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故乡人民的深切怀念
长沙县五美学校
    德高望重的徐特立同志,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前,在家乡度过了一段较长的岁月。对于他青少年时期的那些往事,以及解放后回乡视察的情景,故乡人民至今都还记得很多,也很清晰。人们时常传说它,用以表达对徐老的爱戴和怀念。
  热爱劳动人民的深厚根源
  出身穷苦的徐老,幼年丧母,姐姐给人家做童养媳,比他只大十岁的哥哥随同父亲参加田间劳动。他们成年累月拚死拚命地干活,还只能过上半饥半饱的日子。生活的艰辛,使得徐特立同志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关心体贴劳动人民的纯朴感情。
  当他八岁多的时候,有两件事对他的触动比较大。一件是过年。这年的大年三十,他们家还没有准备一点年货,父亲到一个财主家去要秋收时作短工的工钱,可是等了好久,却一个钱也没有要到,父亲回家后很生气,全家大小都不愉快地过了这个年。另一件事是当时社会上有很多童养媳,她们经常挨打受骂,就在他们的村子里,有户人家虐待童养媳,将一个小女孩活活折磨死了。这种富欺贫、虐待妇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给他播下了反抗封建压迫的火种。
  一八九三年,十六岁的徐特立同志,对旧社会的叛逆性格渐趋形成。他和乡下的一些人,同乘一条船去南岳朝香。船经湘江,逆水南行。船夫使尽全身力气摇桨,有的香客还嫌船行的太慢,大声地呵斥船夫。年轻的徐特立同志看不惯这些有钱的香客们的态度,愤愤地对他们说:“我如果当船夫的话,就决不运人,只运猪!”寥寥数语,就充分表现了他的秉性。
  青少年时代的痛苦摸索
  徐老的父亲认为自己由于没有文化,总是受人欺侮。他不愿意小儿子也和他一样,因而决心尽力让徐特立读点书。在伯祖父的资助下,徐特立同志从九岁到十五岁读了六年蒙馆,后因伯祖父去世,实在无法支撑,缀学在家边劳动,边自学。从这以后,他为了寻求职业,曾有过一段苦闷的经历。他跟一个和尚在庙里读过书,和尚学识渊博,教他学了不少古典诗歌,又教他不少佛经和禅宗语录,使他很感兴趣。他一度有出家的想法,后来他看到,和尚对社会毫无贡献,只白吃饭,不生产,是社会的累赘,这才打掉了当和尚的念头。他又想继承伯祖父的医业,他的伯祖父是在乡村种田兼作郎中,死后遗下不少医书,他就利用闲时间自读医书。但当他自学切脉时,对中医二十八脉中的细脉,微脉总是分不清楚。他想到行医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碗饭自己吃不成,又决定弃医学卜卦和堪舆。
  卜卦和堪舆完全是一种迷信。他看了几本卜卦的书,按照书上的卜辞给人定凶吉,常常发现不灵验。后来他仔细观摩其他卖卜者,发现他们的卜辞都是模棱两可的骑墙语。这使他认识了卖卜堪舆者都是些江湖骗子,从此便与这种封建迷信职业绝缘了。这时,徐特立同志已经十八岁了。他下决心做一个读书明理的人。一方面为了实现这个志愿,一方面为了个人生计,他即在离家不远的小塘湾担任蒙馆塾师。教蒙馆的头一年,只有四个学生,全年只得三串钱,合银元四元。而当时买一部《十三经注疏》要十五串钱,一年教书所得还远不及此数。
  一次村子里死了个人,死者家属求他写祭文。他写下了一篇,读完后,竟然得到了人家的称赞。这使得他相信自己有写文章的能力,于是练习起作八股文来。半年之中,他一连写了十一篇。一日,他步行到长沙城里,请教一位老先生,那位老先生看完他的八股文之后,对他说:“文章还有一隙之明,但你为什么不读书,好读八股?”徐特立同志便请他指点读书的途径。老先生送他一把扇子,在上面写了几句话:“求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间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也。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之门径。读此二书,终身受用不尽。勉哉,勉哉。”他很感激老先生的指点,回家后就订了一个“十年破产读书”的计划。从一八九七年开始,他一边教蒙馆,一边自学,到一九〇五年的八年间,他把中国古籍中的经、史、子、集都涉猎了一番,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不到十年,家庭就破产了。然而,他的学识却也真的突飞猛进,思想认识亦得到了提高。
  这时,他的视野开阔了,开始注意起政局的变化,关心起国家的前途来了。维新运动的开展,引得他信仰康梁,支持变法。他还要求自己行为方正,在乡间,他看到一些读书人受人恩惠就不能秉公理,便作了一首诗自勉:
  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非同泽柳新稊弱,偶受春风即折腰。
  那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还没传播开来。青年时期的徐特立同志,在人生的路上绕了一些弯。然而,经过摸索,他在实践面前,勇敢地给予纠正。这对当时许多人来说是不敢做到也不能做到的。正因为如此,他比他同时代的好多人要高大得多。
  呕心沥血发展家乡的教育
  徐特立同志十分关心农民的疾苦,重视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一九〇五年,他在宁乡师范毕业后,便和几个朋友一起,在离城三十里的小镇*(上朗下木)梨市创办了梨江高小。徐特立同志没有钱,就自认出力,连工资也不要,只吃饭。他教了好几门课,一天忙到晚。有个周末,他回到离校五十里路的家中,才知道妻子刚生了第三个孩子,而第二个孩子又患痢疾。家中缺柴少米,情况十分困难。于是,徐特立同志每天上午讲完四节课后赶回家里,煮饭、煎药、洗衣服至深夜。天未明,他又急忙起身赶路,到校上第一节课。这样坚持一天走百里路,教四点钟课,还要料理家事,看护产妇病儿。他这样连续了十多天,身体倍受煎熬,但精神上却是愉快的,因为没有由于个人私事而缺过学生的课。
  一九一三年,徐老在长沙师范任校长,得知我乡丁家小学因经费拮据而停办的消息,就毅然决定将自己微薄的薪金贡献一部分出来,把丁家小学迁到五美山的观音庙,改办成五美高小。置校具,聘教师,都是徐老出钱一手办理。
  观音庙是五美地区一个香火兴隆的庙宇,徐老在这里办学,遭到封建迷信势力的反对和刁难。学校又办不下去了。徐老对几经周折已灰心丧气的师生们说:“不要紧,这里不准办,就到我屋里去办,我把房子献出来。”他又想法筹措经费,在观音塘老屋前面添建了两间教室。一九一六年新教室修成,五美高小就从五美山观音庙搬到了徐老住宅。这所学校的大门,进一步向贫苦农民子女打开了。现在我们的五美学校,就是在徐老创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今天幸福地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一想起徐老含辛茹苦创办它的情景,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激励着我们要把学校办得更好。
  当年的五美学校是一所革命的学校。这不仅是由于受到徐老教育和影响的缘故,而且与徐老所聘请的教师也有关。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四年,五美小学由熊瑾玎同志任校长。熊瑾玎同志既是徐老的学生,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后来他们都是我党坚强的老战士。熊瑾玎同志遵照徐老的意见,精心治校,在师生中灌输革命思想,深受欢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上期,蒋长卿同志任校长。蒋长卿同志是五美乡人,家贫好学,被徐老免费收入五美高小,继入长沙师范,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继承了徐老踏实勤俭的作风,在学校大力宣传革命思想。蒋长卿同志于一九三一年壮烈牺牲。徐老的学生、著名的革命烈士陈昌同志,也先后两次在五美小学任教。
  在徐老和许多革命教师的教育与培养下,五美小学的学生涌现了一批英勇的革命战士,如熊为华烈士,张义质烈士,黄彝烈士和毛达恂、赵则三等同志。他们都在五美小学读过书,后来又都在五美小学任教,大革命时他们也都成为共产党员,在斗争中坚贞不屈,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五美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徐老和许多革命同志的领导与推动下,一九一五年曾掀起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浪潮;一九二五年声援了“五卅”运动,抵制日货;北伐战争期间,学校师生又在五美地区发动农民开展农运。所有这些革命活动,在当地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徐老也受到反动派的通缉,他回到家乡,转入地下斗争。不久,他又毅然离别故土,去做了一位老当益壮的职业革命家。
  亲切的关怀
  徐老离开五美时候,曾郑重地托付他的妻子和侄儿维持和办好五美学校。但反动派视这所学校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地加以破坏。一九五二年,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人民的要求,并征得了徐老的同意,通过修茸和扩建,恢复了五美学校,还请徐老亲笔题写了校名。
  一九五六年上期,徐老来湘视察工作,偕同徐师母回到了离别了二十多年的五美。当时,长沙还没有直通这儿的公路,徐老乘车到江背,然后兴致勃勃地坚持步行二十多里,从江背步行到五美。徐老听取了学校负责人的汇报,视察了面貌一新的校容,又亲切地和教师学生作了交谈。他了解到教师都工作积极负责,学生学习成绩优良,身体健康,思想进步,心里十分高兴,连声说“好,好!”
  徐老关切地问起陈三爹的情况。陈三爹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和徐老年纪差不多。小时候,他们一起上山砍柴,还互相帮助,梳过小辫子,感情很好。徐老忘不了少年时代的好朋友,说要去看他;陈三爹也很想念徐老,听说徐老回乡了,高兴得了不得,立即从家中赶到学校。两位老朋友见了面,感到格外亲,徐老还拉着他一起照了一个相。学校附近的群众,闻讯也赶来看望徐老。他们促膝谈心,从旧社会的苦难,谈到解放后的变化。大家告诉他老人家: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民生活逐渐提高了,子女能上小学、上中学读书了。徐老听了很高兴地说:“我们家乡进步真快!解放还只有四、五年,已经完全变了样。就拿这所学校讲,和过去相比,真有天上地下之别,家乡的自然面貌也改变很大,小型水库到处都是,这正是社会主义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变为集体智慧的结果。”
  徐老对学校的发展,尤为关心。当时五美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五美小学历史久,根底厚,有些同志想把它办成一个中学,也有些同志不同意这种意见。他们把各自的想法都同徐老讲了,请他谈谈看法。徐老根据那时农村教育的具体情况,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小学和中学都是农民所需要的,能够同时办固然好……但就是要办中学,也不要压掉小学,因为小学教育更是农民所需要的基础教育。”
  这次难忘的会见持续了五个多小时。临走前,徐老还一再嘱咐我们:“把你们的好消息多告诉我们。有什么困难,如果我能帮你们解决的话,当尽力为之。”从此,我们年年都给徐老写信,汇报工作学习的情况。同时,把他老当年亲手栽种的一棵柚子树结下的果子寄一些去,以表我们的心意。一九六二年,柚子结得特别多,长得特别大,我们除了给他老人家寄去几个外,还请他老转送几个给毛主席。不久,徐老给我们回信了,信中说:“前天收到你们热情的来信,知道你们都很努力,各方面都有进步,成绩很好,令人欣慰。柚子是你们辛勤劳动的收获,应当留给你们大家享受。年年承你们热心送给我,分享你们的劳动所得,十分感激。嘱送毛主席的一份,待收到后照转。今年冬天有机会回湘,一定来看望你们。”徐老的信,是那样的亲切真挚,它久久地温润着我们的心田。
  一九六三年,我校建校五十周年,徐老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了一幅题词送给我们。徐老的题词是:“勤俭办校,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而奋斗。”
  一九六六年,徐老已经八十九岁,又一次回到五美山,来到我校,并亲自在校园里种植了两棵蜜桔树。现在,徐老种下的树苗,早已枝叶繁茂,硕果累累,而他创办的五美学校更是大有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一批批有用的人材。我们想,要是敬爱的徐老还健在,看到这一切,一定会感到无比欣喜,慈祥的脸上又会露出微微的笑容。
  一九七九年二月
  

怀念徐特立同志/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