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Ⅱ 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陈桂生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基于“教”与“学”双边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其社会性质受一定教育的社会性质所制约,而教育的性质又决定于制约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徐特立所探究的主要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师生关系。从那时以来,尽管人们对“新型的师生关系”问题并不陌生,然而,关于这种师生关系究竟“新”在哪里、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问题,现有认识未必都如徐特立那样深刻。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徐特立认为封建社会是专制社会。封建教育旨在训练“顺民”、“奴仆”,所以那种师生关系实际上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压制,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实是培养奴隶的需要;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教育,其目的是造就国民。所以,须要实行“教学民主”,师生关系也就不能不是新型的同志关系。这种同志式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
  “我们的基本的学生是劳动大众自己和劳动大众的子弟。这种学生就和过去的统治阶级的学生不同。虽然劳动大众今天掌握了政权,但他们和过去的统治阶级不同。他们的统治是对反革命及帝国主义的统治。这种学生和先生的关系是同志的关系”,“虽然还有某种程度的阶层对立,但教师是知识劳动者和学生没有经济上的对立”。因此,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相互平等的关系。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叫做“教学半”、“教学相长”,在教和学当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利益,都获得进步。①
  2.相互学习的关系: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学生向教师学习为天经地义,至于教师向学生学习,道理上似乎明白,却往往被人忽视。针对这种情况,徐特立援引古例,说明教师也有向学生学习的必要:昔日孔子择师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不是孔子故意谦虚,实际上一切人们都有他所长,也都有他所短,择善而从,则人尽师也。古人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无知的奴婢却对耕、织有他们的专长,而非有知识的奴隶主所能及。因此谈到耕、织问题,在古人可以说,奴婢我师也。唐代文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连他也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真正有学问的人没有不虚心学习的。②当然,所引皆属古人的有识之见。正由于当时,无视学生所“知”的价值,才引起有识之士的反思;在我国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也有另一种教训存在,即片面夸大教师问学生学习的意义,有时竟至说成一般讲青年人比老年人高明,学生比教师高明。相比之下,徐特立较讲究分寸。“学生的智能不一概在教师之下,教师也不一定在学生之上。某一级的知识或某一专门的知识,可以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地方;同时,高级的东西不能尽量消灭低级的形式或原质,而低级的东西已早伏着高级的萌芽”。③这从认识论上说明:
  (1)学生可能在“某一级的知识”或“某一专门的知识”方面值得教师学习。
  (2)学生中的某种经验、常识、知识、零碎的科学知识,虽属粗浅,也可能有一定价值。至少可作为传授科学知识的基础,而传授科学知识,若不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不易为学生接受与掌握。
  3.相互批评的关系:
  当时人们所谓“批评”,不限于消极地指出对方的缺陷。所提倡的是有分析的批评,其中也就包含对对方言行的某种肯定;惟在实际运用中,多偏于消极的批评,而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以至指责失之过多。为了矫正时弊,他着力提倡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其中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反批评。以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一般学校的实习亦如此)而论,“实习就是到实际工作中去工作,它与到社会中去工作不同的就是有教师作指导和实习批评。这种批评能够把书本上得来的教条主义加以改变”。教育上没有这种批评,过去教的东西那就经过长期的工作摸索才能了解,所以实习批评就可把摸索的时间缩短,把工作效能提高。故不称为“实习”而称为“实习批评”,以区别于一般的工作。实习批评,既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批评,尤提倡学生对教师批评的反批评。“我们实习批评时,不独要批评实习者之错误,还要批评批评者之错误”。④
  在徐特立看来,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是从被动受教育到主动学习转变的基本环节。是教育影响内化的必要环节。
  师生关系从民主平等到相互学习、再到相互批评,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逐步深化的过程。因为民主平等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互相尊重。这种相互尊重的关系有积极的尊重与消极的尊重两种可能;相互学习则把一般的民主、平等关系提升为积极的相互帮助的关系;相互批评又使一般的相互学习成为更加有效、更加真实的相互学习的关系。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批评触及了传统师生关系中最神圣的教条:师道尊严,所以师生相互批评是区别新旧师生关系的最根本的标志。
  既然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批评,容许甚至鼓励学生批评教师,实际上也就增大了教师批评学生的权利。所以,这种师生关系能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地位
  然而,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角色地位毕竟有别,所以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不意味着彼此没有区别。其区别在于:
  1.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
  “教师是领导者,不是平等分工之一半,因此,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学生家庭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地方的情况等,来决定计划”,教师对学生的领导,不应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制定教育计划时,除了和政府以及地方上有关部门商量外,“有时要到学生的家中去商量”⑤;反之,也就有理由要求学生尊重教师。
  2.教师是公仆,学生是主人:
  传统教育实行“教师本位”。教师支配学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无权状态。要把这种旧型师生关系的格局“翻个身”,即:“从前教师是主人,学生是奴仆,现在学生是主人,先生是公仆”。⑥所谓教师是“公仆”,系指教师作为社会公职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在学校中通过为学生服务而为人民群众服务。何况教师又是群众教育的教师,群众教育的对象本身就工农群众。这不意味着教师是学生个人的“私仆”。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公仆”,无损于教师个人的人格。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条件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关系中推导出的关于师生关系的规定,属于应有的师生关系;事实上旧型师生关系的影响依然甚大。把旧型师生关系改造成新型师生关系一直是他相当关注的课题。关于徐特立的“新型师生关系”观念,单从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特征的表述看来,尚较抽象,这种观念更具体地体现在关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条件的表述中。他的基本观点是:
  1.教师不仅是“经师”,还应是“人师”:
  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就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因为教师是领导者,所以不能不谈教师的人格。“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因为中国过去教经书中的知识的称经师,现在是教科学知识。为了容易记,所以仍袭用这个名称),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个有学问的人”。⑦
  且不论所借用的“经师”一词是否恰当、能否通用,其观点是无可置疑的。他所谓“人师”实含二义:
  (1)教师重在“教人”,为此须全面关心学生。因为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才能构通师生之间的联系,以利对学生施加影响。
  (2)教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即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因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只有当自己身体力行时,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他的要求才易于被学生接受。
  当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故又是“经师”。教师若不成其为名副其实的“经师”,那样的“人师”依然得不到学生的充分信任与尊重。
  他所谓“经师”与“人师”,并非单纯是相应于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两种活动的教师人格规定。在他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是“经师”,亦应是“人师”;反之,教师作为学生课外生活的指导者,既是“人师”,也该是“经师”。且在课外生活中相机传授的科学知识比课内传授的科学知识更有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点:“专抱书本去教育和学习是有问题的。因为从书本上得到的东西,多半是一般的东西;要和学生生活结合,就使一般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虽不必单靠书本,教师则应掌握比日常授课所需更多的知识。“因为学生的生活问题,有教员指导其解决,在师生共同讨论问题时,就能给学生以知识,并把当时学来的知识用来指导学生当时的行动”。“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生是‘经师’又是‘人师’”。⑧
  2.教师应以“教育家的风度”对待学生:
  教师个人的品行与学问固然对学生有影响,除此以外,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对师生关系更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员要有教育家的风度,要有热爱的心情,对学生要有很大的感染力,要有伟大的气魄”。总之,在学校中一切设施和行动,都要有浓厚的教育空气,然后才能培养学生成长和发展,教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⑨
  3.建立学生民主管理制度:
  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尤其是学生主人翁思想的培养,不仅有赖于教师个人修养和对学生的态度,更需建立学生民主管理制度。
  关于学生民主管理问题,在解放区早有“学生自治”的建树。徐特立非常赞成这种管理制度。
  学生民主管理的关键问题,首先在于尊重学生组织的独立性,并使学生组织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会应是自治组织、学习组织,我们有时却把它当成统治工具,学生把它看做是多了一个约束自己的机关”,“学生会应为学生服务,不应顺着学生会的系统布置行政任务。因为这样做会影响学生会的独立性;学生会的干部往往也想着支配、统治一些人。如胶东分校有个学生,因没能当干部、不能达到支配、统治的目的而不满”。⑩对这种倾向也该纠正与正确引导。
  关于在学生活动中运用“民主自觉、集体自觉”原理问题,他认定实行“民主自觉、集体自觉”的各种办法的优点在于:“(1)(由于)发扬民主,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2)学生在主观上认为学校里一切他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11)
  应当说,解放区教育早已形成民主的传统。按照徐特立的说法,通过发扬民主“把学校翻了个身”。即:
  1.从前教师是主人,学生是奴仆;现在学生是主人,先生是公仆。
  2.从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现在学生主动,教师被动。
  3.学校里主人不是校长,而是全体学生。
  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放松领导责任,听凭学生放任自流,而更需加强领导。(12)
  4.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
  要使教师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学校行政以至整个社会应以民主态度对待教师。“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民主,而我们负责教育领导责任者对于教师也需是民主态度”。我们的民主补课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尤其是与人民有直接关系的干部,如乡长、村长、小学教师,更特别需要;不然就不能由封建社会的人民的老爷变为人民的勤务员。(13)这就是说,要使学生成为学校中的主人,首先要使教师成为学校中名副其实的主人。为此,学校和社会要信任教师,并使他们“有职有权”。(14)
  ① 徐特立:《各科教学法讲座》,《徐特立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95页。
  ② 徐特立:《我们怎样学习》,《徐特立文集》,第257页。
  ③ 徐特立:《各科教学法》(1940),《徐特立教育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0页。
  ④ 徐特立:《教育讲座》,《徐特立文集》第409页。
  ⑤ 徐特立:《各科教学法讲座》,《徐特立文集》第495—496页。
  ⑥ 徐特立:《读<新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眉批》,《徐特立读书眉批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7页。
  ⑦ 徐特立:《各科教学法讲座》,《徐特立文集》第494—495页。
  ⑧ 《徐老谈教师》(1950),《徐特立教育学》第154页。
  ⑨ 徐特立:《转变作风,加强教学,为自卫战争培养大批干部》,《徐特立教育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0页。
  ⑩ 徐特立:《转变作风,加强教学,为自卫战争培养大批干部》,《徐特立教育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3—334页。
  (11) 徐特立:《读<新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眉批》,《徐特立读书眉批选》第247—248页。
  (12) 徐特立:《读<新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眉批》,《徐特立读书眉批选》第247—248页。
  (13) 徐特立:《小学校的体罚问题》,《徐特立文集》第545页。
  (14) 徐特立:《转变作风,加强教学,为自卫战争培养大批干部》,《徐特立教育学》第333页。
  

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陈桂生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