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全文图书 > 再论周文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人民作家 大众知音——记周文在左联的实践活动
张小红
    人生掀开了新页
  1907年6月17日,周文出生在四川荥经县的一个秀才之家,居长,名何开荣。少年丧父,全靠母亲拉扯大。他从小写得一手好字,作文尤其出色。1925年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到当川边军旅长的二表姐夫处做事。在旧军队的几年中,他目睹军阀割据、贪污腐败、民不聊生的种种现状,义愤填膺,逐渐养成了坚毅、刚强的性格。这段时期的生活积累,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素材。嗣后,他考入雅安“士学馆”,学习政治、经济、三民主义等科目,接触到“五四”运动传播的新思想、新文化,读到了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1929年冬,他在家乡组织“读书会”,成立“文化促进会”,推进当地白话文的运动进程。后来红军经过荥经县时,不少促进会的成员由于受到过进步思想的熏陶,纷纷参加了红军。不久他因编演文明戏,遭警察追捕,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于南京、上海、江西,备受艰辛。想到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他决心尝试用文学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他拿起笔,写出对黑暗的诅咒,对光明的追求,他要走一条别样的人生之路。
  1932年,周文在安庆安徽省教育厅任职时结识了左翼作家叶以群,叶此时受党委托正在联络同志,开展左翼文化运动。通过叶的介绍,这一年周文加入了文化总同盟安徽分盟并任组织部长,至此,周文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
  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32年底,国民党当局在安徽大肆搜捕,安徽分盟遭破坏,周文来到上海,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三个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丁玲、叶以群为他的入党介绍人。这时的周文就象孩子找到了母亲,感到自己终于是一个“人”了。他以巨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认真踏实、埋头苦干、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他在左联时期的工作有声有色,成绩斐然,成为左联的领导干部之一。
  最初,他担任为左联刻印钢板、油印、发行内部文件的工作。为防止敌人破坏,他在遮盖得严严实实的房间里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次日一早将文件和宣传材料分送到文委及左联各小组。1933年,他被选为左联组织执委。工作更加繁忙,责任更加重大。
  同年9月,远东反战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活动,大会推举毛泽东、朱德、鲁迅、高尔基、台尔曼等人为名誉主席,宋庆龄主持大会。大会会场在霍山路85号,这儿被布置成一户人家,周文与夫人郑育之接受党的委派,参加大会筹备工作。开会前一天,郑育之打扮成“新娘”,车上有两只樟木箱的“嫁妆”,实际上郑育之是警卫人员,箱子里装的是代表们吃的面包、罐头之类的食品。周文则负责宣传工作,草拟大会标语、传单等宣传品。1934年3月任钧被捕,周文接任左联组织部长。紧张忘我的工作,再加经济拮据,生活极不安定,他的肺病复发,大量吐血,组织上批准他养病,由王尧山接替他的组织部长之职。为使王尧山熟悉左联情况,周文将工作一件件交待得十分细致,又拖着病弱的身体带他一个区一个区地跑,介绍党员和文艺工作者时,优缺点、特点都作了详细介绍,对每个人应注意什么也一一交待。从中可看到周文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善于观察、严密细致的特点。
  1936年4月,冯雪峰以党中央特派员身份来到上海。经鲁迅介绍,周文成为冯雪峰的内部交通,即中央驻上海联络局的交通。从此,他经常扮成商人、学者等模样往返于上海、西安,传送文件,护送同志,工作十分辛苦。由于他出色的工作,保障了冯雪峰与党中央的联系一直安全畅通。
  1936年春夏之间,鲁迅了解到延安生活十分艰苦,为表达对党中央、毛泽东的敬仰之情,鲁迅特请冯雪峰帮助买些生活必需品送往延安。冯雪峰将这任务交给周文夫妇,周文和郑育之根据鲁迅和冯雪峰的意见,买了两只火腿、20条羊毛围巾和一些白锡包香烟,由周文直接送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交党中央。7月6日,张闻天、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在给冯雪峰的信中,对此事表示感谢。
  “左而又作”的实践者
  当时,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左联中相当一部份人片面强调了左联革命组织的一面,热衷于发传单、贴壁报、喊口号,而对文艺理论则不大注意,创作也受到冷落,甚至有人认为鲁迅、茅盾只能写写文章,不能作实际工作,从而导致左联的创作贫乏,为当时的“第三种人”讥讽左翼作家是“左而不作”提供了口实。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首先站出来纠正。1933年春,他在左联的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左而又作”,即既要革命,又要有文艺作品,才能担负起革命事业赋予进步作家的任务。同年夏天,鲁迅再次重申这一观点,才使情况有所好转。
  鲁迅的话使周文深受教育和启发。短短的几年里,他创作了《雪地》、《恨》、《分》、《一家药店》、《山坡上》、《烟苗季》等小说。他的这些作品是在完成左联大量繁杂的实务工作后挤时间创作的。他关在小亭子间,迎着烧饭的煤烟炭灰,忘我地、拼命地写。晚上有工作,白天写,白天有工作,晚上写,病体不顾,人更消瘦。有些“左而不作”的人就讥讽他是多产作家,周文索性将一本集子定名为《多产集》以示抗议。
  鲁迅积极肯定周文的创作,对周文起了极大的鼓舞扶持的作用。《雪地》经鲁迅推荐,1933年9月在《文学》上发表。这是他的成名作,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鲁迅很赞赏周文的时评短文,就把它介绍给《申报·自由谈》。1935年鲁迅致信良友图书公司赵家璧,推荐介绍出版周文的短篇小说集《父子之间》。鲁迅还将周文的作品介绍到国外。1934年美国作家伊罗生选编中国短篇小说集《草鞋脚》时,鲁迅推荐了周文小说《雪地》。1936年春,美国记者斯诺采访鲁迅,问最优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时,鲁迅列举了10余人,其中就有周文。在鲁迅生命的最后阶段,应日本《改造》杂志社要求,选择10篇左翼作家作品在该刊发表,周文的小说《父子之间》便在其列。
  走鲁迅提倡的文学道路
  在文学创作上左联领导多次作出决议,要求左翼作家写工农,写重大题材。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积累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工农群众的重大题材的。这使包括周文在内的许多青年作者陷入苦闷之中。1933年6月,周文等人向鲁迅谈了自己的苦闷。鲁迅指出:“农村工厂的题材自然重要,但当中国每个角落都陷于破产的现在,别的题材也还是很需要的……主要的是在写实。”鲁迅的话启发了周文,使他在把握创作题材和方法问题上有了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他决心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他把早已写好、因不是工农题材而锁在箱子里的短篇小说《雪地》拿出来,修改后送内山书店转交鲁迅,鲁迅将此稿请茅盾交《文学》发表。茅盾随刊发表评论《〈雪地〉的尾巴》,称赞小说具有“地方色彩”、“朴质”等优点。从此,他在现实主义之路上大踏步向前,创作了一系列佳作名篇。
  鲁迅在左联的成立大会上就提出要造就大批青年作者。1933年6月,周文和夏征农、叶紫等参加了现代文艺研究社,有感于青年投稿难,社里决定由周文与刘丹主编《文艺》月刊,主要发表左翼青年作家的作品。他亲自组稿、审稿、校对,而自己写作只能利用等电车和坐电车的时间构思,他的诗《母亲》、小说《一个英雄》等就发表在该刊。每出一期,都赠鲁迅一本。
  鲁迅对该刊很看重,写信介绍给左联驻莫斯科革命作家联盟代表萧三。鲁迅还把《文艺》推荐给美国作家伊罗生:“这个刊物完全是左联的青年作家的园地。”此刊只出三期就遭查禁,但它在培养扶植青年作家、宣传进步文艺思想方面功不可没。
  左联时期的大众化运动,一般说还停留在争论、研讨的理论建设阶段上,真正实行的还不多。当时左联曾分配过任务,鲁迅和瞿秋白写歌谣、小调;丁玲去“大世界”游乐场作调查;艾芜去工人区辅导读书识字。而周文则第一个响应左联的号召,进行文学名著的改编工作。1933年1月末的大雪天,他开始着手对苏联文学名著、14万字的《毁灭》进行改编,最后改写成2.5万字,于1933年5月由上海光华书店出版。5月又改编了苏联名著《铁流》。春夏间再改编美国小说《没钱的犹太人》为大众本,因被查禁而未能出版。《毁灭》与《铁流》出版后,受到工农读者的欢迎与好评。
  周文在左联的时期,是他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的锻炼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起步、发展和鼎盛的时期,他那100多万字的作品就是产生在这四、五年间。周文以他丰硕的创作成果显示左联文学创作的实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原载《党史信息报》2002年6月12日第4版
  

再论周文/王莹,何检朝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