都传来“嗡嗡嗡”的警钟声。
  在钟声中,唐澍急急忙忙地走进刘志丹的房子,说道:“景桂,敌人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啊,司马懿的兵——来得好快呀!”刘志丹问道,“敌人来了多少?”
  “一个旅。是拂晓从渭南县城出发的。我已经调动好部队,并让敲钟通知四乡自卫队和群众做好准备。”
  刘志丹略为思考了一下说:“敌人从渭南县城出发,是妄图经龙尾坡攻占塔山的。我看先给来犯之敌设个埋伏,你看如何?”
  “在哪里设埋伏?”
  刘志丹沉思了一下说:“就设在段家村附近,那里的地形对我们设埋伏十分有利。” 
  “好!我已经将工农革命军第4大队和陕东赤卫队,埋伏在段家村附近了。”
  两人走出司令部来到院子里,举目四眺,只见各村自卫队和农民,拿着锄头、棍棒、火枪、斧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喊杀声,铺天盖地,直向龙尾坡奔去。
  刘志丹对唐澍说:“你去指挥部队,我来组织群众和自卫队配合你。”
  唐澍飞马而去,刘志丹也策马直奔龙尾坡方向。
  这一旅敌人,是宋哲元的队伍。他们从渭南县城拂晓出发后,顺着瓦塔至龙尾坡的乡间小道,头顶着烈日,像一群笨猪一样,慢慢地向塔山进犯。他们缩头缩脑地刚爬到龙尾坡的南端,迎面就碰上了刘志丹指挥的群众大军,只见红旗飘动,人群象潮水一般奔腾而来。喊杀声惊天动地,枪声四起。敌人当头碰上这般阵势,吓得屁滚尿流,以为是工农革命军打来了。于是,走在前边的骑兵赶忙勒转马头就往回跑,后边的步兵来不及躲就被撞倒了,没撞倒的拿起刺刀直戳马蹄子,一下子弄得人仰马翻,哭天喊地,乱作一团。
  刘志丹见状,指挥群众乘胜追杀,自卫队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丢下一路尸体,争相逃命。当逃到段家村附近时,又遇上了一阵机关枪的扫击,又倒下了一批批尸体。紧接着工农革命军战士喊杀着直扑而来。敌人知道中了革命军的埋伏,料定难已逃脱,只好举手投降了。
  敌人的第一镒进攻被打垮了,对起义军民鼓舞很大。在刘志丹等同志的领导下,军民磨刀擦枪,修工事,搞侦察,加紧备战,准备粉碎敌人的第二次进攻。刘志丹总结了第一次反围攻战斗的经验后,认为对敌人的斗争缺乏主动进攻。于是,他和唐澍、许权中等同志研究决定,把队伍派到边沿上活动,一方面扰乱敌人,一方面观察敌人动向。
  6月10日,敌人以田金凯的一个师为主力,由一些地主民团配合,从华县出发,经瓜坡镇、大明寺,妄图一举攻占革命军的司令部高塘镇。敌人兵分几路,从东西两面进攻,把起义军分成若干块,敌人成扇形,直向高塘镇步步压缩过来,每到一个地方,就放火烧杀,许多村庄都变成了火海。军民们看到这一情景,对敌人更加仇恨,更加增强了跟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当时,西北工农革命军还没有游击战争的经验,更不懂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进攻的战略方针,而是拉开战线,全面阻击敌人的进攻,与数倍之敌打硬仗、拼消耗。而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依仗着人数多,向着革命军坚守的阵地猛冲。革命军和赤卫军英勇战斗,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时,有一股强大之敌,进攻到离高塘镇只有6里多路的大明寺。大明寺是华县到高塘镇的必经之路,地势十分险要,这里只有一个连和30几名赤卫队员防守。刘志丹和唐澍看清了这股来势凶猛之敌的险恶用心后,一面命令赤卫队严守阵地,一面又调部队前去加强防守力量。卡住这股强敌的脖子,坚决消灭之。
  这股进犯之敌,是田金凯的一个能打善攻的团。他们用炮火掩护步兵,连续不断地向革命军坚守的阵地冲锋。他们好像赌场上输红了眼的赌头,简直要把所有的家当孤注一掷了。他们认为只要拿下革命军坚守的魏家塬阵地,就能把渭华起义的革命烈火扑灭。但是,一次次的冲锋,都已惨重的伤亡而失败了。敌人从正面攻不破阵地,又派出一股敌人从崔家村东边向魏家塬阵地的背后迂回,企图先搞掉魏家塬阵地,再攻占高塘镇。
  刘志丹一眼就看清了敌人的阴谋诡计,他立即命令赤卫队副队长薛自爽下山动员群众参战助威。薛自爽飞奔下山,举起木槌,恨劲地敲起大钟。四乡农民闻声,蜂拥而来,很快就集中了五六百名拿着锄头、火枪、大刀的农民,跟着薛自爽直奔崔家村。
  薛自爽带着群众赶到崔家村时,敌人刚分成散兵队形,往山坡上爬。薛自爽把手一挥让大家趴下,准备迎击敌人,当敌人爬到坡上时,他“冲呀!杀呀!”地喊起来,几里长的阵地上,顿时红旗飘动,喊杀声震得山摇地动。这时,从后边又赶上来一排革命军,向爬在坡上的敌人一枪一个地射击着。敌人一看阵势,吓得目瞪口呆,转身向着来路没命地逃窜了。
  进犯到大明寺的这团敌人,冲了多次冲不上去,在山坡上丢下了许多尸体,正处在进退两难之时,突然看见迂回到崔家村的人溃退下来了,便掉转头向后撤。这时,恰好谢子长带着第二大队赶到,两边夹攻,抓了许多俘虏。原来,谢子长带领着第二大队,在昨天晚上到华县城外游击,到城墙边打了几枪,不见城里有动静,料到敌人向高塘镇进犯去了,就急着往回赶。天一亮,看见路上尽是马蹄印子,正是向高塘镇去的。谢子长心里很着急,带着队伍拼命往高塘镇赶,赶到大明寺,就和往回逃的敌人碰了一个面对面。敌人的第二次进攻,就这样被打败了。
  6月19日,敌人以孙连仲、魏凤楼、田金凯3个师的兵力,由宋哲元亲自督战,向渭华起义地区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敌人3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中三路向高塘镇和塔山进攻。每路敌人都有地主民团为先锋和向导。东路1个师从华县出发,经瓜坡镇向高塘镇以南地区进攻;西路一个师从渭南出发,经崇凝镇向塔山进犯;中路一个师,由宋哲元亲自指挥,从赤水出发,分成两路从赤水东川、赤水西川同时攻打高塘镇。敌人兵力众多,武器精良,来势十分凶猛。工农革命军在刘志丹和唐澍等同志的指挥下,阻击比自己多数十倍的敌人,革命军坚守的阵地都被敌人的炮弹炸平了,革命军战士的伤亡很大,英勇善战的陕东赤卫队,由100多人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战士们遍身血迹,满脸硝烟,不少人衣服破烂,露在外边的身子被硝烟熏黑了,他们坚守着阵地,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强敌的进攻。
  在第三天的拂晓,敌人在大地主薛良成的引路下,冲破了阵地,全面占领了渭华农民暴动地区,惨无人道的敌人和地主还乡团,到处烧杀,到处抓人,杀害了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阶级报复。他们把薛自爽的尸体砍成肉块,抛在野外;把唐澍的头割下来,挂在城门上。……
  轰动全国的渭华起义,虽然在刘志丹、唐澍、许权中等同志的直接指挥,全体军民经过英勇奋战,前仆后继的血战,但由于客观上的敌强我弱,主观上领导缺乏经验,以及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等原因而失败了。但是,革命者从中得到了锻炼,取得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对于陕西地区后来的武装斗争,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刘志丹传/白黎.-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