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徐特立在延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部分 回忆徐特立 伟大的人民师表徐特立
董纯才 林迪生

  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是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他的光荣、伟大、革命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徐特立同志于1887年2月1日,诞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五美山一户贫农的家里。他小的时候,只读过6年私塾,1895年,他18岁时便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在本乡教私塾,一直教了10年。他一面认真教书,一面刻苦自学:“读了许多古书,还读了旧的地理、历史和数学”,等等。这些知识,为他后来从事新式学校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徐老这位教育家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不是不过问政治,而是很关心国家大事。他的一生是随着革命潮流而奋勇前进的,无时不带有革命历史的烙印。从辛亥革命起,他参加了历次革命运动。198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青年的徐特立感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就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维新派的思想影响下,他赞成戊戌变法,相信康梁。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变成保皇派,他受到“一个非常的刺激”。1905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布宣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旧民主主义的纲领。就在这一年,他抱着寻求新知识,寻求新道路的理想,考入了同盟会会员在长沙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在那里学习了四个月以后,徐特立同志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到长沙县城附近的朗梨创办了梨江高小,从此开始从事新式的学校教育工作。
  1906年春,徐特立同志应聘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协助校长朱剑凡办学,直到1910年。在当时,创办女校或者到女校教书,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这种对封建守旧势力进行挑战的行动,没有很大的勇气是不敢去干的。徐特立同志知识渊博,教学认真,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所以,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他也非常关心劳动人民受教育的问题,和一些同事开办了一个夜校,招收了一些码头工人、人力车工人、泥木工匠、店员和校工等贫苦大众入学,他还应聘到修业学校兼课。
  从在宁乡速成师范学习到在周南女校任教这段时间,是徐特立同志早年进行教育实践和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他的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因为有机会读到《民报》、《猛回头》、《浙江潮》、和《新湖南潮》等等鼓吹革命的书刊,所以提高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君主专制政府,中国才有出路。他利用周南女校作为鼓吹革命的机关,参加了“反对铁路国有以反对满清的运动,发动了全省城的学校罢课。”有一次,他给修业学校学生作时事讲演,因悲愤之极,曾“断过指写过血书,借以激励学生反对洋人的侵略”。他这一充满爱国热情的行动,一时远近传诵,深得各界人士的赞扬和钦佩。
  徐特立同志非常重视小学教育。1910年春,为了深入研究如何办好小学教育的问题,他决心外出学习和考察。他先到上海,在江苏省教育总会主办的单级小学教师训练班,学了四个月,继而东渡日本,考察小学教育约两个月,回国以后,又到周南女校工作,担任师范部教员兼小学部校长,他还创办了湖南第一个教育刊物——《周南教育》。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徐特立同志是湖南最早响应者之一。长沙光复后,他先后担任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及省教育司的科长。因目睹封建官僚势力依然猖獗,民主共和成了泡影,便愤然辞掉副议长的职务,交还了科长的委任状,去善化高小做校长,他当时认为,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人心太坏,所以应当用教育来改革人心。后来他剖析自己前半生的经历时坦率地说:“从此以后,我就变成一个教育救国论者。”
  在教育救国论的思想指导下,徐特立同志于1912年为大量发展小学教育而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在招生工作中,他很注意向贫苦大众开门,破格“收了一个打铁的学生”,“又收了一个退伍兵”。1913年,他看到家乡农民子弟没有上学的地方,就把自家的住房腾出来,开办了五美小学。1913年至1919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间,除了给湖南高等师范兼课外,还兼任了湖南孤儿院院长。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了反对“筹安会”(即帝制派)的斗争。
  徐特立同志在第一师范任教期间,毛泽东同志正在那里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徐特立同志的道德文章,嘉言懿行以及他那种生活俭补、治学严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年轻的毛泽东同志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一直非常敬重徐老。毛泽东同志后来回忆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徐老在晚年谈到他和毛泽东同志这段师生关系时,非常谦逊地说:“毛主席当年听过我的课,但这只是一日之师,而毛主席则是我终身之师。”后来,他们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教育问题,他们两人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1919年发生的伟大的五四运动,使徐特立同志受到很大的鼓舞。他感到:“我们的国家大有前途,大有希望”,“自己也觉得年轻了”。他相信民主和科学,很“想学一些救国的本领”,因此,不久他就毅然参加了勤工俭学的行列,到法国去半工半读。在法国,他这位年逾四十、又在湖南教育界很有声望的人,却不要额外的照顾,坚持跟青年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样干活。他在法国半工半读三年半,又用10个月的时间去比利时和德国学习考察,即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也考察研究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情况。
  1924年夏,徐特立同志从欧洲回国,继续在长沙从事教育工作。他因陋就简地创办了长沙女子师范。1925年至1927年,他担任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他写了许多诗篇来教育学生:他的《校中百咏》生动地反映了他办教育的民主精神,鲜明地显示了他对青年一代的真诚爱护,所以,同学们都非常敬爱他,亲切地叫他“外婆”。
  徐特立同志从创办长沙女师到主持第一女子师范短短的三年间,思想上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1924年他由欧洲回国时,已经“结交了一些共产党员”,这些党员在长沙女师工作,成了办学的支柱。他当时虽然还不了解共产主义,但非常赞佩共产党员,因为共产党员工作积极,不争权利,完全为社会服务。同时,他发现他“教育出来的学生中,有些后来竟成了压迫人的人”,因此心里很苦闷,并且开始感到教育救国的道路行不通。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消极失望,相反,他更加积极地去寻找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1927年春,当他回到家乡五美山时,看到那里世事大变,农民协会主持一切,一切为非作歹的人都不敢动了,一切坏事没有人敢做了;妇女儿童都组织起来了,成为伟大的社会力量了。他说他在书本上,在国外,“没有见过不识字的农民及其妇女儿童这样伟大”。还说:“我下乡住一个星期,使我从18岁到50岁以来的思想整个革了命!我过去崇拜的康梁和中山。比之有组织的农民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渺乎小矣!”此后不久,徐特立同志就离开了学校而去农民协会工作,在省农民协会担任教育科长,并兼任湖南农村师范附设的农运讲习所主任。就在这个时期,他加入了国民党左派,担任了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部长。徐特立同志的这一行动,标志着他对教育工作已经有了崭新的认识,标志着他已经不仅是一般地鼓吹革命的人民教育家,而是自觉地把当前的教育工作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密切结合起来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了。他曾经说过:“特立在过去是一个彻头彻尾标本式的教育救国论者,从民国14年到16年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过程中,革命潮流粉碎了我教育救国的理论。”正是在1927年,当蒋介石背叛革命,长沙发生“马日事变”,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分子惨遭屠杀,而一些动摇分子纷纷脱党,甚至投降敌人,中国革命处于非常困难的时刻,徐特立同志却由他的学生和战友李维汉同志介绍,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说:“从此我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革命的道路。”“因之我的精神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愉快的。”接着,他就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第二十军三师政治部主任。
  1928年,徐特立同志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列理论。他于1930年回国,年底到达江西中央苏区。
  在中央苏区,徐特立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教育委员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兼任编审委员会主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列宁师范校长、农业学校校长等职务。当时中央苏区正受到敌军的严酷封锁,经常打仗,完全处于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之中,要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徐特立同志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发展苏区的教育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徐特立同志在苏区开展教育工作时,首先抓了培养小学师资和编写新教材这两项工作。他根据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发扬了革命精神,并用因陋就简的办法,在瑞金创办了一所列宁师范,培养苏区急需的师资。在这所学校里,他既当校长,又当教员;既管理伙食,还摇铃扫地,什么事都干。在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他组织力量并亲自动手编写结合革命实际的教材,现编现教。在生活上,他始终跟同学们一起,同甘共苦。他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从列宁师范毕业的学生,前后有好几百名,他们分配到苏区各地的列宁小学,都成了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骨干力量。
  其次,他在扫盲工作中抓了走群众路线这个办法,为了很好地开展扫盲工作,他到兴国、雩都等县深入区乡调查研究,然后从实际出发,制定方案,并亲自在兴国办了一个训练班,培训扫盲骨干。他运用多种形式,采取互教互学的群众路线的办法,使苏区的扫盲运动迅速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把这种经验总结成为“以民教民”的原则。
  此外,徐特立同志在负责苏区教育工作的时候,一直得到毛泽东同志的关怀和帮助。毛泽东同志曾经对他说,“游击区域应当有带游击性的教育”,而为着革命的需要,应当开展扫盲运动。在江西苏区时期,徐特立同志还积极参与了制定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拟定各项教育规章制度的工作;整个苏区的教育工作都是按毛泽东同志和徐特立同志的教育思想开展起来的,徐特立同志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观点,完全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当时徐特立同志已经58岁了,在长征队伍中,他年纪最大,但他总是把组织上分配给他骑的马让给体弱有病的同志,自己步行了两万里。无论是翻雪山,过草地,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他都始终显示出一位坚强老战士的大无畏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特立同志于当年12月到达长沙,担任中共中央驻湘代表,兼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建立了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他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密切配合中共湖南省委的部署,恢复和发展了湖南全省的党组织。1939年底,办事处撤销,徐特立同志回到延安。
  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徐特立同志继续担任着苏区教育部部长的职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以后,他担任了边区教育厅厅长。1940年他担任了延安自然科学院的院长,不久,又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主要的还是领导教育工作。这期间他特别注意总结江西中央苏区教育工作的经验,并按照陕甘宁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采取各种办法进行工作。他积极提倡用新文字作为扫盲的工具;他积极创办师范学校(后来改为“鲁迅师范”)招收文盲或半文盲,加以短期培训,使他们成为识字班的教员或小学教员;他明确提出,要使教育和生产相联系,让群众认识到识字、上学对生产有好处,认识到受教育是一种权利,以便组织群众更好地支援抗战,建设边区;他特别重视总结推广群众自己创造的办学经验,加快陕甘宁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徐特立同志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山沟里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在积极参加创办自然科学院、领导科学技术教育、推动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各项学术活动等等方面的工作提出的见解和积累的经验。他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力排众议,坚持要办好自然科学院这所高等学府。他高瞻远瞩,坚持要造就一批为抗战建国服务的科学技术干部。对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他坚持并教导师生们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对搞空想主义和实利主义;他坚持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到系统的基础理论,又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他坚持认为,“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无论在高深的学理方面或粗浅的技术方面,总的任务是为着生产,为着解决抗战的物质问题”;他还积极地提倡学术思想自由,提倡突破学术上的关门主义,并曾鼓励人们说:“建设科学不要怕失败,科学常常是在千百次失败后最后一次成功。”徐特立同志为发展解放区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提出的这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他辛勤为党培养的第一代科学技术人材,其中不少同志在解放后又经过进一步的学习深造,已成为我国科技战线的又红又专的骨干力量。
  在解放战争时期,徐特立同志领导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继续研究和总结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继续组织力量并亲自动手编写各种教材,为在全国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做了准备,从而也为进一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教育奠定了基础,徐特立同志在老解放区进行教育工作整整20个年头,他是老解放区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同志继续担任宣传部副部长。当时他虽然已经70岁,但老当益壮,仍然朝气蓬勃地致力于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建设事业。他亲自领导了《中国通史》的编写工作;亲自审阅教材;亲自给大学、中学、小学的广大师生作报告。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论述了文化教育工作中的许多重要问题,热情地宣传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大众化、民族化、科学化三项原则和党的文化教育方针,80多岁的时候,他仍然热情洋溢地经常在寓所接待来访的青年、学生,关怀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在“文化大革命”中,徐特立同志对林彪、江青一伙残酷迫害革命老干部,肆意践踏文化教育事业,否定建国后的教育成就极为愤慨。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含愤逝世。
  我们从徐特立同志生平的经历看到,这位革命老人从青年时代开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就总是随着时代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他开始相信康梁。继而相信孙文,随后成为国民党左派,最后终于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由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他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旧中国许多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的光辉典范。
  徐特立同志的一生,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信无疑。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和革命实践,对他在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一生坚持学习不懈,活到老,学到老。他学习刻苦认真,读书破万卷,对所读的书,亲笔批注,写出他的心得见解。他对教育科学、历史科学、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问题,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过许多独到的见解,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他对党对革命无比忠诚,他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和革命事业而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和光辉业绩,将长留人间,光照史册。
  徐特立同志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总共73年,不管在怎样困难的条件下,他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培养革命后代的事业上。他的教育业绩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十分光辉的一页。当他找到了革命道路之后,他非常自觉地把教育工作作为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为革命办教育,用革命的精神、革命的办法办教育,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身教言传,呕心沥血教育了几代青年,为我们祖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培养大批的英才。他不愧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不愧为伟大的人民师表。
  我们研究徐特立同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我们研究徐特立同志,就要学习他那种胸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并且为之奋斗终生的坚强的革命意志;学习他那样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行;学习他那种坚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那种一辈子从事人民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学习他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习他那种数十年如一日学而不厌、刻苦钻研的好学精神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感人精神;学习他那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学习他那种始终如一、表里一致、勤俭朴素、一尘不染的生活作风;继承和发扬他留给我们的非常丰富的精神财富,并运用它来教育我们的后代。
  

徐特立在延安/王云风主编.—陕西人民敎育出版社,1991.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