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回忆刘志丹和谢子长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刘志丹同志二三事
孔令甫

  一、抬担架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里,在陕北洛河川刘老庄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把我左腿的迎面骨打穿了。我赶紧解下已被鲜血染红的绑腿,把伤口紧紧扎住。我班战士周锁同志想把我背下来,但他身小力薄,哪能背得动我这大个子呢?而且敌人还向我们猛烈地射击着。我拉着周锁的手,迅速撒到一个坟头后面,“叭!”“叭!”几枪,把眼看要冲上来的几个敌人打倒了。这时,指导员从后面赶了过来,他说:“我掩护你,快下去!”我才扶着周锁同志的肩膀,翻过一个山头,走到一个山腰里休息。
  战斗结束后,大家都来看我。刘志丹同志也来了,他一边问我:“怎么样!”随即蹲下看我的腿,他看到地上滴了一片血,又问我怎样负伤的,最后他站起身来说道:
  “骑我的马走吧!路上多注意些!”并对站在我身旁的周锁同志说:“要好好照顾你们孔班长!”
  这时,太阳已经被西边的山头遮住了,我身上冷得发抖。我们没有根据地,伤员病员没有地方休养。敌保安团成天搜山查户,不能住在群众家里,在这种情况下,两条腿是多么重要哇!爬山越岭,淌河渡水,奇袭敌人,全凭腿;可是我偏偏腿上负了伤!整个部队只有两三匹马,是供首长们行军骑的,首长不能没有马。我们当战士的,住下后躺倒就睡,可是首长们还得侦察地形、了解分析判断敌情,决定行军路线,有时他们要整宵地看地图、和老乡谈话、考虑问题、研究敌情。他们几乎很少休息时间,只是在行军时坐在马上休息片刻。刘志丹同志经常骑在马上打盹,有不少次他从马上摔了下来。马,对他来说是多么需要呀,他那双熬夜熬得通红的眼睛,就靠行军骑马闭一闭。可是他现在把马让给我了,而且又不止一天两天,他要跟着部队步行……,我想着,我的心激动着。
  天傍黑时,终于到了宿营地,周锁同志把我安放在司令部附近的房子里,刚把我抱到炕上,我便昏迷过去了。
  昏迷中,我隐约听到有人来看我,听到周锁同志说:“路上疼得他实在够呛,他恐怕不能再骑马了!”“那你就绑付担架,咱们抬他走吧!”
  当我再次醒来,睁眼一看,我躺在一个担架上,我的担架放在一片长满荒草的山沟里,部队有的人在烤火,有的在跺脚,也有的来回跑步取暖。我口干得象两片枯树叶子似的,几乎说不出声来。周锁同志弄来一碗水,让我喝了,他望着我小声地说:“你知道你怎样到了这里的吗?老刘和王司令员亲自抬你来的!”
  接着,周锁告诉我:“出发时,咱连的同志大概认为你有马,便没派人来。老刘来看你,他见只我和老陈,便让老陈牵马,老陈说:‘刘参谋长你骑马走吧,我和周锁同志抬孔班长!’老刘笑着说:‘论岁数你比我大,论力气你可没我大!’我也帮老陈说,老刘不让,他抓住担架说:‘不要躭误时间了,快走吧,部队已出发了。’正在这时,王太吉司令员也来了,他又不让我抬,结果他二人一气抬了十多里地,到了这里。路上,我和老陈要换换他们,他们谁也不让换,说老陈年岁大了,说我年岁小,力气薄。他们抬的又快又稳,你一路连醒也没醒。唉,真是……”
  他一边说着,我的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掉,几乎哭出声来。
  二、一条棉裤
  我在刘志丹的农民朋友雷三的掩护下,躲过了敌保安团的几次搜山查户,不到一个月,伤口逐渐好了。拄着棍子脚尖可以点地活动了。
  十二月里的一天,有一个老乡给我捎口信说:“咱们的队伍转过来了,离这村有三四十里地。”我久已渴望回到部队去,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我拄着棍子一拐一蹦地一气走到司令部。这时部队已改编为陕甘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一见了我便问:“伤怎样了?”并且让我卷起裤腿来看了看。我说:“好啦,没问题啦,可以回连里了!”他说:“恐怕到连里去还是不行,你还是在司令部里休息几天再回连!”
  这时,已到腊月,我身上只穿了一套单衣,因为我腿上负伤,所以便狠心把保存下仅有的一条单裤也穿上了,但这哪能经得起陕甘高山上的寒风呢?特别是在夜间行军时,我骑在刘志丹同志的马上,那腿和脚冻得简直象乱针扎的一样。战士们冷了可以跑步、跺脚,我呢,骑在马上不方便,下了马,这条伤腿也不能跑步、跺脚。不几天,我的腿又红肿起来。夜里和刘志丹同志睡在一个炕上,我因为行军非常疲劳,又加腿疼,梦中好象有条毒蛇在咬我,不由得“哎呀”叫了一声,这一声把刘志丹同志惊醒了:“是腿疼吗?”他坐起来,点上小油灯,看了看我的腿,说:“哎呀,糟糕,已经冻肿啦,要不穿暖和些,会冻坏的!”我说:“我把全部家当都穿上了,比你们还多穿了一条裤子哩!”“多穿一条单裤顶啥事,得想办法弄条棉裤才行啊!”我心想:到哪里弄棉裤去,老百姓一个棉袄爷爷穿了孙子穿,一传三四辈,陕甘地区缺棉花,有钱也买不到,部队里谁也是和我一样。这时,他也低头在想。
  忽然,他把他那床破旧不堪的小棉褥子拽了出来说:“就用它做条棉裤吧!”我坚决不同意,因为这是他仅有的一床又薄又小的棉褥子,这床褥子行军时,冷了,他当大衣披,宿营时又当被子盖,我怎么能要呢?他身体的健康,关系着整个部队,关系着陕甘的革命呀!他见我推辞,就哧啦哧啦地把褥子的四边拆开啦,很快地把棉花掏出来。又把经理处长喊起来,让他动员隔壁的房东老大娘帮助缝缝。他叫我把两条单裤子脱下来,让处长拿走了。当夜,刘志丹同志看着我穿上了棉裤,他放心了,躺下又睡着了。可是我心里却象翻江倒海似地睡不着……。
  三、好向导
  刘志丹同志领导群众闹革命,他走遍了陕甘的广大村庄,他对群众的一切情况都了如指掌。有一次,团长分配我连宿营在一个只有三四户人家的小村,我当时是连长,我觉得那么个小村子怎么能住下一个连呢,我就给团长提意见说住不下,当时刘志丹同志恰巧也在场,他就对我说:“你去吧,那个村保险住得下,那村里有×户,房子××间,锅××口,炕××个,你们到那里,煮饭、睡觉都不成问题!”我听了,不大相信,心想:你对这个地区的地形熟悉,对群众情况摸得透,和群众的关系密切,莫非连那个村有几户、谁家有几口锅,几个炕,你也知道?我二话没说,敬了个礼,走了。我领着部队到了那个靠山的小庄上,我头一个先进了村,挨家看了看,什么话不说,进门就先数数有几口锅,几个炕,等我数完以后,果然和老刘说的一点不差。我惊讶地站在村外呆了好一会,直到指导员问我:“孔连长,这里能住得下吗?”我连声地说:“住得下,住得下!”
  陕甘边区洛河川有一条山梁,是过去“回民起义”时的一条大街,几百年来,这条路已没有人走了。这条山梁曲曲弯弯地通过很多山峯,绕过很多山沟,现在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和小树,老百姓都称它为“百八十梁”。有一次,我们部队为了避免敌人的追剿和保守行军秘密,我们就顺着这条山梁转移,我们连走在最前头。当时没有指南针,走了不久便迷失了方向,前边是一个高峯,过不去了,部队只得停下,正在寻找道路,刘志丹同志来了,他很详细地告诉大家:“先从这座山峯的右边绕过去,再往左拐,到前边的山峯时再往右拐!”按照他指定的方向,果然走得很顺利。天黑了,部队又停下了,白天从这条山梁中走,就很不容易找到路,夜间更没办法。这时,刘志丹同志便亲自率领部队,左拐右绕。一夜之间,很顺利地通过了这条山梁,到达了目的地,摆脱了敌人。
  (仁 青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稿)
  

回忆刘志丹和谢子长/阎红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6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