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扬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周扬几件事
华君武
    周扬同志约在1940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都知道他是左联的领导人。是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是革命文艺的前辈,大家都很尊敬他。鲁艺当时汇集了许多进步的文艺家和喜爱文学艺术的青年,因为抗日战争的需要,许多人来后不久,就被派往前方去了,1939年大批师生由沙可夫同志率领到了晋察冀,留在延安桥儿沟的就不多了,那时开全校大会,也就是在大礼堂西侧比篮球场大一些的院子里就可容纳得下。40年以后去前方的少了,相反从前方回来倒有几批。最大的一批就是西北战地服务团。鲁艺像个短期培训班的情况改变了。
  周扬同志来后,我的印象是在艺术教学和实践上明显加强,文学系由周立波同志主编的“外国文学”开始了,他先后编了萧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吸引了全校的学生;戏剧系也十分活跃。成立了剧团,演出过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契诃夫的《逃婚》、苏联的《带枪的人》、《铁甲列传》、《前线》和曹禺的《日出》,音乐系的情况我不甚清楚,但冼星海和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一直是久唱不衰的;美术系则由系主任王曼硕带领了学生上山伐木,回来开始了素描教育、拉起穿衣服的模特儿,从这些活动里可以看出鲁艺的一些变化来,有人说是正规化。也和周扬来前有明显的区别。
  当时诗人柯仲平在领导着边区文工团,经常在村子里演出(不说农村是因为延安也是在农村里),他既自豪又是讽刺鲁艺,说他的剧团受到农民的欢迎,要找他的文工团,只要看到小道上有不断的鸡蛋壳就能找到他们,因为老百姓常常用鸡蛋慰劳他们(当时吃鸡蛋是很难的)。以后毛主席也到鲁艺参观、做了报告,讲了要大家走出小鲁艺,意思也是要大家到生活里去,说来说去是鲁艺“关门提高”的问题。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不久,整顿三风、审干、抢救等一系列运动就开始了,直到1943年底鲁艺组织了文工团去绥德米脂等五县,创作了《兄妹开荒》、《白毛女》等革命文艺传世之作,秧歌队和腰鼓队也被请进了桥儿沟的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操场上。
  当时批评“关门提高”是对的,今天再来回顾,周扬同志掌校以后加强文艺的教学和实践,对革命文学艺术有不可磨灭的功迹。他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艺骨干,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许多文学艺术机构中,不少人是从鲁艺出来的,就足以说明了。
  周扬同志是我的领导、上级,对于许多政治运动的高层决策、来龙去脉,我并不都很清楚了解,没有资格去说三道四,只能就我所知和一些感觉说周扬,总的来说周扬同志不是一种“左”得可怕的领导人,他不霸道,使人敢于向他反映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他也无法抗拒,但他并不推波逐澜。在鲁艺抢救运动中,没有作狂热的发言和过火的动员;反右初期,一位老美术家在民主党派被错划为右派,派了子女来向我告急,我因对他颇多接触,认为他不是右派,就向周扬、钱俊瑞上书,我后来知道,如在别的许多地方,我必也被划为右派,但是我只受到在美术界反右派大会上作自我检查的处理;一次在中宣部汇报各协的反右情况会议上,周扬掌握的原则是:可划可不划的,就不划。我知道有好几位党内外的美术家当时都已岌岌可危而未被定为“右派”,但也有人未能幸免,例如江丰同志,我们许多人历来都认为他是大右派,大概因为他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的缘故。
  有人说周扬“整人”,几十年来我感到他是爱惜人材的,1944年狂飚社的高长虹老人只身从山西步行来鲁艺,周扬特意安排他住在美术系,告诉我老人脾气古怪,和人不好相处,要我尽可能照顾他的生活。
  文艺界大多数人尊重周扬,进城以后有人称他周部长,被他婉拒,他要人以同志相呼,因此大家都高兴地称他为周扬同志。
  

忆周扬/王蒙,袁鹰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4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