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全文图书 > 周文文集第三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个“军事学”上的问题
周文

  编辑先生:
  转来的信收到。
  信里面是关于我那篇《雪地》里的“稍息,解散!”的问题的。
  关于军事学,我不曾怎样研究过;不过也大概知道一些。在一九二三年的时候,我还很年幼,然而已很久很久就知道了人类有所谓战争,同时也知道有了所谓《步兵操典》了。不过那操典是怎么一回事,我是到了一九二八年的时候才知道的。然而一九二八年的操典已和一九二三年的操典不同了。据说一九二三年的是老操典,而一九二八年的则是新操典。老操典大概很统一,但是新操典则因为军区的不同而有各种区别了。近两年来我从朋友那儿知道从前的所谓老操典新操典,大都是根据日本的操典依照我国的所谓“国情”改编,或者甚至于依照各省的所谓“省情”改编,而现在则通行的又有德国操典日本操典两种了。可见战争之进步,操典也随之而进步。然而操典本身进步到怎样,则不是我们弄文艺的人所得知。不过在一九二八年某军的所谓新操典,我比较多知道得一些。操典里规定的“解散”,记得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本来立正了,喊“解散”,班长或值星一定要跟着喊一声“敬礼”!大家就把右手举起来靠拢军帽檐。等到队长向列子还礼之后,大家才解散。一种是本来立正,但是队长不高兴自己也要举举手,那就可以喊一声“稍息”,接着是“解散”。口令一下来,士兵就可以把右足伸出去,同时又收回来,就解散。所谓伸出去,收回来,也就是“敬礼”的意思。和前一种值星喊“敬礼”具有同样的意义。因为军事学规定,兵士对长官,处处都要表示服从,所以无论“解散”的方式怎样,都是同样要敬礼的。至于我所描写的是西康士兵,西康士兵是没有军帽的,大都是头上包一块大布,很像上海的印度阿三的包头。喊“敬礼”,必得要举手,要举手,就必得要有帽檐,这么才成所谓“体统”。然而西康士兵没有军帽,你想,把五根手指插在包头边,岂不滑稽?当然,上海的阿三,也把手举在包头边的,然而我所写的是西康的士兵。不过我没有像古典画那样要把西康士兵的包头画出来罢了。同时我描写的那连长,因为他也有他的不高兴,他在恐惧着自己的位置靠不住,所以他也就用不着多麻烦,要等值星喊“敬礼”。所以我就写了“稍息,解散!”这里可以同时表现了连长不高兴的情绪。我写的时候,就曾经审慎了一下,前后实在没有一点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几年,而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又迫到眼前来了。从前曾经牺牲了好多万劳苦大众,当然军事学在它的实验中进了步,现在帝国主义又要求着新的战争了,而且“一二八”曾经在上海试验了一下,又死了几多万人,当然军事学又更进步。当然我们这些不研究军事学而弄文艺的人,对那种今是昨非的《步兵操典》,当然捉摸不定,何况依我们中国的国情或各省的省情,而改编的《步兵操典》,更是捉摸不定。如果有错误,那末就是操典本身的错误。责任不在我。请问发明操典的作者们好了。
  本来一个文艺作者,所把握的题材,是在把握它题材中的发展的那些意义。一切动作,不过是表现那些意义的现象,实在说,“稍息,解散!”只是作品中枝节的问题。既有疑问,只好作如上的答复。太噜嗦,太拖沓,占了不少《文学》宝贵的篇幅。实在汗颜得很!歉甚。即颂
  编安!
  何谷天 九月十八日
  1933年10月1日《文学》第1卷第4期
  署名:何谷天
  附录:
  编辑先生:
  读第三号《文学》的一篇《雪地》里,有一句军操的命令,很使我怀疑。这句命令便是:“稍息,解散!”它的上下文是:
  “现在马上就准备好,听到没有?”
  “听到了!”
  “稍息,解散!”
  “列子散了。兵士们混乱的向着大殿走去,一面讲着话:——”
  照我所知道:兵士在“解散”前,一定先要“立正”,然后方可“解散”。况且在文里的“稍息,解散!”以前,“列子”本来是“立正”着,所以只要喊“解散”就可以了,何必再加上“稍息”呢?这不知道是作者无意的错误,还是有意描写连长的没有军事知识。若是有意的,那末在连长喊“听到!”后,“列子”就知道“把足收了回去立正”呢?
  总之,若是有意的,那还可以过得去,——不过已经显出前后的矛盾;若是无意的,则不仅作者要把它改正,并且编辑先生在看稿的时候为什么毫不注意地把它混过去?因为这点是很重要的,在这点就可看出中国人民的缺乏军事知识;在这点就可闹出大笑话来。
  叶介树 九日四日
  

周文文集第三卷/周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