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徐特立在延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部分 回忆徐特立 对徐特立同志的片断回忆
李之钦

  一 初次接触
  1935年10月,党中央到达陕北苏区,徐老也同时到达。大概是十一、二月间,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召开各县教育部长会议,汇报和讨论各县教育状况。那时我在延长县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长,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彭飞部长主持。会议后的一天,一个身穿短旧棉大衣,腰束黑羊毛腰带的老同志来省政府找我。我开始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事找我。听他说明后,才知道他是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徐特立部长。他操一口湖南口音,当时我还有些听不太懂。他说教育部急需教育干部,要我去教育部工作,并顺手拿出一份聘书给我。聘书上写着:聘请你为教育部第三科(主管社会教育)科长。我当时不便推卸,顺口承诺了。当时徐老给我的印象是:艰苦朴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精神矍铄,不由产生敬佩的心情。后来陕北特委组织部通知我去组织部谈话。要调我去作党的工作。我说明徐特立部长要我去教育部工作,请与徐部长联系之后决定,我服从组织分配。结果,按徐老的意见定了,我仍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二 积极宣传教育为政治服务
  徐老刚到陕北的那几年,我们接触较多,听他对我们的谈话和报告也较多。那时候,给我最深刻的一个印象是:他每次讲话,都要讲到教育的本质,教育要为政治服务,教育的阶级性。他从旧社会讲到新社会。他讲旧社会的教育是为反动的政治服务,新社会是为人民大众服务。当时我们不太懂得教育的本质,教育的阶级性。教育要为政治服务的命题,过去也很少听过这些讲述,所以,听他多次讲了之后,顿开茅塞,受教诲是很深的。从此,我对教育的认识提高了一步,确立了长期地、自觉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献身的思想。
  三 热心用新文字扫除文盲
  1936年春,国民党进攻瓦窑堡,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迁到志丹县。当时“三老”(林柏渠、吴玉章、徐特立)提倡新文字扫除文盲。徐老认为用新文字可以较快地扫除文盲,可以通过新文字学习汉字,又可以通过新文字学习外国语,因为新文字的拼音合乎发音学的规律。志丹县的条件很差,在居住和工作安排好之后,徐老就开始筹划开展新文字工作。首先,开办新文字干部训练班,为开展新文字运动准备干部;其次,亲自编写教材,准备课本。在训练班开学之后,学员被分别派往各县,开展用新文字消灭文盲工作。徐老决定要我去陕甘工委(后改为陕甘省委)任教育部长,用新文字进行扫盲工作,开展新文字运动,给我配备了一名新文字训练班刚毕业的学员贺敬轩作助手。
  四 在延长鲁迅师范
  1937初,陕甘省委和省政府建制取消(当时机关驻在宜君县店头镇)。关中地委要留我在关中从事统战工作(当时我虽然任教育部长,但主要作中部、宜君、洛川等县的统战工作)。徐老听见这个消息后,急电调我回延安。我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于是,离开店头镇,匆匆忙忙赶回延安。回到延安教育部后,才听说徐老主要怕把我调离教育单位。徐老对我说:部里决定调你回来,要你去庆环分区当教育特派员,开展那里的教育工作。我向徐老请假回家探亲,说明探亲回来之后再赴任,徐老答应了。回家住了几天,在离家返延安时,途经久别的我们县城——延安县,去看望设在我们母校(延安第一高小)内的鲁迅师范的诸同仁,享受旧地重游之快乐。到县城就住在鲁师校内。当时鲁师缺乏干部,也缺教师,鲁师校王长王志匀同志要留我在鲁师帮忙工作,我说恐怕徐老不同意,他说他请示徐老。结果徐老同意我暂留在鲁师帮助工作。大概在当年六、七月的时候,徐老来鲁师视察,在校住了一、二个月。在这期间,徐老亲自上讲堂为同学讲课。1937年上半年,从国民党统治区陆续进来一批青年学生,有的去延安,有的来延长鲁师学习。因为这些青年学生,文化程度较高,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师范班,学校交给我主持这个班讲授数学等课。徐老很健谈,教授得法,无论讲什么课,都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比如,学校当时没有任何教学仪器,徐老就以教室的长、宽、高为教具,给学生讲授几何。讲的通俗易懂,一听就会。受到同学的极大欢迎。徐老还为同学讲形势、讲政策。为了把形势和政策讲好,联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徐老曾几次将党中央的文件交给我,让我给他摘要,以便阅读。那时,时值夏天,雨水较多。我记得徐老怕把自己的鞋子打湿,有几次是光着脚去给学生上课的。下课回宿舍,他全身都被雨水打湿,同学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为之惊叹不绝,赞扬徐老为教学的献身精神。徐老在鲁师期间,不但施行了言教,而且又有身教。对提高当时鲁师的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当时鲁师师生的艰苦生活,也起了重要的模范作用。
  五 和大家同甘共苦
  徐老和大家同甘共苦,这是大家早所称道的。我亲眼看到徐老的艰苦奋斗和同志们同甘共苦的事例,也是很多的。这里仅举两点具体事实。一点是,1936年春党中央迁到志丹时,教育部只分到两、三间房子,条件很差。我们同徐老三、四个人住在一间房内。这间房子有两盘炕,我和张庆孚、王俊杰三人住在一盘土炕上,徐老和他的一个“小鬼”,住在对面的另一盘炕上。这个屋子是我们的宿舍,也是我们的工作室和食堂。徐老的那个小鬼,年纪又小,而且还经常尿床,小鬼自理不了,徐老很爱护他,经常帮他晒尿被、收尿被。这个小鬼不能给徐老作多少事,只能跑点小腿。志丹县的黄米干饭,非常可口,但是,缺少蔬菜,每顿饭多是洋芋菜,而且数量很少。徐老常常在公余之暇,去野外拔野菜,回来又亲自用公家给他补助的一点油,在厨房炒熟,拿回宿舍,同大家一起“会餐”。黄米饭加野菜,十分可口。徐老和大家在一起,亲如一家人,无什么上下级之分。再一点是,1937年夏天,徐老来延长鲁师视察和帮助工作时,那时他已年过花甲,就和我、李飘萍三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临时给他抬来一个长条桌,作为睡床。徐老不允许别人给他优待。吃饭也是和大家在一起,吃一个锅里的饭,一个锅里的菜。那时候也没有“小鬼”,事事都是自己跑,自己做。丝毫不特殊。
  徐老是我党的政治家,无产阶级教育家和革命家。仅就上述几个片断,不难看出徐老一生的伟大,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徐特立在延安/王云风主编.—陕西人民敎育出版社,1991.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